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感受久石让作品背后的世界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rui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久石让是日本重量级电影配乐大师,大家对他的音乐作品应该都是再熟悉不过,只要靠耳朵就能察觉出久石让的存在。最初的日文版《感動をつくれますか?》自2006年出版以来,到2009年已经9刷,而繁体版《感动,如此创造》更是从2008年第一次印刷,至2010年重印9次。
  很多人都听过久石让创作的电影配乐,他是宫崎骏、北野武、姜文、许鞍华、刘镇伟、张之亮最信任的音乐人!久石让与宫崎骏一起走过了25年,是宫崎骏多年来雷打不动的金牌搭档!不管你是宫崎骏迷,北野武迷,还是纯粹的电影配乐迷,都不会对他感到陌生!他是日本现今最多产,同时也是最具影响力的音乐人,更是以《欢迎来到东莫村》而成为首个获得韩国电影奖的日本人。久石让与中国电影人许鞍华、刘镇伟、姜文、张之亮屡次合作,他的音乐总是能让人感觉很平静。可是当他的作品化为文字时,是否形成了另一种吸引力呢?
  最初收到日文版原书的时候,我不禁脱口而出:“这么小啊!”文库本开本往往小于32开,但是由于便于携带,也成了日本上下班高峰期地铁里的风景线,更是日本出版业的重要力量。而繁体版出版时,已经做了“落地”的处理,开本改为近似于32开。但是翻开繁体版《感动,如此创造》时,我对久石让音乐的所有遐想都烟消云散了。一个创作出数量惊人、感人至深音乐的久石让,他的书里居然只有满密的文字,很难感受到经由他的音乐里传达出来的感性气息。音乐与文字间的连结在成书的瞬间都被斩断了。也许是为了控制成本,书籍的排版非常满密,令人窒息。
  也许在做简体版《感动,如此创造》时,我所有的想法都是来自于对久石让音乐的遐想,也来自于对现有成书的不满。最初做这本书时我就想了很多,那时写下来一个长长的“清单”,具体如下:
  1、请久石让先生为《感动,如此创造》撰写一篇简体中文版自序。《感動をつくれますか?》撰写于久石让先生55岁时,事隔7年,此书在中国大陆出版,很想知道久石让先生在7年后如何看待这本书。同时,久石让先生也经常参与中国电影的配乐,也常有机会在中国举办音乐会,对中国的“久石让乐迷”有哪些想说的话呢?
  2、可以提供轻松的照片5~8张吗?个人照片或者是与宫崎骏、北野武或香港/大陆导演、香港/大陆音乐人的合影都可以。
  3、全书一共六章,可否请久石让先生亲笔手写书名,以及六章的篇章名?使用中文或日文都可以。
  4、音乐手稿:
  A、作为世界顶级的电影配乐大师,久石让先生拥有数量惊人的粉丝,但是如何将音乐的感染力在书籍出版中有所传达呢?看过繁体版的《感动,如此创造》,我感觉排版有些满密,如果能添加一些音乐手稿,也许能增加一些书稿的生动性,传达出更为感性的东西。
  B、希望能提供1~2部音乐手稿。基本想法是:一个是有比较明显个人痕迹的手稿;另一个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乐曲。
  5、请久石让先生提供一份完整的年表,作为增补的附录。
  6、可以请久石让先生邀请好友宫崎骏先生与北野武先生为《感动,如此创造》简体版写几句话吗?
  7、希望可以专门为简体版《感动,如此创造》的出版录制一段视频,大概是10~15分钟。
  如果能获得上面列出的素材,我相信这本书一定会做得更有味道。我总在想如何为音乐人的创意手记满密的文字中添加一些感性的元素?如何将音乐与文字连接起来呢?如何把对音乐的记忆,对电影配乐的记忆也一并放到这本书里?如何能增添一些手作的痕迹?让那些喜欢久爷的粉丝,在打开书的瞬间想起那些打动人心的画面与音乐,那就真是太完美啦!作为日本重量级电影配乐大师久石让难得一见的文字性读物,如何打造出让人典藏的感觉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能把久石让的经典语句搭配着久石让的音乐手稿在排版时穿插出现,那就非常完美了。这些都是我在当时做书的过程中写下来的东西。
  遗憾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书籍出版也总是要面对太多的遗憾。在长时间的等待中,我也在寻找其他的可行性方案。在一次受邀参加徐岚先生、吴勇先生和郝楠先生的展览《卜空》时,我突然想到曾经为蒋勋先生书籍封面题字“孤独六讲”与“生活十讲”的徐岚先生的字体与之前见过久石让先生的字体非常相像,也是由于这样的契机,我在先生百忙之中,仍提出了想要请先生为《感动,如此创造》封面题字,先生非常认真,竟然在酝酿了不长的一段时间后,一次给了我六款题字,给了那时的我无声的支持,也让我不由得振奋起来。虽然我也问过徐岚先生的选择,但是最终仍固执地选择了更为感性、也更为恣意的一款题字。腰封上的照片也是反复挑选,只想将感性的元素再多加几分。多么希望读者在看到《感动,如此创造》这本书的时候也能感受到我们做书的用心与热度,那么所有的辛苦也都值得了。
  在书籍前期策划中,我就关注到久石让不仅在日本有“久石让乐迷网”,台湾和大陆也有“久石让乐迷网”。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居然与大陆乐迷网的站长章一涵联系到,更是有了强强联手的想法,希望能合力将久石让的感动传播到更广的人群之中。
  这几天我们开始准备简体版《感动,如此创造》新书上市时的视频素材,在久石让乐迷网站长的建议下,我找到了几场久石让的精彩音乐会视频,当我带上耳机听到音乐的一刻,很快甩开耳机,大声地说:“只有听到这样高品质的音乐会,才能发现平时带着MP3都在听些什么呀!很多的层次都被过滤掉了,真是太可惜了。”
