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血压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依据当下的循证医学论证,我们应该把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才行,有些严重的患者需要把血压保持在更低水平。防治高血压的基础措施就是改善生活方式,其次有效的降压方法就是联合用药,对于严重的高血压患者来说就需要运用固定复方制剂来控制血压了。另外,相应的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还应该积极参与到高血压的防治工作中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高血压的防治工作。
【关键词】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降压药
在引发心血管的疾病中,高血压是最重要的一种,并且高血压不仅可以“防”还可以“控”。根据相关研究得出,科学降压能够明显降低心血管疾病的致死、致残率。所以我们应该积极落实高血压的防治工作。
1、高血压是我国居民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特别是脑卒中与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62%的脑卒中患者、49%的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与高血压密切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当血压超过110/75mmHg(1mmHg=01133kPa)时,我国人群血压水平与心血管风险之间呈对数线性关系。在脑卒中与心肌梗死发病风险的归因分析中,高血压的致病作用超过吸烟、血脂异常以及糖尿病而居于首位。积极控制血压可以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危险水平,收缩压降低2mmHg将使冠心病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分别降低7%与10%。加强上游防治是降低居民整体心血管危险水平最为有效的措施,而积极防治高血压则是心血管疾病上游防治的主要内容之一。
2、我国的高血压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近年来,虽然我们围绕高血压的防治进行了大量工作,但其防治形势依然严峻。首先,高血压的患病率居高不降,我国居民中高血压的患病人数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所出现的不健康生活方式(特别是饮食热量过剩、缺乏运动与超重或肥胖)可能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我国居民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与满意控制率仍很低。近年来虽然此指标有所提高,但尚有大量高血压患者未得到合理诊治,降压治疗的达标率仍然很低。虽然在全球范围内多数国家的高血压防治状况均不理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形势更为严峻。如不有效遏制高血压的流行趋势并提高降压治疗达标率,心血管疾病(特别是脑卒中与心肌梗死)的防治现状就难以得到根本改善。因此,着力加强高血压的筛查与干预应成为我国慢性疾病防控的主要任务之一。
3、采取综合措施提高降压治疗达标率
高血压的主要危害在于对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进而导致心肌梗死与心力衰竭、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严重临床结局。依照循证医学证据,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降低血压并使之持续达标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高血压的危害。近二十年来,先后结束的数百项大型临床试验为降压治疗注入了大量新理念。这些研究结果为我们更好的控制高血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多种新型降压药物陆续问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以及长效钙通道阻滞剂(CCB)在临床上的应用日趋普遍,为我们更好的治疗高血压提供了有力工具。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应从以下诸方面提高血压达标率。
3.1 增进医患双方对降压达标重要性的认识
作为医生一定要充分意识到降压治疗的重要性,这样才能让患者提升对降压治疗的关注度,积极配合高血压的防治工作,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3.2 强调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石地位
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是最安全、有效、经济的干预手段,是降压治疗的基石。许多轻度高血压患者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减轻体重、增加运动等措施即可使血压降至理想范围。对于较重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措施,不仅可以改善降压效果,还可以减少用药剂量及种类。因此改善生活方式应成为抗高血压治疗中必不可少的组分之一。大量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证实,超重、高盐膳食及中度以上饮酒是高血压发病的三大危险因素,因此高血压的非药物干预亦应以纠正这些危险因素为中心。其中食盐每日摄入量控制于6g以内,应作为目前防控高血压的首要目标。313大力推广固定复方降压制剂单药治疗只能使小部分患者血压达标,而60%~70%的高血压患者需要联合用药,即选用两种或以上的降压药物。应用固定复方降压制剂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并改善降压疗效,从而提高血压达标率。对于中重度高血压或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尤应提倡将固定复方制剂作为一线降压药物。在选择复方制剂品种时需结合患者经济条件,经济条件较好者可选用新型固定复方制剂(如肾素-血管紧张素抑制剂与噻嗪类利尿剂的复方、ACEI与长效CCB的复方等);经济条件较差者可选用我国自行生产的一些传统的复方制剂。药品研发机构应注重对固定复方制剂的开发,国家医保政策制定过程中亦应鼓励应用固定复方制剂。
3.4 充分重视多种危险因素的综合防治
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只是一种手段而非最终目的,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减少因血压升高所致的不良事件,改善患者生存状况并延长其寿命。前文已述,高血压病患者的危险性不仅取决于血压水平,还取决于是否存在其他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是否并存其他临床情况,如心脑血管病、肾病及糖尿病。在降压治疗同时,只有充分注意并及时有效地干预上述并存情况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患者危险性。更重要的是,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相互关联,高血压常与肥胖、糖代谢异常、脂代谢紊乱簇集存在(即所谓代谢综合征),纠正或治疗这些危险因素可能有助于进一步降低血压,进而提高降压达标率。目前,一些国家正在研发的包含降压药物、他汀和阿司匹林等活性成分的多效药丸(polyp-ill)可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3.5 各级政府机构与决策部门应积极参与高血压的防控
高血压的防治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只有社会各领域积极参与,高血压的防治现状才能更好更快地改善。我国高血压患者约80%在乡村和社区等基层医疗机构接受诊治,充分发挥基层医生作用对提高高血压的治疗率与控制率将大有裨益。各级行政管理机构若能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将社区或乡村的高血压控制率作为医务人员经济收入的参照指标,将会大大调动其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赵梅花,方向华,金松龄,刘宏军,李淑婷,汤哲,江滨.基层医疗机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高血压防治现况[J].中国全科医学,2008,21:1964-1967
