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婚姻文化是一种制度文化。制度文化制约人们社会行为的风俗习惯和制度规范。语言是文化的活化石。本文通过土家族婚俗中现存方言词来诠释其婚姻文化,这些婚姻文化反映了土家族人在长期生活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风俗习惯,反映了它特有的婚姻制度,而这种文化又反过来制约着土家族人的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关系。本文从词汇的角度为观察点,将语言和文化相结合来研究土家族文化,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本研究也将为土家族文化研究提供一些宝贵的资料。
【关键词】方言词;婚姻文化
引言
文化是一种产物;是历史的产物;包括观念、生活模式和价值观;是可以选择的;是习得的;是建立在符号基础上的;是一种来自行为或行为产物的抽象。[1]婚俗是一种制度文化。它指的是制约人们社会行为的各种风俗习惯、制度规范等。所涉及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体现在交际之中,交际是社会关系得以构成的必要条件。[2]在交际活动中,土家族人通过总结经验、积累经验,扮演各种社会角色,从而组织成最复杂的社会,建立一套制约人们行为的较为稳定的社会文化惯例——风俗和制度。
恩施土家族婚姻制度有着其独特的文化风俗。对于土家族人们来说,语言不仅是进行交际最重要的纽带,而且是创建风俗制度、表现风俗制度最重要的工具。因为风俗制度的模式必须以语言符号作为载体才能得以体现,因而,充当语言交际作用的方言词是土家族民风习俗的最主要、最直接的承载者和表现者,本文通过恩施方言词窥视土家族民风民俗,洞察它的婚姻文化。
土家族的婚姻分旧婚和新婚,新婚是随着时代变迁而出现的新事新办,本文指的是传统婚姻形式,即旧婚,这种婚姻形式在恩施土家族集聚地区少数村寨保留比较完整。它一般要经过求婚、认亲、拜年、送日子、娶亲五个阶段。土家族是个十分重视婚姻的民族,注重礼仪、程序、形式、家族认可是其主要特点。从现存土家族婚俗的方言词,我们能够窥见整个婚姻观念和婚姻文化。下面就以土家族婚俗过程先后为序,从典型方言词语义诠释的角度来透视土家族婚俗文化。
【相对象】
相对象,又叫打烊。土家男女双方若心里有意,就趁节日邀着一大帮男女去赶场(即赶集之意),如果相中了再请媒人去说媒。相对象,反映了土家族青年男女追求自由婚姻过程中摆脱不了“媒妁之言”这种旧婚姻制度约束,也反映了土家族青年男女婚姻中委婉含蓄表达方式。
【请媒人】
“媒人”在土家族婚姻中具有重要话语权,是男女双方情感及其父母婚姻事物重要递接者。土家男女双方有意,不是自己表白,而是男方请一个能说会道而又有威望的人到女方家去,向女方父母提请这个事情,女方父母在招待媒人时婉言要回头听听姑娘的意思,实则暗中考察男方家庭背景,包括家庭姊妹兄弟情况,父母的工作、为人等情况。如果觉得满意, 再等待几天,媒人问起这个事情时再表态。“请媒人”极言事之郑重、严肃,媒人是婚姻的穿线者和见证人,具有法律效应,请媒人的是男方,女方得到信息后需要对男方的条件进行全方位考察,十分谨慎。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土家族婚姻中夫权制的主导地位。
【看人户】
