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萍,女,甘肃积石山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爱有多深》《独舞者》《积石山漫笔》,作品曾获孙犁散文奖等。
一
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自小就熟记于心,因为只要学校搞文艺演出,一般都将此歌编舞后为班集体取得荣誉。那些被老师选中的女生们自是得意,谁让她们的腰肢柔软呢?自然得到老师的垂爱。
嫉妒心像一种见风就长的植物,我恨自己的腰肢像块钢板之余,很快又释然了。因为她们尽管跳得极好而为班集体争得了荣誉,如若没有我们两三个人的伴唱,舞跳得再好,也会逊色不少。
我原本就与舞台无缘,每次,因为声嗓大,被选中做伴唱。初中二年级时,昂首挺胸地站在舞台不远处,尽情发挥,掌声响起,我固执地认为大半掌声是给我们伴唱的。自我感觉良好,《花儿与少年》似乎是最好听的,因此喜欢的不得了,干什么事都哼哼唧唧的,沾沾自喜了好一阵子,也对自己的大声嗓不再自卑了。
自此,我也没有刻意掩饰我的大声嗓,听之任之之余,常常陶醉在自己的歌声里。
小时候不懂得艺术,对“花儿”更是一无所知。常常听到村里的年轻媳妇们在地里拔草或锄田时漫起“花儿”。听不清唱的是什么,更不晓得表达的是什么,只听着咿咿呀呀地喊着,一声高,一声低的。吼上几声,唱上几句,笑上一阵子。
我跟着她们也傻笑一阵子,学着她们的样子,左手压住耳朵,右手搭在唇边,吼着“哎哟,我的……”。有时,在家里也免不了做出那样的动作,喊出“哎哟,我的……”。没等我完全喊出,姥姥一声呵斥,吓得的收回了后面模糊的“阿哥”二字。狠狠挨顿训斥后,对“花儿”有了成见,认为是不好的东西,要不怎么不让我喊呢?
姥姥告诉我说,“花儿”是野歌,只能在山里或是“花儿”会上唱,在家里吼就目无尊长,不懂得礼数。我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每逢阴雨天,村子里的男人们去放牛,在村子对面的山上吼一天也听不见老人们的嘀咕。
为了在别人面前显摆显摆自己,我也凭借大嗓门的优势,试图学唱“花儿”,可一张口,自己吓得捂住了嘴巴。后来努力了几次,也是枉然。
我的遗憾伴随着我,来来往往在“花儿”的生活里。
童年時在田间地头听到,长大后从身旁的人那里一知半解地有丁点的了解。而在与外地朋友聚会或是某个场合,有人一听我是生长在积石山下的,要我唱首“花儿”,唱《大河家的街道上牛拉车》、唱《高高的积石山》,我一听又羞又愧,脸红得真像苹果。那刻,我是想着要学唱“花儿”的,可是尝试了多次也未能如愿。尽管我的大嗓门有着唱“花儿”的条件,然而我的声嗓像我含蓄的思绪,在关键时刻缄默不语,发不出高亢洪亮的腔调。无奈之余释然了,也彻底打消了想在朋友面前露一手或是出彩的想法。可是,“花儿”作为我们西北大地雄浑的山川和广阔的天空孕育的,被大家深深喜爱的高亢悠扬的高腔山歌,有着浓郁的地域及民族特征,聆听歌声就会猜想到歌者一定是西北汉子或西部女子,而绝不是口吐吴侬软语的水乡人氏……
二
暮春的村庄,闪现着季节特有的气息。
我喜欢晨起时薄暮笼罩整个村庄的朦胧。因为没有城市的喧嚣和骚动,也没有人与人彼此间防备的紧张,没有的太多太多……
醉心于这清幽的晨间,我轻轻地迈出家门,在略有湿润的空气里长长地舒口气,将所有的清新和静谧装入自己的肺腑。在犬吠鸡鸣的欢腾里,我随意舒展手臂和心情,抓取空间里弥漫的那缕早已远失的温馨,萦绕心头的那些烦忧已在这薄雾里荡然无存,跃入眼际的便是视野里的绿和村庄上空袅袅上升的炊烟。
生活是有情趣的!即便是炊烟也与傍晚时分的不一样,少了几许凝重和厚度。
我漫步出了村子,向记忆中儿时沉淀了成长脚步的麦地走去。风柔柔的;阳光也愈加和暖了,在高高地俯视着生命;薄雾散去了;那些路旁曾多次采撷过的紫色四瓣的花,在湿润的气息里摇曳芬芳……
麦地是离村子最远的。虽然走的很慢,但还是有点气喘吁吁。深深吸了口新鲜空气,一阵陌生却又熟悉的丝丝甜蜜在心底漾开,可是些许的落寞使心里感到酸涩,于是,将目光投向远处蓝色海洋般绚烂的胡麻地。
那羊肠小道已被水泥大道所代替,来来回回“突突”的兰拖车使人感到烦躁。那些在树梢里掩映的楼角炫耀着村人的生活,间或的红瓦砖墙在树丛里影影绰绰……曾经的一切都改变了,惟一没有改变的是天空。
我有点怅然!因为回不到童年的欢笑里!
