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自主开放的初中语文课堂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ckbaob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课程实践的新理念,是要积极打造教学的自主和开放,逐渐优化教学过程。这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能将语文教学纳入一个开放的体系之中,实现教学的互动实施。下面,笔者就如何构建自主开放模式的初中语文课堂略谈浅见,以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创新意识的培养,高效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自主:释放学生的主观感受
  1.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
  自主学习是近年来学习领域讨论得最为广泛的话题,也是素质教育本质的体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作为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出现在课堂自主探索、思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只有这样的语文教学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课,我紧扣教学重点设计了一组探究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循序渐进突出重点,把学生领进“最近发展区”,完成学习目标。再针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集中讨论,比如学生对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变化理解不透,我先点拨引导学生可以从闻一多先生所处的时代背景着手,从前后期变化的不同点、相同点出发,让学生在小组内先进行合作探究,最后师生共同得出总结。通过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到探究学习中来,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释放自己的主观感受,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
  2.提供学生个体体验的平台
  个体体验是知识符号无法替代的,较之知识价值,情感体验更为稀有、更具深意。纵观中学语文教材的众多篇章,其中不乏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美动人的文本,如果缺乏情感体验的融入,在学生大脑中留下的仅仅是课程知识的痕迹,却没有诸如审美观、对真伪善恶的深层意识,更谈不上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以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为例,按照文中的事件进展情况,让学生从自己的个人情感经历去体会,比如,父亲为什么不背“我”下来,而是鼓励“我”向前走?以及思考课文中的两个“啜泣”有什么不同等,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进行思考,想想自己遇到挫折的时候,父母是如何支持和鼓励自己的?通过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展开联想和回忆,使学生随课文的情境变化而产生情感起伏,在实现知识转化、延伸的过程中体验生活,丰富情感体验。
  二、开放:打造语文教学的良好氛围
  1.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新课程观提出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实践证明,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是冶炼人文精神,提高文化品位,享受审美乐趣的有效的途径。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阅读心理的刊物,为学生提供一方想象的天地,使学生受到无尽的熏陶,积淀文化底蕴。
  例如《皇帝的新装》一文,让学生在学习完课文后,以续写的方式作为课后拓展环节,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与由叶圣陶和鲁兵分别为《皇帝的新装》写的续篇进行比较,这样不仅能将课文中的所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在阅读和比较名家所写的篇章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通过运用各种方式和手段调动学生乐于阅读的内驱力,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提高文化品位。
  2.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我们把课堂交给学生,是为了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精神,让学生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展思维的空间,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以自我的认识去解读文学作品,也可以给作品“留白”,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而不是拘泥于标准答案,只有这样,才能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
  例如在《人琴俱亡》一课中,生生之间通过讨论切磋、交换情感体验之后,学生的思辨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这时有学生提出为什么王子猷“语时了不悲”,都不哭呢?我意识到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每个人对文本的理解不同。因此我采用自由讨论的模式鼓励学生说出自己个性化的体验和感受。有的学生说:“伤心不一定需要流泪,流泪不一定是伤心的唯一方式”。也有的学生说:“因为王子猷自知自己即将与子敬见面。”还有的学生认为:“王子猷以他自己的方式,弹琴、掷琴来表达自己对弟弟子敬的悼念”。通过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多重对话”的背景中,使学生将文本内容有效感悟、体验和内化,继而转换成自己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号角,初中语文教学正进行着一次前所未有的革命。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以自主开放式的教学思路来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平台,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因此而变得富有激情和生机勃勃,这不仅是激发学生主动求知、自主创新的需要,也是实现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融合的需要。
其他文献
语文新课标提出要建设“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课程”,要求教师要对课程进行二次整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因班制宜地进行语文课程建设。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的传声筒,应该是自我意识觉醒了的语文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完善者。学生不再是承载知识的容器,而是等待点燃的火把。本文拟从三个方面例谈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主要途径和策略。  一、教为主导,精心预设  正确的教学观应该是能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的
中药用以治病已有几千年历史,其中一些含毒性成分,如川乌中毒性成份乌头碱(aconitine)、朱砂中汞化物等。古代医药学文献中多以“毒药”作为药物的总称,此时对中药药性知识的了解
很多学生在面对作文题时,思考了半天,却不知从何处下手。题记的运用,往往能曲径通幽。题记的作用大体有以下三类:交代创作背景,暗示文章内容,揭示文章主题。题记的使用不仅能使文章结构异彩纷呈,而且会给阅卷老师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纵观近几年来各地中考满分作文,运用题记创设亮点的考生比比皆是。那么,什么样的题记才能使文章活力无限,读后让人久久回味呢?笔者认为拟好作文题记通常有以下几种写作技法。  一、引用法
【摘要】 目的:探讨产科子宫切除的临床分析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我院分娩的产妇27491例,行子宫切除术49例,占分娩总数的0.18%。阴道自然分娩产妇13例(26.53%),剖宫产产妇35例(71.43%),阴道助产1例(2.04%)。所有患者均因子宮大出血行子宫切除术。结果:49例行子宫切除的患者,38例行子宫次全切除,11例行全子宫切除。出血量在2100—4200ml,平均出血量3010ml
通过陈东东诗歌写作中涉及的都市元素,从拉康精神分析学中关于符号域欲望与真实域绝爽的论述出发,可探讨当代诗如何切入都市生活锃亮诱人的快感内核。这种剩余快感(绝爽)的语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就会成为没有对象参与的无效劳动。因此,以“学生为主体”这一观点为指导的教学理念不断产生,如“以学定教”、“生本对话”“合作探究”等,以这种观点为指导的语文教改实践,也在不少学校开创着生动活泼的新局面。  诚然,学生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学生为主体是改进语文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坚持“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指导思想,充分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