男女双方通过媒人联系沟通后确定一个日子,去男方家正式看人户,女方重要人物(包括父母,重要地位的兄长姐妹,还可以是有影响力亲戚)都要到对方家去,认真考察对方的家境、人际关系,尤其是看其对此事的重视程度,男方家也会把它当作重要的事情来对待,杀鸡宰羊,大摆酒席来安置对方,唯恐有不周到之处。待到女方回去后再通过媒人将信息转达给男方。从整个过程来看,女方似乎有主动权,男方处于被审视的地位,实则反映了土家族婚姻中男子的地位,女子婚后不仅要到男家落户,而且成了男家的人,这正是土家族男权婚姻制度的体现。
【算八字】
男女双方商定日期后,男方要到女方家去讨姑娘的生庚八字,看是否跟女孩命相合,女方买来羊毛笔(言为羊发子快且多之意),请长期从事写生更八字的先生合八字。命相合则请媒人将八字转交给男方,意即同意这门亲事,算八字体现了土家婚姻中的命理思想。
【认亲】
女方根据家族亲疏关系列出女方家族亲戚名单,一般按照父亲直系,母亲直系,再到父亲旁系,母亲旁系按需开列清单,交给男方,男方按照名单依次准备“茶食”。一般包括面条、酒,中间用一红纸条包扎,有的地方还有肉等礼品。男方将礼品分好后,在媒人的带领下送至女方。女方家要置办酒席,招待亲友,亲友按照辈份依次入座,领取茶食。土家族男女双方缔结婚姻是以庞大的家族为基础的,绝不是局限于男女双方及其父母之间,而是双方整个家族,尤其是女方家族都要参与其中。认亲过程中,女方家族开列清单按照父系到母系、直系到旁系的顺序,这种父系为主和亲疏远近关系在土家族婚姻制度中是十分严格的。
【朝年】
逢年过节,男方都要到女方家“朝年”,女方父母,要拿珍贵的猪蹄,烟酒年年朝拜,女方其它亲戚,则只需拿面条、烟酒朝拜。未过门女婿朝年,女方亲戚都要当贵客安置,还要备上钱等作为“打发”。[3]
【报期】
男女双方认亲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双方都有了结婚的愿望,双方商定后由男方请老先生根据男女双方生辰八字择定良辰吉日,然后由媒人带着报送给女方,女方收到报期后就着手准备结婚嫁妆等事宜。媒人和老先生都由男方聘请,这也是土家族男权社会的体现。
【过礼】
结婚前男方向女方纳采,叫过礼。婚前一天或当天上午,由路支客带着迎亲队伍到达女方后,摆出聘礼(如面条、白糖、副食等)和衣物、礼金等。有的地方,女方要男方送五个“一”:一万块钱、一百斤肉、一百斤大米、一百斤面条、一百斤酒。过礼的队伍浩浩荡荡,由媒公媒婆带路,礼金由他们保管。到了新娘家附近,快要到家门的时候,媒人就点燃一小串鞭炮,以示提醒,女方管客司准备接客。新娘家管客司也会点燃一串鞭炮,过礼的队伍方可进屋。过礼的队伍到了新娘家后,首先将所带来的礼物摆在堂屋里,让新娘家的管客司按照礼物清单一一清点,然后媒人会将礼金交给新娘家总管,女方家的督官和亲戚站至堂屋两边,仪式正式开始。其间男送女迎,其礼物之厚重,人员之齐备,队伍之浩大,足见土家族对婚姻的重视。繁琐的礼节和严整的秩序是土家族婚姻文化的特点。 【哭嫁】
哭嫁是土家族婚俗的又一特色。出嫁前一天晚间,姑娘和乡邻姐妹十人围坐在堂屋中长方形方桌上,按照次序边唱边哭,称“陪十姊妹”。其内容有哭爹娘,哭兄嫂姐妹,哭媒人,哭婆婆等,往往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同胞兄妹的友好之情,对媒人的痛恨疾首,对婆婆泼辣狠毒一一哭诉,其文词之巧妙、腔调之悦耳、用情之深切,完成了土家姑娘到妇女社会角色的转变。土家族一般把会哭嫁,作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志。哭嫁是一种告别,告别故里和童年朋友,告别娘家成为夫家之人,告别姑娘成为妇女,从此在夫家过上另一种生活。它是土家族姑娘人生角色的重要转变,也是女性话语权的重要体现。
【发亲】
