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45574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少语文教师在一起研讨时,总会谈到教学中一个共性的问题:高年级语文课堂远没有低年级时的气氛活泼、参与度高。其实,高中语文课堂的“沉闷”,不仅与学生的生理和心智有关,还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我们要改变这种语文课堂的“沉闷”现象,就必须从源头下手,源头问题解决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有“活水”,才能真正“活”起来。
  那么,我们应采取怎样的对策来改变这种“沉闷”的现象,让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思考:
  
  一、放飞学生的心灵
  很多时候,高中语文课堂就变成了教师一个人在那唾沫横飞地表演“独角戏”,学生完全成了目光空洞的“看客”, 师生缺乏沟通交流,也就造成了课堂气氛的沉闷。要想打破这一局面,就必须扫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放飞学生的心灵,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
  1.平等和尊重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应该处于一个平等、互相尊重的地位。所以教师在平时要注意转换角度,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贴近他们的心灵,去理解他们的不同想法。不能拘于所谓的标准答案而轻易否定任何一个学生的看法,更不能因此而否定一个人;也不要不给学生解释的机会,或者因为回答不合“常规”而对他们态度冷淡,这都会影响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2.引导和鼓励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对于羞于回答、怯于回答的学生,教师应积极鼓励:“想到什么就说什么,错了没关系。”“你的见解很独特,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不错!”……真诚的鼓励和理解,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可以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还能激发他下一次主动、积极回答的勇气。
  3.心与心的交流
  语文教师在课后应多与学生接近,走到学生中去,真诚地和学生交朋友。因为在课堂中,大多数学生都把老师当成是一种权威,不敢提出异议,但在课后,如果老师以朋友的身份去与之交流,很多学生还是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的。在交流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可以对学生没能在课堂上表达想法表现出可惜,同时也要流露出对学生的期待,并对学生进行鼓励;而对于课堂上爱嘲笑同学的个别学生,可采用角色换位和情感引导的教育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通过课堂与课后的教师与学生的理解与沟通,可以让学生彻底甩掉回答问题的心理负担,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见解,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师生交流的积极性,建立起真诚理解的师生关系。
  
  二、完善教师自我
  一个真正有魅力、有威望、被学生喜欢的教师,他的课堂是不会沉闷的,而他的魅力、威望从何而来?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完善自我。
  1.完善性格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尽量使自己的性格开朗、外向,这样才能更好地表情达意、统领课堂、营造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活”起来。
  2.完善品德
  “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很难想象一个品德低下、个人修养极差的教师怎么可能做到“为人师表”,怎么可能培养出品德高尚的学生,相信有明辨是非能力的中学生也不会接受这样素质低下的人的心口不一的言传身教。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完善自己的“师德”,学生认可了你的德行,方能认可和接受你的教育。
  3.完善知识
  语文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其丰富的人文性和社会性使其对语文教师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你能写一手高韵深情、清秀隽永的粉笔字,能讲一口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标准的普通话,那么你的学生怎会不看你的板书、怎能不喜欢听你的语文课;如果你拥有广博的知识,在课堂上能纵贯古今、横贯中西,时事经济、军事科学、文人大家信手拈来,那么你的语文课怎能不左右逢源,怎会不活力四射……
  4.完善技能
  在当今的素质教育中,语文教师也应与时俱进,具备全新的现代教育观念和教书育人的技能。只有实现语文教学的现代化,才能科学、有效地激活课堂教学,才能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现代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只有转变教学观念,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语文教学情景,打破教师独占讲台一统天下的格局,实现师生、生生多维互动的模式,并借助一些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展示、表现、交流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培养技能、提高能力,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从而真正使语文课堂“活”起来。
  总之,要造就一堂活力四射的语文课,老师和学生都是主体,也是统一体,这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当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和追求者,而不仅仅是倾听者时,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时,我们的语文课堂将不再“沉闷”,将变得活力四射,生机盎然。
  
