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传统社会主义运动在西欧长期不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也没能使其复兴。探究其中的原因在于,随着时代的改变,传统工人阶级很难继续担当社会主义主力军的重任,而西欧新知识阶层却显露出接替这种担当的潜质和能力,这也使西欧未来的社会主义有了新的特点。
[关键词]西欧 社会主义 新知识阶层 特点
[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505(2010)02-0058-04
传统社会主义运动在西欧已萎靡甚久,复兴的期盼屡屡落空。探究其中的原因在于,传统社会主义运动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时代。只有正视社会主义主体力量由传统产业工人阶级向社会新知识阶层转移,认清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不同于20世纪,西欧的社会主义才有未来。
一、传统产业工人阶级在西欧难以继续担当社会主义主力军
1、马克思和恩格斯当年赋予工人阶级重任的理由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认定工人阶级能担负起社会主义主力军的重任,理由主要有三条:
第一,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由于资产阶级所创造的强大生产力受到资产阶级所有制的阻碍,使得作为大工业本身产物并与大工业一起成长的工人阶级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推动历史车轮前行,而其余的阶级则随着大工业的发展日趋没落。
第二,工人阶级越来越成为社会人口中的大多数。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这是工业进步和市场竞争把统治阶级的整批成员,特别是以前中间等级的下层抛到无产阶级队伍里的结果。
第三,只有工人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因为工人阶级的生活和生产状况使工人除了可以出卖的劳动力外一无所有,所以他们致力于废除现存的占有方式,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剥夺剥夺者。这使无产阶级运动成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另外,机器的异化作用把工人变为机器的简单附属品,但也使他们结合成利益趋于一致的集体,并以结社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工人阶级定义为资本主义掘墓人,是从解放全人类的立场出发,立足于时代得出的,理由极为充分。
2、传统产业工人阶级在当今西欧日益衰落
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5年后,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原理的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宣言》有些地方“过时”了。对比160年后西欧的历史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如果在世,原理的运用也难免会有更多审视和转移。比如工人阶级作为社会主义主力军的问题。
这是因为,第一,传统产业工人阶级很难说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当代西欧,强大的生产力主要不再是通过那些直接替代人类体力付出,而是替代人类脑力付出的生产工具的改进得以实现的,工业文明转向以高科技为核心的后工业文明。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大工业产物的工人阶级并不是这种生产力转型的代表和积极推动者,而很大程度上是被冲击者。
第二,传统产业工人阶级不再占人口大多数。有统计数据表明,德国产业工人占从业人员的比例在1882年后就稳定在50%左右,1950年达到51%的高点后开始下降,目前已降到不足10%。近几十年英国产业工人的数量也迅速递减。就拿煤矿工人来说,30年前约有30万,20年前约有20万,而现在工会在册工人只有3000人。总之,工人阶级已锐减成西欧较小的社会群体。
第三,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降低。在二战后的西欧,随着福利国家的建立,工人不仅收入增多且生活改善,有些还持有股票,与当年一无所有的无产者已有极大区别。这使他们不再有强烈的革命要求和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这从德国工会联合会主席佐默尔的一席话中就可略见一斑。尽管他强调工会“致力于使资方更多顾及劳方的利益”,但同时明确表示,“我们主张资本主义”。另外,由于大企业用工减少,加上白领、蓝领分化和零工增加,工人队伍分散化明显,组织程度降低,工会衰落。这使不少工人成为保守主义政党的选民,更有人投入新纳粹的怀抱。
3、西欧传统工人阶级政党危机深重
