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林下草腐菌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草腐菌生产在合江林区的在原料、自然环境和技术有着明显优势,林下草腐菌生产切实可行,在加大草腐菌的生产方面应该因地制宜,适度发展并拓宽销售渠道、加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建设,强化食用菌产业科技教育支撑强力,推进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打造名优特色品牌。
关键词:草腐菌 林下经济 食用菌
黑龙江省合江林区森林资源丰富,由于受传统思想和习惯的影响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制约,相较南方发达省份及地区,林下经济步伐相对滞后,还处于自发的、零星的存在状态。封山育林的战略实施,使得木屑原料紧缺,作为林区重要经济支柱的木腐类食用菌产业受到很大冲击,生产转型势在必行。而林下草腐菌生产、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作为新型的林下经济类型必将有力地推动林区的产业转型。而林下草腐菌栽培和林下养殖发展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一、林下草腐菌生产的意义
选择适合林下生产的草腐菌种类,进行合理生产,其主要意义和作用有:①可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增加林地生物多样性;②适合发展特色食用菌业、生态畜牧业,实现健康种、养殖;③可保证食用菌及动物产品品质,有利于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等特色品牌;④为林业生产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为生态林的长期养护开辟新的经济来源。
多数林区透光率均在30%左右,形成了凉爽、湿润、氧气充足的林地自然小气候,为生产草腐类食用菌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食用菌需要荫蔽的生长环境,且不与树木挣肥。封山育林政策的实施,使得木腐类食用菌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极度紧缺,栽培以粪草发酵料为主要原料的草腐菌,将是帮助林下经济走出窘境的有效途径。
二、林下草腐菌生产的优势
1、原材料来源广泛
黑龙江省每年产7000万吨的牛粪、1000多万吨的鸡粪,全国秸秆产量达到7亿吨以上,其中以玉米和稻草秸秆为主,除少量开发作为新型燃料外,其余的基本都是焚烧还田,不仅开发利用率低,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2、自然环境适宜
黑龙江省夏季进行草菇、双孢菇等高温菇类的生产,可以在林下种植。我省雨季降水均匀,夏季气候在30摄氏度以下,给双孢菇的生产提供了清凉的环境,此时恰逢全国高温天气,我省此时生产草腐菌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菇质优良,紧密,必将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同时,林菌套作可增加空气湿度,迅速降低过分饱和的土壤水分,加上闊叶落叶树种树冠对阳光的遮档,可以减少大棚遮荫材料,有利于食用菌生产。夏季树木光合作用释放的大量氧气,有利于食用菌的生长。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的水肥管理,产生的废弃料可做为树木的有机肥使用,可以加速林木生长,使单位土地面积农业产值大幅度提高,实现林地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的兼得。
3、技术条件成熟
林下食用菌生产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受到一些群众的认可,部分农民群众表现出了种植积极性。但草腐菌的栽培工作还刚刚起步,如何扩大规模,以规模产生效益,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但是此项技术在荷兰、美国等国家早已应用成熟,现在已经进行到工厂化的栽培阶段,我国南方的栽培产量也相对稳定,形成了半人工化半工厂化的栽培模式,所以合江林区开展双孢菇的栽培有着稳定的科技支撑。
三、加快林下草腐菌生产的举措
1、拓宽销售渠道、加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建设
发展食用菌生产,抓好市场销售是关键。龙头企业和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通过网络、展销会、农超对接、大中城市批发市场、产地市场等形势推进食用菌对外销售。黑龙江省紧邻俄罗斯贸易口岸,黑河、东宁等贸易早已形成规模,将原生态无污染的食用菌产品进行深加工,树立品牌意识,借国家对外开放口岸的便利运输条件,大力拓展国外市场。这些区域合作的发展将有利于我省食用菌产业对外市场的开拓,将会有广大的市场前景。
2、强化食用菌产业科技教育支撑
促进食用菌产业化迅速发展,需相关职能部门、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
3、强力推进食用菌标准化生产
要建立食用菌标准化体系。按照技术先进、符合市场需求和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要求,建立起包括栽培技术、加工包装、储藏运输等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使食用菌生产、加工、流通的各环节都有统一标准和技术规范。从生产领域、栽培环节抓起,实行无公害生产。
4、围绕食用菌产业发展循环农业
发展林下食用菌栽培,主要利用小麦秸秆与牛粪混合制成基料,发展草菇、双孢菇、鸡腿菇等林下经济,实现“农作物秸秆+牛粪=基料→生产食用菌→下脚料还田”的循环利用。草腐菌生产需要消纳大量稻草、麦秸、玉米芯等农业废弃物和畜禽粪便等畜牧业废弃物,变废为宝,在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极大地缓解了生态和环境压力。同时采用一料多菌,一棚多菌,周年生产的栽培模式,既可实现资源的综合再利用,在较少的投资下,提高生产效益和资源利用率,又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环境。
5、因地制宜,适度发展
总结适合我省林下养殖的成功模式,并尽快形成技术规范,使林下养殖有样可学,使林下养殖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林下经济发展一定要注重与生态环境协调,以生态为基础、以效益为目标,对林下资源,要采取“适宜、适当、适度、适用”的原则,根据纬度、气候、森林种类等具体条件的不同,确定养殖品种、规模、密度、区域等。设计流动式适合林下生产的设施和设备,降低林下生产成本,便于推广。确保林地可持续发展和永续利用,成为生态高效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之一。
