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汉语「文明」一词,最早出自《易经》,曰「见龙在田、天下文明。」。而英文中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词源于拉丁文“Civis”,本质含义为人民生活于城市和社会集团中的能力。唐代孔颖达注疏《尚书》时将“文明”解释为:“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经天纬地”意为改造自然,属物质文明;“照临四方”意为驱走愚昧,属精神文明。而英文的文明更加直观与赤裸裸,与城市有莫大关系。本文基于欧洲文明和中华文明,探讨了两者的相同与差异之处。
【关键词】:欧洲;中国;文明;异同
一、文明兴起之前
一般认为,金属工具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国家的形成是人类跨入文明社会的三大标志。
各地的文明风格各异但最终唯一相同的是:建国。就比如文明的后起之秀波斯王国就产生于农业部落和游牧部落的联盟,第一任国王居鲁士本来就是大酋长。同样中华文明的大禹作为部落联盟的首领为他的儿子启建国打下了基础。
当世界各族人民开始建立国家时,他们就站在了文明的大门前,站在了历史的岔路口,为什么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中华文明与欧洲文明呢,这便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
二、地理环境让两个文明走上不同道路
提到文明不同,我们先来看看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黄河历史上以水患为害,三年两决堤,百年一改道,素有“中国忧患”之称。注意这句话中的三年两决堤,当有堤坝时黄河依旧难以驯服,当夏启建立国家后,望向那滚滚黄河,一定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而欧洲文明发源地爱情海是什么样的呢?爱琴海的海岸线非常曲折,港湾众多,共有大小约2,500个岛屿。爱琴海的很多岛屿或岛链实际上陆地上山脉的延伸正是这条岛链将爱琴海和地中海分开,许多岛屿具有良港。并且由于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山地少平原,气候属于地中海气候,利于经济作物的生长。
两两比较我们发现我们的母亲河给予我们富饶的土地的同时她的脾气不是很好,一次河水的泛滥对生产力依旧底下,刚从部落联盟到国家的夏是承受不了的,所幸肥沃的土地母亲河给予的什么多,于是不论从历史文献还是考古遗迹我们发现夏周两朝一直频繁的迁都。
而紧靠大海没有富饶土地的希腊半岛文明只有两条出路:航海与殖民。商贸一旦从母邦开始,财产就意味着脱离并属于个人,因为在遥远的海上是不可能与这个城邦商讨,财产私有制诞生,商贸同时意味着公平,公平的产生使的这部分人有了公民的初步意识。
当一个很农业的国家与很一个热衷于航海的国家注定会在命运的交汇点相遇。
三、神的变化让两大文明越走越远
神是什么,这是一个很玄乎的东西,希腊人的神很像人,神会谈恋爱,会有喜怒哀乐,甚至会偷情。夏商的神只有巫师和国王能和他们沟通,当西伯侯会周易,纣王不紧张才怪,这赤裸裸的侵犯了他的神圣权利。当我们的神只能在龟甲上玄乎时,希腊人已经建立起健美的雕塑来歌颂神。当然这一切都会改变。当周武王牧野之戰胜利时他十分苦恼,因为他这是犯上作乱,所幸他有聪明的弟弟周公,而周公创造出的礼乐彻底将神拉到人地方来。《封神榜》体现的正是这样,神是由最后不是神的姜尚来封,诸神见姜尚皆退避。道德开始代替天意。民之所欲,天必从之,顺乎人心,才能符合天意,所谓: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这样巫史文化结束了。恰恰相反,欧洲人的神却从“人”又变回了神,当东罗马接受从东方传来的基督教借而维护统治,中世纪的阴影就开始落下。