西欧传统产业工人阶级之所以难以继续担当社会主义的主力军,既在于它的衰落,也在于以它为社会基础的工人阶级政党(包括共产党和社民党),在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的发展高潮后,无不走上下坡路,即使资本主义发生危机,也无力回天。
从共产党方面看,法共、意共和西共无疑曾是西欧共产党中的大哥大,然而随着苏东剧变,意共、西共一朝瓦解,法共虽换了领袖,却依然每况愈下。难怪其前主席罗贝尔·于无奈地说,在西欧,“不管什么类型的共产党,无论其名称如何,无论其参政与否,都无一例外地陷入严重的生存危机”。
从社民党方面看,虽然苏东剧变后其得以收编共产党的一些力量并迎来一段执政小高潮,但这并没有使它们摆脱生存危机。比如德国社民党1975年有党员百万,1986年下滑为91万,90年代中期66万,2005年59万,到2008年2月只剩下536655人。以“工会党”著称的英国工党党员人数也从当年的100万不断回落,1997年为40万,2000年37万,2002年25万。而这些都是在入党条件不断放宽的情况下发生的。另外,选民对该党的忠诚度也在降低。2005年的一份民调显示,只有17%的工党选民自认是该党的坚定支持者,而1964年这一数字高达51%。
对传统社会主义政党而言,更糟的是精神垮塌。比如前西班牙著名共产党人克劳丁在苏东剧变后就说:“用共产主义的理论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的衰亡,加上西方共产党的不可逆转的危机,标志着这一历史阶段的结束。”一些社民党也明确放弃了对资本主义的替代。英国工党就宣布作为一种经济管理制度的社会主义已经死亡;德国社民党也认为“社会主义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设计并实际建立一个替代的经济制度的尝试应被看作是最终失败了”。
那么,资本主义在西欧真是战胜社会主义了吗?不是!因为资本主义的时代危机更深重。因此,西欧社会主义只要能与时俱进,包括认真寻求自己的新主力军,就可能实现华丽转身,迎来辉煌。
二、新知识阶层的特质显示出它是西欧未来社会主义的主力军
1、新知识阶层是西欧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与自然经济和工业经济相比,这是以知识为核心要素和第一生产力的经济形态,具有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全球化和生态化等特征。在当今西欧,唯有成为这种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才有资格充当西欧未来社会主义的主力军。那么谁是这个代表呢?毋庸讳言,不再是传统大工业的本身产物、主要出卖体力和技能的传统工人阶级,而是受过良好教育、伴随知识经济成长起来的智力型群体,即新知识阶层。正是知识不断更新、创造力非凡的他们是西欧现代生产力的根本推动者。
2、新知识阶层占人口大多数 与工人阶级不同,知识经济带给新知识阶层的不是无法避免的衰落,而是难以阻挡的崛起。西欧这个新阶层既包括生产领域中的“知本家”、企管人员、白领阶层,也包括国家管理和社会文化领域中的公务员、教师、学生、律师、记者和医生等。统计表明,西欧新知识阶层已成为社会所有群体中的最大阶层,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并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倾向。而这种大多数,既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当年把工人阶级视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重要理由,也是西欧新知识阶层应成为社会主义主体力量的重要理由。
当然,也有理论认为,工人阶级在当代西欧不仅没减少,反而大有增加。比如西欧已故托派领导人芒德尔,就把包括新知识阶层在内的所有工薪阶层都纳入雇佣劳动者范畴,认为其已占人口的90%以上。这种论断显然违背了马克思关于工人阶级不占有生产资料的看法,不懂得知识已是当今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而新知识阶层是占有生产资料的,因此是无法归人工人阶级队伍的。另外,即使人为地把新知识阶层与工人阶级合二为一,也不能取消他们在知识多寡、价值取向、利益诉求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显著差别。因此,关于工人阶级占西欧人口多数的说法不能成立。
3、新知识阶层的社会主义倾向
除了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占人口大多数外,下述几点也显露出西欧新知识阶层的社会主义倾向。