作者简介:吕心歌(1985-),女,黑龙江鹤岗人,助教,本科,主要研究方向:管理学。
关键词:草腐菌 林下经济 食用菌
黑龙江省合江林区森林资源丰富,由于受传统思想和习惯的影响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制约,相较南方发达省份及地区,林下经济步伐相对滞后,还处于自发的、零星的存在状态。封山育林的战略实施,使得木屑原料紧缺,作为林区重要经济支柱的木腐类食用菌产业受到很大冲击,生产转型势在必行。而林下草腐菌生产、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作为新型的林下经济类型必将有力地推动林区的产业转型。而林下草腐菌栽培和林下养殖发展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一、林下草腐菌生产的意义
选择适合林下生产的草腐菌种类,进行合理生产,其主要意义和作用有:①可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增加林地生物多样性;②适合发展特色食用菌业、生态畜牧业,实现健康种、养殖;③可保证食用菌及动物产品品质,有利于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等特色品牌;④为林业生产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为生态林的长期养护开辟新的经济来源。
多数林区透光率均在30%左右,形成了凉爽、湿润、氧气充足的林地自然小气候,为生产草腐类食用菌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食用菌需要荫蔽的生长环境,且不与树木挣肥。封山育林政策的实施,使得木腐类食用菌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极度紧缺,栽培以粪草发酵料为主要原料的草腐菌,将是帮助林下经济走出窘境的有效途径。
二、林下草腐菌生产的优势
1、原材料来源广泛
黑龙江省每年产7000万吨的牛粪、1000多万吨的鸡粪,全国秸秆产量达到7亿吨以上,其中以玉米和稻草秸秆为主,除少量开发作为新型燃料外,其余的基本都是焚烧还田,不仅开发利用率低,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2、自然环境适宜
黑龙江省夏季进行草菇、双孢菇等高温菇类的生产,可以在林下种植。我省雨季降水均匀,夏季气候在30摄氏度以下,给双孢菇的生产提供了清凉的环境,此时恰逢全国高温天气,我省此时生产草腐菌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菇质优良,紧密,必将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同时,林菌套作可增加空气湿度,迅速降低过分饱和的土壤水分,加上闊叶落叶树种树冠对阳光的遮档,可以减少大棚遮荫材料,有利于食用菌生产。夏季树木光合作用释放的大量氧气,有利于食用菌的生长。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的水肥管理,产生的废弃料可做为树木的有机肥使用,可以加速林木生长,使单位土地面积农业产值大幅度提高,实现林地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的兼得。
3、技术条件成熟
林下食用菌生产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受到一些群众的认可,部分农民群众表现出了种植积极性。但草腐菌的栽培工作还刚刚起步,如何扩大规模,以规模产生效益,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但是此项技术在荷兰、美国等国家早已应用成熟,现在已经进行到工厂化的栽培阶段,我国南方的栽培产量也相对稳定,形成了半人工化半工厂化的栽培模式,所以合江林区开展双孢菇的栽培有着稳定的科技支撑。
三、加快林下草腐菌生产的举措
1、拓宽销售渠道、加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建设
发展食用菌生产,抓好市场销售是关键。龙头企业和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通过网络、展销会、农超对接、大中城市批发市场、产地市场等形势推进食用菌对外销售。黑龙江省紧邻俄罗斯贸易口岸,黑河、东宁等贸易早已形成规模,将原生态无污染的食用菌产品进行深加工,树立品牌意识,借国家对外开放口岸的便利运输条件,大力拓展国外市场。这些区域合作的发展将有利于我省食用菌产业对外市场的开拓,将会有广大的市场前景。
2、强化食用菌产业科技教育支撑
促进食用菌产业化迅速发展,需相关职能部门、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
3、强力推进食用菌标准化生产
要建立食用菌标准化体系。按照技术先进、符合市场需求和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要求,建立起包括栽培技术、加工包装、储藏运输等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使食用菌生产、加工、流通的各环节都有统一标准和技术规范。从生产领域、栽培环节抓起,实行无公害生产。
4、围绕食用菌产业发展循环农业
发展林下食用菌栽培,主要利用小麦秸秆与牛粪混合制成基料,发展草菇、双孢菇、鸡腿菇等林下经济,实现“农作物秸秆+牛粪=基料→生产食用菌→下脚料还田”的循环利用。草腐菌生产需要消纳大量稻草、麦秸、玉米芯等农业废弃物和畜禽粪便等畜牧业废弃物,变废为宝,在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极大地缓解了生态和环境压力。同时采用一料多菌,一棚多菌,周年生产的栽培模式,既可实现资源的综合再利用,在较少的投资下,提高生产效益和资源利用率,又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环境。
5、因地制宜,适度发展
总结适合我省林下养殖的成功模式,并尽快形成技术规范,使林下养殖有样可学,使林下养殖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林下经济发展一定要注重与生态环境协调,以生态为基础、以效益为目标,对林下资源,要采取“适宜、适当、适度、适用”的原则,根据纬度、气候、森林种类等具体条件的不同,确定养殖品种、规模、密度、区域等。设计流动式适合林下生产的设施和设备,降低林下生产成本,便于推广。确保林地可持续发展和永续利用,成为生态高效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之一。
作者简介:吕心歌(1985-),女,黑龙江鹤岗人,助教,本科,主要研究方向: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