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gyyy2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明确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自主学习应该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基础,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更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追求。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呢?结合我多年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积累,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如果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懂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兴趣是探究的起点。儿童年龄小,见识少,好奇心强,对未曾见过的事物或现象都感兴趣,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征、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思维活动的特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有趣的教学情境和氛围,比如讲故事、做游戏、设置悬念、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等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引发学生惊奇、疑惑、新鲜、亲近等情感,使教学过程自始至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使其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乐于去探究。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请你们随意说一个数,老师便能很快地判断出能否被3整除,不信就来试一试。”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为了难住老师,他们从两三位数,说到了十位以上的自然数,结果都被我准确地判断出来。此时学生的好奇心被老师的快速回答所折服,心里非常的好奇、惊讶!此时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诱惑力促使学生探究和发现其中的奥秘,同时也诱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将学生自然地带入到对新知的探究中。
  二、营造氛围,使学生萌发自主探索学习的意识
  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教师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视为有人格的、平等的、自主的人,这样他们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支持、鼓励、肯定、欣赏学生在课堂上一切为探索知识而作的言行及稚嫩的结论,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种心理安全、心灵自由的无拘无束的精神状态下,这样他们才敢于参与也乐于参与探索学习,久而久之,就能形成主动探索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三、放手操作,培养学生积极操作的能力
  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在知识的构建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有意识地设置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使课堂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的有序状态。
  四、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合作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他不仅要考虑自己的想法,还要与同伴的想法相比较,辨别其中的正确与不足。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前进或转换,自己的想法可能被同伴改进或否定,甚至被代替,逐渐形成成熟的解法。但要注意合作交流必须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只有在经过充分地独立思考,对问题有了自己的想法,觉得有话可说,才会产生交流、表达的欲望。
  五、指导学法,使学生具有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和途径的总和。学法指导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最佳途径,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并获得选择和运用适当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教师不要也不应该把现成的知识结论直接传授给学生,而应带领他们一起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他们积极地去探索知识、发现规律,并掌握学习方法,逐步使他们形成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
  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要使“自主探索”成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还应经常评价学生:能否主动运用数学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是否善于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对各种结果有无反思的习惯;是否积极参与讨论与表达。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还有很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总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要我们科学地引导,不断深化课堂教学创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就能得到培养,创新精神会得到较大提高。
  作者单位 陕西省城固县董家营镇徐家堡中学
  责任编辑 张晓楠
其他文献
细节决定成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一堂精彩、高效的语文课同样取决于对细节的把握和落实。关注细节,推敲细节,欣赏细节,从细节入手,成功处理好课堂细节,常常能使一堂语文课魅力无穷。  一、一叶知秋——于细微处发现细节  当一片黄叶飘落,你不必去踏遍森林,就知道秋天来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同样需要“一叶知秋”的发现和感悟能力,也就是于细微处发现细节的能力。细节犹如竹笋,一层又一层,包藏着“鲜活”的
期刊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基础的工作。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乎学生理解、运用、表达能力的提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培养学生从小喜欢阅读的习惯,让他们爱阅读、善阅读。这也是语文老师多年来一直研究的课题。“语文主题学习”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它要求我们树立大语文观念,备课不能以“篇”为单位零敲碎打,而是要着眼于整个单元,主题统领,在深入解读教材的基础上,确定好单元
期刊
在2018年习总书记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方面,是立德树人的教育实践抓手。”人本课程践行“知行合一”理念,探究、实验、实践、劳动、体验、创造等活动交相呼应,极大地关注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的需求点,让学生学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学以致用,
期刊
按照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部署,2007年秋季,陕西省所有高中启动了新课程改革,到今天,课改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十年间,课改从摸索到成熟,从形式到内容,从理念到行动,影响了千千万万的教师与学生。作为一名课改的亲历者,我的感受颇深。其中,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充实自我,才能拥有教学的源头活水,满足学生与时代的需求。  这次课改,是我国的第八次课改。前七次课改都是在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传统教
期刊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我市2013年下学期启动的一项研究课题。迄今,这项实验工作已历时三个年头,尽管我们的做法还很幼稚,我们的经验和认识还很肤浅,但在几年的探索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语文主题学习”的确是一项奠基未来的教育工程,是一项造福莘莘学子的积德行善工程,也是语文学科教学改革的必建工程。现将我们的粗浅做法总结如下:  一、实验缘起  我市“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发起人,不是教育局长,也不是
期刊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最耀眼的明珠,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样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让小学生学习和吟诵古诗词,可以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美化心灵,对他们的心智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收入小学语文课本的古诗词都堪称经典,但无论表现形式还是书写情境,都与现代语境和现代生活相去甚远,如何引导小学生亲近经典,喜欢古诗词,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
期刊
综合性学习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热点和难点,它超越了传统单一学科的界限,将人类社会的综合性课题、跨学科性知识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实践活动的形式统整起来,实现了学问性知识与体验性知识、单一学科性知识与跨学科性知识、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有机结合。  那么,应如何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效性呢?近几年来,我在教学中进行探讨研究,并总结经验,下面谈谈自己的的具体做法:  一、挖掘课程资
期刊
一、各类经典案例  (一)监管不严,病从口入  2012年3月份,贵州织金县八步镇中心小学学生在食用早餐后,出现约70名学生类食物中毒现象,经调查是牛奶和面包出现问题。同年4月,云南镇雄县塘房镇顶拉小学、猫猫爪树小学、椅子山小学等部分学生在食用标配的营养午餐后,发生高达百人的食物中毒症状,368人食用午餐后出现呕吐、发烧、头晕等不良症状。据报道,从今年3月份起,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率便明显上升,全国各
期刊
在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重点。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要通过学科教学来实现,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主战场,那么课堂外的作业就是后方战线。作业是学生获取、巩固、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把知识的落实与技能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看到老师很注重作业的布置,常常担心作业量够不够,学生掌握好了没有。但是事与愿违,目前在作业布置与完成方面存在着以下问题:1.作
期刊
叶圣陶老先生在《教育与人生》中提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相对稳定的学习倾向,是一笔丰厚的积累,英语学习从培养好的习惯开始。《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听、说、读、写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如影随形,有着滴水穿石般的力量,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先入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