一是压制资本。在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占据生产的支配地位。而在知识经济中,随着知识以科技创新这种无形资产投入的方式进入生产领域,随着知识密集型产品带来超出传统物质产品的效率和财富,随着股权激励机制等知识化股份制形式打破资本所有制,知识渐渐成为知本和最重要的经济要素。这既颠覆了资本在企业中的绝对控制权,又使企业中的知识人才得以摆脱“熟练的奴隶卖得贵些”的地位,进而赢得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话语权。不难看出,知本对资本的挤压是一种自然的历史过程,对于西欧未来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对马克思确定的这种“未来新时代精神”,当今西欧的新知识阶层很有作为。就经济而言,知本的进人不仅为未来的新社会打下物质基础,而且削弱了资本特权,打破了资本驱动机器“表现出异化的物对人的全面统治”,革新了企业组织体系,使个人价值和个人素质得以根本提升。就政治而言,新知识阶层对公民社会的塑造,强化了社会中人的独立性,促进了参与民主和直接民主对资本主义政党民主的超越,制约了国家强权,使公民得以在讨论、辩论、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中,有效激发个人潜能、首创精神与合作精神,把个人全面发展推到较高层次。
三是追求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首先,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新知识阶层“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客观上就是在促进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促进“一切人的自由发展”,促进“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新“联合体”出现。其次,在新知识阶层的倡导和推动下,超越一般阶级利益的非传统安全问题,特别是生态平衡问题受到空前关注,这对保护人类生存、繁衍、发展和享受高质量的生活,具有划时代意义。另外,知识本身与其他物质资料相比,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分享增值的特点,因此这种新生产力的增长颠覆了资本追求利润、竭泽而渔的生产方式,是可持续和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再次,对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的促进,还最鲜明地表现在,随着新知识阶层的成长,无私奉献社会的志愿精神和志愿活动也一同发展起来。这与共产主义精神有内在的一致性。
4、新知识阶层作为西欧未来社会主义的主体力量尚处于自在阶段
新知识阶层在西欧尽管代表着社会的未来,但就成为社会主义主力军而言,它还是一个发展相对处于自在阶段的群体。
从内部状况看,它构成复杂,还包括某些负面的东西。比如,有的团体只关心眼前局部利益,一旦相关问题得到解决,就走向消极;有的团体虽变革意识强烈,但理想主义浓重,经常自我高估和过于激进,却又无力真正解决问题。另外,新知识阶层中尽管有人谋划建立新型社会主义政党,比如生态社会主义党、后工业社会主义党,但能凝聚全阶层力量的党并没出现。这也许符合新知识阶层的存在方式,但也反映出它整体上还没意识到建立未来社会主义的责任。
从与资本的关系看,新知识阶层尽管有压制资本的积极面,却也存在另一面。比如,西欧现代资本常常是在知本的帮助下实现利润的。而以知识产权方式资本化了的知本,人们并不能无偿地使用和分享,而是必须在市场中接受代理商按资本运作的方式去交易。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使知本不易和资本决裂,使新知识阶层在某些方面难以展开对资本主义的彻底斗争。
从与传统社会主义力量的关系看,新知识阶层在西欧尽管也主张公正,但对同样主张公正的共产党和社民党总体上是批判多,合作少。虽然这种批判彰显了其特点,但忽视求同存异是不利于建设新社会的。
三、新知识阶层在西欧将带来怎样的社会主义?
1、不再追求以国有化为特征的单一公有制
西欧未来的社会主义实行怎样的所有制,根本点在于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它既要替代资本所有制,打破其对生产力发展的阻碍,又会反映知本与资本既此消彼长又相互关联的关系,带有旧社会的痕迹。因此,西欧未来的社会主义虽然不排斥有条件、有限度地实行某种全民所有制,但更大程度上会选择与知识经济和公民社会发展较为匹配的所有制,而以雇员、公众购买股票和以知识入股等形式实现的公民股份制,也许就是这样的所有制。这是一种有助于提升企业活力,有别于私有、国有的,社会性占主体的新型所有制。
2、回归马克思确定的未来社会核心特征——建立“自由个性”
《共产党宣言》指出,在未来的联合体中,每个人的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后来马克思又在他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中强调,“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资本主义为其创造了条件的社会发展第三个阶段。这表明,马克思把个人发展状态作为区分社会形态的核心特征,认为人的发展是第一位的。针对资本主义使人异化为物的附属物,马克思强调的“自由个性”,不是抽象人性的坐而论道,而是实实在在的“个人全面发展”。西欧新知识阶层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各个领域都追求对人的异化的清除,与马克思的设想空前合拍,因此西欧未来的社会主义一定会在公民社会的大发展中,把“自由个性”的不断提升作为制度建设和价值追求的根本目标。
