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对我国公共就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来源 :考试·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p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当今信息化浪潮的背景下,传统的就业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推动就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工作,才是提升公共就业服务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质量和增强政策落实效果的坚实基础。
  【关键词】 公共就业 信息化服务 信息标准 信息产业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7(b)-0184-02
  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是公共就业服务与公共就业管理的信息化,涵盖了公共就业工作的方方面面,是促进公共就业工作的重要基础之一。它承担着联通政策制定与实施、就业与失业管理、就业服务与就业援助、信息监测与市场监督等重要功能。是掌控就业局势、推动公共就业工作的基础手段和重要信息来源,可以有效地支持落实就业政策、提供针对性服务、提高管理效能和为政府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监测信息。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与社会保险信息化相互联系、互为依托、是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领域做好服务、搞好管理的重要基础,也是掌握情况、把握形势的重要手段。
  当前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失业率逐渐攀升,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公共就业工作已成为我国民生的主要内容。连年的失业人口增长,就业难,就业者素质低等现象严重困扰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是改善就业,合理就业的重要课题。
  1 我国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总体现状
  1.1 总体现状
  目前,我国各地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定位模糊,大多数地方只重视硬件设备的投入,而轻视公共就业服务人才的培养,即忽视了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的“软环境”开发建设。另一方面,部分地区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纯粹就是为了所谓的“形象工程”,走过场,搞形式,目的是为了与兄弟城市攀比,而不是切合自身实际与发展的需要进行建设,盲目夸大,阻碍了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1.2 信息化组织情况
  目前,我国的信息化建设采用上下结合的形式:数据向上传输,服务向下延伸 。很多地市建立了数据中心集中管理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社会保险信息及其它信息;公共就业的专用网络也覆盖了很多城区,实现了网络互联。公共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通过城域网向下延伸,覆盖了街道和社区的有近一半的地区;建立健全了社会保障卡的登记和审批制度。目前已经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的有140个地区发行了社会保障卡,实际持卡人数已批准发行了超过1.5亿人,实际持有卡的人预计到年底增加到约1亿左右;实现了在全国统一的系统整体设计和制定电子认证体系规范性建设,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相关标准的网络安全建设并有效地利用国家网络监控工作。
  1.3 信息化系统应用情况
  随着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的发展,社会保险的各项业务趋于正规化和优质化,在全国很多地市建立起了保险服务平台,促进社会保险的细化,整合,集约型转变;大部分为公共就业服务的计算机上使用的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研发的99软件,全程信息化贯穿到整个公共就业服务的整体工作中。
  此外,通过使用现行99三版软件,探索建立劳动关系管理系统、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系统,调解和仲裁系统,率先实现了劳动就业部门之间的资源整合,通过99三版软件的试行, 公共就业服务的政府网站启动。很多地级以上城市已开通一个专门的公共服务电话号码“12333”,已成为品牌服务的信息,服务于民,在一些大型和中型城市被市民广泛赞誉。
  有些地区建立起了服务于社区的信息化平台,来完成各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及其其它一些相关保险的监测工作,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给广大民众提供满意的服务,取得了卓越成效。但总体而言,其主要功能就是支持统计工作。政府门户网站或人才交流服务网站在各地人事部门相继开设,积极开展网上公共就业服务,一些省市人事部门通过网络开展了很多便利民众的服务项目,例如:网上人事业务审批、网上人才培训、网上中介服务等等。
  2 我国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存在问题
  2.1 由于我國地域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公共就业系统应用和维护工作也千差万别。很多地区所使用的操作系统各不相同,缺乏统一标准。部分地区缺乏一个统一标准的办理流程,统一的国家规划仍然没有发布,无法进行业务的相互协同。公共就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相对匮乏,集中体现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除了适当的财政补贴,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主要来自金融系统的信贷支持和一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金等等。在欠发达地区,即使具备齐全的硬件设施,正常维护资金也难以承受。经费存在严重不足,对各级公共就业服务部门是严峻挑战。没有充足的经费投入到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中的人员培训及其软件、硬件的建设中,这些都制约了公共就业服务的信息化进程。
