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有奖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mit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契丹趁北宋和西夏交战之际,忽然向北宋发难,要求割地赔款,如若不然,便要大兵压境。
  宋朝惊恐不已,决定派使者前去契丹求和,但是,朝中大臣,无人愿意接这个差事,都知道此行凶险,搞不好连小命都没了,就算谈判成功,还可能背上“卖国贼”的罪名。
  有人推荐知制诰富弼,很多人替富弼打抱不平,连范仲淹都上折,说富弼满腹才华,皇帝一定要爱惜,不能让他去送死。
  但是,富弼本人却没有丝毫推辞,他一口答应下来,并很快启程,前往契丹。临行前,朝廷按惯例,准备给富弼升官,这既是一种激励,也表示对谈判非常重视。给富弼准备的官职是礼部员外郎、枢密直学士,这是宋朝的顶级高官,是好多人奋斗一生都不能达到的高度。
  就在别人对这些官位眼红时,富弼却坚决不肯接受,他对皇帝说:“国家有难,臣来往奔波,这是职责所在,为何要用官爵来贿赂我?”
  他认为,自己忽然高升,既会招来别人的嫉恨,也会让自己因贪恋高位而失去气节,这些,都不利于和契丹人谈判,所以,还是原职上路比较好。
  就这样,富弼来到了契丹。谈判很不顺利,契丹想要的太多,富弼却寸土不让,两方僵持不下,每一天,富弼都生活在危险中。
  就在谈判的关键时刻,他忽然收到一封家书。家书都追到异邦了,可见,家中一定发生了什么大事,家人搞不定,急需要富弼出手。
  奇怪的是,富弼拿着家书,没有第一时间拆开,而是呆呆地看了很久,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把它撕得粉碎。
  随行的人很不解,为什么要撕掉如此重要的家书呢?富弼叹一口气,无奈地说:“我身担重任,怎能让家事分了心?况且,离家那么远,就算知道家中有事,也无能为力。拆了,徒乱人意!”
  在富弼看来,既然来谈判,就一切以谈判为重,不能让任何事情分了自己的心,扰乱了自己的情绪,因为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让谈判变得更加举步维艰。
  富弼全力以赴,终于和契丹谈拢,只赔款,不割地。但是,契丹并不急着签约,而是让富弼回国准备两份国书,到时他带上国书再来,契丹再决定签哪一份。
  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富弼和宋朝都希望尽快让双方签字画押。富弼亲自写国书草稿,写好后,宰相吕夷简让富弼不要耽搁,立即往契丹赶,国书抄录好后,有专人快马加鞭追上富弼,送到他手中,这样,能节省不少时间。
  富弼没有犹豫,骑上马就走了,没过多久,朝廷也派人追上他,将国书递到他手中。接下来,富弼要做的,就是拿着国书,一刻也不耽误地跑到契丹,让契丹皇帝在上面签字。
  但是,种种迹象让富弼对国书产生了怀疑,他怕有人对国书做了手脚,便悄悄拆开了国书。让他气愤的是,国书真的被做了手脚。
  此时他能怎么办呢?私自拆阅国书是犯罪行为,如果他拿着国书回去理论,不但会丢官,连小命都有可能不保。
  可是,如果拿着走样的国书到契丹去,谈判肯定会崩溃,是要自己的前途还是要谈判的成功?富弼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他策马狂奔,返回宋廷,闯进皇宫,直接找皇帝,把国书重新抄写好后,才又重新上路。
  在富弼眼里,谈判是最重要的事,必须全力以赴,不让它出一点差错,哪怕为此丢了前途性命也在所不惜。
  因为富弼的专注,谈判最终取得了双方都满意的结果,而富弼在谈判中的良好表现,让他声名鹊起,让皇帝和百官都对他刮目相看。后来,他一路高升,一直做到帝国宰相,成为光耀后世的一代名臣。
  专注地做一件事,命运就会给你特别的奖励。
其他文献
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并无优劣之分是一种互补  把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看做是时代的差别,想当然的工业文明创造的文明优于农业文明,更重要的是类型的差异,不是优劣差异,而是一种互补,文化观念的互补。所以,凡事都要用分析的方法,定量定性的方法,这是不对的。  中国智慧集中的整体关联的特征上,不应该把人和其他的物对立起来,而是要把它放在天地之间去,所以中国的文化整体关联的智慧,是一种动态的智慧,不是分割的,绝对
期刊
