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烛龙纵出的蛇目

来源 :文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epnui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四川三星堆发现了一处宏大的古代文明遗址,出土了一批大型青铜器,其中有近三米高的青铜树、大型青铜立人像等,引起世界瞩目。不过,对出土的青铜图腾系列,至今的解读尚不令人信服。笔者已出几部专著,粗略地对其进行了系统解读。本文试图更细致地分析纵目青铜人像的“纵目”。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组器中,有一件独特的器物,一般认为是“纵目人面具”,并采用民间的“千里眼”、“顺风耳”传说予以解释,但却缺少证据。
  笔者认为,华夏古人流行一致的图腾神系。我们可以从古老的神话系统入手,来寻找此神的身份。
  


  在华夏“昆仑神话”体系里,只有一个神具有“纵目”造型。《山海经·大荒北经》有记:“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暝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
  文中传记烛龙之形就是“直目”。过去的学者多将其译为“眼睛竖生”或“眼睛是直的”。在先,东晋郭璞认为是“目纵也。”三星堆博物馆将其定名为“纵目人面具”,也是依此一传。烛龙在古代“五行”神系分布中为南方火神,形为“纵目大耳”。古传的“烛龙”就是一只口衔火把在天空照明的龙;又衍生出“烛阴”,裂变为夫妻二人。三星堆还出土有一具略小一些的“纵目人面具”(题图),应该就是祝阴。稍后,烛龙、烛阴又双双传为城隍庙主。火神又是灶神。在中国民间年画中,火神烛龙、烛阴夫妻总是双双出现。而在离广汉三星堆约三十公里的绵竹,古传的火神年画《灶神》两侧,还配有一副说明画中火神形象的对联:“人间司命主,天上耳目神”(图一),强调火神的大耳与纵目。
  人类早期传说的神明,都是有透穿宇宙的神眼。其源自对龙蛇神灵的崇拜,进而将“眼镜神”腹背的花纹当作神眼。于是,我们在全世界各民族的图腾中都发现了用龙、蛇之躯装饰神眼的图腾。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只陶盘上,有一日纹,又被装饰成人面,在相当人面眼睛的位置上,出现了一对螺纹。这便是用风格化了的蛇形装饰神目的通行作法。此日面上还有鱼纹,是典型的北方女神标志。整个图语表达为“太阳圣母”之意;联系到其中的“螺”,或可指“螺日女神”。
  无独有偶,三星堆也出土了这样一件青铜器,为双鸟拱日之形,两只鸟头背向,头顶着一只日盘。日盘上也塑出人面,有明确的双目;但在眼睛一周,却有两条蛇形缠绕。此型命意与上述“日面”一致;还特别注意了用双鸟头“背”向来表明这是“北方女神”。因为古汉语中的“背”就是“北”,“北”字就是两人背相构形。
  用蛇饰眼的习惯从古至今都在苯教中流行。古传的神明就是龙蛇,后来虽演为人形化,但古人也没忘记在这些神头上、身上及各个地方配饰神蛇,以表明此形为龙蛇之神。苯教中在神面上用蛇饰神眼的手法比较丰富:有的直接用螺形“盘蛇”表达,有的则将蛇头作为人面的眼睛,蛇身则顺脸颊而下,尾交于口牙。
  美洲印第安人有完全一致用龙蛇之躯装饰神目的风俗。著名的墨西哥蒂亚瓦纳科太阳门上,有密布的浮雕图腾。最尊贵的门楣中心有一个用多种图腾组成的人形太阳神。此神一手执规,一手执矩,头饰一周有日光射出,日光中又夹杂着龙形。最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双目——是由两条倒坐的龙形构成。而这类龙型几乎与中国北方草原古代的龙完全一致,如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猪龙”(图二)。
  中美洲玛雅人神面的蛇饰更为丰富明确,有的以蛇形绘制在神面上,有的干脆(当然是制陶技术发展到允许的时候)就在陶制神像面上塑出立体的蛇形,这就是早期传说的真正的“纵目神”。它确切无误地告诉我们,早期人类传说的神明之目,均为蛇目;同时确切地表明,玛雅人神话系统中也有“纵目神”!
