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虞世南(558-638),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唐初著名书法家、文学家,与魏徵、房玄龄等开国名臣同被画像列于凌烟阁,为唐太宗所推崇。他称虞世南有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辞,五曰书翰。”①虞世南的书法代表作是正书碑刻《孔子庙堂碑》;所编辑的《北堂书钞》,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类书。
虞世南一生经历了南朝的陈及隋和初唐三个时代。他少年时,勤奋好学,以至有时十天半月不盥洗。他尤喜书法,深得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和尚真传,书风圆融遒丽,外柔内刚,继承了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传统。他与当时的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书法家。
隋灭后,李世民闻虞世南之名,引为秦府参军,又授宏文馆学士,令其与房玄龄同掌文翰,后来又委任著作郎。一次,唐太宗想在屏风上书写《列女传》,没有临本,虞世南在朝堂上一口气默写出来,不错一字,赢得朝中文士的钦佩。虞世南虽长得一副懦弱谨慎样,但个性却耿直刚烈。他多次以古先帝王为政得失,规讽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陇右山崩,后又有彗星出现,唐太宗问“天变”。世南以春秋到晋朝以来的历次灾难及君主反应为例,说:“臣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若德义不修,虽获麟凤,终是无补;但政事无阙,虽有灾星,何损于时。然愿陛下勿以功高古人而自矜伐,勿以太平渐久而自骄怠,慎终如始”②。唐太宗听后敛容反省。他一再劝阻唐太宗减省厚葬,使唐太宗有所收敛。他还严正劝阻唐太宗不要恣于游猎而疏于政事。这些都对当时的“贞观之治”起着积极的作用。唐太宗曾对大臣们说:你们如果都像虞世南那样刚正忠烈,“天下何忧不理。”③
虞世南为何能够举典直谏,如数家珍,并被唐太宗赞誉为他的“行秘书”,即随行书库?这和他在隋朝任秘书郎时辑录的一部类书《北堂书钞》有关。因为勤抄书籍,编纂检索工具书,使虞世南比其他人更熟悉各种掌故,而且能够旁征博引,快速回答皇帝的疑问。这部书是他在隋朝大业年间就编写好的。因为他个性刚直,隋炀帝虽深知他是个人才,却始终不重用他,让他当了十年七品官。他官场失意,遂编书自娱。因受两晋南北朝隋时的文风影响,当时文士为文撰述讲求辞藻典故,盛行骈俪;而文士记诵典故、排列偶句的需要,又促进了类书的发展。虞世南曾参加过当时官修类书《长洲玉镜》的编撰,有了经验,遂致《北堂书钞》终成。所谓北堂,指隋秘书省的后堂。唐刘■《隋唐嘉话》叙其事曰:“虞公之为秘书,于省后堂集群书中事可为文用者,号为《北堂书钞》。今此堂犹存,而《书钞》盛传于世。”④
今所见《北堂书钞》共一百六十卷,部目设置仅有十九部,突出了帝王独尊的观念,以帝王部始,中接后妃、政术、刑法、封爵、设官、礼仪、艺文、乐、武功、衣冠、仪饰、服饰、舟、车、酒食,天、岁时、地部终。下再细分类目,共八百五十一子目。其中有些部仅存类目,其下内容已经散佚,所以实存八百二十八类子目。这是一本专门抄录隋朝以前古籍中可供吟诗作文用之典故、辞藻和一些诗文的摘句的叙事类类书,每摘出句子便以大字记载,后再以双行小字注明出处、解释或按语。知道了它的收书体例,想查询相关资料,只需先明其大部,再寻其小目,按图索骥很快便能得到。比如要查李冰,知其曾为蜀守,就可以查《设官部》“太守”类。这类共264条,涉及“太守”这一官职的设置、品秩、重要性和职责范围等,然后罗列隋以前两百多个太守。这些青史留名者,有的守礼至孝、德行卓著,有的赏罚分明、清廉爱民,有的劝课农桑、抚恤百姓,有的兴修水利、受民爱戴。李冰这条即:“开两江,溉万顷。《风俗通》云:‘秦昭王听田贵之议,以李冰为蜀守,开成都两江,造兴溉田万顷以上。始皇得其利,以并天下,立其祠也。’⑤”今本《风俗通》无此文,幸赖此书得以保全。
