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 它以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凝练的语言形式,委婉含蓄的表情达意,意味悠远的艺术境界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新课程标准指出中学生应“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80篇”。可见新课程标准要求古诗词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阅读体验、习惯养成和能力培养,并最终形成文化积累。作为语文教师,我深感古诗词教学中还存在着若干不如人意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观念落后。
初中课堂教学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讲,忽略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尽管教师教得很精彩,学生接受得也很快,但这只是昙花一现,学生会很快忘记,因为学生没有将所学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中国教育报》曾披露:“目前语文教师的读书状况堪忧。许多教师只是在看一本参考书。一本参考书外加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教师仿佛有了永远的看家本领。”照本宣科成了教师自我减负的“常规”途径。“当前诗歌教学过多的依赖教参之类的东西。对于诗歌,不外乎是作者生平介绍—写作背景—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这样的流水线操作。所谓教学策略只不过是变着法子贩卖教参。”又有“最常见的模式是:引题—破题—简介作者—自读或范读—诗句解析—背诵—巩固练习”,诗歌教学一旦形成了某种生搬硬套的教学模式,那将等同于一滩死水。
二、学生学古诗词的热情不高,兴趣不浓。
我们现在的古诗词教学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状态,学生兴致不高,学习较被动,效率低下。学生缺乏基本的审美和想象能力,难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首先,古诗词距当今学生的时代太遥远了, 我们交流又不用文言文, 所以有的学生认为古诗词学了没有用处。 其次,古诗词与学生熟知的现代口头与书面语有很大差异,学生很难逾越语言文字障碍,课文读不懂,自然产生畏难情绪。而且古诗词本身缺乏趣味性,学生对其学习就提不起兴趣,再次,在古代诗词教学中教师为教而教,代学生嚼烂,使诗词失去了醇厚的韵味,学生为学而学,只知记诵应试,缺乏深入领会。目前的初中古诗词课堂教学中,80%的老师都采取 “解词——串讲——翻译”的大包大揽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过分重视串讲分析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严重限制学生的想象,养成学生被动接受的不良习惯,以至于没有热情听讲,没兴趣思考,使学生渐渐丧失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其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
三、注重背诵,缺乏鉴赏
在初中现行的学习考察中,古诗词默写占了较大的分值比例,并有严格的评分标准, 这种制度对于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意识、严谨的意识,都是无可厚非的,也是必须的。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学生重背诵中默写也是自然的。在浏览论坛时,看到一教师自言其看法很传统:“古代诗歌需要的就是背诵!没有积累,什么都没有,至于理解和领悟,以后再说。”教师的这种重背诵积累轻理解领悟的意识也是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成为薄弱环节的原因之一。但强记强背的结果就是导致许多中小学生虽然会背诗歌,但已经失去了诗歌的韵味了。在诗词教学中遵循“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的古训,在教学中一味让学生诵读,而忽视对诗歌的理解。诗词教学加强背诵是毋容置疑的, 但教师应该对诗词的内容和形式做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品味关键句子、词语,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改变这种现状呢?笔者经过几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摸索、研究,在品味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基础之上,对于中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有了一些个人的见解:
1、教师首先要改变教学观念。
在阅读活动中,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思想产生碰撞,自然会产生一些个人体验。由于学生自我经验的局限性,其中不免會有一些荒谬之处。对于学生的这些体验,教师应怎样对待呢?我觉得,首先要在语文教学观上实现根本的改变,只有把过去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变为学生自主活动、讨论式的教学方式,把教师的绝对权威角色变为合作伙伴角色,学生才会敢于和教师进行交流,敢于表现自我,张扬自我的个性。因而教师一定要改变教学观念,实施创新的教法,以兴趣使“难者亦易矣”。
2、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表现为学习兴趣,正如孔子所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在语文教学中发扬民主,才能让学生愿学,才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使教学效率随之大幅度提高。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就由一种负担变成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就会越想学,越爱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凡是能让学生通过运用工具书、看课文注释能解决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做,教师决不越俎代庖,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怀疑精神。师生间要建立民主、平等、尊重、信任、激励、合作、服务的新型师生关系。
3、领略意境,学会欣赏
古诗词往往借助于意象渲染一种氛围,借助于跳动的诗文来表达一种意境。其意蕴有的欢快,有的含蓄,有的委婉,有的直抒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要繁复冗长的讲说。”古诗词的教学,一定要将学生领入诗词的意境,引导学生借助诗人的丰富联想,展开想象,领略诗人的情怀。我们要诗情画意地教古诗词,学生能诗情画意地学古再现意境是关键。 因此,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配合,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诗情,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通过散文描述法等方法创设情境,唤起读者心中的意象。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内涵极其丰富,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带领学生遨游其中,鉴赏品位,我们的古诗词教学一定会呈现出一派新的景象。