  中国古传的烛龙,本质上就是火龙。火龙有摧毁万物的能力,因而古人最乐意请用火龙驱逐鬼。古传的舞龙活动中,也主要是舞火龙(水龙由龙舟代替)。中国民间制作的龙也渐趋向于制作火龙,所以有意将制作的龙眼长长突出,与三星堆青铜烛龙之纵目惊人一致。这正是烛龙的“纵目”扩大到各方神龙的深刻传承之表现。
  古人重视神灵眼睛的事实也在世界各民族中体现,甚至于采用只用眼睛代表神灵的作法。这在中国上古也流行过。二里头及三星堆出土的众多“眼睛”就是证据。西亚有一座庙中全是绘制的眼睛;印度佛教中的佛神也常用一双眼睛象征;埃及神庙中的象形文字中,也多有眼睛。希腊神话中宙斯的夫人赫拉身着孔雀装,并将孔雀羽上的斑纹充作她的神目。基督教认为“上帝无所不在”,就是指上帝有一双神眼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每个人的言行。可以肯定,三星堆纵目烛龙面上的“纵目”,就是风格化的龙蛇之躯。
  至于纵目烛龙(火龙),似乎也是人类共有的图腾,如西亚神话中也有“一条吐火的龙从南方飞来”的传说;苯教中也有人面形的“大红司命主”;佛教中的“广目天王”,也有烛龙的“广目”特征;南美洲也有青色的火龙。它们早期应当出自同一原始形象,今天仍在各民族中传说;当然已有变异。
  作者单位:广元市文化局
其他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中国当代文学,是在一种崭新的政治思想规范制约下运行的。中国共产党人取得全国性胜利后,出于对光辉历史的珍惜和教育下一代的需要,赋予革命历史题材“战歌”主流话语权力;而彻底推翻私有制的阶级斗争和“一化三改造”的新型经济结构的建立,亦需要文学去宣传、阐释和表现,这就使文学呈现出“颂歌”特征。    一、战歌和颂歌    共和国颂歌的第一个高音,是当选为全国文联主席的郭沫若的《新华颂
期刊
因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我用诗传的方式展示了国画大师张大千的生命、艺术、情感历程,即著有《走近张大千》(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一书,并顺理成章地执编了《走近张大千文论集》,占领了“文化强省实施文化名人战略思考”的前沿。如果说《走近张大千》是对“说不完的张大千”这位“球体艺术家”的感性体验,即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均能领略到一个“今之完美”的艺术家所具有的特质,有助于引领人们走近张大千的艺术、
期刊
最近,笔者读到2007年3月28日在上海出版的《古籍新书报》,上面有一条关于陈沫吾先生《三十六计书法篆刻赏析》(巴蜀书社2007年2月出版)的书讯,文字不长,兹转录如下:  本书将书法、篆刻与三十六计的学习赏析进行有机结合,将每一计名用书法、篆刻的艺术形式加以表现,再对每一计原文作适当的意译或直译,并配有古今事例予以分析说明,手法新颖独特,具有观赏和学习两重价值。  笔者按图索骥,找到这本《赏析》
期刊
1952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成立。早期聘任的馆员(时称研究员)中,有一些少数民族的知名人士。他们出身不同,仕途有别,却都有爱国热忱,毕生致力于国家民族的大业,或治军,或兴教,或济众,或医人,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才智,作出贡献,成为“德才望”兼备的文史界老前辈。由于历史原因,文史馆至今发布的资料中,有关他们的文字记载叙述不多,而且有些老先生连照片也未得一见。我们查阅有关资料,
期刊
1986年,三星堆遗址二号埋藏坑出土一种Ca型青铜头像(K2①:58),头后上侧系挂一长筒形器物(见图)①,考古工作者暂时称为簪子。范小平《古蜀王国的艺术星空》说:一号坑“第三类铜像仅1件(K1:5)。圆顶……后脑勺上有一处插发笄的穿孔”;二号坑“第三类2件,K2②58、K2②63,圆顶,有发笄。”②但这都是男性头像,佩戴簪子的可能性不大。这个长筒形器物也不具备簪子的功用。  在2005年第四届国
期刊
花费两个多月时间读完了《东京梦华录笺注》(伊永文笺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其搜集资料丰赡,附插图以资补充,可供教学和研究工作者参考。不过,该书多达150处以上的舛误,亦令人咋舌。在手边无引用书“对勘”(许多读者都有类似情况)时,只好采用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故馆员王善生先生读书首重“文本对勘”,更重“析文酌义”的校雠经验(文载《文史杂志》总第120期),认真“析文酌义”,予以逐项校勘。本文选择部分错
期刊
虞世南(558-638),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唐初著名书法家、文学家,与魏徵、房玄龄等开国名臣同被画像列于凌烟阁,为唐太宗所推崇。他称虞世南有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辞,五曰书翰。”①虞世南的书法代表作是正书碑刻《孔子庙堂碑》;所编辑的《北堂书钞》,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类书。    虞世南一生经历了南朝的陈及隋和初唐三个时代。他少年时,勤奋好学,以至有时十天半月不盥洗。他尤
期刊
1994年3月15日,在山东省汶上县的宝相寺一座宋代佛塔——太子灵踪塔地下宫殿里,发现了历史上记载的唐朝国使从北天竺犍陀罗王城获得的释迦牟尼真身佛牙舍利。  佛牙是由唐朝的一位和尚悟空从古印度带回来的。《大藏经》收《悟空入竺记》记载:长安城章敬寺僧悟空,俗姓车氏,字奉朝。唐天宝九年(公元750年),北天竺的■宾国派遣使者到唐朝的长安城上国书,表示愿意归附大唐,请求皇帝派天使安抚。第二年,唐玄宗派出
期刊
一    戈雷雪夫出生在离莫斯科东北方向190公里处的弗拉基米尔市。他于1980年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师范学院线条艺术系,后在莫斯科国立苏里科夫美术学院萨拉霍夫创作研究室研究生班继续深造,师从著名绘画大师萨拉霍夫;从2003年开始在莫斯科国立苏里科夫美术学院写生艺术系任教,现为俄罗斯美术家创作协会会员和国际美术家联合会会员。戈雷雪夫继承了俄罗斯前辈艺术大师的自然写实风俗画的传统艺术手法。他在2000年
期刊
成渝铁路西起成都,东至重庆,全长505公里,是清末计划修筑的川汉铁路的西段。当年,四川人民曾为保卫路权掀起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这条历尽屈辱的铁路,拖了近半个世纪竟未铺上一根钢轨。四川解放不到半年,人民政府即于1950年6月15日正式开工修建成渝铁路。两万名解放军指战员和十万民工投入成渝铁路建设工地,工程进展顺利:1950年12月重庆至江津段铺轨通车;1951年6月30日铺轨至永川;12月5日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