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智力的发展、语文素质的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对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世界观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对于意志品格的训练,更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阅读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种体现。因此,应把阅读能力的培养放在语文教学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 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2-0109-01
学生的阅读能力一般是通过理解和速度两方面来体现的。理解是阅读的基础,也是阅读的目的;速度则是衡量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志。理解与速度缺一不可。多年从事语文教学,我在怎样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方面积累了点滴经验。现就结合興趣培养、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三方面,谈谈我的做法。
1.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人们对一定事物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与智力发展紧密相连,是学习的直接动力。正如达尔文所说 “就我记得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刻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由此可见,学生对阅读感兴趣,便能产生积极的情感,增强阅读的主动性,提高阅读效率。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发挥教材和材料的作用,把传授语文知识与培养阅读兴趣相结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和所阅读的材料的潜在的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使兴趣寓于语文知识之中。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因材施教。在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个性特征、心理活动等都不相同,他们的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也不一样。因此,他们兴趣的稳定性和目的性也不一致。在阅读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因材施教,给他们更多的独立活动的空间,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第三,多种感官刺激,培养稳定兴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动口、用手、用眼、动脑的习惯,充分刺激多种感官,避免阅读材料的单一,培养学生稳定的阅读兴趣。
2.语文阅读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而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形式,而且是一种教学手段,它是语言、词汇、语法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阅读教学,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我的具体做法是:
(1)初读材料,整体感知
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初步感知阅读材料,形成一个整体印象。让学生以发现的眼光去读,“不动笔墨不读书”。初读材料时,让学生圈出关键词句,着重从人、事、景、物四个方面圈点。初读材料时让学生知晓材料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能够扣住人、事、景、物四个方面理文章,并在此基础上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
(2)细读材料,品味语言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能力的综合训练。细读材料可以让学生理解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从而达到教、学、赏的和谐统一。品味语言,是揣摩研究阅读材料语言方面的特色,透过材料探寻其背后的规律和方法,帮助学生感悟语言文学的美,感悟蕴涵语言文字中的人性的美。
(3)精读材料,潜心悟理
精读是对描写精彩、含义深刻的重点内容边读边分析,理解欣赏,潜心悟理。对材料的重点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读出情感,读出韵味后再仔细分析、研究。读与析结合起来,有时甚至要联系作家的经历、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不但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在精读中学生与作者的感情发生共鸣,突破难点,发展思维,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
3.课外阅读延伸
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由于现有语文教材篇幅有限,语言重复率较低,不能全面地完成新课程标准对阅读能力的要求。课外阅读适时延伸,可以从中学到新知识,巩固课本知识;同时,可以开拓视野,开阔思路,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很有必要。在课外阅读材料的选取上要内容健康,从易到难,由少到多,循序渐进。题材要新颖,涉及知识面要广,体现不同的文体。在活动的安排上要严格督促与检查。每周一节阅读欣赏课,定期集体辅导,互相讨论。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要体现“以读为本”,通过大量的层次阅读,使学生吸收和表达两个方面得到保证,在理解中充分阅读,加深感受,最终达到理解课文,培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闵琴,刘明.浅谈语文阅读教学方法[J].成功:教育,2009(10):101-101
[2]高艳菊.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学周刊,2012(30):30-30
[3]韩静.语文阅读教学本质之我见—浅谈“趣中读,读中悟”[J].课外阅读旬刊,2011(08):73-73
[4]李冬红.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之我见[J].才智,2012(36):81-81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 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2-0109-01
学生的阅读能力一般是通过理解和速度两方面来体现的。理解是阅读的基础,也是阅读的目的;速度则是衡量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志。理解与速度缺一不可。多年从事语文教学,我在怎样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方面积累了点滴经验。现就结合興趣培养、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三方面,谈谈我的做法。
1.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人们对一定事物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与智力发展紧密相连,是学习的直接动力。正如达尔文所说 “就我记得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刻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由此可见,学生对阅读感兴趣,便能产生积极的情感,增强阅读的主动性,提高阅读效率。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发挥教材和材料的作用,把传授语文知识与培养阅读兴趣相结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和所阅读的材料的潜在的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使兴趣寓于语文知识之中。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因材施教。在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个性特征、心理活动等都不相同,他们的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也不一样。因此,他们兴趣的稳定性和目的性也不一致。在阅读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因材施教,给他们更多的独立活动的空间,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第三,多种感官刺激,培养稳定兴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动口、用手、用眼、动脑的习惯,充分刺激多种感官,避免阅读材料的单一,培养学生稳定的阅读兴趣。
2.语文阅读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而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形式,而且是一种教学手段,它是语言、词汇、语法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阅读教学,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我的具体做法是:
(1)初读材料,整体感知
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初步感知阅读材料,形成一个整体印象。让学生以发现的眼光去读,“不动笔墨不读书”。初读材料时,让学生圈出关键词句,着重从人、事、景、物四个方面圈点。初读材料时让学生知晓材料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能够扣住人、事、景、物四个方面理文章,并在此基础上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
(2)细读材料,品味语言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能力的综合训练。细读材料可以让学生理解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从而达到教、学、赏的和谐统一。品味语言,是揣摩研究阅读材料语言方面的特色,透过材料探寻其背后的规律和方法,帮助学生感悟语言文学的美,感悟蕴涵语言文字中的人性的美。
(3)精读材料,潜心悟理
精读是对描写精彩、含义深刻的重点内容边读边分析,理解欣赏,潜心悟理。对材料的重点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读出情感,读出韵味后再仔细分析、研究。读与析结合起来,有时甚至要联系作家的经历、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不但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在精读中学生与作者的感情发生共鸣,突破难点,发展思维,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
3.课外阅读延伸
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由于现有语文教材篇幅有限,语言重复率较低,不能全面地完成新课程标准对阅读能力的要求。课外阅读适时延伸,可以从中学到新知识,巩固课本知识;同时,可以开拓视野,开阔思路,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很有必要。在课外阅读材料的选取上要内容健康,从易到难,由少到多,循序渐进。题材要新颖,涉及知识面要广,体现不同的文体。在活动的安排上要严格督促与检查。每周一节阅读欣赏课,定期集体辅导,互相讨论。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要体现“以读为本”,通过大量的层次阅读,使学生吸收和表达两个方面得到保证,在理解中充分阅读,加深感受,最终达到理解课文,培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闵琴,刘明.浅谈语文阅读教学方法[J].成功:教育,2009(10):101-101
[2]高艳菊.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学周刊,2012(30):30-30
[3]韩静.语文阅读教学本质之我见—浅谈“趣中读,读中悟”[J].课外阅读旬刊,2011(08):73-73
[4]李冬红.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之我见[J].才智,2012(36):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