假如时光倒流,我愿回到儿时的记忆里,也回到那飘着麦香“花儿”的悠远里……
“花儿”是那里的山歌。凡是那里的人,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哼一曲“花儿”,在山涧或是乡野里漫开来,很悠远的。尤其雨天无法下地干活时,那些放羊的孩子或是放牛的男人,扯着嗓子漫起“花儿”,你只要出了家门就能听到。其唱词大都以表达或表述爱情为主,表达相思、爱慕及追求的内容是他们的最爱,词是即兴创作的。因为“花儿”的调子大家都会,唱词想什么是什么,只要自己喜欢。
那块麦地,我最初听到“花儿”的麦地依然如故,岁月未曾斑驳它的容颜。依稀看见的人影里,“花儿”却迷失在岁月的长河,找不到归去的路。虽然“中国花儿之乡”的冠名使我们的头昂扬了,然而,除了“花儿会”,在乡间的小路上或是田野里,再也听不到最初的悠扬歌声和歌声带给人的惆怅了……
越过时空的栅栏,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童年,听到了麦地里漫起的“花儿”。
三
父母工作忙就把我留在村子。不记得我多大时柱子哥娶了媳妇。在闹新房的男人堆里,我睁大眼睛看新娘子给他们点烟。新娘子好像有点不高兴,她的脸上没有多少的喜悦在涌动。那些嘻嘻哈哈的年轻后生,故意将烟吹灭后让新娘子重新点,三番五次的,有时还不时地在她身上捏一下掐一下的,全然不顾新郎的眼神。看着我们这些不谙世事的女孩他们也会说:“尕丫头,过两年你们也要给人点烟了……”在哄堂大笑中我们逃离闹新房的人堆…… 新娘子嫁过来的第一年是新的,怀里抱了孩子之后,也就和村子里的其他女人没有什么两样了。再也不能由着自己性子在婆家和娘家之间来去自如。孩子牵绊了她们!
我表嫂也一样,她最初进家门时不怎么干家务活,即便干也要挑挑拣拣的。第二年就进入到生活的角色里了。
我整天和伙伴们在村子里上窜下跳,尽情地玩,有时也会挨揍。那时年龄虽然小,可是整日在村子里闲逛,很快就发觉了那些媳妇们的最爱:她们最喜欢在麦苗拔节抽穗开花时节去麦地拔草。那时麦苗个头快齐腰高了,人在地里弓着身子,头掩隐在麦穗的摇摆中,景致很不错的。那些新媳妇或是中年媳妇早早地约好去拔草的时间和麦地,在去麦地之前将家里里外外的收拾好。
那些媳妇们在约好去谁家麦地拔草的那天,东方鱼肚白时就起身,将院子扫的很轻,惟恐惊醒还在酣睡的家人,没有像往日扫到小姑窗前就放重扫帚狠扫几下。忙碌中整个院落热闹起来,早饭扑鼻的香味从灶房的窗棂飘向每个人的鼻息时,素日里负责挑水的人懒懒地走到水缸前时,缸满满地,差那么一点,水要流溢出来了。
媳妇们全然不顾家里人迷惑的眼神,在院中行走的脚步和对鸡鸭的吆喝都带着亲昵。还不时地瞄一下堂屋里老人的饭碗见底了沒有。时而抬头看看慢慢升高的太阳,时而疾步将猪崽赶进圈里。总之与往日里的磨蹭和厌烦很不一样的,眼睛里闪耀着亮亮的东西,藏着难掩喜悦的笑意……
事实上,晨起后的活计都是农村女人该做和一直做的,是拉开每个日子的序幕,特别表现无非是为了尽快拾掇完家里的活后去麦地里拔草而已。当家里所有的活计都做完后,就磨蹭到堂屋,告知公婆要去拔草的事,不待公婆反应借故甩甩手赶跑歇在院中的鸽子或是麻雀,而后闪进自己的屋子里了。然后,美滋滋地从箱子里翻出在夜里早已试穿几遍、平日舍不得穿的衣裳,戴了草帽,提着不怎么锋利的小铲子,从婆婆前迅速晃过。深怕孩子哭闹,脚步放得轻轻地走出家门。此时,婆婆轻拍一下孩子的背,伸长脖颈看不到媳妇的背影了,才撇撇嘴,从鼻底发出只有她们自己听见的“哼”!
