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wl9970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赏读”的提出
  回顾历史,阅读教学经历了由新中国成立前的“背读”时代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讲读”时代,再到改革开放之后的“导读”时代这一转变。近来又出现了“研读”的潮流。“背读”枯燥僵化,是对人性的漠视。“讲读”凸显了教师的精彩讲授,却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导读”呢?它表现为学生不是按照自身的需求迫切地读,而是在教师的指令下阅读。至于“研读”,学究气太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阅读“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有所感悟和体会,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我们将阅读的这一过程命名为“赏读”。笔者认为,“赏读”这一概念更加富有学科特色和人文关怀,更能让学生融入善于思考的学习环境中去。
  
  二、“赏读”的情趣
  (1)让阅读成为一次发现的旅程。课本上的文章语言优美,形象鲜明,情感丰富,蕴含着震撼心灵的艺术美。我们要在教学中向学生传达这样的观念:语文阅读不仅仅是生活中随意的消遣性阅读,也不只是一般的了解性阅览,它其实是一种投入性的欣赏性阅读。语文阅读应该以一种积极的审美心态,集中全部的心灵和智慧去感受、去理解、去欣赏。
  (2)让学生的心灵在语言的天空里自由飞翔。阅读是很自我和主观的。它不仅仅是一次信息的输入,也是学生调动自己的情感和智慧与文章的对话过程,以及作者内在情感的交流和互动过程。“赏读”要突出学生的主体阅读地位,给予学生一定宽松、自由、开放的阅读空间,让学生有时间和精力读,有心境和想法读,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产生或喜或悲、或敬或憎的情感体验。
  (3)让课堂因学生的鲜明个性而生动。“赏读”强调把阅读的第一棒交给学生自己,学生的主体思想是在具有真正主体地位之后而慢慢形成的,有了主体意识,才有了自我探索和挖掘、自我生存和发展,才有了自己独特性的思想。只有拥有了丰富多彩的“自我”,课堂才是美丽和生动活泼的。
  (4)让研读和讨论成为阅读之后学生的自然需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主观感受,加上阅读资料的内涵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基于自己的成长背景,不同的学生对文章会作出不同的“解读”。他们通过与学习伙伴沟通与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了聆听,学会了表达。他们不断地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评判。这种研讨丰富了语言,交流中让学生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和深刻,这是对文章感悟和思考的释放,也是从外界的反思中得到了情感和智慧的升华!
  
  三、如何促进“赏读”
  (1)出其不意,用问题促发。在讲授苏教版第八册《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时,我说:“同学们,读书要用心,读书还要用智慧。这篇文章中有一句话特别有滋味,而且是越读越有味,你猜是哪句话?”学生有的说:“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芳香扑鼻。” “你们以为老师只欣赏词语,却不注重语言背后所包含的情感吗?” 学生又说:“我猜是‘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这句话把花儿写得很形象,特别是‘低垂着头’,读到这里,我甚至听到了花儿的呻吟:谁来救我?”我说:看到你们认真思考的气氛热烈,听着你们对事物的独特见解,老师感到非常自豪,现在我揭开谜底吧。接着,我在黑板上用力写下:森林里是那么美好。并将“美好”后的句号用力改成感叹号——传递一种情感。学生先是一愣,渐渐的,大家脸上有了会意的神情,越来越多的同学举手发言。
  (2)表率引领,以真情影响。笔者很喜欢苏教版第八册《特殊的葬礼》,上课时先给学生播放配乐朗诵,朗诵将我们的心情一次次引向敞亮和哀伤,我们的内心正有一股情感的力量在升扬。为什么不把我们的感受写下来?在学生动笔写的时候,我也动起笔来:你曾经美丽,美丽过多少人的眼睛;你曾经歌唱,唱出了多少人的好心情。如今,你奄奄一息,只剩下几行清泪。我的心啊,也和你一同呜咽……——《献给塞特凯达斯瀑布》
  诗写在了黑板上,学生动情地朗读起来,我说:“这是老师的切身感受,你们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生:“读着课文我的心情变得十分沉重,塞特凯达斯瀑布曾经是那样的壮观和美丽,那样的让巴西骄傲。”我知道正是自己的表白感染了学生,学生才有如此精彩的思考和表达。赏读充满了智慧,流淌着真诚的感情,彰显出生命的华丽光辉!