3、公民讨论成为社会决策的主要方式
与西欧资本主义一样,作为“资本主义过程的产物”的多党竞争民主也危机深重。随着大规模阶级对抗的弱化和新知识阶层的崛起,随着社会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发展,工会、雇主联合会等利益集团和政党都越来越难赢得民众的归属感,并无一例外地在民众的批评声中衰落。而公民社会直接民主的活跃不仅显示出日益超越资本主义政党民主的能量,而且预示着,在西欧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展示公民个性、需求和利益的多样公民团体有可能成为社会公共政治机构的主体,并与大众传媒一起深入整个社会,促使人们在独立思考和辩论中形成社会意志,形成社会治理的路线和政策。社会也将在这个过程中从精英政治逐渐过渡到非民粹主义的公民政治,而传统政党很可能将与国家一起日趋消亡。实际上,这种设想与马克思关于“把靠社会供养而又阻碍社会自由发展的国家这个寄生赘瘤迄今夺去的一切力量,归还给社会机体”的论断是一致的。
4、社会关注的问题全面、多样
在西欧,以传统工人阶级为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主义力量,无论讲所有制改造的共产党还是讲财富再分配的社民党,关注的重点都集中在物质利益方面。而新知识阶层担当的西欧未来社会主义将有超越传统左右的更广阔视野,它的追求将是物质主义和非物质主义的统一,个性解放和人类可持续发展方式的构建,人类政治解放、经济解放、社会解放和生态解放的协调发展。
5、走向新社会主义在西欧只能和平过渡
理由是:纳粹对人权的践踏在西欧刻骨铭心,无论意欲何为,暴力在西欧都难有市场;新知识阶层已经占到人口多数,具备无暴力改造社会的巨大能力;新知识阶层对现有社会的冲击和改造持续多年,量变的积累已潜移默化地在西欧社会实现了部分质变,新的量变积累,即便有反复,也会形成更多质变;新知识阶层从自在走向自为必然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能只会以其自我教育的方式渐进完成。
[责任编辑:文 慧]
[关键词]西欧 社会主义 新知识阶层 特点
[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505(2010)02-0058-04
传统社会主义运动在西欧已萎靡甚久,复兴的期盼屡屡落空。探究其中的原因在于,传统社会主义运动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时代。只有正视社会主义主体力量由传统产业工人阶级向社会新知识阶层转移,认清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不同于20世纪,西欧的社会主义才有未来。
一、传统产业工人阶级在西欧难以继续担当社会主义主力军
1、马克思和恩格斯当年赋予工人阶级重任的理由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认定工人阶级能担负起社会主义主力军的重任,理由主要有三条:
第一,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由于资产阶级所创造的强大生产力受到资产阶级所有制的阻碍,使得作为大工业本身产物并与大工业一起成长的工人阶级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推动历史车轮前行,而其余的阶级则随着大工业的发展日趋没落。
第二,工人阶级越来越成为社会人口中的大多数。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这是工业进步和市场竞争把统治阶级的整批成员,特别是以前中间等级的下层抛到无产阶级队伍里的结果。
第三,只有工人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因为工人阶级的生活和生产状况使工人除了可以出卖的劳动力外一无所有,所以他们致力于废除现存的占有方式,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剥夺剥夺者。这使无产阶级运动成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另外,机器的异化作用把工人变为机器的简单附属品,但也使他们结合成利益趋于一致的集体,并以结社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工人阶级定义为资本主义掘墓人,是从解放全人类的立场出发,立足于时代得出的,理由极为充分。
2、传统产业工人阶级在当今西欧日益衰落
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5年后,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原理的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宣言》有些地方“过时”了。对比160年后西欧的历史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如果在世,原理的运用也难免会有更多审视和转移。比如工人阶级作为社会主义主力军的问题。
