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笔邀明月读《对照记》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an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犹记得去年在香港书展,看了一个以大中华书业为主题的研讨会,几位讲者分别是两岸三地的代表。我到场稍迟,坐下来的时候演讲早已开始。远远望去,台上的一位讲者,头面圆圆像包子,留寸头,目光锐利,说话略急,语调抑扬。这类研讨会,讲者照例准备了简报投映,印象中这位仁兄有时说得兴奋,话题就会跑一下野马,却很符合“高谈阔论”的意思;其后出场的先生作风大异其趣,长国字脸,一派传统学者文人的沉稳,简报做得也仔细,理路分明,内容要点概括归纳下来,用字标题竟流露着些许文案感,讲者还真一板一眼地逐点逐层去讲,话音不大但咬字铿锵,野马自然没有跑,但怕是慢条斯理了点,不觉也略为超过了预定的时间;接下来的男士身穿西装外套,外型看上去是商业行政人员风格,内容编排上没有很明显的范式,主要是些专业心得和经验之谈,也许因为讲在后面,感到他不时回望台上前头的两位讲者,交流应答的情况好像多一些。作为出版业界的前瞻性活动,其实最后还有一位讲者谈电子书,不过我到底只是个看热闹的小书虫,最后这一段就不甚了了,脑里还在乐此不疲地比对着之前那三位讲者迥异的气质神态面貌。
  如果读者觉得上面描写得有点突梯,请勿见怪,我对几位讲者并无不敬之意,不过他们的身份我且在此卖个关子,因那实在不是本文重点,读者要是真的想知,网上大大有迹可寻,我要说的是,那次研讨会和现在介绍的这本书,尽管动机形式目的有异,可旁观的我却用了非常类似的阅读方式。
  同样是分别来自两岸三地的三个男人,眼下这一场《对照记》,项目是轮流以同一个题目写文章。说到成“对”,若然比拼人数是最低限度的两位,当然也有可能演出极为漂亮的二重唱,不过亦可以估计这样的组合毕竟不容易结成最平衡稳定的晶状。因为两个人一起书写,实在是一个太适合对话的姿势,双方如果忍不住眉来眼去,就走不出清晰利落的平行线,然而要是坚持各表一枝,这样一来,又怕看不见明刀明枪的读者,一下子不适应在双声道上左右逢迎,将精心设计的一体两面错看成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套旗鼓,搞不好还会弄成像个试探口味倾斜的归边游戏。
  不过现实恰巧就准备好了大中华三个板块,令如今这一对也就对出了“对影成三人”的局面,三个人一起举杯,力学上自然构成凝聚,不用再操心谁在回答谁、哪一句又是应了哪一句的问题,参加者各自端出自己家乡的一壶酒,读者品尝到是一口鼎,三三不尽连绵入扣,节奏有如三连音。
  本来单是三个同年的大男人做着同一份作业,事情已够有趣,而今节课的主题明显还是集中在两岸三地的分野,这也令我想到我爱听的文化笑话,这类作品通常就是着墨于不同地方的人对同样事情的差异反应,一个精湛的笑话总是让我们体会到“没错,我们/他们就是这样子”的感觉,随之会心而笑。为达致准绳,笑话很多时挖苦尖刻,探讨人文气质,自然不会经常似笑话般武断夸张,然而原理其实一样。
  出于累积下来的生活观察和阅读体验,加上别人的分析及讨论,以至想当然耳的偏见,要笼统地概括两岸三地的精神面貌,或者至少是文学风景,我们其实不难抛出一些联想字词,有关香港,我想到的比如是密集、都会、简约、敏感(心理或生理)、从容(对世态变迁)、以至洋气、江湖味等等;讲台湾,也许是离散、缱绻、岛屿、感伤(时间岁月)、焦虑;说到大陆,我想到的应该就是粗放、底气、集体、沧桑、乡土、社会的荒谬感这些。这些松散又随便的说法实在算不上什么形容词,我亦不敢断定这是精准的概括,或以此作为标签加诸本书的几位作者,比较准确的说法是我视之为一系列文化上的假设座标,用以与我实际阅读到的内容互相印证。