此时,阳光显得格外温暖。她们的心早已飞向那麦地的葱茏里了。约好的媳妇们早就在村口等得不耐烦了,远远地看到跑来的身影,扬一下手中草帽,嗲怨迟到,还不时地说着一些彼此脸红的荤话……
等到约定的人到齐后,她们直奔目的地。
要拔草的地离村子较远。因为除了拔草,更重要是——唱“花儿”!她们相约的人都是村里或是在那一带“花儿”唱得特别好的人,有点比试或挑战的意味。
媳妇们去拔草,但对拔草更为关注的是她们的婆婆。一般,那时节男人都出去搞副业,挣钱去了,留在家里大小的事都是由婆婆操心的,也包括媳妇的一切……。
四
老头老太太们不希望自家的媳妇拔草时唱“花儿”。虽然他们在年轻时比谁都喜欢唱。听别家的媳妇唱听的入迷,仿佛回到了他们年轻的时节,脸上的笑使他们额头的皱纹都舒展了,笑得很开怀。可听到自家媳妇唱,就会拉长脸。于是,像我这样的小孩备受重用,那些大婶奶奶,会用手里的一颗糖或是摘院中一枚尚未熟透的酸杏作报酬,使唤我们去麦地看她们的儿媳妇拔完草了没有。
这样的次数多了,我们也就揣摩到了老奶奶和大婶的用意。我们也会提高交换的筹码,当然是多给颗糖,尽管放在她们皱皱巴巴布包里的糖,有的连糖纸都剥不开了。
起初,我们只是远远地观察媳妇们的动静,不敢紧紧地跟在她们的身后,害怕她们发现!
当她们踏入绿绿的麦地时,她们的心似乎也踩进了“花儿”的海洋。草没有想象中那样吞噬庄稼,精心地拔除几棵不怎么茁壮的混在小麦里的燕麦后,抬头左右看看,望望远处的田野,胆大的就率先小声唱起了花儿:“藏里的走马千万匹,不知道挑哪一匹哩?心上的花儿千万支,不知道从哪里唱哩?”唱花儿的是铁嫂,她嫁过来已有六、七年了,当初是和她男人对唱花儿后,私定终生。在当时也算是自由恋爱,让邻村的年轻人们都羡慕不已。
在一片绿的萌动中,新媳妇清清嗓子,放开了嘹亮的歌喉。右手轻轻按住右耳,左手随即拉低了草帽檐,“穆柯寨招亲的杨宗保,他和穆桂英成了对了;别的花儿我不爱,爱听个心上的话哩。”她的花儿声刚散开,立即传来了“噢噢噢,哦——”的声音,是男人的声音!
新媳妇吓得立即将身子掩藏在绿浪中,蹲下了。
那些年长经过场面的媳妇就说:“你蹲下干什么?对呀,把那些哪里野来的男人唱跑!”她们的语气带着些许严厉。
我们趴在地头,弓着身子寻找唱“花儿”的男人,但看不到人影,只听到男人唱:“架上的鹦哥儿说巧话,笼笼儿房檐上吊了;尕妹妹言贵不说话;尕嘴儿一抿者笑了。”
“胡麻花俊着诱人哩,蓝盈盈地扑腾我的心哩;我的阿哥出门在外哩;心上的话早就听到哩。”她们从那里开始了对唱。就在他们唱的起劲,唱到“爱呀、心肝呀、想呀”之类的词时,我们“噢噢噢——”一喊,他们立即不唱了。我们也赶紧趴在地头藏好,不一会他们清清嗓子再唱。可是趴在地里的我们感到一点也不好玩,到后来也听不明白唱的是什么,也就不管老人的叮嘱,溜到河滩里玩水去了。
那时纳闷,“花儿”一唱起来,哪里冒出的男人?难道他们是事先约好的?他们为什么那么爱唱呢?现在已释然了:情是“花儿”的丝线,丝丝缕缕扯着男男女女的心……
五
草拔了多少也不知道,但媳妇回到家都很累的,懒懒地,脚步也是慢慢地,没有了出门时的欢愉。而婆婆们因为有我们的通风报信,脸上自然挂着不悦,眼睛像把镰刀,能割掉她们眼里的恍惚,甚至有些念头,虽没有说什么,但说话的语气里明显带着怒意。
如此一来,媳妇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见到我们时也要狠狠地瞪一眼。但当她们意识到那样对她们不利后,就改变了方式,也会拿东西“贿赂”我们,堵我们的嘴。
我们的好日子也就来了。因为媳妇们知道了我们的做法,也会拿东西堵我们的嘴,不要我们把她们唱“花儿”的事告诉她们的婆婆! 我们很高兴又得意地享受着渔翁之利……
即便婆婆们不愿意她们去拔草,过不了几日,拔草的事依然不变,还是那些人,还是那块离村子最远的地。
但是有一次,为铁柱哥换亲的春妮姐回娘家时,独自去了另外一块地。我当然是被她嫂子软硬兼使“派”去的。因为我们偷摘她家李子时被她捉住了。
我见到春妮姐没有像别家媳妇那样高兴,相反,脸上的阴郁如出嫁前一天的那样。她的步子很慢,还时不时地停一下,站一会。快到了,她突然折回,我小心翼翼地跟着她,还差点被她发现。她往回走了大概十几步,就坐在路旁,揪那紫色的花。一朵,两朵,三朵……直到十几朵,才很不高兴地揉碎,又向麦地走去。她手里的小铲子晃来晃去的,有点像她来回走路的样子。
我很无聊地跟踪,终于发现了春妮姐的秘密:邻地里有拴牢哥!
我很吃惊拴牢哥在那里!