这是因为,第一,传统产业工人阶级很难说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当代西欧,强大的生产力主要不再是通过那些直接替代人类体力付出,而是替代人类脑力付出的生产工具的改进得以实现的,工业文明转向以高科技为核心的后工业文明。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大工业产物的工人阶级并不是这种生产力转型的代表和积极推动者,而很大程度上是被冲击者。
第二,传统产业工人阶级不再占人口大多数。有统计数据表明,德国产业工人占从业人员的比例在1882年后就稳定在50%左右,1950年达到51%的高点后开始下降,目前已降到不足10%。近几十年英国产业工人的数量也迅速递减。就拿煤矿工人来说,30年前约有30万,20年前约有20万,而现在工会在册工人只有3000人。总之,工人阶级已锐减成西欧较小的社会群体。
第三,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降低。在二战后的西欧,随着福利国家的建立,工人不仅收入增多且生活改善,有些还持有股票,与当年一无所有的无产者已有极大区别。这使他们不再有强烈的革命要求和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这从德国工会联合会主席佐默尔的一席话中就可略见一斑。尽管他强调工会“致力于使资方更多顾及劳方的利益”,但同时明确表示,“我们主张资本主义”。另外,由于大企业用工减少,加上白领、蓝领分化和零工增加,工人队伍分散化明显,组织程度降低,工会衰落。这使不少工人成为保守主义政党的选民,更有人投入新纳粹的怀抱。
3、西欧传统工人阶级政党危机深重
西欧传统产业工人阶级之所以难以继续担当社会主义的主力军,既在于它的衰落,也在于以它为社会基础的工人阶级政党(包括共产党和社民党),在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的发展高潮后,无不走上下坡路,即使资本主义发生危机,也无力回天。
从共产党方面看,法共、意共和西共无疑曾是西欧共产党中的大哥大,然而随着苏东剧变,意共、西共一朝瓦解,法共虽换了领袖,却依然每况愈下。难怪其前主席罗贝尔·于无奈地说,在西欧,“不管什么类型的共产党,无论其名称如何,无论其参政与否,都无一例外地陷入严重的生存危机”。
从社民党方面看,虽然苏东剧变后其得以收编共产党的一些力量并迎来一段执政小高潮,但这并没有使它们摆脱生存危机。比如德国社民党1975年有党员百万,1986年下滑为91万,90年代中期66万,2005年59万,到2008年2月只剩下536655人。以“工会党”著称的英国工党党员人数也从当年的100万不断回落,1997年为40万,2000年37万,2002年25万。而这些都是在入党条件不断放宽的情况下发生的。另外,选民对该党的忠诚度也在降低。2005年的一份民调显示,只有17%的工党选民自认是该党的坚定支持者,而1964年这一数字高达51%。
对传统社会主义政党而言,更糟的是精神垮塌。比如前西班牙著名共产党人克劳丁在苏东剧变后就说:“用共产主义的理论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的衰亡,加上西方共产党的不可逆转的危机,标志着这一历史阶段的结束。”一些社民党也明确放弃了对资本主义的替代。英国工党就宣布作为一种经济管理制度的社会主义已经死亡;德国社民党也认为“社会主义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设计并实际建立一个替代的经济制度的尝试应被看作是最终失败了”。
那么,资本主义在西欧真是战胜社会主义了吗?不是!因为资本主义的时代危机更深重。因此,西欧社会主义只要能与时俱进,包括认真寻求自己的新主力军,就可能实现华丽转身,迎来辉煌。
二、新知识阶层的特质显示出它是西欧未来社会主义的主力军
1、新知识阶层是西欧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与自然经济和工业经济相比,这是以知识为核心要素和第一生产力的经济形态,具有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全球化和生态化等特征。在当今西欧,唯有成为这种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才有资格充当西欧未来社会主义的主力军。那么谁是这个代表呢?毋庸讳言,不再是传统大工业的本身产物、主要出卖体力和技能的传统工人阶级,而是受过良好教育、伴随知识经济成长起来的智力型群体,即新知识阶层。正是知识不断更新、创造力非凡的他们是西欧现代生产力的根本推动者。
2、新知识阶层占人口大多数 与工人阶级不同,知识经济带给新知识阶层的不是无法避免的衰落,而是难以阻挡的崛起。西欧这个新阶层既包括生产领域中的“知本家”、企管人员、白领阶层,也包括国家管理和社会文化领域中的公务员、教师、学生、律师、记者和医生等。统计表明,西欧新知识阶层已成为社会所有群体中的最大阶层,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并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倾向。而这种大多数,既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当年把工人阶级视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重要理由,也是西欧新知识阶层应成为社会主义主体力量的重要理由。
