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rui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人说:“兴趣就是课堂上一种强烈的兴奋剂。”的确,它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积极、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在语文课堂上,我常这样去激发学生学习的阅读兴趣:
  
  一、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具有审美特征
  充满风趣幽默、机智、趣味盎然的教学语言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语言不是蜜,但可以黏东西”,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用语言“黏”住学生。教学时教师尽量使自己的语言绘声绘色,恰如其分,讲人以人为本,讲景历历在目,讲情发自肺腑。
  和尚念经式的课堂语言,是不能引起学生学语文的兴趣的。很多资料已经表明,学生学习知识同教师的语言有很大的关系,教师讲解乏味,或含糊不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教学语言的优劣,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精美的语言,可以节约学生很多的时间。”教师要善于挖掘文中的情感因素,用文中高尚情感去感染学生,引起感情的共鸣。
  如在教《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我用这样的语言语结束全文:“这把大火烧毁了圆明园,烧毁了建筑艺术的精华,却烧不毁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通过升华文中情感,激发学生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以及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从课文内容入手,寻找激发兴趣的突破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但教材中虽包含着许多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东西,却不是现成的,不能让学生直接感受到,需要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艺术巧妙地将它挖掘而展现在学生面前。这其中方法也是多样的,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利用挂图、食物、多媒体等进行直观教学,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古诗词《清平乐·村居》一文时,为了很好地让学生体会翁媪一家生活的怡然自乐,我在安排学生多次品读课文后,在学生大概感知文意后,我出示挂图:翁媪的乐醉融融图,大儿、中儿劳作图,小儿溪头卧剥莲子图,于是翁媪一家其乐融融的村居生活已不用老师唇干舌燥地讲解,孩子们对文意的理解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教学中有孩子还颇有感慨地说:“我真希望自己就是小儿,可以在哥哥劳动时,自己却能偷偷地剥莲蓬吃!”引来其他同学的哄堂大笑,但毋庸置疑的是孩子们已对文本的意境有了深入的理解。
  再如在教季羡林先生第二次返德时所写的《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一文时,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德国街头生机盎然的花草图,让学生能直观地欣赏感受文章的文质美,在学生感受完鲜花的姹紫嫣红后,抛出问题:“这么美的花德国人为什么只是让花的脊梁对着屋里呢?”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老师适时引导,让学生对于德国人民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品质就有了深入的了解,能真实地感受到德国人民的高尚情操,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2.用表演的方法激趣
  把讲台变成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学生学得尤其快乐。在教学《穷人》一课时,这篇文章通过对安娜细腻的心理描写来体现穷人夫妇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文中的心理、动作描写细致逼真,形象传神。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文本,体会安娜忐忑中的那份坚持,渔夫稍犹豫后的坚定,我安排两位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剧。这样,为整个课堂营造气氛,孩子们兴趣盎然,台上台下情景交融。通过表演,学生对文本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人物性格的理解程度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也非同一般,孩子们感觉学习已不再是一种负担了。
  
  三、用竞赛形式激趣
  利用学生集体荣誉感强,参与意识强的特点,在课堂上穿插一些知识竞赛活动,通过适时、恰当的评价,激发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评比意识、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学习中勇于追赶,敢于超越的精神,让学生学得更扎实,学得更主动。
  “启其蒙而引其趣”,只有趣味盎然的语文课,才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永不衰竭的求知愿望;只有让孩子们乐学、爱学、会学,老师才能乐教、愿教、善教,才能打造师生共同向往的高效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湖南省汨罗市范家园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怎样提高家长的幼儿教育能力?有着六十年办园经验的大型公办、示范性幼儿园——湖南省湘潭市第二幼儿园,在20世纪
课的导入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智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为一节课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应如何巧妙地导入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列举一些常用的课堂导入的方法或技巧,与各位同仁参考交流。  1.实验导入  化学上许多基本概念、原理都
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有着非常大的作用。然而在我国西部山区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相当多的中学尚未设置美术课,美术教学还存在着大面积的“空白”。笔者结合当地实际,就山区美术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以引起各方对此关注。  一、山区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  西部山区中学的教育状况始终不能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其中中学美术教育受关注的程度甚低。就此问题,笔者于200
一、“赏读”的提出  回顾历史,阅读教学经历了由新中国成立前的“背读”时代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讲读”时代,再到改革开放之后的“导读”时代这一转变。近来又出现了“研读”的潮流。“背读”枯燥僵化,是对人性的漠视。“讲读”凸显了教师的精彩讲授,却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导读”呢?它表现为学生不是按照自身的需求迫切地读,而是在教师的指令下阅读。至于“研读”,学究气太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阅读“应
一提起线描画,在人们的头脑中便会出现“黑白”这两个字眼,似乎黑白色调的绘画成了线描画的代名词。但在孩子们的眼中,世界是多彩的,他们享受着色彩缤纷的画面给他们带来的视觉冲击,那么孩子的黑白线描画能否像多彩的世界一样绽放出艳丽的色彩呢?以“线描画:手”为例,看孩子们的手亮出五彩光芒。  一、活动内容绽放生活色彩  根据孩子的发展特点,孩子美术教育内容的选择必须要结合孩子的兴趣和需要,结合他们熟悉的、有
曾不止一位老师说过:二(9)班的学生上课不活跃,一个问题抛下去,几乎全班学生都保持沉默。在老师再三鼓励下,才有两三个班干部站起来,与老师“唱对台词戏”,直到课结束,还离不开这几个“班干部主角”。听到这番评述,我感到很惊讶:低段语文课堂里,学生应该叽叽喳喳,小手如林,唯恐老师叫不到自己,是极富阳光、生动、跳跃的语文课堂,为何二(9)班的孩子有如此反差的表现?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们闭口不言、保持沉默的?
不少语文教师在一起研讨时,总会谈到教学中一个共性的问题:高年级语文课堂远没有低年级时的气氛活泼、参与度高。其实,高中语文课堂的“沉闷”,不仅与学生的生理和心智有关,还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我们要改变这种语文课堂的“沉闷”现象,就必须从源头下手,源头问题解决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有“活水”,才能真正“活”起来。  那么,我们应采取怎样的对策来改变这种“沉闷”的现象,让学生有效
意大利的埃·德·阿米琪斯曾写过一部日记体教育小说:《爱的教育》,该书自1886年诞生以来畅销不衰,目前已有一百多种文字的译本,且多次被改编成动画片、电影、连环画,成为一部被公认为“极富爱心及教育性”的读物。鲁迅先生也说“教育总根于爱”。读完左群英博士的学术专著《同情教育论》,我感触很深。本书呈现的一份厚重的人道主义情怀促使我对“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这一命题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思考。  我们今天的教育有
摘要:古诗词一直以来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积淀,它在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和深厚人文内涵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老师面访和学生调查,分析出在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  关键词:人教版;古诗词教学;问题;对策    近几年,中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比例不断得到提升,然而笔者观察发现,最近几次中考古诗词得分情况不是很理想。卷纸上呈现出背诵的得分相对阅读性质的题目得分偏高
“文包诗”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学教材编写者独创的课型,这类课文的显著特征就是:将一首小学生较难理解的古诗包含在一篇浅显易懂的短文中。“文包诗”课文的教学,不同于一般课文的教学,它需要借助短文研读古诗,领悟诗的丰富内涵,接受美的熏陶;同时还需要“诗”“文”互照,寻找诗与文的内在联系,了解古诗的来龙去脉,感悟古诗的丰富内涵,以进一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之美,并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