男方路支客带着迎亲队伍来到女方要求发亲。一般女方对聘礼办的不如意,坚持不发亲,路支客就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这次办的不好,以后你女婿孝敬一点就是了,再说生米都做成熟饭了,你不发亲我们只好走人。女方只好同意发亲。于是,将嫁妆移至屋外,新娘在父母及其它亲人的陪同下辞别父母,女方放鞭炮,乐师吹唢呐,迎亲队伍抬起嫁妆启程,新娘坐上花轿启程。男置房屋女置嫁妆是土家族婚姻的“制度”,发亲环节中女方在婚姻中的主动权渐失,路支客三言两语就可说服女方的不如意,现代年轻人主张“拒婚”“逃婚”在土家族婚姻中是绝对不允许的,一句“生米煮成熟饭”就轻松打发掉了,这正好应了“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的俗谚。土家族善始善终完满婚姻观念是根深蒂固的。
【戏亲】
在娶亲途中,凡是遇到过河、过桥,抬嫁妆的人就会停下来,把嫁妆横着拦在路中间,不让新娘过去,目的是要新娘给烟和发糯糍粑、红包。等新娘给大家装烟并且点然之后大家又一窝蜂似的往前跑了,等到下一个目标大家又如法炮制,继续闹下去,如此周而复始,往往要闹大半天才能够到家。这是土家族人乐观、积极的婚姻态度。
【回神】
婆家门前放着一把筛子,筛子上摆着七个酒杯,杯子上放点燃的蜡烛,传说这是天上的七姊妹化身而成,是来拜送新娘的,叫“七星灯”。抬嫁妆的人从“七星灯”上跨过,新娘子要换上布鞋,在门槛上踩三脚,进入婆家大门,表明从此告别娘家,成了夫家的人。这叫“回神”。
【洗和气脸】
新娘进婆家堂屋后,夫家的人先给新娘梳头,然后就端来洗脸水,新娘和“高请客”(新娘的亲兄弟)分别洗脸、洗手,然后水不倒,新郎及家人都来洗,这就叫“洗和气脸”。新娘娶进门,就成夫家人,“高请客”是娘家的坐家老板,两家重要人物共洗脸水,这是土家婚俗中对夫婿娘家“一家亲”和谐观念的传达。
【圆亲】
圆亲的人是由新郎的至亲且夫妻原配双方均健在的老年人担任。一个立男旁,一个立女旁。圆亲的人要负责给新郎新娘铺床、点花烛、换踩堂鞋等。等到新娘快到家门时,圆亲的人赶忙拿出一对红烛点上,然后拿出两双千层底布鞋去给一对新人换上,提着他们的旧鞋回来。这叫踩堂鞋,只能够穿一次,以后就会把它压在自家的猪槽下边,直至烂去。随着一阵鞭炮声响,一对新人在祖宗神龛面前举行拜堂仪式。圆亲人的特点:一是必须是男方亲人,迎娶的新妇要旺男门;二是要恩爱、健康、白头到老。“红烛”意味着婚姻的美满,“堂屋”是正房,是供奉祖先的地方,是需要敬畏的地方,也是最神圣的地方。新郎新娘脚蹬踩堂鞋穿堂而过,意味着双方跨进了严肃的婚姻殿堂,男女双方都肩负了人生婚姻责任和义务。
【傲拜】
进入洞房时,新人会争先恐后地抢占床铺,据说谁先坐到床铺意味着将来就是谁当家。“坐床”的规矩是男左女右,以正中为界。有心计的姑娘往往坐在界线上,但新郎也不甘示弱,尽力把新娘挤到界线外去,双方各不相让,挤挤挨挨,若假若真。倘若新郎猛然揭开新娘的盖头巾,新娘不由嫣然一笑,坐床便随之宣告结束。轻松愉悦的“抢床”能寓意新婚家庭谁主宰的大事,反映了土家族男女婚俗中轻松喜庆文化氛围。
【喝茶穿鞋子】
第二天早上,在堂屋里,男方族里亲戚围坐在长方形桌子周围,每个人面前摆放着茶缸,新娘会一一拜见长辈,叫长辈,给长辈倒茶,长辈说些祝福吉利的话,喝完茶后,他们就将红包放在茶缸里,然后新娘就将自己在娘家做的布鞋一一分发给长辈,长辈再次给新娘红包。新娘进门要一一拜见夫家长辈,要进茶以示尊敬,拿出自己做的布鞋以示自己心灵手巧,温柔贤惠,这些都意味着新娘被新郎家族接纳认可,日后能承担夫家重担,也是关系自己在夫家的地位。
【回门】