  这当然也包括发现一些新的参考位置,每一回对照都是作者各自将丰润的一笔添上了光谱,有些主题带出的色彩风格尤其鲜明,例如三人说初恋,马家辉写的是儿童时期的懵懂爱情,典型的两小无猜;来到杨照手里就变成了一部讲述少年轻狂的青春物语,还轻轻跟校园霸凌的情节沾上了边;然后再看胡洪侠,压根儿就没有交出那种细腻柔情的小故事,却写了一场公事公办搞对象、让人哭笑不得的荒诞剧。
  再看看几位怎样写母亲,马家辉和嗜赌母亲之间总是直来直往,快乐至上的相处带着漫画色彩;杨照当年得知母亲对自己选科的态度,一时难以释怀,母子关系如浓淡斑驳的水墨;在外工作的胡洪侠,怀缅家乡的母亲之情,则接近是一幅深刻的版画了。
  私人感情以外,书里当然少不了大众都经历的人和事,从学校讲到作家,从交通讲到厕所,对比尤其显著、玩味特浓的比如有关孔子,马家辉记得的孔子主要是上学路上的一尊塑像、间中还会拿来开玩笑的人物;杨照对万世师表却亲厚地要为之立传,而胡洪侠最初认识的孔子,不难猜到,正是宣传画上张牙舞爪的孔老二。
  这次成书的题目,大陆版收录了30个,港版台版则各取不同之22,据知写作计划还在继续,上面几条妄自下了些注脚,分享一下我领略到的趣味,其它在此不能逐一再讲了。说出来好像在嘲笑时下形容词贫乏的修辞方式,但事实上对于一脉文化,我们真的不可能简简单单用形容词界定清楚,可行一点的大概是先看看例子,再反过来说这些东西“很香港”、“很大陆”、“很台湾”。
  文化这回事真是相映成趣,读毕本书,我内心不期然出现了不同版本的对照记,特别期待的应该是什么时候会来三位份量相当的女性走到一起也玩玩这个游戏,想必会写出一首别具风韵的圆舞曲。对于这场女子组比赛,我在此幻想一下以后,只能拭目引颈了,不过现在这本书三地出现的三个兄弟版本,本身或许就是后设于文本以外的另一场对照,上网搜索本书资料,发现大部分都是大陆连结,似乎本书在大陆为媒体聚焦的场合特多,在台湾和香港的宣传反应明显较冷谈较少。我突然想到中国人之间本身一向就很流行那种比拼地方色彩乡里特征的顺口溜,中国人爱比,微妙在这个比虽然免不了耍耍嘴皮,骨子里总觉带着天下一家亲的湖海情谊。只要不甘寂寞,目光所及之处,里里外外无时无刻莫不可以是一场场层层叠叠、各擅胜场的对照记。
其他文献
方所·创作者现场  时间:5月18日(周五)13:00  地点:广州方所  他是台湾电影新浪潮重要推手,也是台湾文化的领导者。他是PChome Online网路家庭国际资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也是电脑家庭出版集团和城邦出版集团之创办人。他是台湾第一才子詹宏志。  5月18日,詹宏志在方所,谈人生一瞬,读书时长。  加藤嘉一《致困惑中的年轻人》签售会  时间:5月20日(周日)14:30~16:30
期刊
翻译实质上意味着文化传译,翻译者不仅应该是翻译的专家,同时也是历史、文化、社会学等诸多学科的博学家,甚至可以说,只有以渊博的知识为先决条件者才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杰出翻译家。而尊崇文化、虔诚奉献更是一位文化使者的先天禀赋,使文化传译普泽世间,李本正先生就堪称为这样一位文化使者。  文化先驱严复在弥留之际,遗嘱有言:“新知无尽,真理无穷,人生一世,宜励业益知”一语道尽新知的重要性及其价值。他关于翻
期刊
连续两年的台北书展上,都出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书展景点”——由一人出版、南方家园、逗点文创、点出版等台港独立出版者共同规划的、2011年的“读字去旅行”和2012年的“读字车站”,分别以候机室和火车站的概念,打造独树一帜的展位。这里集中体现了台湾出版最具活力的部分,相较于各大出版社由于固定的形象和风格而呈现出较为一板一眼的展销空间,“读字去旅行”和“读字车站”更像是开放、活泼的交流空间,穿梭其间,