【关键词】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降压药
在引发心血管的疾病中,高血压是最重要的一种,并且高血压不仅可以“防”还可以“控”。根据相关研究得出,科学降压能够明显降低心血管疾病的致死、致残率。所以我们应该积极落实高血压的防治工作。
1、高血压是我国居民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特别是脑卒中与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62%的脑卒中患者、49%的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与高血压密切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当血压超过110/75mmHg(1mmHg=01133kPa)时,我国人群血压水平与心血管风险之间呈对数线性关系。在脑卒中与心肌梗死发病风险的归因分析中,高血压的致病作用超过吸烟、血脂异常以及糖尿病而居于首位。积极控制血压可以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危险水平,收缩压降低2mmHg将使冠心病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分别降低7%与10%。加强上游防治是降低居民整体心血管危险水平最为有效的措施,而积极防治高血压则是心血管疾病上游防治的主要内容之一。
2、我国的高血压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近年来,虽然我们围绕高血压的防治进行了大量工作,但其防治形势依然严峻。首先,高血压的患病率居高不降,我国居民中高血压的患病人数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所出现的不健康生活方式(特别是饮食热量过剩、缺乏运动与超重或肥胖)可能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我国居民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与满意控制率仍很低。近年来虽然此指标有所提高,但尚有大量高血压患者未得到合理诊治,降压治疗的达标率仍然很低。虽然在全球范围内多数国家的高血压防治状况均不理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形势更为严峻。如不有效遏制高血压的流行趋势并提高降压治疗达标率,心血管疾病(特别是脑卒中与心肌梗死)的防治现状就难以得到根本改善。因此,着力加强高血压的筛查与干预应成为我国慢性疾病防控的主要任务之一。
3、采取综合措施提高降压治疗达标率
高血压的主要危害在于对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进而导致心肌梗死与心力衰竭、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严重临床结局。依照循证医学证据,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降低血压并使之持续达标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高血压的危害。近二十年来,先后结束的数百项大型临床试验为降压治疗注入了大量新理念。这些研究结果为我们更好的控制高血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多种新型降压药物陆续问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以及长效钙通道阻滞剂(CCB)在临床上的应用日趋普遍,为我们更好的治疗高血压提供了有力工具。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应从以下诸方面提高血压达标率。
3.1 增进医患双方对降压达标重要性的认识
作为医生一定要充分意识到降压治疗的重要性,这样才能让患者提升对降压治疗的关注度,积极配合高血压的防治工作,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3.2 强调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石地位
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是最安全、有效、经济的干预手段,是降压治疗的基石。许多轻度高血压患者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减轻体重、增加运动等措施即可使血压降至理想范围。对于较重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措施,不仅可以改善降压效果,还可以减少用药剂量及种类。因此改善生活方式应成为抗高血压治疗中必不可少的组分之一。大量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证实,超重、高盐膳食及中度以上饮酒是高血压发病的三大危险因素,因此高血压的非药物干预亦应以纠正这些危险因素为中心。其中食盐每日摄入量控制于6g以内,应作为目前防控高血压的首要目标。313大力推广固定复方降压制剂单药治疗只能使小部分患者血压达标,而60%~70%的高血压患者需要联合用药,即选用两种或以上的降压药物。应用固定复方降压制剂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并改善降压疗效,从而提高血压达标率。对于中重度高血压或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尤应提倡将固定复方制剂作为一线降压药物。在选择复方制剂品种时需结合患者经济条件,经济条件较好者可选用新型固定复方制剂(如肾素-血管紧张素抑制剂与噻嗪类利尿剂的复方、ACEI与长效CCB的复方等);经济条件较差者可选用我国自行生产的一些传统的复方制剂。药品研发机构应注重对固定复方制剂的开发,国家医保政策制定过程中亦应鼓励应用固定复方制剂。
3.4 充分重视多种危险因素的综合防治
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只是一种手段而非最终目的,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减少因血压升高所致的不良事件,改善患者生存状况并延长其寿命。前文已述,高血压病患者的危险性不仅取决于血压水平,还取决于是否存在其他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是否并存其他临床情况,如心脑血管病、肾病及糖尿病。在降压治疗同时,只有充分注意并及时有效地干预上述并存情况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患者危险性。更重要的是,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相互关联,高血压常与肥胖、糖代谢异常、脂代谢紊乱簇集存在(即所谓代谢综合征),纠正或治疗这些危险因素可能有助于进一步降低血压,进而提高降压达标率。目前,一些国家正在研发的包含降压药物、他汀和阿司匹林等活性成分的多效药丸(polyp-ill)可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3.5 各级政府机构与决策部门应积极参与高血压的防控
高血压的防治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只有社会各领域积极参与,高血压的防治现状才能更好更快地改善。我国高血压患者约80%在乡村和社区等基层医疗机构接受诊治,充分发挥基层医生作用对提高高血压的治疗率与控制率将大有裨益。各级行政管理机构若能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将社区或乡村的高血压控制率作为医务人员经济收入的参照指标,将会大大调动其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赵梅花,方向华,金松龄,刘宏军,李淑婷,汤哲,江滨.基层医疗机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高血压防治现况[J].中国全科医学,2008,21:1964-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