婚后第三天,新娘携同夫婿回娘家看望父母,叫“回门”。 “回门”是新娘看望父母,新郎拜见父母,所以新郎要备上丰厚的礼物,烟酒副食之类,二十几斤重的猪腿是必不可少的。“回门”时,新娘走在前边,新郎在后边,返回时是新郎走在前边新娘走在后边,而且不能回头张望。“回门”必须当天返回,绝不能在娘家住宿,这是禁忌。“回门”归来,土家族心目中的人生大典——婚嫁仪式正式结束,新婚夫妇开始人生的新的生活。回娘家,新娘走在前边,新郎在后边;返夫家,新郎走在前边,新娘走在后边。这中间意义是十分深刻的,娘家夫家界线分明,“回门”还不能再娘家住宿,嫁出去的姑娘就成了夫家人。
结语
婚姻是人生中的大事,土家族人十分重视婚姻,其独特的婚俗文化反映了土家族人用特有的行为和方式表达他们对人生状态的关照,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民族财富。土家族因为汉化程度较深,现存婚俗只在极少数边远村寨留存,它是一笔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语言是文化的活化石,它忠实地记录了民族文化。方言词是土家婚俗文化的直接反映者和记录者,通过方言词我们可以窥视流传在恩施土家族中几千年的民俗婚姻文化。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说过:“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地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4]恩施方言词准确地记录和传承了土家族人文化历史、文化风俗,这种文化风俗代代相传,在土家族人心里根深蒂固,成了土家族人自觉遵守而又制约其思想和行为的制度文化。
【参考文献】
[1]威尔逊.论契合——知识的统合[M].北京:三联书社,2002,p185-186.
[2] 邢福义.文化语言学[M].武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齐柏平. 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文化研究 [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4] L.R. 帕默尔: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关键词】方言词;婚姻文化
引言
文化是一种产物;是历史的产物;包括观念、生活模式和价值观;是可以选择的;是习得的;是建立在符号基础上的;是一种来自行为或行为产物的抽象。[1]婚俗是一种制度文化。它指的是制约人们社会行为的各种风俗习惯、制度规范等。所涉及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体现在交际之中,交际是社会关系得以构成的必要条件。[2]在交际活动中,土家族人通过总结经验、积累经验,扮演各种社会角色,从而组织成最复杂的社会,建立一套制约人们行为的较为稳定的社会文化惯例——风俗和制度。
恩施土家族婚姻制度有着其独特的文化风俗。对于土家族人们来说,语言不仅是进行交际最重要的纽带,而且是创建风俗制度、表现风俗制度最重要的工具。因为风俗制度的模式必须以语言符号作为载体才能得以体现,因而,充当语言交际作用的方言词是土家族民风习俗的最主要、最直接的承载者和表现者,本文通过恩施方言词窥视土家族民风民俗,洞察它的婚姻文化。
土家族的婚姻分旧婚和新婚,新婚是随着时代变迁而出现的新事新办,本文指的是传统婚姻形式,即旧婚,这种婚姻形式在恩施土家族集聚地区少数村寨保留比较完整。它一般要经过求婚、认亲、拜年、送日子、娶亲五个阶段。土家族是个十分重视婚姻的民族,注重礼仪、程序、形式、家族认可是其主要特点。从现存土家族婚俗的方言词,我们能够窥见整个婚姻观念和婚姻文化。下面就以土家族婚俗过程先后为序,从典型方言词语义诠释的角度来透视土家族婚俗文化。
