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标理念确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教关系,并立足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战略规划,积极倡导以发展学习能力为主的“三维目标教学”. 笔者认为,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包含很多方面,归纳起来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数学材料的概括能力;二是对数量关系的推理能力,着重指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数列推理和图形推理等;三是对空間关系的推理能力;四是多方面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可以简缩为两大类,即对数学问题的解析能力和实践过程中的创新能力. 如何才能富有成效地培养数学学习能力、促进小学生的素质化发展呢?本文试简要阐述之.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习能力培养;素质化教学;实践与探讨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对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勤奋敬业精神,同时更需要一定的教学艺术,而这种“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语)小学教育则是人生之旅的奠基工程,从综合意义上来说,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无疑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功德之举. 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施教者和引导者,教师要把学习能力培养作为日常教学中的基本任务,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和厚积薄发中真正实现“千里跬步、江河细流”的效果.
一是善于链接生活认知,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由于发展阶段的局限性,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有余而抽象思维不足,然而小学中高年级的数学内容具有抽象性特点,往往存在着令小学生感到学习难的问题,特别是他们对解决部分数学问题感觉神秘. 因此,执教者应从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善于把数学问题与生活现象链接起来,让学生从感悟之中受到有效的启发和帮助,从而化虚为实、化难为易,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化知识为经验、化枯燥为有趣,在激活学趣的同时逐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并从中获得“生活之处多数学”的感受. 如笔者在“对称图形”教学导入时问学生:“生活中蕴含着许多数学的美感,如立体美、对称美等等,请列举生活中有哪些属于对称美的数学图形. ”学生们面面相觑,无以回答. 对此,笔者把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予以直观呈现,如“天安门”和“故宫天坛”,法国的“凯旋门”和“埃菲尔铁塔”,还有印度的“泰姬陵”等闻名世界的对称型艺术建筑,并把它们的平面图形对应起来供学生观赏和感悟. 他们不禁耳目一新. 在受到这样的启发之后,他们触类旁通,纷纷找到了许多生活中的对称物,如芭蕉扇、蝴蝶风筝、糖葫芦、剪刀和对开大门,等等. 由此可见,把数学内容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起来,对小学生能够带来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二是积极开展课程实践,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小学生向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理和探究欲望,而且不甘心静寂、活泼好动,似乎在他们的手脚上蕴藏着无限的秘密与兴趣. 对此,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概论:“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上. ”因此,我们要迎合小学生的心理性格特征,摸准和把握好他们的“兴奋点”,积极开展喜闻乐见的课程实践活动,在有序引导和有效规范下,努力“激励、唤醒、鼓舞”他们尽情释放内心的冲动和欲望,源源不断地爆发出兴趣与活力,促进他们在自主观察和探索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其自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有效形成自主探究的良好意识,不断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实际应用”时,如果直接地讲解税收、利息等数学概念,因其非常抽象而令小学生难以理解. 对此,有教师把课内教学转化为课外综合实践学习活动: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学习实践小组,每组成员之间展开一定的分工,通过阅读资料、上网查证、咨询请教、实地观看(到储蓄柜台)和亲身体验(亲自参与储蓄活动)等方式,进行一定的综合体验. 经过为期两天的课程实践活动,从中获得大量的所需信息. 之后经过小组成员的梳理、分析和归纳,最终通过全班集中交流与成果提炼,终于感悟和弄清楚了税收、利息等数学概念的全部正确含义.
三是注重引导求异学习,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苏联加里宁说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意即说明数学活动在培养学习能力和开发智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而创新则是能力素养的核心因素,它包括思想创新和行为创新两大类. 新课程理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尤其到了高年级教学阶段,执教者在积极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等能力的过程中,应当把逐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摆上重要位置,从而在挖潜增能的同时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反思之中进行融会贯通和知识迁移活动,以不断培养他们的温故知新能力、举一反三能力和推陈出新能力等. 要引导学生努力把静态知识结论建立在动态思考之中,努力把抽象的概念规则建立在形象感知之上,为发展创新思维和能力制造诱发因素和产生动力. 要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定式,不必拘泥陈规旧习,大胆思维、勇于实践,代之以发散性思维和求异性思维的有效性培养. 值得一提的是,执教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既要珍视学生的疑义观点,又要允许和宽容他们的出错;甚至要创设时机环境“设置”“制造”一些错误和歧义,来克服思想障碍、活跃学习思维,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习能力培养;素质化教学;实践与探讨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对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勤奋敬业精神,同时更需要一定的教学艺术,而这种“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语)小学教育则是人生之旅的奠基工程,从综合意义上来说,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无疑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功德之举. 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施教者和引导者,教师要把学习能力培养作为日常教学中的基本任务,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和厚积薄发中真正实现“千里跬步、江河细流”的效果.
