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下的班集体管理,在本质上奉行“以人为本”的思想,即把每一个学生当作活生生的、正在成長的人来看待。珍视学生个体的价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作为班集体的主体进行管理方面的探究、自我管理与亲历实践能力的培养,呼唤班集体管理文化的重新构建。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班集体管理,树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题的班集体管理理念。
一、关爱每一个学生,用爱心撑起一片绿荫
魏书生曾经说过:“要珍惜学生心灵中闪光的东西,以他们自己的光芒,照亮自己的黑暗。”每个班都会有些学习和意志品质方面较差的学生,班主任首先就不应当歧视,相反却应该给他们以格外的关照,与他们定期联系。对于这些学生,激励永远比批评更奏效,让他们找回自尊与自信是至关重要的。该如何将爱的甘露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呢?就是对学生的教育用心灵去叩击心灵,用灵魂去雕琢那些千姿百态、形状各异、不具完美的一个个灵魂,它需要耐心地、日复一日地、年复一年地观察,慢慢地发现这些灵魂的棱角和缺憾,慢慢地因势利导地削去他们的棱角,弥补他们的不足,慢慢地使他们的人格个性化、健全化,使他们的形象渐渐地完美。
比如,班内有一名学生,成绩是倒数一二名,表现也很差,三天两头上网吧,彻夜不回家,就连他家人也对他没有信心了。教师了解情况后,主动和他靠近,有事没事常跟他聊天,终于走进了他的心灵。他告诉教师家长不信任他,所以他就破罐破摔,故意跟家人斗气,其实他也想进步。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教师立即和他的家长进行了交谈,纠正了他的家长的做法,并帮助他重新制定计划,时刻提醒他要约束好自己。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他终于有了一些进步,一次期中考试成绩前进了十个名次。在教师的倡导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无论成绩有多差,表现有多糟,只要比上一次进步,就是成功者”,这些都成了班集体管理评价的标准。让班集体每一个学生都沐浴在爱的光辉中,教育才可能顺利进行。
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成为班集体真正的主人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园地,班主任除了要有一份爱心,更要善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让每一个成员都真正拥有主人翁的自豪感和责任心。
(一)灵活多样,调动学生开展班集体活动的积极性。
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因人而异的,他们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这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灵活多样的集体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找到适合自己心理品性的活动方式。以此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使学生各方面的个性心理特性都得到强化和发展,达到寓教于乐、促进心理素质良好发展的目的。
(二)放权让位,培养学生班集体活动的自主性。
在班集体管理过程中,应让学生自己讨论、计划、安排班集体活动,从内容的确定、形式的选择,到具体的活动实施以及结果评价,都要让学生自己来进行。结合班集体的特点,安排有班集体特色的活动。这个时候,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由班干部组织班内全体成员共同讨论研究并组织实施,这个时候的班主任应该是一个合作者和指导者,更重要的是一个积极的合作者,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他们是班集体的主人。
(三)营造氛围,增强班集体管理的感染性。
要建立良好的班集体,班集体不应是学生个体的简单组合,要发挥群众功能,组织群体竞争,让学生树立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群体观点。
三、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管理观念
新课标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综合发展,要求学生不但要学会求知,还要学会做人,学会生存。所以教育最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因此应该树立“为了学生发展”的管理理念。
(一)实施“发展性评价观”。
让学生在“鼓励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爱的熏陶、情的感染,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不要以成绩高下论英雄。冰心说:“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每个学生的智力不尽相同,兴趣爱好也不同,不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考100分,那些成绩平平但有特长的学生,仍然是一名好学生。不能以分数定优劣,而要用心去挖掘学生的潜能,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人格得以健全。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特别是对经常犯错误的学生、纪律性不强的学生,更要多些关心,少些责骂,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道德观。
1.“习惯铸就终身,细节决定命运”,好习惯是一个人终身受用的法宝。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一是教育学生保持已有的良好习惯;二是引导学生纠正存在的不良习惯;三是积极培养他们尚不具备的新的良好习惯;四是帮助他们提高识别能力、预防各种不良恶习的感染和侵蚀。
2.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班主任要注意自身的修养,努力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给学生以示范,做学生的榜样,这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使他们成为合格公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要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去想;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去看;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双脚,让他们去实践;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发展。”坚持这种创造性教育思想,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具有深远的意义。