实际上,《政术部·方略类》中也有关于李冰的一条:“石犀厌水。《蜀王本纪》云:‘江水为害,蜀守李冰作石犀五枚,二枚在府中,一枚在市桥 下,二枚在水中,以厌水精,因曰石犀里。’”不过,如此检索,其实也是类书的一个缺陷。譬如诸葛亮,因为没有直接的人名可查,只能查相关的事务,比如廉洁类、论兵类、阵类、攻占类、扇类、巾类等等。当然,对今天的人来说,这直接在电脑里就可搜索到,《四库全书》的光盘版就可以检索。但是,当输入“李冰”并限定是在《北堂书钞》中搜索时,却不能找到关于李冰的内容。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原来,乾隆时修成的《四库全书》收录的是明人陈禹谟刊刻的本子。所谓“明人刻书而书亡”,增删窜改很多,去虞书本来面目已经很远了。其间“李冰”已被改为“陈永”,自然找不到,所以一般公认这个本子质量较劣,因此要慎用。到了清末光绪年间,孔广陶等人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本书作了全面的校注工作,一方面对一些无注的正文注明出处,另一方面对全书作了精审的校勘。所以现在流传的《北堂书钞》,以光绪十四年(1888年)南海孔氏刊本为最善,比较接近原书的面目;也有影印本,容易看到。
据《隋书·经籍志》,《北堂书钞》原有一百七十四卷;但到宋初,皇家已无此书,当时的宋真宗还要从大臣赵安仁家取抄。《宋史·艺文志》著录也只有一百六十卷,并一直流传到今天。书名“北堂”,却是虞世南在隋时私人撰修;又因他在唐时受重用,所以也有人说这是部唐代类书,和《艺文类聚》、《初学记》、《白氏六帖》,合称为“唐代四大类书”。《北堂书钞》引文21000多条,所引书籍除诗赋外,有800种之多。这些古书现在失传十之八九,为辑佚之渊薮。《北堂书钞》为保存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作出了重要贡献。
注释:
①②③《旧唐书》卷七十二《虞世南列传》。
④刘■:《隋唐嘉话》(与《朝野佥载》合刊),中华书局1979年版。
⑤虞世南:《北堂书钞》卷七十四,中国书店1989年影印版。
作者: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南充)研究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虞世南一生经历了南朝的陈及隋和初唐三个时代。他少年时,勤奋好学,以至有时十天半月不盥洗。他尤喜书法,深得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和尚真传,书风圆融遒丽,外柔内刚,继承了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传统。他与当时的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书法家。
隋灭后,李世民闻虞世南之名,引为秦府参军,又授宏文馆学士,令其与房玄龄同掌文翰,后来又委任著作郎。一次,唐太宗想在屏风上书写《列女传》,没有临本,虞世南在朝堂上一口气默写出来,不错一字,赢得朝中文士的钦佩。虞世南虽长得一副懦弱谨慎样,但个性却耿直刚烈。他多次以古先帝王为政得失,规讽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陇右山崩,后又有彗星出现,唐太宗问“天变”。世南以春秋到晋朝以来的历次灾难及君主反应为例,说:“臣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若德义不修,虽获麟凤,终是无补;但政事无阙,虽有灾星,何损于时。然愿陛下勿以功高古人而自矜伐,勿以太平渐久而自骄怠,慎终如始”②。唐太宗听后敛容反省。他一再劝阻唐太宗减省厚葬,使唐太宗有所收敛。他还严正劝阻唐太宗不要恣于游猎而疏于政事。这些都对当时的“贞观之治”起着积极的作用。唐太宗曾对大臣们说:你们如果都像虞世南那样刚正忠烈,“天下何忧不理。”③