【相对象】
相对象,又叫打烊。土家男女双方若心里有意,就趁节日邀着一大帮男女去赶场(即赶集之意),如果相中了再请媒人去说媒。相对象,反映了土家族青年男女追求自由婚姻过程中摆脱不了“媒妁之言”这种旧婚姻制度约束,也反映了土家族青年男女婚姻中委婉含蓄表达方式。
【请媒人】
“媒人”在土家族婚姻中具有重要话语权,是男女双方情感及其父母婚姻事物重要递接者。土家男女双方有意,不是自己表白,而是男方请一个能说会道而又有威望的人到女方家去,向女方父母提请这个事情,女方父母在招待媒人时婉言要回头听听姑娘的意思,实则暗中考察男方家庭背景,包括家庭姊妹兄弟情况,父母的工作、为人等情况。如果觉得满意, 再等待几天,媒人问起这个事情时再表态。“请媒人”极言事之郑重、严肃,媒人是婚姻的穿线者和见证人,具有法律效应,请媒人的是男方,女方得到信息后需要对男方的条件进行全方位考察,十分谨慎。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土家族婚姻中夫权制的主导地位。
【看人户】
男女双方通过媒人联系沟通后确定一个日子,去男方家正式看人户,女方重要人物(包括父母,重要地位的兄长姐妹,还可以是有影响力亲戚)都要到对方家去,认真考察对方的家境、人际关系,尤其是看其对此事的重视程度,男方家也会把它当作重要的事情来对待,杀鸡宰羊,大摆酒席来安置对方,唯恐有不周到之处。待到女方回去后再通过媒人将信息转达给男方。从整个过程来看,女方似乎有主动权,男方处于被审视的地位,实则反映了土家族婚姻中男子的地位,女子婚后不仅要到男家落户,而且成了男家的人,这正是土家族男权婚姻制度的体现。
【算八字】
男女双方商定日期后,男方要到女方家去讨姑娘的生庚八字,看是否跟女孩命相合,女方买来羊毛笔(言为羊发子快且多之意),请长期从事写生更八字的先生合八字。命相合则请媒人将八字转交给男方,意即同意这门亲事,算八字体现了土家婚姻中的命理思想。
【认亲】
女方根据家族亲疏关系列出女方家族亲戚名单,一般按照父亲直系,母亲直系,再到父亲旁系,母亲旁系按需开列清单,交给男方,男方按照名单依次准备“茶食”。一般包括面条、酒,中间用一红纸条包扎,有的地方还有肉等礼品。男方将礼品分好后,在媒人的带领下送至女方。女方家要置办酒席,招待亲友,亲友按照辈份依次入座,领取茶食。土家族男女双方缔结婚姻是以庞大的家族为基础的,绝不是局限于男女双方及其父母之间,而是双方整个家族,尤其是女方家族都要参与其中。认亲过程中,女方家族开列清单按照父系到母系、直系到旁系的顺序,这种父系为主和亲疏远近关系在土家族婚姻制度中是十分严格的。
【朝年】
逢年过节,男方都要到女方家“朝年”,女方父母,要拿珍贵的猪蹄,烟酒年年朝拜,女方其它亲戚,则只需拿面条、烟酒朝拜。未过门女婿朝年,女方亲戚都要当贵客安置,还要备上钱等作为“打发”。[3]
【报期】
男女双方认亲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双方都有了结婚的愿望,双方商定后由男方请老先生根据男女双方生辰八字择定良辰吉日,然后由媒人带着报送给女方,女方收到报期后就着手准备结婚嫁妆等事宜。媒人和老先生都由男方聘请,这也是土家族男权社会的体现。
【过礼】