拴牢哥是很标致的人,但还没有娶媳妇,他总是看不上给他提亲的女子,老是嫌弃,说就是一辈子不娶媳妇也不要那么难看的人。事实上,那些女子都是好看也很能干的,因为他喜欢的是春妮姐。
起初他们俩一句话也没有说,没有任何声音。我在那里呆了好久也沒有看到什么,感觉有点困,就爬在地头睡着了。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我被“花儿”声惊醒了。
“离城十里的单子庄,花园里种葡萄哩;照你的庄子者哭一场;想你的咋知道哩。”是拴牢哥的声音!他的花儿唱的远近有名!
“院子里种了金莲了,马兰花,才开了骨朵儿了;去年盼到今年了,好可怜,才到了一搭儿了。”“赵匡胤下棋者输了,棋输者华山哈卖了;今个明早的不要推了,成婚的时候们到了。”是春妮姐在唱。
我起初在听,后来感觉他们都带了哭腔,我的心也要哭了似的,也就无心听,兀自走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才各自回家的。总之我在河滩玩了好久,拣了许多喜欢的小石子。那天,我的收获很多,但我懵懂中感到不好向春妮姐的嫂子交代,不敢告诉她跟踪的结果,只好撒谎说春妮姐一直拔草……
我是过关了,可是春妮姐第二天就回婆家了!
后来我才知道,春妮姐回家后眼睛红肿,没有吃饭就睡了,所以她嫂子就怂恿她哥送她回了娘家,她担心春妮和拴牢哥见了面会发生意外。
再后来,他俩在麦地里唱“花儿”的事全村的人都知道了,包括春妮婆家的人,还有拴牢哥的全家人。
再再后来,春妮姐也不常回娘家了,甚至一年也没有一次。村里的媳妇也被家里的男人和婆婆不让结伴去拔草,即使去,也是婆媳或是姑嫂了。
当我沉浸在有关“花儿”的回忆里时,小侄女红扑扑的脸蛋在阳光下洋溢着我童年的气息,她喊我去吃饭……
六
我有点不舍地离开麦地,心里多想听听春妮姐和拴牢哥唱的“花儿”啊!可是,我怎么会听得到呢?拴牢哥已经五十多岁了,三十好几才娶的媳妇没几天就回了娘家,而后便是离婚,直到现在也没有再娶;春妮姐也老了,有了自己的儿孙,她父母相继过世好几年了,所以也不回娘家了。
回家后,当我问到麦地里为什么看不到拔草的人时,表嫂说:“地里都打锄草剂,没有草,拔什么?”我听后茫然。
山还是那山,地还是那地,天空依然那般深远,可是胡麻地的尽头还会有和我一样的孩子聆听悠扬的“花儿”吗?再次眼望那葱茏的绿,我感到那么的落寞和寂寥……
西北的每一个民族都爱唱“花儿”,外人听了都是清一色的高腔,积石山人能分辨得出,那每一朵“花儿”的旋律、节奏、吐字、拖腔都有细微的差别。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积石山人爱“花儿”,宛如陕西人迷恋秦腔,山西人痴迷梆子,河南人钟情豫剧一样。有人说,积石山县有多少个民族,就有多少种“花儿”。可是在我眼里,大家唱的“花儿”是一个腔调,具体的“大令”“小令”等等,我一概不知。
或许,“花儿”与我而言,就是一件揣摩不透的油画,却有着极端的诱惑力,时时射杀着我茫然的洞察力。
我有时不断地自问,“花儿”真的那么迷人?据说当年的“西部歌王”王洛宾就是循着“花儿”声走进山谷,走进村庄,去寻觅那“花儿”的主人。有人臆测,王洛宾分明是相中了那吟唱“花儿”的女子。事过境迁,无需去考证当年歌王心中的秘密,然而,不管“花儿”也好,女子也罢,一切都是美妙的。
朋友说,一个人行走在乡间,孤单落寞里,扯着嗓子吼上几声“花儿”,心里会特别的舒服。发自肺腑又喷涌而出的调子,有着极强的穿透力,可以越过山冈,跳过麦田,渗入骨髓。
我记住了朋友的话语,有次去乡下麦田边溜达时,我环顾左右,确定只有我一人时,忽然清清嗓子,吼了一句“高高的积石山”之后停顿了,我没有底气唱出第二句。我明白,我不是扭捏之人,但就是没有唱“花儿”的天赋,就像一件艺术品,你只能欣赏,却无权拥有。
后来,又听说,曾经有南方来的歌手迷上了“花儿”,要学唱“花儿”。主人说学不来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外乡人学得“花儿”没有西北人那坦荡荡的情怀,所以即使有音乐天赋的人,模仿也会死有难度的;另外,“花儿”里的歌词,离了当地的方言,就表达不出内中的滋味。因此这许多年下来,人人都爱听“花儿”,听得也只能是西北的“花儿”。
对于那些酷爱唱“花儿”的来说,每年的“花儿会”就是他们一展歌喉的最佳时机。
