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名生物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实验教学,加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使他们对生物学产生浓厚兴趣,掌握学习生物学的方法和能力,以便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下,为他们的一生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和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创造条件。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能力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新课标》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能力应与传授知识并举,也就是把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由应试教育转轨于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培养途径主要是通过生物实验来实现的。因为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实验能力,如: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想象能力等。那么怎样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呢?下面谈谈我在多年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首先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观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生动的感性认识形式,它往往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运动,并在思维的参与下进行的。在观察时,必须对观察者预先提出一定的目的或任务,拟定一定的计划,按计划仔细地观察,提出问题,寻找某种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中。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观察前我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调好光圈,光线强弱要控制适当。使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目的要求去观察,这样才能达到观察的目的。
1.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有赖于正确的观察方法。因为不同的实验用不同的观察方法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如:观察根尖和根毛的结构时,我要求同学们用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去观察。先从整体上观察根的外形,掌握根的形态特征,进而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根毛,根尖的结构,认识和掌握根冠、生长区、伸长区、成熟区的结构特点;在观察种子的结构时,我要求同学们用对比的方法观察。观察时把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通过对比,学生就更容易掌握知识。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首先我必须让每个学生亲自去做每一个实验,确保每个学生都动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我还让每个学生先弄清每个实验的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验目的和每个实验的全过程,这样学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进入实验室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操作。同时对于难度较大的实验,我事先进行实验观点和要点的讲解,以使学生掌握要领,使实验达到预期的目的。如“临时装片的制作”,对初中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我事先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培养好骨干,再由这些骨干学生去辅导带动其他同学做好实验。在“练习使用显微镜”时,我特别强调其使用方法和操作要领。如:顺时针旋转粗准焦螺旋时,使镜筒缓慢下降,这时眼睛要看着物镜,当物镜靠近装片时停止;逆时针方向旋转粗准焦螺旋时,使镜筒缓慢上升,这时要用左眼从目镜观察,同时右眼也要睁开,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转动细准焦螺旋,来回调节,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千万不能违反操作规程。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我主要是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来进行。有时,实验不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此时,我就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并通过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有部分学生实验成功,能观察到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这时我就引导他们分析能看到细胞的原因。①是刮取细胞的位置正确。②是对显微镜的操作方法正确。而部分学生实验失败,找不到细胞或只看到一个气泡。这时我就引导他们分析造成这些现象的可能原因,并克服这些原因,重新做一遍,看看结果又是怎样的。
4.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所谓想象力,就是从心理学的角度,人们在客观事物的影响下,运用过去已有的感性形象,在头脑中进行加工改造,造成一个从来没有的直接感知过去事物的新形象,这就是想象。想象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和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有重要作用。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教学中我利用初中生的好奇心,去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每节课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每个问题不仅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而且要他们说出为什么。
5.开展课外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实验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实验教学是不够,我还尽可能的开展生物课外活动,让学生对植物、动物、环境污染、人口问题等进行调查、研究,使他们有机会自己设计完成实验。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观察现象、分析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主动获得知识,进一步提高实验能力。
多年来的生物教学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生物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实验教学,加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使他们对生物学产生浓厚兴趣,掌握学习生物学的方法和能力,以便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下,为他们的一生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和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创造条件。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能力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新课标》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能力应与传授知识并举,也就是把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由应试教育转轨于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培养途径主要是通过生物实验来实现的。因为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实验能力,如: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想象能力等。那么怎样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呢?下面谈谈我在多年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首先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观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生动的感性认识形式,它往往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运动,并在思维的参与下进行的。在观察时,必须对观察者预先提出一定的目的或任务,拟定一定的计划,按计划仔细地观察,提出问题,寻找某种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中。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观察前我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调好光圈,光线强弱要控制适当。使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目的要求去观察,这样才能达到观察的目的。
1.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有赖于正确的观察方法。因为不同的实验用不同的观察方法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如:观察根尖和根毛的结构时,我要求同学们用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去观察。先从整体上观察根的外形,掌握根的形态特征,进而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根毛,根尖的结构,认识和掌握根冠、生长区、伸长区、成熟区的结构特点;在观察种子的结构时,我要求同学们用对比的方法观察。观察时把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通过对比,学生就更容易掌握知识。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首先我必须让每个学生亲自去做每一个实验,确保每个学生都动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我还让每个学生先弄清每个实验的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验目的和每个实验的全过程,这样学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进入实验室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操作。同时对于难度较大的实验,我事先进行实验观点和要点的讲解,以使学生掌握要领,使实验达到预期的目的。如“临时装片的制作”,对初中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我事先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培养好骨干,再由这些骨干学生去辅导带动其他同学做好实验。在“练习使用显微镜”时,我特别强调其使用方法和操作要领。如:顺时针旋转粗准焦螺旋时,使镜筒缓慢下降,这时眼睛要看着物镜,当物镜靠近装片时停止;逆时针方向旋转粗准焦螺旋时,使镜筒缓慢上升,这时要用左眼从目镜观察,同时右眼也要睁开,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转动细准焦螺旋,来回调节,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千万不能违反操作规程。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我主要是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来进行。有时,实验不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此时,我就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并通过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有部分学生实验成功,能观察到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这时我就引导他们分析能看到细胞的原因。①是刮取细胞的位置正确。②是对显微镜的操作方法正确。而部分学生实验失败,找不到细胞或只看到一个气泡。这时我就引导他们分析造成这些现象的可能原因,并克服这些原因,重新做一遍,看看结果又是怎样的。
4.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所谓想象力,就是从心理学的角度,人们在客观事物的影响下,运用过去已有的感性形象,在头脑中进行加工改造,造成一个从来没有的直接感知过去事物的新形象,这就是想象。想象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和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有重要作用。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教学中我利用初中生的好奇心,去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每节课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每个问题不仅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而且要他们说出为什么。
5.开展课外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实验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实验教学是不够,我还尽可能的开展生物课外活动,让学生对植物、动物、环境污染、人口问题等进行调查、研究,使他们有机会自己设计完成实验。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观察现象、分析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主动获得知识,进一步提高实验能力。
多年来的生物教学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生物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实验教学,加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使他们对生物学产生浓厚兴趣,掌握学习生物学的方法和能力,以便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下,为他们的一生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和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