期刊
《圣战与文明》描述古代的阿拉伯半岛,部族之间遵循两条规则:杀人者必遭报复;慷慨好客保护求助者。  美国赛局学者《合作的竞化》实验假设“人人自私利己”和“无中央威权管理”下,究竟合作互利、或出卖对方,哪种获利?电脑竞赛计算出,长远获利策略是“每遭背叛必报复”但“永远主动合作”。正是部族外交原则:以牙还牙,广结善缘。  部族内部是亲族层级关系,对外是战争/合作的双重规则。后来东西贸易频繁,在阿拉伯半岛
期刊
近代美术发展史上的版画艺术,对于早期书籍装帧设计的影响可谓极其大矣!  早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起,毕生致力于出版事业的革命文学家鲁迅即已率先倡议“新兴木刻运动”,将珂勒惠支(K·the Kollwitz,1867~1945)、麦绥莱勒(Frans Masereel,1889~1972)、格罗斯(George Grosz,1893~1959)、梅斐尔德(Carl Meffert,1903~1988)等
期刊
提起“魏德圣”这个名字,绝大多数人都会想起那部一夜红透华语世界的电影《海角七号》。在这一部风格清新的电影大获成功之后,魏德圣将创作方向来了个大转变,将镜头聚焦在日据时期原住民反抗日本统治的“雾社事件”。面对这一堪称史诗般的巨作,众多魏德圣的影迷们有了更多的期待。  3月18日,魏德圣携新书《和自己的名字赛跑——赛德克·巴莱导演手记》来到厦门市图书馆,出席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九久读书人以及《书香两岸》
期刊
久石让是日本重量级电影配乐大师,大家对他的音乐作品应该都是再熟悉不过,只要靠耳朵就能察觉出久石让的存在。最初的日文版《感動をつくれますか?》自2006年出版以来,到2009年已经9刷,而繁体版《感动,如此创造》更是从2008年第一次印刷,至2010年重印9次。  很多人都听过久石让创作的电影配乐,他是宫崎骏、北野武、姜文、许鞍华、刘镇伟、张之亮最信任的音乐人!久石让与宫崎骏一起走过了25年,是宫崎
期刊
《蔬菜之神:带来幸福的40道料理》编辑手记  闹得沸沸扬扬的塑化剂风波落幕后,感觉身边的朋友、同事的生活其实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正在感叹人们神经强韧的时候,却又闹起瘦肉精、禽流感的新闻。  某天在家里瞥到电视柜上一本谈论食品添加物的书籍,坐在一旁的姐夫注意到我的视线,幽幽地转过头来说:“好恐怖喔,看完那本书,觉得吃什么都不安全。”  自外甥女出生后,热爱烹饪的姐夫就一手包办女儿的三餐,并严禁其他
期刊
中学时代,令我又爱又恨的一门课,就是物理学。  我很喜欢物理(我上大学后,还持续阅读天文学方面的科普书),然而,我中学时代的物理成绩很糟糕,高一上学期期末考,出题老师全校大放水,我还是考得惨兮兮。  喜欢一个学门的知识却始终无法搞懂,是很受挫折的事情,虽然我也知道台湾的中学物理教育很失败,只是背公式、填鸭考试,错不一定全在我,却还是很无奈。  大学时代很流行费曼,虽然我也读了一些费曼写的物理普及读
期刊
在中国佛教源远流长的历史中,禅宗及其思想对唐宋之后的中国文化影响深远。禅宗提倡“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性,见性成佛”,将佛教全部教义归之于心,并进而与日常生活打成一片,动心起念、嬉笑怒骂,全是禅心,担柴运水、扬眉瞬目,无非妙道。因为不依赖于寺庙、寺庙经济和文化典籍,禅宗在唐武宗的灭佛运动中逃过一劫。据日僧圆仁目击记述,当时山东、河北一带的寺院,到处是“僧房破落,佛像露坐”,“寺舍破落,不多净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