我能洞悉“花儿”的个中滋昧,再仔细回味那飘荡在山与山之间的“花儿”,那令人荡气回肠的歌声中分明一声声诉说着对明天的祝愿与期望。
有人说,凡能唱“花儿”的人,心中都蕴藏着一股豪情,积石山人能唱“花儿”,“花儿”声中涌动着心中的一团火。
至于心中是否有火,没有完整的结论,但我确信心中的确涌动着一把火,一把燃烧着的熊熊大火,奔向幸福生活的希望之火。
一
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自小就熟记于心,因为只要学校搞文艺演出,一般都将此歌编舞后为班集体取得荣誉。那些被老师选中的女生们自是得意,谁让她们的腰肢柔软呢?自然得到老师的垂爱。
嫉妒心像一种见风就长的植物,我恨自己的腰肢像块钢板之余,很快又释然了。因为她们尽管跳得极好而为班集体争得了荣誉,如若没有我们两三个人的伴唱,舞跳得再好,也会逊色不少。
我原本就与舞台无缘,每次,因为声嗓大,被选中做伴唱。初中二年级时,昂首挺胸地站在舞台不远处,尽情发挥,掌声响起,我固执地认为大半掌声是给我们伴唱的。自我感觉良好,《花儿与少年》似乎是最好听的,因此喜欢的不得了,干什么事都哼哼唧唧的,沾沾自喜了好一阵子,也对自己的大声嗓不再自卑了。
自此,我也没有刻意掩饰我的大声嗓,听之任之之余,常常陶醉在自己的歌声里。
小时候不懂得艺术,对“花儿”更是一无所知。常常听到村里的年轻媳妇们在地里拔草或锄田时漫起“花儿”。听不清唱的是什么,更不晓得表达的是什么,只听着咿咿呀呀地喊着,一声高,一声低的。吼上几声,唱上几句,笑上一阵子。
我跟着她们也傻笑一阵子,学着她们的样子,左手压住耳朵,右手搭在唇边,吼着“哎哟,我的……”。有时,在家里也免不了做出那样的动作,喊出“哎哟,我的……”。没等我完全喊出,姥姥一声呵斥,吓得的收回了后面模糊的“阿哥”二字。狠狠挨顿训斥后,对“花儿”有了成见,认为是不好的东西,要不怎么不让我喊呢?
姥姥告诉我说,“花儿”是野歌,只能在山里或是“花儿”会上唱,在家里吼就目无尊长,不懂得礼数。我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每逢阴雨天,村子里的男人们去放牛,在村子对面的山上吼一天也听不见老人们的嘀咕。
为了在别人面前显摆显摆自己,我也凭借大嗓门的优势,试图学唱“花儿”,可一张口,自己吓得捂住了嘴巴。后来努力了几次,也是枉然。
我的遗憾伴随着我,来来往往在“花儿”的生活里。
童年時在田间地头听到,长大后从身旁的人那里一知半解地有丁点的了解。而在与外地朋友聚会或是某个场合,有人一听我是生长在积石山下的,要我唱首“花儿”,唱《大河家的街道上牛拉车》、唱《高高的积石山》,我一听又羞又愧,脸红得真像苹果。那刻,我是想着要学唱“花儿”的,可是尝试了多次也未能如愿。尽管我的大嗓门有着唱“花儿”的条件,然而我的声嗓像我含蓄的思绪,在关键时刻缄默不语,发不出高亢洪亮的腔调。无奈之余释然了,也彻底打消了想在朋友面前露一手或是出彩的想法。可是,“花儿”作为我们西北大地雄浑的山川和广阔的天空孕育的,被大家深深喜爱的高亢悠扬的高腔山歌,有着浓郁的地域及民族特征,聆听歌声就会猜想到歌者一定是西北汉子或西部女子,而绝不是口吐吴侬软语的水乡人氏……
二
暮春的村庄,闪现着季节特有的气息。
我喜欢晨起时薄暮笼罩整个村庄的朦胧。因为没有城市的喧嚣和骚动,也没有人与人彼此间防备的紧张,没有的太多太多……
醉心于这清幽的晨间,我轻轻地迈出家门,在略有湿润的空气里长长地舒口气,将所有的清新和静谧装入自己的肺腑。在犬吠鸡鸣的欢腾里,我随意舒展手臂和心情,抓取空间里弥漫的那缕早已远失的温馨,萦绕心头的那些烦忧已在这薄雾里荡然无存,跃入眼际的便是视野里的绿和村庄上空袅袅上升的炊烟。
生活是有情趣的!即便是炊烟也与傍晚时分的不一样,少了几许凝重和厚度。
我漫步出了村子,向记忆中儿时沉淀了成长脚步的麦地走去。风柔柔的;阳光也愈加和暖了,在高高地俯视着生命;薄雾散去了;那些路旁曾多次采撷过的紫色四瓣的花,在湿润的气息里摇曳芬芳……
麦地是离村子最远的。虽然走的很慢,但还是有点气喘吁吁。深深吸了口新鲜空气,一阵陌生却又熟悉的丝丝甜蜜在心底漾开,可是些许的落寞使心里感到酸涩,于是,将目光投向远处蓝色海洋般绚烂的胡麻地。
那羊肠小道已被水泥大道所代替,来来回回“突突”的兰拖车使人感到烦躁。那些在树梢里掩映的楼角炫耀着村人的生活,间或的红瓦砖墙在树丛里影影绰绰……曾经的一切都改变了,惟一没有改变的是天空。
我有点怅然!因为回不到童年的欢笑里!