结婚前男方向女方纳采,叫过礼。婚前一天或当天上午,由路支客带着迎亲队伍到达女方后,摆出聘礼(如面条、白糖、副食等)和衣物、礼金等。有的地方,女方要男方送五个“一”:一万块钱、一百斤肉、一百斤大米、一百斤面条、一百斤酒。过礼的队伍浩浩荡荡,由媒公媒婆带路,礼金由他们保管。到了新娘家附近,快要到家门的时候,媒人就点燃一小串鞭炮,以示提醒,女方管客司准备接客。新娘家管客司也会点燃一串鞭炮,过礼的队伍方可进屋。过礼的队伍到了新娘家后,首先将所带来的礼物摆在堂屋里,让新娘家的管客司按照礼物清单一一清点,然后媒人会将礼金交给新娘家总管,女方家的督官和亲戚站至堂屋两边,仪式正式开始。其间男送女迎,其礼物之厚重,人员之齐备,队伍之浩大,足见土家族对婚姻的重视。繁琐的礼节和严整的秩序是土家族婚姻文化的特点。 【哭嫁】
哭嫁是土家族婚俗的又一特色。出嫁前一天晚间,姑娘和乡邻姐妹十人围坐在堂屋中长方形方桌上,按照次序边唱边哭,称“陪十姊妹”。其内容有哭爹娘,哭兄嫂姐妹,哭媒人,哭婆婆等,往往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同胞兄妹的友好之情,对媒人的痛恨疾首,对婆婆泼辣狠毒一一哭诉,其文词之巧妙、腔调之悦耳、用情之深切,完成了土家姑娘到妇女社会角色的转变。土家族一般把会哭嫁,作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志。哭嫁是一种告别,告别故里和童年朋友,告别娘家成为夫家之人,告别姑娘成为妇女,从此在夫家过上另一种生活。它是土家族姑娘人生角色的重要转变,也是女性话语权的重要体现。
【发亲】
男方路支客带着迎亲队伍来到女方要求发亲。一般女方对聘礼办的不如意,坚持不发亲,路支客就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这次办的不好,以后你女婿孝敬一点就是了,再说生米都做成熟饭了,你不发亲我们只好走人。女方只好同意发亲。于是,将嫁妆移至屋外,新娘在父母及其它亲人的陪同下辞别父母,女方放鞭炮,乐师吹唢呐,迎亲队伍抬起嫁妆启程,新娘坐上花轿启程。男置房屋女置嫁妆是土家族婚姻的“制度”,发亲环节中女方在婚姻中的主动权渐失,路支客三言两语就可说服女方的不如意,现代年轻人主张“拒婚”“逃婚”在土家族婚姻中是绝对不允许的,一句“生米煮成熟饭”就轻松打发掉了,这正好应了“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的俗谚。土家族善始善终完满婚姻观念是根深蒂固的。
【戏亲】
在娶亲途中,凡是遇到过河、过桥,抬嫁妆的人就会停下来,把嫁妆横着拦在路中间,不让新娘过去,目的是要新娘给烟和发糯糍粑、红包。等新娘给大家装烟并且点然之后大家又一窝蜂似的往前跑了,等到下一个目标大家又如法炮制,继续闹下去,如此周而复始,往往要闹大半天才能够到家。这是土家族人乐观、积极的婚姻态度。
【回神】
婆家门前放着一把筛子,筛子上摆着七个酒杯,杯子上放点燃的蜡烛,传说这是天上的七姊妹化身而成,是来拜送新娘的,叫“七星灯”。抬嫁妆的人从“七星灯”上跨过,新娘子要换上布鞋,在门槛上踩三脚,进入婆家大门,表明从此告别娘家,成了夫家的人。这叫“回神”。
【洗和气脸】
新娘进婆家堂屋后,夫家的人先给新娘梳头,然后就端来洗脸水,新娘和“高请客”(新娘的亲兄弟)分别洗脸、洗手,然后水不倒,新郎及家人都来洗,这就叫“洗和气脸”。新娘娶进门,就成夫家人,“高请客”是娘家的坐家老板,两家重要人物共洗脸水,这是土家婚俗中对夫婿娘家“一家亲”和谐观念的传达。
【圆亲】
圆亲的人是由新郎的至亲且夫妻原配双方均健在的老年人担任。一个立男旁,一个立女旁。圆亲的人要负责给新郎新娘铺床、点花烛、换踩堂鞋等。等到新娘快到家门时,圆亲的人赶忙拿出一对红烛点上,然后拿出两双千层底布鞋去给一对新人换上,提着他们的旧鞋回来。这叫踩堂鞋,只能够穿一次,以后就会把它压在自家的猪槽下边,直至烂去。随着一阵鞭炮声响,一对新人在祖宗神龛面前举行拜堂仪式。圆亲人的特点:一是必须是男方亲人,迎娶的新妇要旺男门;二是要恩爱、健康、白头到老。“红烛”意味着婚姻的美满,“堂屋”是正房,是供奉祖先的地方,是需要敬畏的地方,也是最神圣的地方。新郎新娘脚蹬踩堂鞋穿堂而过,意味着双方跨进了严肃的婚姻殿堂,男女双方都肩负了人生婚姻责任和义务。