一、教师教学观念落后。
初中课堂教学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讲,忽略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尽管教师教得很精彩,学生接受得也很快,但这只是昙花一现,学生会很快忘记,因为学生没有将所学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中国教育报》曾披露:“目前语文教师的读书状况堪忧。许多教师只是在看一本参考书。一本参考书外加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教师仿佛有了永远的看家本领。”照本宣科成了教师自我减负的“常规”途径。“当前诗歌教学过多的依赖教参之类的东西。对于诗歌,不外乎是作者生平介绍—写作背景—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这样的流水线操作。所谓教学策略只不过是变着法子贩卖教参。”又有“最常见的模式是:引题—破题—简介作者—自读或范读—诗句解析—背诵—巩固练习”,诗歌教学一旦形成了某种生搬硬套的教学模式,那将等同于一滩死水。
二、学生学古诗词的热情不高,兴趣不浓。
我们现在的古诗词教学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状态,学生兴致不高,学习较被动,效率低下。学生缺乏基本的审美和想象能力,难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首先,古诗词距当今学生的时代太遥远了, 我们交流又不用文言文, 所以有的学生认为古诗词学了没有用处。 其次,古诗词与学生熟知的现代口头与书面语有很大差异,学生很难逾越语言文字障碍,课文读不懂,自然产生畏难情绪。而且古诗词本身缺乏趣味性,学生对其学习就提不起兴趣,再次,在古代诗词教学中教师为教而教,代学生嚼烂,使诗词失去了醇厚的韵味,学生为学而学,只知记诵应试,缺乏深入领会。目前的初中古诗词课堂教学中,80%的老师都采取 “解词——串讲——翻译”的大包大揽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过分重视串讲分析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严重限制学生的想象,养成学生被动接受的不良习惯,以至于没有热情听讲,没兴趣思考,使学生渐渐丧失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其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
三、注重背诵,缺乏鉴赏
在初中现行的学习考察中,古诗词默写占了较大的分值比例,并有严格的评分标准, 这种制度对于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意识、严谨的意识,都是无可厚非的,也是必须的。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学生重背诵中默写也是自然的。在浏览论坛时,看到一教师自言其看法很传统:“古代诗歌需要的就是背诵!没有积累,什么都没有,至于理解和领悟,以后再说。”教师的这种重背诵积累轻理解领悟的意识也是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成为薄弱环节的原因之一。但强记强背的结果就是导致许多中小学生虽然会背诗歌,但已经失去了诗歌的韵味了。在诗词教学中遵循“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的古训,在教学中一味让学生诵读,而忽视对诗歌的理解。诗词教学加强背诵是毋容置疑的, 但教师应该对诗词的内容和形式做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品味关键句子、词语,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改变这种现状呢?笔者经过几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摸索、研究,在品味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基础之上,对于中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有了一些个人的见解:
1、教师首先要改变教学观念。
在阅读活动中,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思想产生碰撞,自然会产生一些个人体验。由于学生自我经验的局限性,其中不免會有一些荒谬之处。对于学生的这些体验,教师应怎样对待呢?我觉得,首先要在语文教学观上实现根本的改变,只有把过去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变为学生自主活动、讨论式的教学方式,把教师的绝对权威角色变为合作伙伴角色,学生才会敢于和教师进行交流,敢于表现自我,张扬自我的个性。因而教师一定要改变教学观念,实施创新的教法,以兴趣使“难者亦易矣”。
2、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表现为学习兴趣,正如孔子所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在语文教学中发扬民主,才能让学生愿学,才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使教学效率随之大幅度提高。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就由一种负担变成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就会越想学,越爱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凡是能让学生通过运用工具书、看课文注释能解决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做,教师决不越俎代庖,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怀疑精神。师生间要建立民主、平等、尊重、信任、激励、合作、服务的新型师生关系。
3、领略意境,学会欣赏
古诗词往往借助于意象渲染一种氛围,借助于跳动的诗文来表达一种意境。其意蕴有的欢快,有的含蓄,有的委婉,有的直抒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要繁复冗长的讲说。”古诗词的教学,一定要将学生领入诗词的意境,引导学生借助诗人的丰富联想,展开想象,领略诗人的情怀。我们要诗情画意地教古诗词,学生能诗情画意地学古再现意境是关键。 因此,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配合,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诗情,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通过散文描述法等方法创设情境,唤起读者心中的意象。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内涵极其丰富,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带领学生遨游其中,鉴赏品位,我们的古诗词教学一定会呈现出一派新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