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大学生当中存在着为数不少的厌学体育的学生。本文从转变学生对体育的态度;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结合心理特点和时代要求,改革教材内容;改革教学办法,提高教学质量;以课外活动为突破口,改革教学形式;提高教师素质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厌学体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措施。
关键词:激发 厌学体育 学生 积极性
1、前言
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一定的动机引起的。资料表明,当代大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态度是好的,动机是正确的,但也应看到,在为数不少的学生中,的确存在着厌学体育的行为倾向,厌学体育作为人的一种行为表现,是指对体育活动的一种消极怠工行为。主要表现在: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畏难情绪较大、借故请假较多、完成任务勉强、考核只求及格、课外活动较少参加、没有喜爱的活动项目、怕出汗等。如何解决学生的厌学体育的行为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激发厌学体育的学生学习积极性
2.2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的要求,笔者参阅了教育学、体育学、学校体育学、教学论,心理学等相关的书籍6部,另外,笔者还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教育网等相关的网站的检索获得了一定数量的网上资料,并对以上文献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归纳与分析,从而了解本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沿动态,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2.2.2专家访谈法
2.2.2.1访谈对象
对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长春师范学院、徐州师范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等学校的体育院(系)、吉林省体育局、长春市体育局、松原市体育局、徐州市体育局、吉林省教育厅、长春市教育局等单位的25位相关专家教授进行电话、电子邮件或书面形式的访谈。全面征求了有关奥运会后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和“教体结合”的相关问题,为本文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2.2.2.2 访谈时间
2007年11月—2008年3月。
2.2.2.3 访谈内容
对于本研究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相关内容进行访谈。
2.2.3问卷调查法
2.2.3.1 问题对象
通过搜集、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并结合本文的研究过程以及访谈的相关意见,制定了学生问卷。向相关的的体育运动学校学生、运动员发放问卷70份,回收64份,有效问卷60份,有效率93.8%。
2.2.3.2 问卷的效度检验
问卷设计初稿后,对问卷采用社会学调查的常用效度检验,征求15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第一次在发放给15名专家的问卷,回收15份,有效回收问卷13份,有效率为86.7%。根据专家反馈意见,重新调整问卷并再次发放问卷15份,此次回收15份,有效问卷14份,有效率93.3%。根据两次反馈的结果,确定调查的指标。
2.2.3.3问卷的效度检验
信度检验又称再测法,先随机对学生发放20份问卷,在两周之后再对相同的调查者发放同样的问卷,结果显示两次回答的选项基本一致,两次一致性R=0.87、p<0.01证明问卷的信度较高。
2.2.4数理统计法
根据调查所得到的结果,运用较先进的 spss13.0数理统计软件以各自研究调查的选项为分类变量,以百分比为统计量进行处理作图。
2.2.5逻辑分析法
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展开科学分析和讨论,在比较基础上得出结论,使研究更客观、可靠。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从思想上转变学生对体育的态度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所谓转变学生态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转变学生对体育(身体锻炼)的各种不正确的态度,使体育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和未来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3.2 按照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由于学生家庭、生长发育、兴趣爱好、接受能力、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区别对待,因人而异。科学地、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练习密度和强度。
3.3 结合心理特点和时代要求,改革教材内容
目前,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对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针对性和实效性考虑较少,往往只从规定课时与项目的搭配上作些简单的调整。从目前实施的体育教学大纲中,我们不难发现,从小学到大学各阶段所安排的教学内容重复的比较多,针对性、特殊性不明显,这势必会影响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特别是大学阶段,随着学生生理、心理的成熟,一种综合效用的体育价值观在学生中逐渐形成,兴趣广泛而讲求实效。
3.4 以课外活动为突破口,改革教学形式
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既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养成自觉、主动学习习惯的重要内容,也是目前改变学生厌学体育的重要手段。从目前各校的教学情况看,学生对课内教学相对比较重视,而对课外活动是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引导和组织,形成单调划一。
3.5 提高教师素质
学生的直接感觉对象是教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如果教师工作马马虎虎,上课松松跨跨,对学生放任自由,讲课精神不振,就会诱发学生对体育产生厌学行为。因此,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模范作用、表率作用和文明形象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对学生关心、爱护和体贴。
4、结论
总之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学生,教师,学校,家庭,社会都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样学生才能建立正确的态度,才能把体育放在正确的位置,同时建立学习的积极性即学习动机并且对体育会产生兴趣,不断改变对体育的态度。同时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有积极作用。我们要不断采取措施,来建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以及家长,学校,社会对体育的重视是现在必须采取的措施,只有这样我们的体育才有发展,我们才会使使育人,夺标更有效的结合。
参考文献:
[1]樊临虎.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8)
[2]张武升.教育创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1)
[3]顾明远.教育大词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2)
[4]李晋裕.学校体育论[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0.(7)
