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红梅傲霜雪

来源 :文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mm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为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成都翰林中国书画艺术进修学院国画系主任、研究生导师的祁博文教授,是一位著名的书画家。经过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他形成了自己重气韵、富传神、寓巧于拙的画风。他长于写意花鸟画和行草书,尤擅写梅,有“祁梅花”之誉。其精品无不体现出以书法笔趣入画、画中有书的艺术个性和意境。
  
  一、老树春深更着花
  
  祁博文先生于1924年出生于四川荣县,其父能诗会文,知书善画。他在父亲的教育培养下,童年时便在诗文书画各个方面都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他读中学时,得到号称“詹蝴蝶”的美术教师詹联科的谆谆教导,受益匪浅。1942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即今四川美术学院前身),在李有行、刘开渠、吴作人、庞薰琹、雷奎元、沈福文、罗玉君、何方华、罗文谟等艺术大师的指点下,艺思大进。其后因工作需要,他又在西南师大中文系毕业,不仅学得许多书画内的功夫,而且学到了许多诸如文史诗歌以及戏剧、民间说唱等等书画外的知识。他以识、意、勤、智四字作为奋斗方向。识广方能生新意,勤学勤练方能出新智。他还将诗书画三者融会贯通,诗中有画笔,画中有诗意;书法有画理,画中有书骨,相辅相成,不断出新。
  1947年秋,祁博文的毕业展览作品以写意趣味,绘青竹于脱胎漆盘,笔触爽利,施色清雅,章法新颖,工艺精湛,深得观众赞赏。省立艺专的油画系教授白征明先生(法国著名画家)见了,喜出望外,索去作为珍品保藏。自此以后,祁博文即以青年画家的姿态,开始在画坛崭露头角。
  祁博文先生长期在荣县中学担任美术、语文教学工作。1980年,他退休了。坎坷辛苦数十年,是该欢度晚年了。可是祁先生却把退休作为新的起点,取百家书画之所长,观天地万物之所巧,不断地探索与创新,从而创作出一幅幅更美更新的作品。
  
  二、感谢将军是知音
  
  1981年,即祁博文先生退休后的第二年,正是万紫千红、芳菲争艳的季节,全国著名的书法家张爱萍将军和谭启龙(原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到自贡视察。在檀木林宾馆,他俩看到祁先生创作的巨幅横披《红梅》,大为赞赏,立即打听作者在哪里工作,急欲一见。中共自贡市委书记周更生立即派车到荣县。祁先生匆忙中就带了几幅新作,乘车急急赶到自贡。谭启龙首先接待祁博文先生,接着又引见了张爱萍将军。张、祁二人一见如故,越谈兴致越浓,并合影留念。
  祁先生随即展开一幅新作,请张将军指教。这是一幅大写意的泼墨荷花:荷杆挺拔沉厚,锋正笔圆,运笔洒脱;荷叶繁茂,墨韵横溢;荷花元气旺盛,蕊丝鲜洁,如金耀纸。宋代苏东坡有诗云:“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唐代郭震亦云:“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好花似为人解颐,给人以生气勃勃的美感。张将军连声称赞,并应祁先生之请,欣然在画上题曰:“一池秋水绿,几枝荷花红”。
  祁先生又展开一幅新创作的梅花。看惯了秀媚清逸、疏枝瘦梅的张将军,一看祁先生的梅花,但见笔墨豪放,气势磅礴,花繁似锦,构图精巧,大有清香四溢之感。画面上既体现了“苍龙日暮犹行雨,老树春深更着花”,道出了老年人壮心不已的情怀;又反映出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时代精神。张将军在赞赏之余,情不自禁地又在画上题词:“百花纷开自争艳,且看寒梅傲霜雪。”这使祁先生非常感动。因为,这题词既是对梅花新作的贴切写照,又是对祁先生人格的赞语。一股暖流入心怀,感谢将军是知音。1984年11月,四川省诗书画院成立。张爱萍将军是名誉院长,偕夫人从北京赶来成都。在成立大会上,张将军避开很多应酬,与祁先生握手、畅谈。张将军邀请祁先生去游北京,并说:“到京时来找我。”
  祁先生是四川省诗书画院特地邀请参加成立大会的代表之一。其后不久,他便被聘为诗书画院的画师,后来又被聘为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协、书协会员,四川省政协书画院特聘荣誉画家,徐悲鸿、张大千艺术研究院顾问、九三学社四川省委艺委会主任等等。
  
