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少年智则国智,青少年的教育关乎国家的未来,而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创造力的根本。中职语文教育作为桥梁,将国家的未来和国家创造力的根本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可见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本文将分析关于中职语文教学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现状、意义和实践方向。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尤其是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历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有力地促进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很有力地推动学生的素养教育,但是在目前的中职语文教育中忽视了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素养的教育,甚至是轻视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当然大部分中职学校对于传统文化还是很重视的,但忽视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大环境,使得这部分的中职学校越来越把传统文化教育当成了工具。
一、中职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一)中职学校注重的是职业教育
比如职业技能、技能实操、职业发展等,在人文素养的教育上有着严重的缺失。根据调查,在职业中学,真正喜欢传统文化的學生所占比例还不到10%,只去学习对于职业有所帮助的那一部分,将传统文化的学习变得很机动,使得当下的中职传统文化教育只注重专业,轻视基础课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和严重。
(二)中职学校忽视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形式单一和形式化
目前,中职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仍然停留在爱国主义上面,仅仅是成了一种形式。我们的诸多优秀传统文化都不再出现在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中,例如文学名著、琴棋书画、对联、茶艺、乐曲、舞蹈、饮食、服饰、节日等等。在中职学生面前提起这些,皆是不以为然的态度,常说的一句话是“学习那干什么,学了也没用”。
(三)中职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师资薄弱
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毕业后去找工作的过程中工作岗位的专业性要求高,在招聘的过程中对于专业技能的要求相对就明显。所以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对于专业课的老师要求就更明确和细致,而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基础课,在师资上相对要求就不高,这也是中职教育中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之一。
二、中职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青少年是社会的主力军,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创造的根本,新时代需要有创造力的青年人,而不是只会一项或者几项技能的机器人。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仅提高的是创造力,还有其他人文素养。新时代,有技能、有创造、有文化素养的人,才能称为是有文化的人。青少年是主力军,是接班人,是新时代的希望,所以必须严格要求,尤其是在教育上,响应国家号召,关注传统文化教育,帮助作为青少年的中职学生提高自身素质,赢得美好未来。
(二)丰富中职语文教育
中职语文教育以议论文、散文、诗歌为主,内容比较单一,且对传统文化的讲解极少。中职的语文教育首先要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增加传统文化教育的课时数量。这不仅能丰富中职语文教育的内容,也能促使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一般情况下,传统文化都是比较苦涩的,学生不会去自己看,但通过教师的分析与比较,文章相对会变得有趣些,尤其是一些传统文化的故事,学生学习到的不仅是传统文化,还能满足他们精神上的需求。就比如在儒家的孝道方面,单纯地去讲孝道,学生不喜欢,而且也不容易接受。在这方面,教师在讲课的时候适当加入一些故事,比如十三孝的故事,再比如《弟子规》关于孝道那一章里面一些背后的故事。这样去讲解,能让学生理解和喜欢传统文化,也能学到文章中的内容,当然还能在精神上满足他们的需求。传统文化自然有它各方面的优势,而在中职的传统文化教育上,它并没有展示出自己的魅力,这就需要中职教师与学生一起努力了。
(三)便于中职院校的教育和管理
国家在教育方面一直提倡的是教育要以育人为本,德育是中心。而传统文化中在德育方面尤其突出,它的仁义礼智信便是对于一个人言行举止的最好教育。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学生的素养提高了,学校在管理上相对就容易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于,不仅仅育人,还可以保持学校健康有序地发展。所以职业中学在传统文化的教育上必须要重视,充分发挥它的功能。
三、职业中学传统文化传播的实践路径