  (作者单位:湖南省吉首市民族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以当前高中数学教学来看,学生两极分化问题日益严重。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能力水平等差异,从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等多方面实行分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全面发展。本文结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状况,对实行分层教学的具体策略进行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一、学生分组的层次化  若想实现因材施教,必须对学生进行有效分组。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数学基
一、防震减灾科普平台介绍  地震的科普教育,要追溯到20世纪 70年代,其历史悠久,基础雄厚。鉴于此,广东省广州市南武中学(以下简称“我校”)在2006年11月申报成为广州市中学组第一间“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 2009年又被评为广东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基地”。  1.形成一系列较为完善的管理、宣传、培训等体系  我校形成了一系列完善的体系,包括管理机构的建立、地震应急预案、疏散方案的编写;教师
甘肃省环县红星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团支部自建校以来,在上级党团组织的正确领导及校领导的指导下,立足学校现状,着眼团队发展,始终坚持“学、趣、实、活、新”的工作原则,本着重在参与、重在育人、重在进步的思想,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做好工作,为环县的团支部工作树起了标杆。  一、“三项”建设促成长  1.制度建设,夯实根基  团支部的基础建设,就是打造“精品工程”的根基。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依据
摘要:影视作品的视觉效果和音画组合的形式与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具有较大的适应性,因而是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的一种较为可行的方式。一方面,由于影视艺术的互动效应,学生能有效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实施研究性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由于影视本身又从属于艺术,因而对正常的课本教学存在一定的冲击,往往会使学生陷入茫然,难以正确消化真实的历史知识。所以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习正确消化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怎样提高家长的幼儿教育能力?有着六十年办园经验的大型公办、示范性幼儿园——湖南省湘潭市第二幼儿园,在20世纪
课的导入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智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为一节课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应如何巧妙地导入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列举一些常用的课堂导入的方法或技巧,与各位同仁参考交流。  1.实验导入  化学上许多基本概念、原理都
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有着非常大的作用。然而在我国西部山区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相当多的中学尚未设置美术课,美术教学还存在着大面积的“空白”。笔者结合当地实际,就山区美术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以引起各方对此关注。  一、山区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  西部山区中学的教育状况始终不能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其中中学美术教育受关注的程度甚低。就此问题,笔者于200
一、“赏读”的提出  回顾历史,阅读教学经历了由新中国成立前的“背读”时代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讲读”时代,再到改革开放之后的“导读”时代这一转变。近来又出现了“研读”的潮流。“背读”枯燥僵化,是对人性的漠视。“讲读”凸显了教师的精彩讲授,却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导读”呢?它表现为学生不是按照自身的需求迫切地读,而是在教师的指令下阅读。至于“研读”,学究气太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阅读“应
一提起线描画,在人们的头脑中便会出现“黑白”这两个字眼,似乎黑白色调的绘画成了线描画的代名词。但在孩子们的眼中,世界是多彩的,他们享受着色彩缤纷的画面给他们带来的视觉冲击,那么孩子的黑白线描画能否像多彩的世界一样绽放出艳丽的色彩呢?以“线描画:手”为例,看孩子们的手亮出五彩光芒。  一、活动内容绽放生活色彩  根据孩子的发展特点,孩子美术教育内容的选择必须要结合孩子的兴趣和需要,结合他们熟悉的、有
曾不止一位老师说过:二(9)班的学生上课不活跃,一个问题抛下去,几乎全班学生都保持沉默。在老师再三鼓励下,才有两三个班干部站起来,与老师“唱对台词戏”,直到课结束,还离不开这几个“班干部主角”。听到这番评述,我感到很惊讶:低段语文课堂里,学生应该叽叽喳喳,小手如林,唯恐老师叫不到自己,是极富阳光、生动、跳跃的语文课堂,为何二(9)班的孩子有如此反差的表现?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们闭口不言、保持沉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