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线建设你玩不起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04140102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次参加各种医药峰会时,医药企业的老总或研发负责人往往第一个问题就会问:企业如何建设产品线?在现有产品线的基础上,能否推荐一些新品?
  这时我就会反问:你为什么要建设产品线?对你有意义吗?
  一般而言,一个企业有了完善的产品线,在推广、渠道上都大有可为(比如共用一支销售队伍和消费链,节省营销成本和时间成本等),为公司带来长期利益。有人甚至将“产品线建设”看做是企业成功的捷径。
  果真如此吗?我看未必。
  1.有的公司有的是产品线的雏形——三两个品种且剂型单一,产品线缺胳膊少腿,只能说是“系列产品”而非产品线,因此很难发挥“产品线”的作用。
  2.完善一条产品线,在剂型、规格上都有要求,比如要上固体制剂生产线、水针生产线、冻干生产线、输液生产线等。这笔开支可不少。产品线建起来了,也认证完了,却没有足够的营销力量把东西卖出去,很可能导致开工不足,财务成本及管理成本必然上升。
  3.一旦企业被公众定位为某一产品线的代表,那么新增产品线时就会遇到定位和形象上的冲突,新业务和原先花大力气创下的品牌都可能竹篮打水。
  4.通常在一个产品线里,畅销药只有一两种,其余的都是非主流药物,在同一治疗领域内会自我竞争。同时,按现在国内的招标程序来看,你的绝大多数产品都非独家产品,招标报价中大家拼的是成本,在评标者眼里,你的所有产品都是个体,中标后你的产品线已经支离破碎,失去了“产品线供应商”的优势。试问,不管是外资、合资还是国营、民营企业,到现在为止谁长期在一家医院里垄断过一条产品线?
  5.即便你的中标率很高,但医院需要照顾众多供应商的利益,“有饭大家吃”已成惯例。就算你的产品线能够整体进入医院,也会面临高额的维持费用——你必将成为众多厂家的进攻目标,遭人“暗算”。
  目前国内药厂赢利者不足三成,其中,有持续开发新药能力的也不足三成。大多数药企在生存线上挣扎,开工率不足一半,“活下去”是首要问题。再者,药企缺少研发能力,也没多少可供选择的新药,这本身就不利于产品线的建设及完善。
  其实,现有药企中,又有几家在刻意按照产品线的模式来选择品种呢?辉瑞?西安杨森?石药?扬子江药业?反正我没看到。相反,多数成功者是看到有市场前景好的新药就上,不管是哪个领域。国内中药界的领头企业如步长药业,在心脑血管领域某个中药取得成功之后,马上开始拓宽领域,先后收购药厂进入西药,进入更广阔的治疗领域。
  所以,无论从销售、抗市场风险、实际生存能力的角度,还是从新药研发能力对产品线的支持角度看,药企都没有必要刻意去按产品线来选择新品。
  现实的做法是:少数企业有相当赢利能力、有能力进行五年发展规划、拥有相对完善的销售队伍,可考虑产品线建设;大多数公司则不必顾虑“产品线”,选择新药品种时,应坚持少投入多产出,选择现有市场需求较大的品种,或预计两年后会有较大需求的品种,再考量现有生产线的利用及饱和度,以防“出师未捷身先死”。
  评价一家企业的好坏,不是看它有几条产品线和设备,而是看它有多少畅销品种,有多少销售过亿的“重磅炸弹”,有多少高效的销售团队及优质经销商。
  产品线是企业升级及整合的手段,绝不是解决生存问题的利器。(文章编号:3070731,收藏请编辑短信AA加文章编号发送至66556619)
  (本文为部分选摘,本刊创办的《医药观察》第3期将全文刊发,敬请垂注。编辑部电话:010-58790767)
  
  编辑:范超伟[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如何让运营和采购都喜欢你      卖场的运营系统和采购系统是两个不同的部门,工作内容、内部考核标准不尽相同,其部门职能设计有意无意地让他们相互促进、相互监督、相互制衡。  但很多经销商不谙此道,在运作中取悦了运营,却得罪了采购;讨好了采购,却不得运营欢心。花了资源见不到效果,要客情没客情,要市场没市场,还落个“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的下场。  可有的经销商却总能在运营和采购之间左右逢源,两面
期刊
在成都,快销品经销商D虽然只代理一个二线口香糖L品牌,却是卖场运营和采购眼中的红人。    知己知彼,有所取舍    大多数经销商为了进入卖场,都会挤得头破血流。好不容易进去了,厂商之间便纠纷不断,最后大多数人仓惶逃窜,全身而退者凤毛麟角。不要说成为卖场红人,不成为仇人,就要天天烧香拜佛了。  D公司深知其理,绝不为赶时髦而无条件进入所有卖场。每次进入前,D公司均会做一些简单的市场调查工作,包括卖