(一)趣味性课堂渗透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也有它的弊端,就是比较枯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课堂的趣味性和多样化就是必不可少的,形式多样有趣,便于学生的接受。比如李白的《将进酒》,这首诗是天宝十一年离京漫游于各国时所作。它是诗,也是乐曲,这就为我们课堂的趣味性提供了机会。首先,《将进酒》是乐府歌曲的一种题目,大多数写的是咏唱饮酒放歌的趣事。李白的这首写酒的诗,充分地体现了李白豪放的个性,虽然隐约感觉到李白是在借酒浇愁,但大多数字眼表现的还是他的豪放洒脱。离开京城的他内心里是有忧思的,但无奈时代如此,历史的发展趋势自己无法改变,所以饮酒作欢,让自己洒脱些。这样的一首诗,让学生了解到它所诞生时作者的处境、国家的面貌就可以了,中职学生可以理解那种情感。但由于时代的原因,无法去体会那种忧思,所以就要把这首诗变得有趣味些,最容易也最能让学生接受的方式就是吟唱了。因为经过讲解,学生理解了全诗的一种情感,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发散性思维是很活跃的,对于这种乐府诗有自己的见解,那就让他们以吟唱的方式表现出那种情感,既让学生感觉诗文有趣,也可以让学生学会一种新的情感表达方式。一首诗、一篇古文虽然看起来枯燥乏味,但其真正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诗文里的情感,字句之间的巧用,朗诵、吟唱、仿写,甚至是还原诗中的画面,让学生切身地去体会其中的魅力所在。这就是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传承的方式,给传统文化注入新鲜血液,让其有趣有魅力。 (二)利用古典名著渗透传统文化
职业中学在古典名著的选读上,主要包括《红楼梦》中的《林黛玉進贾府》;《三国演义》中的《群英会蒋干中计》;《水浒传》中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针对这些篇目进行拓展阅读教学,让学生了解传统的小说文化,激发学生的兴趣,自主了解学习,让学生喜欢传统文化。比如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中,整理好关于这一课的阅读内容,比如林教头是怎么去的山神庙,还有林冲后来的去处及结局。诠释“逼上梁山”的一个过程,反映当时“官逼民反”的本质,让学生看到小说的批判精神。
(三)利用古诗词进行文化渗透
诗词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职业中学的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诗词。在中职诗词的课堂中,不妨尝试让学生自己创作古体诗,从中寻找乐趣与奥妙,从而喜欢诗词,这有利于诗词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光大。比如宋词《桃夭》,对于中职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情窦初开。对于这样的宋词,他们出于好奇,更愿意去听,去感受宋词中的那种情感,继而有兴趣去自己创作,表达自己对于情感的理解,激发兴趣和创作力,传承和发扬宋词的魅力,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文言文拓展阅读
文言文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职业中学语文课本中《大学》和《中庸》的首篇都有拓展阅读。对于文言文的讲解,教师要多去讲解其中的字词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明白其中之德,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比如《大学》中“亲民”的讲解,朱熹的解释“作新民”,意思是要按民意来治国;王守仁的解释“亲爱仁民”,意思是要爱民。当然,必须要让学生知道的是两位学者的社会地位差异,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看到的东西便不同,要做的事情也不同,这也是对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通俗诠释。让学生学会去看文言文,对文言文有兴趣,能够去图书馆里借阅这方面的书籍,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学生的意识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
(五)学思践行
文化源自于生活,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原本就来自生活,所以最后还是要回归于生活的。它培养人的思想品质,如果不能实践,如同阳春白雪,便也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了,所以要学思实践。
四、结语
总的来说,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职业中学的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青少年是国家发展的原动力。继承和发展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的一项重要历史责任。中职语文课堂中传统文化的教育是重要的方式之一,必须要重视,促进新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培养美德,助力人生价值的实现,也有利于认识中华民族,热爱国家。
参考文献
[1]王淑娟.论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读与写,2017(23).
[2]张海峰.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传播传统文化的实践和研究[J].职业教育,2017(11).
[3]曾卫国.浅谈中职语文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18(12).
[4]王惠.中职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研究[J].教学实践研究,2016(30).
[5]卢连青.对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16(12).