假如时光倒流,我愿回到儿时的记忆里,也回到那飘着麦香“花儿”的悠远里……
“花儿”是那里的山歌。凡是那里的人,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哼一曲“花儿”,在山涧或是乡野里漫开来,很悠远的。尤其雨天无法下地干活时,那些放羊的孩子或是放牛的男人,扯着嗓子漫起“花儿”,你只要出了家门就能听到。其唱词大都以表达或表述爱情为主,表达相思、爱慕及追求的内容是他们的最爱,词是即兴创作的。因为“花儿”的调子大家都会,唱词想什么是什么,只要自己喜欢。
那块麦地,我最初听到“花儿”的麦地依然如故,岁月未曾斑驳它的容颜。依稀看见的人影里,“花儿”却迷失在岁月的长河,找不到归去的路。虽然“中国花儿之乡”的冠名使我们的头昂扬了,然而,除了“花儿会”,在乡间的小路上或是田野里,再也听不到最初的悠扬歌声和歌声带给人的惆怅了……
越过时空的栅栏,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童年,听到了麦地里漫起的“花儿”。
三
父母工作忙就把我留在村子。不记得我多大时柱子哥娶了媳妇。在闹新房的男人堆里,我睁大眼睛看新娘子给他们点烟。新娘子好像有点不高兴,她的脸上没有多少的喜悦在涌动。那些嘻嘻哈哈的年轻后生,故意将烟吹灭后让新娘子重新点,三番五次的,有时还不时地在她身上捏一下掐一下的,全然不顾新郎的眼神。看着我们这些不谙世事的女孩他们也会说:“尕丫头,过两年你们也要给人点烟了……”在哄堂大笑中我们逃离闹新房的人堆…… 新娘子嫁过来的第一年是新的,怀里抱了孩子之后,也就和村子里的其他女人没有什么两样了。再也不能由着自己性子在婆家和娘家之间来去自如。孩子牵绊了她们!
我表嫂也一样,她最初进家门时不怎么干家务活,即便干也要挑挑拣拣的。第二年就进入到生活的角色里了。
我整天和伙伴们在村子里上窜下跳,尽情地玩,有时也会挨揍。那时年龄虽然小,可是整日在村子里闲逛,很快就发觉了那些媳妇们的最爱:她们最喜欢在麦苗拔节抽穗开花时节去麦地拔草。那时麦苗个头快齐腰高了,人在地里弓着身子,头掩隐在麦穗的摇摆中,景致很不错的。那些新媳妇或是中年媳妇早早地约好去拔草的时间和麦地,在去麦地之前将家里里外外的收拾好。
那些媳妇们在约好去谁家麦地拔草的那天,东方鱼肚白时就起身,将院子扫的很轻,惟恐惊醒还在酣睡的家人,没有像往日扫到小姑窗前就放重扫帚狠扫几下。忙碌中整个院落热闹起来,早饭扑鼻的香味从灶房的窗棂飘向每个人的鼻息时,素日里负责挑水的人懒懒地走到水缸前时,缸满满地,差那么一点,水要流溢出来了。
媳妇们全然不顾家里人迷惑的眼神,在院中行走的脚步和对鸡鸭的吆喝都带着亲昵。还不时地瞄一下堂屋里老人的饭碗见底了沒有。时而抬头看看慢慢升高的太阳,时而疾步将猪崽赶进圈里。总之与往日里的磨蹭和厌烦很不一样的,眼睛里闪耀着亮亮的东西,藏着难掩喜悦的笑意……
事实上,晨起后的活计都是农村女人该做和一直做的,是拉开每个日子的序幕,特别表现无非是为了尽快拾掇完家里的活后去麦地里拔草而已。当家里所有的活计都做完后,就磨蹭到堂屋,告知公婆要去拔草的事,不待公婆反应借故甩甩手赶跑歇在院中的鸽子或是麻雀,而后闪进自己的屋子里了。然后,美滋滋地从箱子里翻出在夜里早已试穿几遍、平日舍不得穿的衣裳,戴了草帽,提着不怎么锋利的小铲子,从婆婆前迅速晃过。深怕孩子哭闹,脚步放得轻轻地走出家门。此时,婆婆轻拍一下孩子的背,伸长脖颈看不到媳妇的背影了,才撇撇嘴,从鼻底发出只有她们自己听见的“哼”!
此时,阳光显得格外温暖。她们的心早已飞向那麦地的葱茏里了。约好的媳妇们早就在村口等得不耐烦了,远远地看到跑来的身影,扬一下手中草帽,嗲怨迟到,还不时地说着一些彼此脸红的荤话……
等到约定的人到齐后,她们直奔目的地。
要拔草的地离村子较远。因为除了拔草,更重要是——唱“花儿”!她们相约的人都是村里或是在那一带“花儿”唱得特别好的人,有点比试或挑战的意味。
媳妇们去拔草,但对拔草更为关注的是她们的婆婆。一般,那时节男人都出去搞副业,挣钱去了,留在家里大小的事都是由婆婆操心的,也包括媳妇的一切……。
四
老头老太太们不希望自家的媳妇拔草时唱“花儿”。虽然他们在年轻时比谁都喜欢唱。听别家的媳妇唱听的入迷,仿佛回到了他们年轻的时节,脸上的笑使他们额头的皱纹都舒展了,笑得很开怀。可听到自家媳妇唱,就会拉长脸。于是,像我这样的小孩备受重用,那些大婶奶奶,会用手里的一颗糖或是摘院中一枚尚未熟透的酸杏作报酬,使唤我们去麦地看她们的儿媳妇拔完草了没有。
这样的次数多了,我们也就揣摩到了老奶奶和大婶的用意。我们也会提高交换的筹码,当然是多给颗糖,尽管放在她们皱皱巴巴布包里的糖,有的连糖纸都剥不开了。
起初,我们只是远远地观察媳妇们的动静,不敢紧紧地跟在她们的身后,害怕她们发现!