新课改实施不仅冲击着原有的教学模式,而且是一场深刻的教育观念的革命。要全面促进学生进步,只有教师先转变教育观念,关爱每一个学生,放手让学生去主动参与管理,才能真正培养出新时期需要的人才。
一、关爱每一个学生,用爱心撑起一片绿荫
魏书生曾经说过:“要珍惜学生心灵中闪光的东西,以他们自己的光芒,照亮自己的黑暗。”每个班都会有些学习和意志品质方面较差的学生,班主任首先就不应当歧视,相反却应该给他们以格外的关照,与他们定期联系。对于这些学生,激励永远比批评更奏效,让他们找回自尊与自信是至关重要的。该如何将爱的甘露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呢?就是对学生的教育用心灵去叩击心灵,用灵魂去雕琢那些千姿百态、形状各异、不具完美的一个个灵魂,它需要耐心地、日复一日地、年复一年地观察,慢慢地发现这些灵魂的棱角和缺憾,慢慢地因势利导地削去他们的棱角,弥补他们的不足,慢慢地使他们的人格个性化、健全化,使他们的形象渐渐地完美。
比如,班内有一名学生,成绩是倒数一二名,表现也很差,三天两头上网吧,彻夜不回家,就连他家人也对他没有信心了。教师了解情况后,主动和他靠近,有事没事常跟他聊天,终于走进了他的心灵。他告诉教师家长不信任他,所以他就破罐破摔,故意跟家人斗气,其实他也想进步。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教师立即和他的家长进行了交谈,纠正了他的家长的做法,并帮助他重新制定计划,时刻提醒他要约束好自己。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他终于有了一些进步,一次期中考试成绩前进了十个名次。在教师的倡导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无论成绩有多差,表现有多糟,只要比上一次进步,就是成功者”,这些都成了班集体管理评价的标准。让班集体每一个学生都沐浴在爱的光辉中,教育才可能顺利进行。
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成为班集体真正的主人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园地,班主任除了要有一份爱心,更要善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让每一个成员都真正拥有主人翁的自豪感和责任心。
(一)灵活多样,调动学生开展班集体活动的积极性。
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因人而异的,他们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这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灵活多样的集体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找到适合自己心理品性的活动方式。以此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使学生各方面的个性心理特性都得到强化和发展,达到寓教于乐、促进心理素质良好发展的目的。
(二)放权让位,培养学生班集体活动的自主性。
在班集体管理过程中,应让学生自己讨论、计划、安排班集体活动,从内容的确定、形式的选择,到具体的活动实施以及结果评价,都要让学生自己来进行。结合班集体的特点,安排有班集体特色的活动。这个时候,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由班干部组织班内全体成员共同讨论研究并组织实施,这个时候的班主任应该是一个合作者和指导者,更重要的是一个积极的合作者,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他们是班集体的主人。
(三)营造氛围,增强班集体管理的感染性。
要建立良好的班集体,班集体不应是学生个体的简单组合,要发挥群众功能,组织群体竞争,让学生树立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群体观点。
三、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管理观念
新课标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综合发展,要求学生不但要学会求知,还要学会做人,学会生存。所以教育最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因此应该树立“为了学生发展”的管理理念。
(一)实施“发展性评价观”。
让学生在“鼓励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爱的熏陶、情的感染,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不要以成绩高下论英雄。冰心说:“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每个学生的智力不尽相同,兴趣爱好也不同,不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考100分,那些成绩平平但有特长的学生,仍然是一名好学生。不能以分数定优劣,而要用心去挖掘学生的潜能,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人格得以健全。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特别是对经常犯错误的学生、纪律性不强的学生,更要多些关心,少些责骂,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道德观。
1.“习惯铸就终身,细节决定命运”,好习惯是一个人终身受用的法宝。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一是教育学生保持已有的良好习惯;二是引导学生纠正存在的不良习惯;三是积极培养他们尚不具备的新的良好习惯;四是帮助他们提高识别能力、预防各种不良恶习的感染和侵蚀。
2.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班主任要注意自身的修养,努力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给学生以示范,做学生的榜样,这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使他们成为合格公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要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去想;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去看;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双脚,让他们去实践;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发展。”坚持这种创造性教育思想,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具有深远的意义。
新课改实施不仅冲击着原有的教学模式,而且是一场深刻的教育观念的革命。要全面促进学生进步,只有教师先转变教育观念,关爱每一个学生,放手让学生去主动参与管理,才能真正培养出新时期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