一是善于链接生活认知,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由于发展阶段的局限性,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有余而抽象思维不足,然而小学中高年级的数学内容具有抽象性特点,往往存在着令小学生感到学习难的问题,特别是他们对解决部分数学问题感觉神秘. 因此,执教者应从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善于把数学问题与生活现象链接起来,让学生从感悟之中受到有效的启发和帮助,从而化虚为实、化难为易,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化知识为经验、化枯燥为有趣,在激活学趣的同时逐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并从中获得“生活之处多数学”的感受. 如笔者在“对称图形”教学导入时问学生:“生活中蕴含着许多数学的美感,如立体美、对称美等等,请列举生活中有哪些属于对称美的数学图形. ”学生们面面相觑,无以回答. 对此,笔者把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予以直观呈现,如“天安门”和“故宫天坛”,法国的“凯旋门”和“埃菲尔铁塔”,还有印度的“泰姬陵”等闻名世界的对称型艺术建筑,并把它们的平面图形对应起来供学生观赏和感悟. 他们不禁耳目一新. 在受到这样的启发之后,他们触类旁通,纷纷找到了许多生活中的对称物,如芭蕉扇、蝴蝶风筝、糖葫芦、剪刀和对开大门,等等. 由此可见,把数学内容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起来,对小学生能够带来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二是积极开展课程实践,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小学生向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理和探究欲望,而且不甘心静寂、活泼好动,似乎在他们的手脚上蕴藏着无限的秘密与兴趣. 对此,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概论:“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上. ”因此,我们要迎合小学生的心理性格特征,摸准和把握好他们的“兴奋点”,积极开展喜闻乐见的课程实践活动,在有序引导和有效规范下,努力“激励、唤醒、鼓舞”他们尽情释放内心的冲动和欲望,源源不断地爆发出兴趣与活力,促进他们在自主观察和探索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其自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有效形成自主探究的良好意识,不断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实际应用”时,如果直接地讲解税收、利息等数学概念,因其非常抽象而令小学生难以理解. 对此,有教师把课内教学转化为课外综合实践学习活动: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学习实践小组,每组成员之间展开一定的分工,通过阅读资料、上网查证、咨询请教、实地观看(到储蓄柜台)和亲身体验(亲自参与储蓄活动)等方式,进行一定的综合体验. 经过为期两天的课程实践活动,从中获得大量的所需信息. 之后经过小组成员的梳理、分析和归纳,最终通过全班集中交流与成果提炼,终于感悟和弄清楚了税收、利息等数学概念的全部正确含义.
三是注重引导求异学习,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苏联加里宁说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意即说明数学活动在培养学习能力和开发智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而创新则是能力素养的核心因素,它包括思想创新和行为创新两大类. 新课程理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尤其到了高年级教学阶段,执教者在积极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等能力的过程中,应当把逐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摆上重要位置,从而在挖潜增能的同时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反思之中进行融会贯通和知识迁移活动,以不断培养他们的温故知新能力、举一反三能力和推陈出新能力等. 要引导学生努力把静态知识结论建立在动态思考之中,努力把抽象的概念规则建立在形象感知之上,为发展创新思维和能力制造诱发因素和产生动力. 要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定式,不必拘泥陈规旧习,大胆思维、勇于实践,代之以发散性思维和求异性思维的有效性培养. 值得一提的是,执教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既要珍视学生的疑义观点,又要允许和宽容他们的出错;甚至要创设时机环境“设置”“制造”一些错误和歧义,来克服思想障碍、活跃学习思维,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