当她们踏入绿绿的麦地时,她们的心似乎也踩进了“花儿”的海洋。草没有想象中那样吞噬庄稼,精心地拔除几棵不怎么茁壮的混在小麦里的燕麦后,抬头左右看看,望望远处的田野,胆大的就率先小声唱起了花儿:“藏里的走马千万匹,不知道挑哪一匹哩?心上的花儿千万支,不知道从哪里唱哩?”唱花儿的是铁嫂,她嫁过来已有六、七年了,当初是和她男人对唱花儿后,私定终生。在当时也算是自由恋爱,让邻村的年轻人们都羡慕不已。
在一片绿的萌动中,新媳妇清清嗓子,放开了嘹亮的歌喉。右手轻轻按住右耳,左手随即拉低了草帽檐,“穆柯寨招亲的杨宗保,他和穆桂英成了对了;别的花儿我不爱,爱听个心上的话哩。”她的花儿声刚散开,立即传来了“噢噢噢,哦——”的声音,是男人的声音!
新媳妇吓得立即将身子掩藏在绿浪中,蹲下了。
那些年长经过场面的媳妇就说:“你蹲下干什么?对呀,把那些哪里野来的男人唱跑!”她们的语气带着些许严厉。
我们趴在地头,弓着身子寻找唱“花儿”的男人,但看不到人影,只听到男人唱:“架上的鹦哥儿说巧话,笼笼儿房檐上吊了;尕妹妹言贵不说话;尕嘴儿一抿者笑了。”
“胡麻花俊着诱人哩,蓝盈盈地扑腾我的心哩;我的阿哥出门在外哩;心上的话早就听到哩。”她们从那里开始了对唱。就在他们唱的起劲,唱到“爱呀、心肝呀、想呀”之类的词时,我们“噢噢噢——”一喊,他们立即不唱了。我们也赶紧趴在地头藏好,不一会他们清清嗓子再唱。可是趴在地里的我们感到一点也不好玩,到后来也听不明白唱的是什么,也就不管老人的叮嘱,溜到河滩里玩水去了。
那时纳闷,“花儿”一唱起来,哪里冒出的男人?难道他们是事先约好的?他们为什么那么爱唱呢?现在已释然了:情是“花儿”的丝线,丝丝缕缕扯着男男女女的心……
五
草拔了多少也不知道,但媳妇回到家都很累的,懒懒地,脚步也是慢慢地,没有了出门时的欢愉。而婆婆们因为有我们的通风报信,脸上自然挂着不悦,眼睛像把镰刀,能割掉她们眼里的恍惚,甚至有些念头,虽没有说什么,但说话的语气里明显带着怒意。
如此一来,媳妇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见到我们时也要狠狠地瞪一眼。但当她们意识到那样对她们不利后,就改变了方式,也会拿东西“贿赂”我们,堵我们的嘴。
我们的好日子也就来了。因为媳妇们知道了我们的做法,也会拿东西堵我们的嘴,不要我们把她们唱“花儿”的事告诉她们的婆婆! 我们很高兴又得意地享受着渔翁之利……
即便婆婆们不愿意她们去拔草,过不了几日,拔草的事依然不变,还是那些人,还是那块离村子最远的地。
但是有一次,为铁柱哥换亲的春妮姐回娘家时,独自去了另外一块地。我当然是被她嫂子软硬兼使“派”去的。因为我们偷摘她家李子时被她捉住了。
我见到春妮姐没有像别家媳妇那样高兴,相反,脸上的阴郁如出嫁前一天的那样。她的步子很慢,还时不时地停一下,站一会。快到了,她突然折回,我小心翼翼地跟着她,还差点被她发现。她往回走了大概十几步,就坐在路旁,揪那紫色的花。一朵,两朵,三朵……直到十几朵,才很不高兴地揉碎,又向麦地走去。她手里的小铲子晃来晃去的,有点像她来回走路的样子。
我很无聊地跟踪,终于发现了春妮姐的秘密:邻地里有拴牢哥!
我很吃惊拴牢哥在那里!
拴牢哥是很标致的人,但还没有娶媳妇,他总是看不上给他提亲的女子,老是嫌弃,说就是一辈子不娶媳妇也不要那么难看的人。事实上,那些女子都是好看也很能干的,因为他喜欢的是春妮姐。
起初他们俩一句话也没有说,没有任何声音。我在那里呆了好久也沒有看到什么,感觉有点困,就爬在地头睡着了。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我被“花儿”声惊醒了。
“离城十里的单子庄,花园里种葡萄哩;照你的庄子者哭一场;想你的咋知道哩。”是拴牢哥的声音!他的花儿唱的远近有名!