  2.2 收集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和资源是不够的,未能将更快更优质的数据资源提供给上级信息服务中心,为人力资源市场提供切实可靠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不能作为政府充分和适当提供政策分析的一个坚实的基础。公共就业服务信息不对称,传播渠道不够畅通。另外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广大群众对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缺乏了解,甚至很多设备闲置,不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造成资源浪费,要求择业的人没能充分利用这个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平台,给自己创造更多机会,向用人单位展现自我,成功就业,提高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效率。
  2.3 专业技术人员不够充足,信息化服务所需要的软件和硬件应用水平不高,公共就业服务网络使用不尽人意。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平台,是公共就业服务交流和沟通的平台,要加强对用人单位的信息严格审核。有些不正规的招聘单位为了吸引招聘者的眼球,刊登一些不真实的招聘信息,比如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等,夸大自己的企业规模,甚至诱骗求职者签订一些严重侵害其切身利益的协议或者合同,容易上当受骗。所以建立一套严格规范的公共就业核准机制势在必行。   2.4 目前很多地区公共就业服务部门各自为政,没有相互畅通的就业服务信息化的服务通道,公共就业服务信息不能共享,不能彼此产生共赢。也不具备一套完善的、规范的建设标准,软件系统相互独立、互不兼容,数据不能与公共就业服务系统数据共享,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目前,我国很多地方在人才流动上存在很多问题,例如: “行政化”、“官本位”倾向,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公共就业的发展。伴随着社会化的公共就业服务,各级公共就业部门应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更新观念,加快制定出一套灵活适用的就业人才流动政策,工作方法,使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高效率实现,开拓信息化的服务范围,保证信息技术在公共就业服务中服务于民,提升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的整体服务水平,使信息化在公共就业中的服务渠道更宽更广。
  3 我国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对策
  为了推进我国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进程,提高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整体水平,各地区要建设优质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网站,尽快形成国家、省和市、县、区等公共就业服务网络体系,来扩大公共就业服务的空间,提升公共就业服务的整体水平。
  3.1 建设成为一个全国性的网络系统,实现干线传输,建立中央-省-市的信息网络渠道,并积极推进网络应用
  推进网络监控软件的研究和开发,以确保无障碍传输和各级公共就业信息和数据的安全性,发挥全国统一建设的整体效益。在全国各省,直辖市,地级以上城市,建立一個统一的数据中心。原人才市场信息系统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存在着资源和设备的重复交叉,以确保这项工作不间断,根据两个市场的要求,提供统一的服务,应逐步整合。实现了遍布全国的统一的信息标准,已颁布实施的各项信息标准,形成标准化的和统一的国家目标体系。
  3.2 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建立是以地级市为基础
  从“管理”改为“服务”,在公共就业服务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公共服务”理念。进一步发展信息技术在公共就业中的积极作用,建立一个统一的政府网站,建设一个统一的社区公共服务窗口,使百姓在家就可以申请办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各项保障各项业务。
  3.3 合理加大硬件设备的投入和软件系统的研发
  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需要足够的硬件设备和一套完善的软件系统。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已经具备一定基础硬件设备,急需的是能满足各主体需求的合适的软件系统。系统的构建与软件研发在一定程度上比硬件建设工程有难度得多,各地应该按照统一标准。信息技术专业技术人员应该与公共就业服务人员努力加强沟通,联合研发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公共就业服务管理系统,并实现资源共享。
  3.4 积极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的标准化
  目前国家采用信息化手段就业,包括几个环节:资源共享、信息发布、网上招聘、远程面试、咨询指导等等。鉴于我国各地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数据格式及其服务标准不规范,相互联接不畅通,许多地区就业服务部门之间不能相互传递信息,实现资源共享。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增大了招聘者和招聘单位的工作成本,降低了公共就业服务的工作效率。
  3.5 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的建设
  公共就业服务的各级领导一定要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对信息化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国家建设整体规划。优质的公共就业是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环节,领导必须高度重视,狠抓严管。一定要投入足够的资金来完善现有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队伍,把热心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勇于奉献,熟悉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同志充实到公共就业服务部门中,明确职责,合理配置现有的人力资源,提高各地公共就业服务的整体水平。
  总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就业促进法有关规定为依据,我国应按照"完整、正确、统一、及时、安全"的总体要求,紧密围绕促进公共就业的重点工作和发展方向,以完善功能、保证质量,提高效率为目标,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
  参考文献
  [1] 叶菁.公共就业与人才服务信息化建设.人民论坛,2011(5)。
  [2] 秦为径,魏晓娜.信息产业发展对我国劳动就业的影响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09(3).
