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防震设计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41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震是一种人类无法避免的自然灾害,我国抗震设防为“三水准”目标,本文主要结合“三水准”谈建筑设计中的防震设计。
  【关键词】抗震 “三水准” 地形地点 建筑布置 抗震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
  
  地震是一种人类无法避免的自然灾害,而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及欧亚地震带之间,历史上全国除个别省份外,都发生过里氏6级以上地震。为了努力减轻地震造成的破坏,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我国政府和相关部委陆续颁布了一系列防震减灾的法律、法规条文,并强制规定设防烈度为6度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震设计。
  目前,我国抗震设防为“三水准”目标,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具体含义为: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时,建筑物不受损或不修理仍可使用,建筑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从结构抗震分析角度,可以视为弹性体系,采用弹性反应谱进行分析;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结构在地震影响时进入非弹性工作阶段,但非弹性变形或结构体系损坏控制在可修复的范围;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时,建筑物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此阶段结构有较大的非弹性变形,但人员可以逃离。
  结合“三水准”我国建筑防震设计一般注意以下方面,
  
  1 地形地点的选择
  
  地震造成建筑物的破坏,情况是各种各样的,其一,由于地震时的地面强烈运动,使建筑物在振动过程中,因丧失整体性或强度不足,或变形过大而破坏;其二,由于水坝倒塌、海啸、火灾、爆炸等次生灾害所造成;其三,由于断层错动、山崖崩塌、河岸滑坡、地层陷落等地面严重变形直接造成。前两种可以通过工程措施加以防治,而后一种情况,单靠工程措施很难达到预防目的,或者代价昂贵。因此,选择工程场址时,应进行详细勘察。搞清地形、地质情况,挑选对建筑抗震有利、尽可能避开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在抗震危险地段上建造可能引起人员伤亡或较大经济损失的建筑物。
  
  2 建筑物的平、立面布置及其外形尺寸的要求
  
  建筑的平、立面布置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原则,宜采用规则的建筑设计方案,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对抗震有利的建筑平面是简单、规则、对称、长宽比不大的平面,应避免狭长、凸出部分的长度过大、细腰形和角部重叠的平面;对抗震有利的建筑立面是规则、均匀、从上到下外形不变或变化不大、没有过大的外挑或内收的立面。对于不规则的建筑,在结构设计时要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和内力调整,并应对薄弱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体型复杂、平立面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结构,根据实际需要在适当部位设置防震缝,从而形成多个较规则的抗侧力结构单元,为实现对抗震有利的结构平面布置,一是结构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尽可能重合,二是增大结构的抗扭刚度,减少地震对结构产生的扭转反应;由于结构竖向不规则,上部结构刚度与底层结构刚度比较大,形成所谓“鸡腿”建筑,地震时底层完全倒塌而上部结构基本完好;结构中部某一层刚度、承载力突变,则可能形成薄弱层或软弱层,地震时,这一层的塑性变形过大,超过结构的变形能力或承载力,引起结构构件的严重破坏,楼层塌落,结构倒塌;结构顶部收进较多,或顶部刚度很小,由于地震的鞭梢效应使结构顶部变形过大而导致破坏。
  