“院子里种了金莲了,马兰花,才开了骨朵儿了;去年盼到今年了,好可怜,才到了一搭儿了。”“赵匡胤下棋者输了,棋输者华山哈卖了;今个明早的不要推了,成婚的时候们到了。”是春妮姐在唱。
我起初在听,后来感觉他们都带了哭腔,我的心也要哭了似的,也就无心听,兀自走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才各自回家的。总之我在河滩玩了好久,拣了许多喜欢的小石子。那天,我的收获很多,但我懵懂中感到不好向春妮姐的嫂子交代,不敢告诉她跟踪的结果,只好撒谎说春妮姐一直拔草……
我是过关了,可是春妮姐第二天就回婆家了!
后来我才知道,春妮姐回家后眼睛红肿,没有吃饭就睡了,所以她嫂子就怂恿她哥送她回了娘家,她担心春妮和拴牢哥见了面会发生意外。
再后来,他俩在麦地里唱“花儿”的事全村的人都知道了,包括春妮婆家的人,还有拴牢哥的全家人。
再再后来,春妮姐也不常回娘家了,甚至一年也没有一次。村里的媳妇也被家里的男人和婆婆不让结伴去拔草,即使去,也是婆媳或是姑嫂了。
当我沉浸在有关“花儿”的回忆里时,小侄女红扑扑的脸蛋在阳光下洋溢着我童年的气息,她喊我去吃饭……
六
我有点不舍地离开麦地,心里多想听听春妮姐和拴牢哥唱的“花儿”啊!可是,我怎么会听得到呢?拴牢哥已经五十多岁了,三十好几才娶的媳妇没几天就回了娘家,而后便是离婚,直到现在也没有再娶;春妮姐也老了,有了自己的儿孙,她父母相继过世好几年了,所以也不回娘家了。
回家后,当我问到麦地里为什么看不到拔草的人时,表嫂说:“地里都打锄草剂,没有草,拔什么?”我听后茫然。
山还是那山,地还是那地,天空依然那般深远,可是胡麻地的尽头还会有和我一样的孩子聆听悠扬的“花儿”吗?再次眼望那葱茏的绿,我感到那么的落寞和寂寥……
西北的每一个民族都爱唱“花儿”,外人听了都是清一色的高腔,积石山人能分辨得出,那每一朵“花儿”的旋律、节奏、吐字、拖腔都有细微的差别。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积石山人爱“花儿”,宛如陕西人迷恋秦腔,山西人痴迷梆子,河南人钟情豫剧一样。有人说,积石山县有多少个民族,就有多少种“花儿”。可是在我眼里,大家唱的“花儿”是一个腔调,具体的“大令”“小令”等等,我一概不知。
或许,“花儿”与我而言,就是一件揣摩不透的油画,却有着极端的诱惑力,时时射杀着我茫然的洞察力。
我有时不断地自问,“花儿”真的那么迷人?据说当年的“西部歌王”王洛宾就是循着“花儿”声走进山谷,走进村庄,去寻觅那“花儿”的主人。有人臆测,王洛宾分明是相中了那吟唱“花儿”的女子。事过境迁,无需去考证当年歌王心中的秘密,然而,不管“花儿”也好,女子也罢,一切都是美妙的。
朋友说,一个人行走在乡间,孤单落寞里,扯着嗓子吼上几声“花儿”,心里会特别的舒服。发自肺腑又喷涌而出的调子,有着极强的穿透力,可以越过山冈,跳过麦田,渗入骨髓。
我记住了朋友的话语,有次去乡下麦田边溜达时,我环顾左右,确定只有我一人时,忽然清清嗓子,吼了一句“高高的积石山”之后停顿了,我没有底气唱出第二句。我明白,我不是扭捏之人,但就是没有唱“花儿”的天赋,就像一件艺术品,你只能欣赏,却无权拥有。
后来,又听说,曾经有南方来的歌手迷上了“花儿”,要学唱“花儿”。主人说学不来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外乡人学得“花儿”没有西北人那坦荡荡的情怀,所以即使有音乐天赋的人,模仿也会死有难度的;另外,“花儿”里的歌词,离了当地的方言,就表达不出内中的滋味。因此这许多年下来,人人都爱听“花儿”,听得也只能是西北的“花儿”。
对于那些酷爱唱“花儿”的来说,每年的“花儿会”就是他们一展歌喉的最佳时机。
我能洞悉“花儿”的个中滋昧,再仔细回味那飘荡在山与山之间的“花儿”,那令人荡气回肠的歌声中分明一声声诉说着对明天的祝愿与期望。
有人说,凡能唱“花儿”的人,心中都蕴藏着一股豪情,积石山人能唱“花儿”,“花儿”声中涌动着心中的一团火。
至于心中是否有火,没有完整的结论,但我确信心中的确涌动着一把火,一把燃烧着的熊熊大火,奔向幸福生活的希望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