作者简介:张琰,1985年生,石家庄人,硕士,现任职于河北城乡建设学校基础部。
(编辑:马梦杰)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尤其是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历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有力地促进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很有力地推动学生的素养教育,但是在目前的中职语文教育中忽视了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素养的教育,甚至是轻视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当然大部分中职学校对于传统文化还是很重视的,但忽视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大环境,使得这部分的中职学校越来越把传统文化教育当成了工具。
一、中职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一)中职学校注重的是职业教育
比如职业技能、技能实操、职业发展等,在人文素养的教育上有着严重的缺失。根据调查,在职业中学,真正喜欢传统文化的學生所占比例还不到10%,只去学习对于职业有所帮助的那一部分,将传统文化的学习变得很机动,使得当下的中职传统文化教育只注重专业,轻视基础课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和严重。
(二)中职学校忽视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形式单一和形式化
目前,中职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仍然停留在爱国主义上面,仅仅是成了一种形式。我们的诸多优秀传统文化都不再出现在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中,例如文学名著、琴棋书画、对联、茶艺、乐曲、舞蹈、饮食、服饰、节日等等。在中职学生面前提起这些,皆是不以为然的态度,常说的一句话是“学习那干什么,学了也没用”。
(三)中职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师资薄弱
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毕业后去找工作的过程中工作岗位的专业性要求高,在招聘的过程中对于专业技能的要求相对就明显。所以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对于专业课的老师要求就更明确和细致,而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基础课,在师资上相对要求就不高,这也是中职教育中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之一。
二、中职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青少年是社会的主力军,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创造的根本,新时代需要有创造力的青年人,而不是只会一项或者几项技能的机器人。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仅提高的是创造力,还有其他人文素养。新时代,有技能、有创造、有文化素养的人,才能称为是有文化的人。青少年是主力军,是接班人,是新时代的希望,所以必须严格要求,尤其是在教育上,响应国家号召,关注传统文化教育,帮助作为青少年的中职学生提高自身素质,赢得美好未来。
(二)丰富中职语文教育
中职语文教育以议论文、散文、诗歌为主,内容比较单一,且对传统文化的讲解极少。中职的语文教育首先要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增加传统文化教育的课时数量。这不仅能丰富中职语文教育的内容,也能促使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一般情况下,传统文化都是比较苦涩的,学生不会去自己看,但通过教师的分析与比较,文章相对会变得有趣些,尤其是一些传统文化的故事,学生学习到的不仅是传统文化,还能满足他们精神上的需求。就比如在儒家的孝道方面,单纯地去讲孝道,学生不喜欢,而且也不容易接受。在这方面,教师在讲课的时候适当加入一些故事,比如十三孝的故事,再比如《弟子规》关于孝道那一章里面一些背后的故事。这样去讲解,能让学生理解和喜欢传统文化,也能学到文章中的内容,当然还能在精神上满足他们的需求。传统文化自然有它各方面的优势,而在中职的传统文化教育上,它并没有展示出自己的魅力,这就需要中职教师与学生一起努力了。
(三)便于中职院校的教育和管理
国家在教育方面一直提倡的是教育要以育人为本,德育是中心。而传统文化中在德育方面尤其突出,它的仁义礼智信便是对于一个人言行举止的最好教育。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学生的素养提高了,学校在管理上相对就容易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于,不仅仅育人,还可以保持学校健康有序地发展。所以职业中学在传统文化的教育上必须要重视,充分发挥它的功能。
三、职业中学传统文化传播的实践路径