【傲拜】
进入洞房时,新人会争先恐后地抢占床铺,据说谁先坐到床铺意味着将来就是谁当家。“坐床”的规矩是男左女右,以正中为界。有心计的姑娘往往坐在界线上,但新郎也不甘示弱,尽力把新娘挤到界线外去,双方各不相让,挤挤挨挨,若假若真。倘若新郎猛然揭开新娘的盖头巾,新娘不由嫣然一笑,坐床便随之宣告结束。轻松愉悦的“抢床”能寓意新婚家庭谁主宰的大事,反映了土家族男女婚俗中轻松喜庆文化氛围。
【喝茶穿鞋子】
第二天早上,在堂屋里,男方族里亲戚围坐在长方形桌子周围,每个人面前摆放着茶缸,新娘会一一拜见长辈,叫长辈,给长辈倒茶,长辈说些祝福吉利的话,喝完茶后,他们就将红包放在茶缸里,然后新娘就将自己在娘家做的布鞋一一分发给长辈,长辈再次给新娘红包。新娘进门要一一拜见夫家长辈,要进茶以示尊敬,拿出自己做的布鞋以示自己心灵手巧,温柔贤惠,这些都意味着新娘被新郎家族接纳认可,日后能承担夫家重担,也是关系自己在夫家的地位。
【回门】
婚后第三天,新娘携同夫婿回娘家看望父母,叫“回门”。 “回门”是新娘看望父母,新郎拜见父母,所以新郎要备上丰厚的礼物,烟酒副食之类,二十几斤重的猪腿是必不可少的。“回门”时,新娘走在前边,新郎在后边,返回时是新郎走在前边新娘走在后边,而且不能回头张望。“回门”必须当天返回,绝不能在娘家住宿,这是禁忌。“回门”归来,土家族心目中的人生大典——婚嫁仪式正式结束,新婚夫妇开始人生的新的生活。回娘家,新娘走在前边,新郎在后边;返夫家,新郎走在前边,新娘走在后边。这中间意义是十分深刻的,娘家夫家界线分明,“回门”还不能再娘家住宿,嫁出去的姑娘就成了夫家人。
结语
婚姻是人生中的大事,土家族人十分重视婚姻,其独特的婚俗文化反映了土家族人用特有的行为和方式表达他们对人生状态的关照,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民族财富。土家族因为汉化程度较深,现存婚俗只在极少数边远村寨留存,它是一笔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语言是文化的活化石,它忠实地记录了民族文化。方言词是土家婚俗文化的直接反映者和记录者,通过方言词我们可以窥视流传在恩施土家族中几千年的民俗婚姻文化。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说过:“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地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4]恩施方言词准确地记录和传承了土家族人文化历史、文化风俗,这种文化风俗代代相传,在土家族人心里根深蒂固,成了土家族人自觉遵守而又制约其思想和行为的制度文化。
【参考文献】
[1]威尔逊.论契合——知识的统合[M].北京:三联书社,2002,p185-186.
[2] 邢福义.文化语言学[M].武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齐柏平. 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文化研究 [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4] L.R. 帕默尔: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