[5]曲宗湖.学校体育教育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4)
綦欣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激发 厌学体育 学生 积极性
1、前言
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一定的动机引起的。资料表明,当代大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态度是好的,动机是正确的,但也应看到,在为数不少的学生中,的确存在着厌学体育的行为倾向,厌学体育作为人的一种行为表现,是指对体育活动的一种消极怠工行为。主要表现在: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畏难情绪较大、借故请假较多、完成任务勉强、考核只求及格、课外活动较少参加、没有喜爱的活动项目、怕出汗等。如何解决学生的厌学体育的行为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激发厌学体育的学生学习积极性
2.2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的要求,笔者参阅了教育学、体育学、学校体育学、教学论,心理学等相关的书籍6部,另外,笔者还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教育网等相关的网站的检索获得了一定数量的网上资料,并对以上文献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归纳与分析,从而了解本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沿动态,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2.2.2专家访谈法
2.2.2.1访谈对象
对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长春师范学院、徐州师范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等学校的体育院(系)、吉林省体育局、长春市体育局、松原市体育局、徐州市体育局、吉林省教育厅、长春市教育局等单位的25位相关专家教授进行电话、电子邮件或书面形式的访谈。全面征求了有关奥运会后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和“教体结合”的相关问题,为本文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2.2.2.2 访谈时间
2007年11月—2008年3月。
2.2.2.3 访谈内容
对于本研究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相关内容进行访谈。
2.2.3问卷调查法
2.2.3.1 问题对象
通过搜集、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并结合本文的研究过程以及访谈的相关意见,制定了学生问卷。向相关的的体育运动学校学生、运动员发放问卷70份,回收64份,有效问卷60份,有效率93.8%。
2.2.3.2 问卷的效度检验
问卷设计初稿后,对问卷采用社会学调查的常用效度检验,征求15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第一次在发放给15名专家的问卷,回收15份,有效回收问卷13份,有效率为86.7%。根据专家反馈意见,重新调整问卷并再次发放问卷15份,此次回收15份,有效问卷14份,有效率93.3%。根据两次反馈的结果,确定调查的指标。
2.2.3.3问卷的效度检验
信度检验又称再测法,先随机对学生发放20份问卷,在两周之后再对相同的调查者发放同样的问卷,结果显示两次回答的选项基本一致,两次一致性R=0.87、p<0.01证明问卷的信度较高。
2.2.4数理统计法
根据调查所得到的结果,运用较先进的 spss13.0数理统计软件以各自研究调查的选项为分类变量,以百分比为统计量进行处理作图。
2.2.5逻辑分析法
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展开科学分析和讨论,在比较基础上得出结论,使研究更客观、可靠。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从思想上转变学生对体育的态度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所谓转变学生态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转变学生对体育(身体锻炼)的各种不正确的态度,使体育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和未来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3.2 按照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由于学生家庭、生长发育、兴趣爱好、接受能力、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区别对待,因人而异。科学地、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练习密度和强度。
3.3 结合心理特点和时代要求,改革教材内容
目前,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对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针对性和实效性考虑较少,往往只从规定课时与项目的搭配上作些简单的调整。从目前实施的体育教学大纲中,我们不难发现,从小学到大学各阶段所安排的教学内容重复的比较多,针对性、特殊性不明显,这势必会影响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特别是大学阶段,随着学生生理、心理的成熟,一种综合效用的体育价值观在学生中逐渐形成,兴趣广泛而讲求实效。
3.4 以课外活动为突破口,改革教学形式
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既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养成自觉、主动学习习惯的重要内容,也是目前改变学生厌学体育的重要手段。从目前各校的教学情况看,学生对课内教学相对比较重视,而对课外活动是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引导和组织,形成单调划一。
3.5 提高教师素质
学生的直接感觉对象是教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如果教师工作马马虎虎,上课松松跨跨,对学生放任自由,讲课精神不振,就会诱发学生对体育产生厌学行为。因此,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模范作用、表率作用和文明形象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对学生关心、爱护和体贴。
4、结论
总之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学生,教师,学校,家庭,社会都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样学生才能建立正确的态度,才能把体育放在正确的位置,同时建立学习的积极性即学习动机并且对体育会产生兴趣,不断改变对体育的态度。同时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有积极作用。我们要不断采取措施,来建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以及家长,学校,社会对体育的重视是现在必须采取的措施,只有这样我们的体育才有发展,我们才会使使育人,夺标更有效的结合。
参考文献:
[1]樊临虎.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8)
[2]张武升.教育创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1)
[3]顾明远.教育大词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2)
[4]李晋裕.学校体育论[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0.(7)
[5]曲宗湖.学校体育教育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4)
綦欣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