  3 抗震结构的选择
  
  3,1抗侧力构件的布置以及结构质量的分布,结构材料选择与结构体系的确定应符合抗震结构的要求。采用哪一种结构材料和结构体系,经技术、经济条件比较综合确定。同时力求结构的延性好、强度与重力比值大、匀质性好、正交各向同性,尽量降低房屋重心,充分发挥材料的强度,并使结构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周期和振型)相近。
  3,2尽可能设置多道抗震防线。地震有一定的持续时间,而且可能多次往复作用,通过对地震后倒塌建筑物的分析,人们知道地震的往复作用使建筑物遭到严重破坏,但最后倒塌则是结构因破坏而丧失了承受荷载的能力。适当处理单元承载能力的强弱关系和结构构件承载能力的强弱关系,使其形成两道或更多道防线,是增加结构抗震能力的重要措施。因此,应使抗震结构体系拥有最大可能数量的内部、外部赘余度,有意识地建立起一系列分布的屈服区,以使结构能吸收和耗散大量的地震能量。例如框架一抗震墙体系是由延性框架和抗震墙两个系统组成。
  3,3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以及与之匹配的延性。结构构件必须具备足够大的承载能力和刚度,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和刚度是相关的,一般来说,刚度大承载能力也大。增大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可以推迟大震时构件屈服,减轻大震时构件的屈服程度,降低对构件延性的要求,但这往往是以提高工程造价为代价的。要实现经济合理的抗震结构体系,使建筑物在遭受大地震时,具有很强的抗倒塌能力,最理想的是在大震作用下,部分结构构件破坏,通过延性耗散地震能量,避免结构倒塌。如为了使抗震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地震中形成所追求的“梁铰机构”或“梁柱铰机构”,就需要把不希望出现塑性铰或不希望先出现塑性铰(也就是不希望塑性转动过大)的部位的抗弯能力相对增强;为了不致在结构表现出所需的延性之前在结构的任何部位出现几乎没有延性的剪切失效,也需要相对增强各有关部位的抗剪能力;还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可能形成塑性铰的部位具有足够的延性能力和必要的耗能能力。设计的基本思想可以用以下原则和措施来体现:
  3,3,1“强柱弱梁”原则
  在进行梁柱的正截面承载力设计时,对梁端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就直接取用组合弯矩作为作用弯矩,而对柱的正截面承载力设计则取用乘了弯矩增大系数的组合弯矩值和对应的轴力。也就是说,认为增大柱截面相对于梁截面的抗弯能力。
  3,3,2“强剪弱弯”原则
  用剪力增大系数增大梁端、柱端、剪力墙端、剪力墙洞口连梁以及梁柱节点中的组合剪力值,并用增大后的剪力设计值进行受剪截面控制条件验算和受剪承载力设计,以避免在结构发挥出其所需延性之前在上述这些部位先期出现剪切失效。
  3,3,3构造措施
  通过相应构造措施保证可能出现塑性铰的部位具有所需的塑性转动能力和塑性耗能能力。其中,保证塑性铰的转动能力,也就是使塑性饺在达到所需的屈服后转角之前不丧失其正截面承载能力。这些构造措施主要包括对纵筋配筋率、对柱轴压比以及对塑性铰部位约束箍筋的要求,
  以上仅简单的论述了一般抗震所应考虑的方面,在复杂的建筑情况中还需建筑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案,建造出新一代抗震能力强的实体建筑。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启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学历史在素质教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和作用。至此,在历史教学中,转变历史理念,摆脱阵旧的传统的教学模式约束,让学生快乐主动的学习历史,这既是顺应我党提倡素质教育的历史性地宏伟主流,更是每位历史教师的神圣职责。    1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使学生快乐主动学习历史的前提    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个性,这是课堂教学和
期刊
【摘要】新英格兰的超验主义思想强调精神,反对当时的趋物主义,崇尚自然,认为个人可以通过超越物质世界来实现自我和达到精神的完美。在索尔·贝娄的小说中也有相似思想主题的体现。面对现代社会中物质的繁荣及人性的堕落,贝娄让小说主人公回归自然,并在自然的感召下走出困顿,重新面对现实。本文试用超验主义思想分析贝娄的小说《雨王汉德森》,以探究他对文明、自然及人的生活意义的思考。  【关键词】超验主义索尔·贝娄《
期刊
生活是多样化的,每个人眼中、心中的生活,更是异彩纷呈的。“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基本命题,生活教育,也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之需要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可以化到教育教学的各个具体。作文,本来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的反映。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作文教学中应如何实施“生活作文”,并使学生在作文中凸现生活之美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实施“生活作文”的教学。
期刊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承担着落实素质教育的重任,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让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挖掘创造潜能。    1 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教学观    要突出学生主体的地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关键在于教师。要改变多年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和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体系;改变以“教材”为中心,把教学过程局限在知识的理解、运用、再理解、
期刊
【摘要】高中学生写作面临困境,本文调查分析了高中学生写作受阻的原因,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解决“无材料可写”的困难,以创造性写作训练使学生克服写作时的心理障碍,以口语教学、提纲训练和文体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构思能力,使学生能享受作文的快乐。  【关键词】观察生活 创造性写作 思路训练 享受作文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叶圣陶先生指出“练习作文是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
期刊
课例:《一夜的工作》(片断)  师:作者重点写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作者的感觉可以有很多,有个词语叫百感交集,但是,作者好像只用了两个词来集中表现,是哪两个词?  (学生找)  师:好,现在谁来告诉大家,作者的感受是用哪两个词表达的?  生:我觉得应该是“劳苦”和“简朴”。  师:你们觉得是不是?  生(齐):是。  师:那好,我把它写下来。(板书“劳苦”“俭朴”)  生:你那个“简”写错了。  师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实践活动、科技活动也是丰富学生生活的重要途径。有了丰富的生活,学生就有表达的欲望,这样就可以引导、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然后通过指导,培养学生自主作文能力。  【关键词】兴趣 策略 引领 范文 辅导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小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
期刊
【摘要】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和能力,是学习语文以至于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和能力。教学过程中,老师深入研究教材,认真组织教学,挖掘汉字本身特点,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愉快地识字,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低年级  识字 教学    语言文字是一种文化,尤其是
期刊
【摘要】在语言和美术综合活动中我们提出了新的举措,就是以家幼园三向互动为一体的教育教学的体现,是引导幼儿主动性学习探究形式,意在着眼幼儿的主体性发展,充分体现了对儿童权利、个性、学习特点、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使幼儿园语言活动更有趣,美术活动更精彩。  【关键词】幼儿园 语言 美术 综合 有效互动    1 提出问题    可持续发展是面向未来的战略,是当今中国乃至整个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一种全新的
期刊
【摘要】农村乡村中、小学校信息技术课现状堪忧,亟待规范、改进、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 落后 规范 提高 强化    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可农村乡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与城市相比却有天壤之别:教学设备简陋且无法进行信息技术课教学,教师素质低下且担任信息技术课教学难,信息技术课教材内容过深且无法施教。简言为三无:无适合现代教育的设备,无合格信息技术课教师,无适合农村乡村中、小学校信息技术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