当我们的神变成了道德,我们的道德成了天意,当欧洲的神越来越具有权威,终于使16世纪的中华文明是儒教文明加封贡体系,而欧洲史基督文明加殖民体系。
四、封建VS封建
封建或者封建?题目很有趣,当周人面对广阔土地无所适从时,远在中世纪早期的查理曼大帝也同样在苦恼怎么能管理好广大的欧洲土地,结果他们都决定封建。封建指封土建邦,并且建立一定的阶级来统治。好主意,周人比罗马人聪明,同样是奴隶制,罗马是死于自己的奴隶制,而周人是死于自己的封建制度。
当地中海成了罗马的内海,强盛的罗马帝国睥睨天下,在完善的法律以及还算民主的政治制度下的根基是奴隶制度。奴隶制度的影响是有害且多方面的。它使奴隶失去改进其所操行业的传统操作方法的积极性。占有奴隶的社会自然倾向于把体力劳动与奴隶相联系,从而认为从事体力劳动有损于自由民的尊严;这种倾向也是同样有害的。奴隶制度对国内市场起了抑制的经济影响,限制了国内购买力。以上原因使经济越来越分散,虽然东罗马虽然因为经济好又存活下来,可是最后还是被穆斯林攻破。
周人以封建制度来避免了奴隶制度的弊端,封国的大小实力根本比不上周王室,而且他们根据公侯伯子男承担不同义务,但仅仅限于生产力不高以及天子有权威时。当铁力牛耕兴起,平王东迁之后周王室再也没有统治天下的力量了。自西方崛起的秦,蛰伏了春秋战国后,率领他的虎狼之师吞并了天下后,勇敢的以吏为师,实行了官僚体系。
而查理曼大帝的封建制度是与教会合谋的产物。这里封建制度是一种政体,那些拥有地产的人也拥有政权,封建主和封臣之间的契约取代了国家权力,但在其软弱的继承者的统治时期,封臣们的地产即采邑实际上已变得不可剥夺。封建主和封臣之间的封建契约,规定了彼此间的某些义务。所以导致了:我的附庸的附庸并不是我的附庸。但是,1000年之后,当西欧随着外来侵略的停止而安顿下来时,统治者渐渐能够维护他们的封建权力,并开始建立强大的君主国。在随后几个世纪中,国王与贵族间的斗争是西方政治历史的实质。
所以我们有趣的看到秦以后的封建不是真正的封建,而是中央集权的帝国,依靠官僚制度,而欧洲之后的封建制度却越来越完善且坚固。
五、16世纪最终定型
眨眼来到了16世纪,在百度百科一下,你会发现有趣的事情,在16世纪的词条下亚洲的领导人不是什么皇帝,而是张居正。对,当秦决定实行官僚体系后,官僚这个职业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中心并且一直没有退下。官僚的前身是士,汉代的门阀,南北朝的世家,科举之后的士绅都是指他们,对他们来说皇帝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维护好他们的利益。从周公开始,道德变成天意,官僚们又不断捧高道德,自己回乡又是道德的诠释者,加之官僚作为作为农业大国的最大地主,所以我们的中华大帝国是被士绅官僚们掌控的,他们掌控着帝国的基层单位。所以作为官僚头子的张居正是无可争议的领导者。
中世纪的宗教的确黑暗当然是在欧洲,但是专制并不长久,因为欧洲文明的人不会忘记自己的老本行,航海和贸易,所以我们看到欧洲的封建制度并不长久且时有动荡,更不用说城市共和国的存在。正是对宗教的虔诚,拉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大航海时代开启。随后文艺复兴兴起,在十几个世纪后,欧洲人开始找回真正合适自己的制度。
我们最后发现在地理,宗教,制度的影响下最终在16世纪两大文明截然不同。依靠中央集权官僚制度的中华帝国以农业为基础,以道德为天意,向周边国家宣扬着自己的国威,形成了大中华文化圈,形成了封贡体系。而依靠航海和贸易的欧洲诸国,赶上了大发展的潮流,扛起宗教的大旗,开始纷纷殖民。最终两大文明发生激烈碰撞。
参考文献:
[1] 易中天.易中天中华史第一卷祖先[M].北京:北京出版社
[2] 易中天.易中天中华史第二卷国家[M].北京:北京出版社