  三、享誉中外的艺术家
  
  祁博文先生退休以后,书画创作更加纯朴老辣,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成为享誉中外的书画艺术家。
  祁先生的画,雅而不俗,艳而不媚,耐看格高。梅、兰、菊、竹“四君子”是他热爱并常画的题材,而四者之中又选中了独傲霜雪、不畏严寒,代表国魂的梅花。几十年来,他寒暑无间,深入生活,孜孜实践,在神州赢得了“祁梅花”的称誉。他画的梅花,大多老干苍虬如龙,似金石铸成,气势雄浑;新枝瘦健挺拔,用笔如椽,柔中寓刚;其花瓣随心点染,潇洒灵活,蕴含舒畅欢悦之意韵;而花朵亦有疏密聚散、阴阳向背之分,初开、盛开、谢残之别。他用行书笔法点画花蒂,用浓墨中锋勾点花蕊,不仅强化了对比度,增强了神韵,更体现出欣欣向荣的时代气息。
  画梅是祁先生的专长,但先生画的紫藤、荷花、秋菊、苍鹰、八哥等,也多属精品。许多著名人士都评点过祁先生的画。除张爱萍将军外,川大文学系著名教授陶亮老先生亦曾为祁先生的《红梅》画题诗:“干老花繁格外酣,浑忘东阁有人探;关河铁马中宵梦,一树真如陆剑南”;上海著名老画家糜耕耘先生称其画作:“引人注目,笔墨奔放,在昌硕、白石之间,且自有新意”;天津资深老画家、天津美院院长孙其峰先生称其“笔墨恣肆奔放,集众长而自运,所画《锦江春色》、《子孙万代》等尤为佳妙”,等等。
  祁先生的书法造诣亦高。他寒暑不间地苦练,把唐代张旭、怀素与近人于右任等的书法精华融为一体,其行草书气势磅礴,布白讲究,笔墨奔放,柔中寓刚,生动流畅,具有飘逸的风采和跌宕的神韵。
  祁先生曾应邀访问日本,传播祖国书画艺术,受到日本众议院议员河合正智先生和水墨画会会长高桥广峰(张大千画友)的高度赞扬与热情款待。2000年3月,祁先生又应邀为峨眉山广场书写《满庭春》,张家界森林公园“南亭”书写对联,云南丽江古城花园书写“剑南春”文苑(据悉已镌刻展示供游人赏评)。此外,近年他还应邀赴兰州,沿丝绸之路至敦煌“莫高窟”考察写生。沿途所到景点,因时短促,以书为主,围观者十分敬佩。
  经过五十多个春秋的辛勤耕耘,祁先生在书画艺术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近年来,从北京到上海,从四川到广州,许多书画展出均选有祁先生的佳作。在美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十多个国家以及香港、澳门地区也先后有他的作品参加展出。许多外国友人纷纷到成都请祁先生为之挥毫。他的部分作品获得过一等、特等、金奖等。他还在省政协、省美术馆成功地举办了两次个展,引起不小的轰动。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云南电视台等以及《工人日报》、《北京晚报》、《四川日报》、《成都晚报》、《人民政协报》、《大众文艺》等媒体都相继对祁先生作过报道。他的书画作品为不少中外学者、专家及博物馆、名人纪念馆、名胜古迹等个人与单位收藏,其简传则被编入《二十世纪中国著名书画家》、《中国专家人才库》、《中日现代美术通鉴》、《现代美术家名人大辞典》等数十种名人录。他还出版有《祁博文书画集》、《写意花鸟画基础技法》、《写意花鸟画教学录像带(四盘八讲)》等。
  