当然,也有理论认为,工人阶级在当代西欧不仅没减少,反而大有增加。比如西欧已故托派领导人芒德尔,就把包括新知识阶层在内的所有工薪阶层都纳入雇佣劳动者范畴,认为其已占人口的90%以上。这种论断显然违背了马克思关于工人阶级不占有生产资料的看法,不懂得知识已是当今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而新知识阶层是占有生产资料的,因此是无法归人工人阶级队伍的。另外,即使人为地把新知识阶层与工人阶级合二为一,也不能取消他们在知识多寡、价值取向、利益诉求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显著差别。因此,关于工人阶级占西欧人口多数的说法不能成立。
3、新知识阶层的社会主义倾向
除了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占人口大多数外,下述几点也显露出西欧新知识阶层的社会主义倾向。
一是压制资本。在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占据生产的支配地位。而在知识经济中,随着知识以科技创新这种无形资产投入的方式进入生产领域,随着知识密集型产品带来超出传统物质产品的效率和财富,随着股权激励机制等知识化股份制形式打破资本所有制,知识渐渐成为知本和最重要的经济要素。这既颠覆了资本在企业中的绝对控制权,又使企业中的知识人才得以摆脱“熟练的奴隶卖得贵些”的地位,进而赢得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话语权。不难看出,知本对资本的挤压是一种自然的历史过程,对于西欧未来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对马克思确定的这种“未来新时代精神”,当今西欧的新知识阶层很有作为。就经济而言,知本的进人不仅为未来的新社会打下物质基础,而且削弱了资本特权,打破了资本驱动机器“表现出异化的物对人的全面统治”,革新了企业组织体系,使个人价值和个人素质得以根本提升。就政治而言,新知识阶层对公民社会的塑造,强化了社会中人的独立性,促进了参与民主和直接民主对资本主义政党民主的超越,制约了国家强权,使公民得以在讨论、辩论、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中,有效激发个人潜能、首创精神与合作精神,把个人全面发展推到较高层次。
三是追求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首先,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新知识阶层“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客观上就是在促进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促进“一切人的自由发展”,促进“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新“联合体”出现。其次,在新知识阶层的倡导和推动下,超越一般阶级利益的非传统安全问题,特别是生态平衡问题受到空前关注,这对保护人类生存、繁衍、发展和享受高质量的生活,具有划时代意义。另外,知识本身与其他物质资料相比,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分享增值的特点,因此这种新生产力的增长颠覆了资本追求利润、竭泽而渔的生产方式,是可持续和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再次,对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的促进,还最鲜明地表现在,随着新知识阶层的成长,无私奉献社会的志愿精神和志愿活动也一同发展起来。这与共产主义精神有内在的一致性。
4、新知识阶层作为西欧未来社会主义的主体力量尚处于自在阶段
新知识阶层在西欧尽管代表着社会的未来,但就成为社会主义主力军而言,它还是一个发展相对处于自在阶段的群体。
从内部状况看,它构成复杂,还包括某些负面的东西。比如,有的团体只关心眼前局部利益,一旦相关问题得到解决,就走向消极;有的团体虽变革意识强烈,但理想主义浓重,经常自我高估和过于激进,却又无力真正解决问题。另外,新知识阶层中尽管有人谋划建立新型社会主义政党,比如生态社会主义党、后工业社会主义党,但能凝聚全阶层力量的党并没出现。这也许符合新知识阶层的存在方式,但也反映出它整体上还没意识到建立未来社会主义的责任。
从与资本的关系看,新知识阶层尽管有压制资本的积极面,却也存在另一面。比如,西欧现代资本常常是在知本的帮助下实现利润的。而以知识产权方式资本化了的知本,人们并不能无偿地使用和分享,而是必须在市场中接受代理商按资本运作的方式去交易。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使知本不易和资本决裂,使新知识阶层在某些方面难以展开对资本主义的彻底斗争。
从与传统社会主义力量的关系看,新知识阶层在西欧尽管也主张公正,但对同样主张公正的共产党和社民党总体上是批判多,合作少。虽然这种批判彰显了其特点,但忽视求同存异是不利于建设新社会的。
三、新知识阶层在西欧将带来怎样的社会主义?