[3] 祁志祥.国学人文导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
[4]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5]黄仁宇.万历十五年[M].北京:中华书局
【关键词】:欧洲;中国;文明;异同
一、文明兴起之前
一般认为,金属工具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国家的形成是人类跨入文明社会的三大标志。
各地的文明风格各异但最终唯一相同的是:建国。就比如文明的后起之秀波斯王国就产生于农业部落和游牧部落的联盟,第一任国王居鲁士本来就是大酋长。同样中华文明的大禹作为部落联盟的首领为他的儿子启建国打下了基础。
当世界各族人民开始建立国家时,他们就站在了文明的大门前,站在了历史的岔路口,为什么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中华文明与欧洲文明呢,这便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
二、地理环境让两个文明走上不同道路
提到文明不同,我们先来看看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黄河历史上以水患为害,三年两决堤,百年一改道,素有“中国忧患”之称。注意这句话中的三年两决堤,当有堤坝时黄河依旧难以驯服,当夏启建立国家后,望向那滚滚黄河,一定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而欧洲文明发源地爱情海是什么样的呢?爱琴海的海岸线非常曲折,港湾众多,共有大小约2,500个岛屿。爱琴海的很多岛屿或岛链实际上陆地上山脉的延伸正是这条岛链将爱琴海和地中海分开,许多岛屿具有良港。并且由于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山地少平原,气候属于地中海气候,利于经济作物的生长。
两两比较我们发现我们的母亲河给予我们富饶的土地的同时她的脾气不是很好,一次河水的泛滥对生产力依旧底下,刚从部落联盟到国家的夏是承受不了的,所幸肥沃的土地母亲河给予的什么多,于是不论从历史文献还是考古遗迹我们发现夏周两朝一直频繁的迁都。
而紧靠大海没有富饶土地的希腊半岛文明只有两条出路:航海与殖民。商贸一旦从母邦开始,财产就意味着脱离并属于个人,因为在遥远的海上是不可能与这个城邦商讨,财产私有制诞生,商贸同时意味着公平,公平的产生使的这部分人有了公民的初步意识。
当一个很农业的国家与很一个热衷于航海的国家注定会在命运的交汇点相遇。
三、神的变化让两大文明越走越远
神是什么,这是一个很玄乎的东西,希腊人的神很像人,神会谈恋爱,会有喜怒哀乐,甚至会偷情。夏商的神只有巫师和国王能和他们沟通,当西伯侯会周易,纣王不紧张才怪,这赤裸裸的侵犯了他的神圣权利。当我们的神只能在龟甲上玄乎时,希腊人已经建立起健美的雕塑来歌颂神。当然这一切都会改变。当周武王牧野之戰胜利时他十分苦恼,因为他这是犯上作乱,所幸他有聪明的弟弟周公,而周公创造出的礼乐彻底将神拉到人地方来。《封神榜》体现的正是这样,神是由最后不是神的姜尚来封,诸神见姜尚皆退避。道德开始代替天意。民之所欲,天必从之,顺乎人心,才能符合天意,所谓: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这样巫史文化结束了。恰恰相反,欧洲人的神却从“人”又变回了神,当东罗马接受从东方传来的基督教借而维护统治,中世纪的阴影就开始落下。
当我们的神变成了道德,我们的道德成了天意,当欧洲的神越来越具有权威,终于使16世纪的中华文明是儒教文明加封贡体系,而欧洲史基督文明加殖民体系。
四、封建VS封建