  四、艺术家兼教育家
  
  祁博文先生的创作精神不仅表现在书画创作上,而且也表现在书画教学上。“一堂别开生面的绘画课。”这是四川老年大学学员叶宗英写的体会。他称赞祁先生的教学完美生动,简洁不繁,既是艺术欣赏又是绘画课,达到了绘画教学的高水平。学员周玉珍在《学习的喜悦》中写道:“祁老师生动流利的讲课,吸引着我,……流畅的语言,娴熟的技巧,使得听课的人很容易领会”,因而学习绘画的心情欢快,获益亦不浅。学员彭喜荣听了祁先生的教学后,认为他“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方法灵活”,并把祁先生的教学归纳为四大特点:语言生动形象,突出重点,言简意赅,层次分明,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知识渊博,既有艺术修养,又有深厚的绘画理论和文学修养,教学有计划,目的明确;教学认真,百问不厌,和蔼谦逊,早来晚走,把他的书画技艺和丰富的经验无私地毫无保留地传给学员们;教学方法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解有示范,并与课堂练习、物象写生、作品讲评等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由浅入深,循循善诱。
  由于祁先生教学有方,成绩突出,所以四川老年大学特地录制了长达12小时的《写意花鸟画基础技法》录像带,由花鸟画的源流到题款钤印,内容系统完整,生动易懂,深受学员喜爱。祁先生因此也多次被评为翰林艺术学院和省老年大学优秀教师。
  虽然祁先生已是著名书画家,但他却谦虚地表示:“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我要以现在为起点重新开始,再学习,再提高,再创作出更多的新颖奇崛的作品来。很多人喜欢我的梅花,我要让我的梅花开遍万户千家。”
  是的,祁先生未来的艺术道路仍然如海一样无限宽广,如松一样无限青翠。他虽然年高八旬有三,仍一如既往,孜孜不倦地与时俱进,泼墨挥毫。他说:“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名言,永远是我坚持的座右铭!”
  我们衷心祝愿祁老的书画艺术与当代社会的发展繁荣同步,“更上一层楼”,为书画艺坛再增光彩,为丰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多做新贡献!
  作者单位: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成都)
其他文献
花费两个多月时间读完了《东京梦华录笺注》(伊永文笺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其搜集资料丰赡,附插图以资补充,可供教学和研究工作者参考。不过,该书多达150处以上的舛误,亦令人咋舌。在手边无引用书“对勘”(许多读者都有类似情况)时,只好采用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故馆员王善生先生读书首重“文本对勘”,更重“析文酌义”的校雠经验(文载《文史杂志》总第120期),认真“析文酌义”,予以逐项校勘。本文选择部分错
期刊
虞世南(558-638),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唐初著名书法家、文学家,与魏徵、房玄龄等开国名臣同被画像列于凌烟阁,为唐太宗所推崇。他称虞世南有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辞,五曰书翰。”①虞世南的书法代表作是正书碑刻《孔子庙堂碑》;所编辑的《北堂书钞》,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类书。    虞世南一生经历了南朝的陈及隋和初唐三个时代。他少年时,勤奋好学,以至有时十天半月不盥洗。他尤
期刊
1994年3月15日,在山东省汶上县的宝相寺一座宋代佛塔——太子灵踪塔地下宫殿里,发现了历史上记载的唐朝国使从北天竺犍陀罗王城获得的释迦牟尼真身佛牙舍利。  佛牙是由唐朝的一位和尚悟空从古印度带回来的。《大藏经》收《悟空入竺记》记载:长安城章敬寺僧悟空,俗姓车氏,字奉朝。唐天宝九年(公元750年),北天竺的■宾国派遣使者到唐朝的长安城上国书,表示愿意归附大唐,请求皇帝派天使安抚。第二年,唐玄宗派出