  [3] 马超群.信息化作用下的城市就业研究.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其他文献
【摘要】 班主任管理班级要“多心”:即具有责任心、爱心、细心、诚心、信心、耐心、宽容心、公平心等,凭着对人民教育的赤胆忠心,一定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育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 班主任 育人 “多心”  【中图分类号】 G4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7(b)-0192-01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
期刊
【摘要】 生物化学是医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构建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石。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生物化学在医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学科中的地位也日益突出。因此,在教学中突出生物化学与临床科学的联系,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为学生今后发展做好铺垫。本文就生物化学与临床医学间的联系,以山东省滕州市枣庄科技职业学院为例,讨论了如何优化生物化学教学内容,以便加强其与后续课程的衔接
期刊
【摘要】 人文素质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高校在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本文从书香校园建设、大学语文课程设置、专业课程教学中人文教育渗透以及社团活动等方面探讨高校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以期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 大学生 人文素质 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
期刊
【摘要】 学生资助工作是民办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民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健全方法,力求民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从整体上得到完善。  【关键词】 民办高校 学生 资助工作  【中图分类号】 G4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a)-0006-01  近年来,中央有关部门连续出台多项政策和举措,使越来越多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到
期刊
【摘要】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急需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因此,培育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这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要求 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
期刊
【摘要】 课改必须改课。这是一个判断和认识。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日渐深入,新观念、新方法,逐步为广大教师了解、熟悉、认同。但在教育实践中,课堂教学的改观并不显著。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外因,学生是内因,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学要进行双边活动,师生互动,课堂气氛要活起来;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等等。但一落到实处,我们难免感到有点力不从心,认为课堂上需要传授的知识太多了,学生活动多了,老师讲的
期刊
【摘要】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然而艺术设计教育理论与实践分离、教育与产业脱节等问题,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和教育改革推进的矛盾日益突显,实行艺术设计教育实践改革和提高艺术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分析当下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实践方式的改革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意见和参考。  【关键词】 艺术设计
期刊
【摘要】 在初中生物课程中,有关血液循环系统的知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要想学好这一内容,应先学好鱼类的血液循环。然而教材对这一内容的编排则过于笼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找不准切入点,费力不小而效果不好。为了使学生能够轻松的学好这一内容,以便为学习其他各类脊椎动物循环系统的知识打牢基础,现谈一下自己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 教学思路 初中 生物课程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 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一个高度融合的地球村,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参与。中国的国际竞争实力的增强有赖于我们在更广阔的领域、在更深的程度上实行对外开放,这预示外语特别是英语必将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外语能力的培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基本要求,外语课的开设和学习就成为一个国家发展、开放、走向世界的表现。本文将以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为背景,梳理青海省西宁
期刊
【摘要】 本文根据目前锡盟风电发展趋势分析风电教育现状,分析风电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确立正确的培养目标对高职院校风电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风力发电 技能型人才 培养模式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 G4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a)-0028-01  1 锡盟风电发展及风电教育现状  锡林郭勒盟地域辽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