   行文至此,我该总结一下“赏读”的基本思想,那便是:赏读人情,能够明白很多事理,并且获取精神的滋养和浸润;鉴赏语言的巨大魅力,学会优美文字的表达,接受母语文化的浸润和熏陶,能够培养高超的语言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淳县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道德是生活的道德,道德离不开生活。在新课程环境下,生活化的品德课堂是课程改革的真正归宿。品德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源头活水,从真实的生活中获取材料,使品德课堂中焕发出丰盈的光彩。    关键词:品德课堂;生活材料;有效利用    基于课标“回归生活”的理念,构建生活化的品德课堂,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要求我们要树立“教学即生活” “生活即教学”的观念。那么如何从真实的生活
摘 要:在构建“以人为本”、优质高效的课堂方面,显然多媒体技术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应该怎样运用有效的教学形式,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是众多高中政治科教师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文章将尝试对“多媒体助力高中思想政治情境教学”这一问题做初步探究。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多媒体;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10 文章编
数学教育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双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的要求,而是越来越强调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育上也从过去偏重教学内容而转向偏重教学方法和能力训练,即不仅是教学生学数学,而且教学生用数学。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既教会学生学好知识教学,又提高其数学能力呢?    一、让学生掌握完整的、系统的、现代性的知识  1.既教知识,又教过程  知识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结果,只是把知识作为一种
摘要:以当前高中数学教学来看,学生两极分化问题日益严重。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能力水平等差异,从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等多方面实行分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全面发展。本文结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状况,对实行分层教学的具体策略进行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一、学生分组的层次化  若想实现因材施教,必须对学生进行有效分组。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数学基
一、防震减灾科普平台介绍  地震的科普教育,要追溯到20世纪 70年代,其历史悠久,基础雄厚。鉴于此,广东省广州市南武中学(以下简称“我校”)在2006年11月申报成为广州市中学组第一间“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 2009年又被评为广东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基地”。  1.形成一系列较为完善的管理、宣传、培训等体系  我校形成了一系列完善的体系,包括管理机构的建立、地震应急预案、疏散方案的编写;教师
甘肃省环县红星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团支部自建校以来,在上级党团组织的正确领导及校领导的指导下,立足学校现状,着眼团队发展,始终坚持“学、趣、实、活、新”的工作原则,本着重在参与、重在育人、重在进步的思想,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做好工作,为环县的团支部工作树起了标杆。  一、“三项”建设促成长  1.制度建设,夯实根基  团支部的基础建设,就是打造“精品工程”的根基。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依据
摘要:影视作品的视觉效果和音画组合的形式与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具有较大的适应性,因而是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的一种较为可行的方式。一方面,由于影视艺术的互动效应,学生能有效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实施研究性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由于影视本身又从属于艺术,因而对正常的课本教学存在一定的冲击,往往会使学生陷入茫然,难以正确消化真实的历史知识。所以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习正确消化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怎样提高家长的幼儿教育能力?有着六十年办园经验的大型公办、示范性幼儿园——湖南省湘潭市第二幼儿园,在20世纪
课的导入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智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为一节课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应如何巧妙地导入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列举一些常用的课堂导入的方法或技巧,与各位同仁参考交流。  1.实验导入  化学上许多基本概念、原理都
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有着非常大的作用。然而在我国西部山区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相当多的中学尚未设置美术课,美术教学还存在着大面积的“空白”。笔者结合当地实际,就山区美术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以引起各方对此关注。  一、山区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  西部山区中学的教育状况始终不能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其中中学美术教育受关注的程度甚低。就此问题,笔者于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