期刊
一    戈雷雪夫出生在离莫斯科东北方向190公里处的弗拉基米尔市。他于1980年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师范学院线条艺术系,后在莫斯科国立苏里科夫美术学院萨拉霍夫创作研究室研究生班继续深造,师从著名绘画大师萨拉霍夫;从2003年开始在莫斯科国立苏里科夫美术学院写生艺术系任教,现为俄罗斯美术家创作协会会员和国际美术家联合会会员。戈雷雪夫继承了俄罗斯前辈艺术大师的自然写实风俗画的传统艺术手法。他在2000年
期刊
成渝铁路西起成都,东至重庆,全长505公里,是清末计划修筑的川汉铁路的西段。当年,四川人民曾为保卫路权掀起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这条历尽屈辱的铁路,拖了近半个世纪竟未铺上一根钢轨。四川解放不到半年,人民政府即于1950年6月15日正式开工修建成渝铁路。两万名解放军指战员和十万民工投入成渝铁路建设工地,工程进展顺利:1950年12月重庆至江津段铺轨通车;1951年6月30日铺轨至永川;12月5日铺
期刊
中国四川三星堆发现了一处宏大的古代文明遗址,出土了一批大型青铜器,其中有近三米高的青铜树、大型青铜立人像等,引起世界瞩目。不过,对出土的青铜图腾系列,至今的解读尚不令人信服。笔者已出几部专著,粗略地对其进行了系统解读。本文试图更细致地分析纵目青铜人像的“纵目”。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组器中,有一件独特的器物,一般认为是“纵目人面具”,并采用民间的“千里眼”、“顺风耳”传说予以解释,但却缺少证据。  
期刊
《周礼·考工记》是迄今所见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成书时间当为春秋末期,出于齐人之手。《考工记》所记工艺分六类二十个工种,分别记述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制陶和城市规划等内容。它曾以战国古文的形式流传。西汉河间献王(刘德)因《周礼》缺《冬官》篇,以此书补入。  关于《考工记》之名,孙诒让《周礼正义》解释说:“百工为大宰九职之一,此稽考其事,论而纪识之,故谓之《考工记》。”笔者案,《礼记·月令》:
期刊
新历元旦 二首  林思进    阅世三朝记,开年八秩翁。  椒盘虽寂寂,花鼓正通通。  天道无私覆,人心期大同。  莫愁巨鱼上,自有射潮工。  户是长年闭,宫余半亩赊。  清名叨馆职,从事且麻沙。  好句怀人得,晨餐慰妇加。  更怜意外喜,季子约还家。  作者: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已故副馆长    临江仙·庆春节  孙琪华    窗外腊梅熏我醉,殷勤早报春归。晴光淑气竞相催。鹅黄舒嫩柳,鸭绿上枯莓。半
期刊
民国初期,成都市人口约为四十万人;到抗战时期,由于外来人口的迁入,人口已达到七十万人。如此多的人口集中于一个城市,在科技不甚发达的当时,政府和市民是如何解决饮水卫生问题与公共厕所卫生问题的呢?    一、成都市民饮水方式的变迁    民国前期,成都是一个还未受现代化太多影响的内陆城市。它的子民们仍然保持着几千年来的饮水习惯——主要依靠井水与河水。成都的著名小吃“铜井巷凉面”,就是因为这个巷子的铜井
期刊
周钟岳(1876—1955)字生甫,号惺庵,云南剑川(今属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和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是毛泽东主席称颂的“云南三老”之一。  周钟岳青年时代曾随从老师赵藩(字樾村,云南白族学者,曾任四川盐茶道,是成都武侯祠“能攻心则反侧自消”名联作者)在成都生活两年时间(自辛丑迄癸卯,其间曾赴湖北公干约一年)。从他留下的《惺庵诗稿》卷二《蜀游草》中部分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