虞世南为何能够举典直谏,如数家珍,并被唐太宗赞誉为他的“行秘书”,即随行书库?这和他在隋朝任秘书郎时辑录的一部类书《北堂书钞》有关。因为勤抄书籍,编纂检索工具书,使虞世南比其他人更熟悉各种掌故,而且能够旁征博引,快速回答皇帝的疑问。这部书是他在隋朝大业年间就编写好的。因为他个性刚直,隋炀帝虽深知他是个人才,却始终不重用他,让他当了十年七品官。他官场失意,遂编书自娱。因受两晋南北朝隋时的文风影响,当时文士为文撰述讲求辞藻典故,盛行骈俪;而文士记诵典故、排列偶句的需要,又促进了类书的发展。虞世南曾参加过当时官修类书《长洲玉镜》的编撰,有了经验,遂致《北堂书钞》终成。所谓北堂,指隋秘书省的后堂。唐刘■《隋唐嘉话》叙其事曰:“虞公之为秘书,于省后堂集群书中事可为文用者,号为《北堂书钞》。今此堂犹存,而《书钞》盛传于世。”④
今所见《北堂书钞》共一百六十卷,部目设置仅有十九部,突出了帝王独尊的观念,以帝王部始,中接后妃、政术、刑法、封爵、设官、礼仪、艺文、乐、武功、衣冠、仪饰、服饰、舟、车、酒食,天、岁时、地部终。下再细分类目,共八百五十一子目。其中有些部仅存类目,其下内容已经散佚,所以实存八百二十八类子目。这是一本专门抄录隋朝以前古籍中可供吟诗作文用之典故、辞藻和一些诗文的摘句的叙事类类书,每摘出句子便以大字记载,后再以双行小字注明出处、解释或按语。知道了它的收书体例,想查询相关资料,只需先明其大部,再寻其小目,按图索骥很快便能得到。比如要查李冰,知其曾为蜀守,就可以查《设官部》“太守”类。这类共264条,涉及“太守”这一官职的设置、品秩、重要性和职责范围等,然后罗列隋以前两百多个太守。这些青史留名者,有的守礼至孝、德行卓著,有的赏罚分明、清廉爱民,有的劝课农桑、抚恤百姓,有的兴修水利、受民爱戴。李冰这条即:“开两江,溉万顷。《风俗通》云:‘秦昭王听田贵之议,以李冰为蜀守,开成都两江,造兴溉田万顷以上。始皇得其利,以并天下,立其祠也。’⑤”今本《风俗通》无此文,幸赖此书得以保全。
实际上,《政术部·方略类》中也有关于李冰的一条:“石犀厌水。《蜀王本纪》云:‘江水为害,蜀守李冰作石犀五枚,二枚在府中,一枚在市桥 下,二枚在水中,以厌水精,因曰石犀里。’”不过,如此检索,其实也是类书的一个缺陷。譬如诸葛亮,因为没有直接的人名可查,只能查相关的事务,比如廉洁类、论兵类、阵类、攻占类、扇类、巾类等等。当然,对今天的人来说,这直接在电脑里就可搜索到,《四库全书》的光盘版就可以检索。但是,当输入“李冰”并限定是在《北堂书钞》中搜索时,却不能找到关于李冰的内容。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原来,乾隆时修成的《四库全书》收录的是明人陈禹谟刊刻的本子。所谓“明人刻书而书亡”,增删窜改很多,去虞书本来面目已经很远了。其间“李冰”已被改为“陈永”,自然找不到,所以一般公认这个本子质量较劣,因此要慎用。到了清末光绪年间,孔广陶等人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本书作了全面的校注工作,一方面对一些无注的正文注明出处,另一方面对全书作了精审的校勘。所以现在流传的《北堂书钞》,以光绪十四年(1888年)南海孔氏刊本为最善,比较接近原书的面目;也有影印本,容易看到。
据《隋书·经籍志》,《北堂书钞》原有一百七十四卷;但到宋初,皇家已无此书,当时的宋真宗还要从大臣赵安仁家取抄。《宋史·艺文志》著录也只有一百六十卷,并一直流传到今天。书名“北堂”,却是虞世南在隋时私人撰修;又因他在唐时受重用,所以也有人说这是部唐代类书,和《艺文类聚》、《初学记》、《白氏六帖》,合称为“唐代四大类书”。《北堂书钞》引文21000多条,所引书籍除诗赋外,有800种之多。这些古书现在失传十之八九,为辑佚之渊薮。《北堂书钞》为保存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作出了重要贡献。
注释:
①②③《旧唐书》卷七十二《虞世南列传》。
④刘■:《隋唐嘉话》(与《朝野佥载》合刊),中华书局1979年版。
⑤虞世南:《北堂书钞》卷七十四,中国书店1989年影印版。
作者: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南充)研究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