封建或者封建?题目很有趣,当周人面对广阔土地无所适从时,远在中世纪早期的查理曼大帝也同样在苦恼怎么能管理好广大的欧洲土地,结果他们都决定封建。封建指封土建邦,并且建立一定的阶级来统治。好主意,周人比罗马人聪明,同样是奴隶制,罗马是死于自己的奴隶制,而周人是死于自己的封建制度。
当地中海成了罗马的内海,强盛的罗马帝国睥睨天下,在完善的法律以及还算民主的政治制度下的根基是奴隶制度。奴隶制度的影响是有害且多方面的。它使奴隶失去改进其所操行业的传统操作方法的积极性。占有奴隶的社会自然倾向于把体力劳动与奴隶相联系,从而认为从事体力劳动有损于自由民的尊严;这种倾向也是同样有害的。奴隶制度对国内市场起了抑制的经济影响,限制了国内购买力。以上原因使经济越来越分散,虽然东罗马虽然因为经济好又存活下来,可是最后还是被穆斯林攻破。
周人以封建制度来避免了奴隶制度的弊端,封国的大小实力根本比不上周王室,而且他们根据公侯伯子男承担不同义务,但仅仅限于生产力不高以及天子有权威时。当铁力牛耕兴起,平王东迁之后周王室再也没有统治天下的力量了。自西方崛起的秦,蛰伏了春秋战国后,率领他的虎狼之师吞并了天下后,勇敢的以吏为师,实行了官僚体系。
而查理曼大帝的封建制度是与教会合谋的产物。这里封建制度是一种政体,那些拥有地产的人也拥有政权,封建主和封臣之间的契约取代了国家权力,但在其软弱的继承者的统治时期,封臣们的地产即采邑实际上已变得不可剥夺。封建主和封臣之间的封建契约,规定了彼此间的某些义务。所以导致了:我的附庸的附庸并不是我的附庸。但是,1000年之后,当西欧随着外来侵略的停止而安顿下来时,统治者渐渐能够维护他们的封建权力,并开始建立强大的君主国。在随后几个世纪中,国王与贵族间的斗争是西方政治历史的实质。
所以我们有趣的看到秦以后的封建不是真正的封建,而是中央集权的帝国,依靠官僚制度,而欧洲之后的封建制度却越来越完善且坚固。
五、16世纪最终定型
眨眼来到了16世纪,在百度百科一下,你会发现有趣的事情,在16世纪的词条下亚洲的领导人不是什么皇帝,而是张居正。对,当秦决定实行官僚体系后,官僚这个职业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中心并且一直没有退下。官僚的前身是士,汉代的门阀,南北朝的世家,科举之后的士绅都是指他们,对他们来说皇帝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维护好他们的利益。从周公开始,道德变成天意,官僚们又不断捧高道德,自己回乡又是道德的诠释者,加之官僚作为作为农业大国的最大地主,所以我们的中华大帝国是被士绅官僚们掌控的,他们掌控着帝国的基层单位。所以作为官僚头子的张居正是无可争议的领导者。
中世纪的宗教的确黑暗当然是在欧洲,但是专制并不长久,因为欧洲文明的人不会忘记自己的老本行,航海和贸易,所以我们看到欧洲的封建制度并不长久且时有动荡,更不用说城市共和国的存在。正是对宗教的虔诚,拉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大航海时代开启。随后文艺复兴兴起,在十几个世纪后,欧洲人开始找回真正合适自己的制度。
我们最后发现在地理,宗教,制度的影响下最终在16世纪两大文明截然不同。依靠中央集权官僚制度的中华帝国以农业为基础,以道德为天意,向周边国家宣扬着自己的国威,形成了大中华文化圈,形成了封贡体系。而依靠航海和贸易的欧洲诸国,赶上了大发展的潮流,扛起宗教的大旗,开始纷纷殖民。最终两大文明发生激烈碰撞。
参考文献:
[1] 易中天.易中天中华史第一卷祖先[M].北京:北京出版社
[2] 易中天.易中天中华史第二卷国家[M].北京:北京出版社
[3] 祁志祥.国学人文导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
[4]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5]黄仁宇.万历十五年[M].北京: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