  难怪久石让在书里写到“一听到音乐,会让人感到震撼,或是流泪;或用手打节拍、律动身体,甚至想要舞动。这就是音乐拥有的原始力量。”
其他文献
魂兮归来:  不该忘记的十四年东北抗战  作者:胡卓然  出版社:山東画报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  它们  作者:韩寒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  获利世代:  自己动手,画出你的商业模式  作者:Alexander Osterwalder  Yves Pigneur  出版社:早安财经  出版日期:2012年11月  天空的颜色  作者:Peter H.Rey
期刊
2011年12月21日凌晨三时,诗人、文学家、画家木心先生在故乡乌镇逝世,享年84岁。  木心,本名孙璞,字仰中。1927年生于浙江乌镇,自幼迷恋绘画与写作。1948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五十至七十年代,任职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参与人民大会堂及历届广交会设计工作。  画余写作诗、小说、剧作、散文、随笔、杂记、文论,自订二十二册,“文革”初全部抄没。“文革”中被非法监禁期间,秘密写作,成狱中手稿
期刊
从郑晓龙导演给我那个电话到《甄嬛传》第一轮上星播出大结局,过去了整整五年。五年漫长到有“于妈”之称的大热编剧于正不无欣喜对媒体感慨由于《甄嬛传》细工慢活客观“让路”,他的“宫斗”剧打了漂亮的时间差。《甄嬛传》火到高破播放卫视平台和视频网站的记录,网站收视点击量突破10亿次,上星期间雄霸收视榜首,让同期播出的其他大制作电视剧几无活路,纷纷沦为“打酱油的”。以至于大结局播出时,有人感叹《甄嬛传》终于大
期刊
“那出现在饭桌上、亲密相交的家人之爱;一盏昏黄而温暖的灯光、放松且欢愉的交流,有种共享,有种无可取代的亲近。而这一切都发生在一道道美食之间。食物原来,也成为记忆的储存体,它们跟着我们关于回忆的故事一起流转于生命之中。故事存于大脑里、味道存于感受中。最美好的是当故事与味道两者相遇了、家人与欢乐相遇了、温情在饭桌上相遇了,而经由这本书,我们能够穿越空间的距离,而和另一个国家的家常饭桌、故事、美食,一起
期刊
方所·创作者现场  时间:5月18日(周五)13:00  地点:广州方所  他是台湾电影新浪潮重要推手,也是台湾文化的领导者。他是PChome Online网路家庭国际资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也是电脑家庭出版集团和城邦出版集团之创办人。他是台湾第一才子詹宏志。  5月18日,詹宏志在方所,谈人生一瞬,读书时长。  加藤嘉一《致困惑中的年轻人》签售会  时间:5月20日(周日)14:30~16:30
期刊
翻译实质上意味着文化传译,翻译者不仅应该是翻译的专家,同时也是历史、文化、社会学等诸多学科的博学家,甚至可以说,只有以渊博的知识为先决条件者才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杰出翻译家。而尊崇文化、虔诚奉献更是一位文化使者的先天禀赋,使文化传译普泽世间,李本正先生就堪称为这样一位文化使者。  文化先驱严复在弥留之际,遗嘱有言:“新知无尽,真理无穷,人生一世,宜励业益知”一语道尽新知的重要性及其价值。他关于翻
期刊
连续两年的台北书展上,都出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书展景点”——由一人出版、南方家园、逗点文创、点出版等台港独立出版者共同规划的、2011年的“读字去旅行”和2012年的“读字车站”,分别以候机室和火车站的概念,打造独树一帜的展位。这里集中体现了台湾出版最具活力的部分,相较于各大出版社由于固定的形象和风格而呈现出较为一板一眼的展销空间,“读字去旅行”和“读字车站”更像是开放、活泼的交流空间,穿梭其间,
期刊
《圣战与文明》描述古代的阿拉伯半岛,部族之间遵循两条规则:杀人者必遭报复;慷慨好客保护求助者。  美国赛局学者《合作的竞化》实验假设“人人自私利己”和“无中央威权管理”下,究竟合作互利、或出卖对方,哪种获利?电脑竞赛计算出,长远获利策略是“每遭背叛必报复”但“永远主动合作”。正是部族外交原则:以牙还牙,广结善缘。  部族内部是亲族层级关系,对外是战争/合作的双重规则。后来东西贸易频繁,在阿拉伯半岛
期刊
近代美术发展史上的版画艺术,对于早期书籍装帧设计的影响可谓极其大矣!  早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起,毕生致力于出版事业的革命文学家鲁迅即已率先倡议“新兴木刻运动”,将珂勒惠支(K·the Kollwitz,1867~1945)、麦绥莱勒(Frans Masereel,1889~1972)、格罗斯(George Grosz,1893~1959)、梅斐尔德(Carl Meffert,1903~1988)等
期刊
提起“魏德圣”这个名字,绝大多数人都会想起那部一夜红透华语世界的电影《海角七号》。在这一部风格清新的电影大获成功之后,魏德圣将创作方向来了个大转变,将镜头聚焦在日据时期原住民反抗日本统治的“雾社事件”。面对这一堪称史诗般的巨作,众多魏德圣的影迷们有了更多的期待。  3月18日,魏德圣携新书《和自己的名字赛跑——赛德克·巴莱导演手记》来到厦门市图书馆,出席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九久读书人以及《书香两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