史飞翔,陕西社科院特邀研究员,中国书院研究中心主任、太一书院创始人、执行院长。《读者》杂志签约作家,文化学者,著有《民国大先生》《历史的面孔》《终南隐士》《终南守望》等。  隐士,是人性的一种自然回归  青雨:您如何看待“隐士”?  史飞翔:隐士就精神层面而言,它是一种先天的精神的基因。我常常这样想,也许在人类站起身子直立行走的最初那一瞬间起,隐士的基因就已经诞生了。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当人还是猴子
期刊
草木无言,静静生长。人在其畔,依赖其恒久沉默的启示,深入草木内部与它相濡以沫,直至长住其间而浑然未知,这是我的心愿。  我相信植物之身皆附灵性。每一次进山,或去一次田野森林,我都是一身草叶之汁湿淋淋地回来,那种与花草交融的神秘与惬意,无人能解。越过硕大的花朵和修长的花径,埋首于草根地气,深得植物的呼吸,这种生活我已秘而不宣二十年。  《诗经》三百零五篇,有一百四十四篇涉及植物,这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数
期刊
抒情诗,往往是诗歌门类里最动人的篇章,它的诞生,是诗人将最真切深邃的情感载种入泥,以艺术语言落红浇灌,生发培育出的一株株含笑带泪的心花。抒情诗那以情动人的芬芳,在诗歌的百花园中最引读者流连叹息。  抒情诗,就是在抒发着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情感共鸣。人的感情是何等细腻,而我们权且粗略地将之分为亲情、友情、爱情三大类。  亲情诗  亲情,是每个人最先感受到的温情,是一生奋斗的起点回忆,是游子漂泊的
期刊
日子过得快的时候,像是从火车窗外滑过的风景,模糊成河流,模糊成歌,模糊成梦。梦里有人来了有人走了,梦里有时花开有时花谢,只是匆匆,匆匆。醒来可能什么都不记得。醒来面对到站后陌生的城市,恍惚中听见依稀的歌,恍惚中看见仿佛的梦。恍惚中走过一条条街,街边一堵一堵连绵的墙,墙边有人在等有人在走。墙上开着不知名的花,开了谢了。只有一眼的缘分,来不及嗅及香气。气味是记忆里的痣,因为长久所以奢侈。残留在视线里无
期刊
唐朝是诗歌最为繁盛的时代,诗人们也极乐意将花作为抒写描摹的对象。白居易有一首《僧院花》,写的便是开在寺院里的禅意花。其诗曰:“欲悟色空为佛事,故栽芳树在僧家。细看便是华严偈,方便风开智慧花。”解悟色空之理,乃佛教之一大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里的“色”,指人们能感触到的有形的万事万物。但并非万事万物消逝了,才可称作“空”,它们的存在本身便是空有。唐
期刊
围棋是一种游戏。  这是一种关于生存竞争的游戏。大凡人类把现实中的各种争斗游戏化,便有了种种体育竞技。而当以游戏为游心之事,为精神之快乐,它便成了艺术。  黑白子,纵横十几道格子,先人们在这里演绎了无数的厮杀、争斗、悲欢离合。同时它也有着玄妙的意境,包含着宇宙之象、人生之道。围奁象天,方局法地,一阴一阳之谓道,围棋,成了中国文化的象征,犹如气功,犹如阴阳八卦。  围棋不知起源于何时?“尧造围棋,以
期刊
兰心蕙质是赞美女性的词藻,以植物比喻女子,是惯有的风气。如《红楼梦》,林黛玉是莫怨东风当自嗟的芙蓉,薛宝钗是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牡丹。《镜花缘》十二花师、一百才女各司其花。明清女诗人以植物作姓名者亦极多,譬如席佩兰、锁瑞芝、吴清莲、戚桂裳、吴毓荪、包兰瑛、梁兰漪、骆绮兰、王采薇、孙采芙等。她们的诗词作品,多关乎怀春闺怨、姊妹雅集、岁时节令、相夫教子、题画唱和。而当中歌咏植物者又占了相当的篇幅,从题画之
期刊
《诗经》:草木有灵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摘录的《诗经》里的这几句话,都是我喜欢的,《诗经》给人的感受是这样一个地方,它不是树木稀疏的稀树草原,它是幽谧连绵的大森林,繁茂,道路开阔,让人亲切。如果愿意探索,它会带给你望不到边的奇妙感受,能把古代中国文化最纯粹
期刊
在一个城市,走过四季。即使最普通不过的行道树,好像也有不同的样子。法国梧桐、银杏,都是最喜欢落叶的树种,平实乖张的厉害,但到了季节就会让人记得,那种静中爆发的力量,连秋瑟也张扬起来。  林清玄写过《季节十二帖》,将十二月节气悉数写了一遍,看着也是欣喜,尤其在冬夜。我们平时所目见的各个季节似乎都有了自己专属的影子,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给自己一个季节的环境,就能欣欣然沐浴其中。  季节是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