期刊
是分还是并,没有定法。看企业发展阶段。有的阶段不一定需要严格的分网,一种变通方式是分产品系列授权。    内斗诱发分网    在本土汽车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一个品牌之下的产品系列并不多,因此都放在一个网络内销售。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企业不断丰富产品系列,产品特点、目标消费群逐渐有了明显差异。更关键的是,网络内的经销商数量越来越多,密度加大,“内战”升级——互相压价、跨区窜货、“优势市场打
期刊
ERP挠不到的痒处    一年前,根据咨询专家的建议,王总管理的这家业内小有名气的OTC制药企业上马了ERP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半年多运转下来,解决了原来生产成本核算、原材料管理、客户货款账期及信用管理等诸多老大难问题,让王总颇为满意。  满意归满意,王总心里还是有些疙瘩:  口尽管目前ERP系统中显示主力产品销售形势不错,可王总心里有数,有相当一部分是积压在渠道里,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
期刊
销售战略如何分解为部门工作    林正大  LMI创办人,整合型战略家,林正-大管理研究中心总裁,北大、清华、人大、复旦客座教授,亚太地区企业家协会高级顾问。曾为三百多家企业提供咨询与系统培训服务,其中世界五百强约百家。[email protected]  在上一篇中,我们提到两位机械设备制造商的销售老总,选择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经营罗盘(商业模式):  A公司的销售老总选择世界五百强作为目标客户,满足
期刊
在供应商看来,卖场长着一对势利眼。它最喜欢的是能与之“门当户对”的供应商,这意味着实力、品牌、费用,以及好价格。  实力有大小,品牌有强弱,费用有肥瘦,价格有高低,对于没什么特别之处的厂商,尤其是小供应商而言,岂不是没活路?  其实不然。在大卖场的供应商结构中,小供应商占半数以上,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是供应商容易陷入“门当户对方为卖场红人”的误区,过分夸大实力、品牌、投入这些硬件的作用,忽略了人
期刊
卷土欲重来    A品牌始创于澳洲,上世纪90年代初进入中国香港市场,其护发产品一分钟焗油及沐浴露,连续多年在香港市场销售第一,霸主地位至今无人撼动。  在广东市场,A也是靠这两个品类包打天下,不仅中小卖场有售,而且与沃尔玛、百佳、屈臣氏等国际连锁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十多年来创下了不俗的销售业绩。  但A洗发水在中国内地上市以来表现欠佳。2003年,集团决策层决定走“质优价廉”的实用主义路线,率先降
期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10年前,一次席间听胜总吟唱过这首诗。那时,自己刚刚走出校门,一门心思想出人头地;可惜身子骨太弱,几次三番碰壁,被坚硬的现实撞得头破血流,正走投无路时,遇见了胜总。  吟这首诗时,胜总豪气干云。他鼓励我们这帮小年轻去营销的战场上做一番“惊天地、涕鬼神”的事业。由于他的感召,我们这些兄弟从四面八方来到一起,而今,我们又流散到八方四面
期刊
让儿女们为自己的父母梳头,这场景非常震撼。台上台下高潮迭起,落泪者比比皆是,品牌就随着这澎湃的情感,深深地渗透到了潜在客户群中。  众多连锁商往往爱用“服务营销”这个概念,还喜欢在“服务”前面加一个“人性化”的定语。但所谓“人性化服务”,最终也大多流于形式,不切实际,对店铺品牌和业绩的提升毫无帮助。  如果连锁商想通过“人性化服务”来塑造品牌形象,必须谨记:  1.“人性化”乃是一种战略,而非战术
期刊
我们是一家眼镜连锁店,刚刚向二级城市铺开,但遇到很大的问题。顾客普遍都喊眼镜价格很贵,有的还说我们暴利。但我们的商品组合和产品品质的确是很好的。另外,还有顾客抱怨说,取眼镜要好几天,太慢了,但这个行业就是这样的啊!  这里的顾客比较重小利,对我们的一些小服务点倒是很看重,例如免费洗眼镜、眼镜知识介绍等等。但这些也是要成本的呀!  问题:我们面对二级市场甚至三级市场该怎样培育或炒热市场?针对顾客的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