从“新三学”的角度谈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k871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理解学生
  作为教师,了解学生的学情是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前提。但“了解学情”还远远达不到“理解学生”的要求。“理解学生”要求教师在掌握任教班级学生的总体情况的同时,还要掌握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是学业上的,也包括生活上的。如果教师眼中只有群体而没有个体,那么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一种虚化的能力,难以因材施教。只有掌握了每一位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真正掌握班级总体的情况,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可供量化的教学计划与策略,教学活动才能有的放矢。同时,教师还必须掌握学生对于平时阅读的态度,不能仅仅停留于课堂上有限的阅读,即语文阅读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占有怎样的地位。因为语文是最贴近生活的学科,“读”和“写”都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阅读应当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
  二、支持学习与提升学力
  1.充分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新三学”提倡让学生自主学习,这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而阅读教学与其他内容的教学最大的不同也在于特别强调学生的“自读”,在这一点上,两者是统一的。但“新三学”中也强调“支持学习”,即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要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要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推动作用,如:教师通过引导、暗示、传授等途径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新知。正因为这样,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不能成为高高在上的主宰者,也不能完全甩手不管,而要在此过程中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要使“新三学”的教学理念付之于阅读教学的实践,就必须淡化教参、学者、教师的权威意识,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使阅读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分享彼此思考、体验的互动过程。
  2.教学的内容、设计要有梯度性
  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文化名著,是学生加深积累、丰富语言、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阅读的主要对象是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而读懂是学生阅读能力(也就是学习能力)的具体表现,也是分为不同能力层次的集中表现。读懂可以表现为: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承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的分析和概括。作为文学作品,还要进行鉴赏和评价。认读虽简单,但也会因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形成偏差,此时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归纳,将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进而自然地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而解读,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手法和内容。在此环节中,教师要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设计不同能力层次的活动内容,由认读到鉴赏,甚至到评价与创新,应体现出梯度性。每一个阅读者都可以在此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专长,让每个阅读者都满怀激情地投入到阅读的过程中,并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而这一切也是在教师的设计、引导下实现的,这就是对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支持。
  3.渗透人文精神,注重艺术感染
  人文精神不能靠强行说教灌输给学生,这样做会适得其反,人文精神的渗透重在熏陶渐染、潜移默化。因此,阅读教学中要渗透人文精神,教师就应成为春风化雨的艺术感染者。为此,教师应从这几个方面加强自身的修养:首先是情感上要丰富而真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语文教学就是情感教学,阅读教学更是如此。这主要体现在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教师、教师与作者、甚至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上,通过彼此间真诚、丰富的交流来感受作品情感上的美,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与感染,从而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思想情感。其次是在言行上要有风度。言的风度是指教师的语言要有感染力、穿透力,即语言的运用和表达要有艺术性、理据性;行的风度则是用自己的行动来教导学生,以身示范,言传身教,做学生的表率。此外,一个有影响力的语文教师还必须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艺术鉴赏能力和高深的人文素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作品和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学生感受这些美、再现这些美。
  4.将语文阅读教学融入学生的生活
  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诸多能力的载体,更是人的教育,因此教师必须重视陶冶学生的情操和情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一个学生的人文素养如何,不仅仅体现在学习上,更体现在生活中。正如德国现象学大师胡塞尔所认为的:“生活世界是自然科学的被遗忘了的意义的基础。”生活世界既是教育发生的场所,也是教育意义得以建构的场所,教育只有向生活世界回归才能体现出教育意义的真谛。因此,语文教师要把阅读教学的课堂延伸出去,与社会生活相接轨,让生活化的教育渗透到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去。阅读教学要有一个中心,这中心就是日常的社会生活,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关注社会现实、体验日常的生活,从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可以培养学生的人物素养,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阅读即生活,语文即生活,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生活化的语言,结合现实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心领神会,更加深入、全面地感知整篇文本,明确语文阅读的意义所在。
  阅读教学的意义是多重的,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健全学生的人格。所以,语文教师要以“新三学”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在理解学生的基础上改进教学方法、不断与时俱进、创新教学形式,充分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注意教学内容和设计的梯度性,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注重艺术感染,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
其他文献
摘 要:德育能凈化学生心灵、健全学生人格、增强学生人格魅力等,德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在教学中,班主任可以通过让学生读圣贤书,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落实圣贤的教诲,并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关键词:班主任;圣贤的教诲;示范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2-0089-02  DOI:10.166
一、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学生全员参与,体悟修改之乐  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教师应该根据其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我們班共有60人,我便根据期中或期末的一次比较有说服力的成绩为依据,让班内第一名和第二名,第三名和第四名,这样以此类推,让每个同学动手动笔用心去为自己对应的同伴去评改文章。这样既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使同学们能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为自己以后的写作奠定一个更为坚
摘 要: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部分,特别是对中职学校来说,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目前,受到普高热的严重影响,中职学校如何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已成为教师教育的重要挑战。具体来说,中职教师要先弄清中职学生不良思想品德产生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加强中职学生德育教育,以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关键词:中职;德育教育;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
时至今日,人文教育作为一种广泛而开放的教育形式,已经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通过人文教育这一渠道来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在促进学生个人成长与人文情怀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摒弃传统教育的落后观念,让人文教育回归到中学语文教学课堂,才能确保中学语文教育的时代性与教育性,为人类文明与文化传承奠定良好基础。  一、人文教育的内涵  人文教育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既包括基本的学科知识和思维教育,
为了在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科学思维方法和求知创新精神,教师应积极探究在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教学过程
无论是高考考场作文,还是平时的模拟考试作文,我们都遗憾地发现一种怪象——完美的结构里内容匮乏、材料单调。那么,考场上应该怎样弥补这个不足或是缺憾呢?本文试图从选材的角度谈谈这个问题。  一、牢固树立文本观  平日里与考生闲聊时,很多考生不无遗憾地说:“我知道自己的作文内容空洞,材料贫乏,就是找不到解决的办法;谁叫自己的阅读面狭窄呢?”而有的考生则说:“要说自己的阅读面也算得上广博了,平日里也喜欢读
餐桌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多数教师采用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尤其在初中教学中最常见。餐桌式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参与式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体现了新课程中自主、探究、合作的理念。小组合作教学运用恰当有助于建立民主、平等、开放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形成,有助于学生多维能力的培养。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讨论问题设计不合理。有的教师提出让学生讨论的问
摘 要:隨着近几年社会就业形势和文理科高考招生比例的变化,文理科生的差别越来越大。文科生比理科生面临更严峻的高考形势、就业压力,这就使得文科生呈现出学习习惯差、学习品质差和学习能力不足等特点,需要教师重视对文科学生的心理开导和学习指导,多方面帮助文科生走出困境,以更好的状态参加高考。  关键词:文科生;各种压力;学习习惯;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