(一)趣味性课堂渗透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也有它的弊端,就是比较枯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课堂的趣味性和多样化就是必不可少的,形式多样有趣,便于学生的接受。比如李白的《将进酒》,这首诗是天宝十一年离京漫游于各国时所作。它是诗,也是乐曲,这就为我们课堂的趣味性提供了机会。首先,《将进酒》是乐府歌曲的一种题目,大多数写的是咏唱饮酒放歌的趣事。李白的这首写酒的诗,充分地体现了李白豪放的个性,虽然隐约感觉到李白是在借酒浇愁,但大多数字眼表现的还是他的豪放洒脱。离开京城的他内心里是有忧思的,但无奈时代如此,历史的发展趋势自己无法改变,所以饮酒作欢,让自己洒脱些。这样的一首诗,让学生了解到它所诞生时作者的处境、国家的面貌就可以了,中职学生可以理解那种情感。但由于时代的原因,无法去体会那种忧思,所以就要把这首诗变得有趣味些,最容易也最能让学生接受的方式就是吟唱了。因为经过讲解,学生理解了全诗的一种情感,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发散性思维是很活跃的,对于这种乐府诗有自己的见解,那就让他们以吟唱的方式表现出那种情感,既让学生感觉诗文有趣,也可以让学生学会一种新的情感表达方式。一首诗、一篇古文虽然看起来枯燥乏味,但其真正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诗文里的情感,字句之间的巧用,朗诵、吟唱、仿写,甚至是还原诗中的画面,让学生切身地去体会其中的魅力所在。这就是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传承的方式,给传统文化注入新鲜血液,让其有趣有魅力。 (二)利用古典名著渗透传统文化
职业中学在古典名著的选读上,主要包括《红楼梦》中的《林黛玉進贾府》;《三国演义》中的《群英会蒋干中计》;《水浒传》中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针对这些篇目进行拓展阅读教学,让学生了解传统的小说文化,激发学生的兴趣,自主了解学习,让学生喜欢传统文化。比如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中,整理好关于这一课的阅读内容,比如林教头是怎么去的山神庙,还有林冲后来的去处及结局。诠释“逼上梁山”的一个过程,反映当时“官逼民反”的本质,让学生看到小说的批判精神。
(三)利用古诗词进行文化渗透
诗词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职业中学的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诗词。在中职诗词的课堂中,不妨尝试让学生自己创作古体诗,从中寻找乐趣与奥妙,从而喜欢诗词,这有利于诗词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光大。比如宋词《桃夭》,对于中职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情窦初开。对于这样的宋词,他们出于好奇,更愿意去听,去感受宋词中的那种情感,继而有兴趣去自己创作,表达自己对于情感的理解,激发兴趣和创作力,传承和发扬宋词的魅力,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文言文拓展阅读
文言文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职业中学语文课本中《大学》和《中庸》的首篇都有拓展阅读。对于文言文的讲解,教师要多去讲解其中的字词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明白其中之德,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比如《大学》中“亲民”的讲解,朱熹的解释“作新民”,意思是要按民意来治国;王守仁的解释“亲爱仁民”,意思是要爱民。当然,必须要让学生知道的是两位学者的社会地位差异,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看到的东西便不同,要做的事情也不同,这也是对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通俗诠释。让学生学会去看文言文,对文言文有兴趣,能够去图书馆里借阅这方面的书籍,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学生的意识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
(五)学思践行
文化源自于生活,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原本就来自生活,所以最后还是要回归于生活的。它培养人的思想品质,如果不能实践,如同阳春白雪,便也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了,所以要学思实践。
四、结语
总的来说,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职业中学的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青少年是国家发展的原动力。继承和发展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的一项重要历史责任。中职语文课堂中传统文化的教育是重要的方式之一,必须要重视,促进新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培养美德,助力人生价值的实现,也有利于认识中华民族,热爱国家。
参考文献
[1]王淑娟.论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读与写,2017(23).
[2]张海峰.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传播传统文化的实践和研究[J].职业教育,2017(11).
[3]曾卫国.浅谈中职语文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18(12).
[4]王惠.中职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研究[J].教学实践研究,2016(30).
[5]卢连青.对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16(12).
作者简介:张琰,1985年生,石家庄人,硕士,现任职于河北城乡建设学校基础部。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