1、不再追求以国有化为特征的单一公有制
西欧未来的社会主义实行怎样的所有制,根本点在于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它既要替代资本所有制,打破其对生产力发展的阻碍,又会反映知本与资本既此消彼长又相互关联的关系,带有旧社会的痕迹。因此,西欧未来的社会主义虽然不排斥有条件、有限度地实行某种全民所有制,但更大程度上会选择与知识经济和公民社会发展较为匹配的所有制,而以雇员、公众购买股票和以知识入股等形式实现的公民股份制,也许就是这样的所有制。这是一种有助于提升企业活力,有别于私有、国有的,社会性占主体的新型所有制。
2、回归马克思确定的未来社会核心特征——建立“自由个性”
《共产党宣言》指出,在未来的联合体中,每个人的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后来马克思又在他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中强调,“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资本主义为其创造了条件的社会发展第三个阶段。这表明,马克思把个人发展状态作为区分社会形态的核心特征,认为人的发展是第一位的。针对资本主义使人异化为物的附属物,马克思强调的“自由个性”,不是抽象人性的坐而论道,而是实实在在的“个人全面发展”。西欧新知识阶层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各个领域都追求对人的异化的清除,与马克思的设想空前合拍,因此西欧未来的社会主义一定会在公民社会的大发展中,把“自由个性”的不断提升作为制度建设和价值追求的根本目标。
3、公民讨论成为社会决策的主要方式
与西欧资本主义一样,作为“资本主义过程的产物”的多党竞争民主也危机深重。随着大规模阶级对抗的弱化和新知识阶层的崛起,随着社会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发展,工会、雇主联合会等利益集团和政党都越来越难赢得民众的归属感,并无一例外地在民众的批评声中衰落。而公民社会直接民主的活跃不仅显示出日益超越资本主义政党民主的能量,而且预示着,在西欧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展示公民个性、需求和利益的多样公民团体有可能成为社会公共政治机构的主体,并与大众传媒一起深入整个社会,促使人们在独立思考和辩论中形成社会意志,形成社会治理的路线和政策。社会也将在这个过程中从精英政治逐渐过渡到非民粹主义的公民政治,而传统政党很可能将与国家一起日趋消亡。实际上,这种设想与马克思关于“把靠社会供养而又阻碍社会自由发展的国家这个寄生赘瘤迄今夺去的一切力量,归还给社会机体”的论断是一致的。
4、社会关注的问题全面、多样
在西欧,以传统工人阶级为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主义力量,无论讲所有制改造的共产党还是讲财富再分配的社民党,关注的重点都集中在物质利益方面。而新知识阶层担当的西欧未来社会主义将有超越传统左右的更广阔视野,它的追求将是物质主义和非物质主义的统一,个性解放和人类可持续发展方式的构建,人类政治解放、经济解放、社会解放和生态解放的协调发展。
5、走向新社会主义在西欧只能和平过渡
理由是:纳粹对人权的践踏在西欧刻骨铭心,无论意欲何为,暴力在西欧都难有市场;新知识阶层已经占到人口多数,具备无暴力改造社会的巨大能力;新知识阶层对现有社会的冲击和改造持续多年,量变的积累已潜移默化地在西欧社会实现了部分质变,新的量变积累,即便有反复,也会形成更多质变;新知识阶层从自在走向自为必然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能只会以其自我教育的方式渐进完成。
[责任编辑:文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