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探微型课程 分享游戏课题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903756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微课程教育的契机源于一瞬间,教师要及时对幼儿的兴趣点和关注点进行价值判断,抓住生活中每一个教育契机,真正做到“以生活为源、以发现为轴、以激趣为翼、以生命为本”,创设有利于幼儿探索与学习的教育情境,由小到大地开发实施丰富多元的各类班级微课程,引导幼儿去观察、质疑、探究,從而促进幼儿主动建构和主动学习。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对幼儿教育活动的全新认识,我们应当重视开发与利用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资源,让幼儿园课程更适合幼儿,更生动、更有趣、更有效地促进幼儿获得新的经验,全面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挥出力量,成为真正的教育,于是教师借助生活资源的优势,尝试开发以幼儿为主体、适合本园特点、能够有效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各类自主微型生成课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活动要从孩子的身边出发。”鞋子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现在鞋子的种类、款式、材料等各式各样。幼儿正处于生长的重要阶段,脚下的鞋子也会随着他们的成长不断更换。于是本文以《鞋子踏踏响》为例,分析教师如何借助幼儿周边的生活资源,以生活为本,组织与实施游戏化的微型课程教育活动。

一、以生活为源,追随幼儿的兴趣,萌发班级微课程生长点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生活就是教育。幼儿的世界绚烂多彩,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皆课程,教师只有真正追随幼儿的兴趣,理解幼儿的行为,才能捕捉到教育活动的生成点。
  观察:石头小朋友一到幼儿园就把自己的小脚翘得高高的,兴奋地说,“老师,你看我的新鞋子漂亮吗?”随后,石头就穿着带灯的鞋子在教室里大摇大摆地走着,后面还跟着几个“仔细研究”的小家伙嘴里嘟囔着:“咦?会亮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要善于挖掘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育活动的资源,赋予生活事物于教育价值,根据教育内容,让教育更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我们围绕“鞋子”,结合生活经验展开热烈讨论,并通过适时引导,充分调动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抓住教育活动的生成点,于是,一个从幼儿的兴趣出发的灵活性教育活动“鞋子踏踏响”就产生了。
  以发现为轴,尊重幼儿的需求,呵护班级微课程的生长点。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一旦对某个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探索、实践。“找找生活中的鞋子”成功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当教师捕捉到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兴趣点时,只有立足于幼儿的需求,用心浇灌,才能滋养生成课程这一株嫩芽,真正实现使其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目标。
  (一)教师是幼儿随行的玩伴儿,要学会倾听陪伴
  教师除了要为幼儿活动创设良好的心理和外界环境外,还应具有善于发现的心态与眼光,以赞许、认同、好奇的语言和非语言的表达方式,及时捕捉、发现、引导幼儿生成活动的萌芽,从而更好地实现师幼互动、幼儿间的互动,推进活动的顺利开展。
  例如,孩子们和爸爸妈妈来到鞋店寻找到了许多不一样的鞋子,有凉鞋、运动鞋、还有皮鞋和棉鞋。他们与找到的鞋子开心地拍照合影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着对鞋子的感觉。有的说:“这个毛茸茸的鞋子好舒服啊。”“哇,恐龙造型的跑步鞋,太炫酷了!”那么多的鞋子他们都叫什么名字?是谁穿的?又有什么作用呢?
  幼儿开始寻求答案,教师自始至终尊重幼儿的需求,和幼儿一起观察各种鞋子、寻求答案、布置主题墙面等,教师乐于倾听他们的想法,并用鼓励的目光和行动支持他们的探究行为。
  (二)教师是课程的支持者,要学会辨识梳理
  教师参与幼儿的活动,成为幼儿的伙伴,可以减少幼儿错误的行为,但教师不应以自己的思想或权威去影响幼儿,应该让幼儿自由参与,通过师生互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在开展幼儿微课程的过程中,当幼儿由于经验和能力的原因遇到困难无法进一步发展时,教师要及时给幼儿提供针对性地帮助和指导,促进微课程的顺利开展。
  例如,在参观鞋店时,幼儿听爸爸妈妈介绍各种鞋子的名字和特点,能够激发幼儿对鞋子的兴趣。于是孩子们和家长一起收集了许多鞋子的资料,合作完成主题调查表、收集问题、解决问题,用图文记录的方式把相关信息带回幼儿园。孩子们争相介绍着自己带来的鞋子:“这双鞋子叫防火鞋,消防员叔叔灭火时穿的,不怕火哦!”“妈妈的高跟鞋漂亮吗?能发出哒哒哒的声响。”这些都可以变成学习的新资源。随着调查的深入,信息量也更加丰富,教师需要及时汇总梳理内容,并做好重点标注。教师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初步归纳,形成幼儿学习轨迹的主题网络图,真实呈现了一条完整的主题线索,具体分为三大板块:“鞋子的家族”,让幼儿认识常见的鞋子,知道鞋子有很多种类和特点,感受鞋子的多样性;“我穿鞋子”,让幼儿学习给鞋子配对,知道鞋子的反顺,能自己熟练地穿鞋,逐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我和鞋子做游戏”,通过游戏的形式,以鞋子为媒介让幼儿能积极地参与活动,学习认真地观察事物和大胆地讲述想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由此可见,教师不仅是幼儿活动时间、场地、材料的提供者,还是幼儿活动的分享者、促进者,教师通过适时的介入和调控将幼儿的活动推向一个“崭新的世界”,促进师幼共同成长。

二、以激趣为翼,观察幼儿的学习,浇灌班级微课程的生长点


  观察是教师发现儿童兴趣、发展、个性和需求的重要方式之一。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为本,观察先行。”这就要求教师在班级微课程中,要注重观察的作用,及时了解幼儿的探究重点和产生的问题,充分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通过开放式提问、展示额外信息、投放额外材料等方式开展各类有趣的活动。
  (一)开展多样的课程游戏化活动
  幼儿园的游戏化课程是当前幼儿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能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探索,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是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的最佳手段。因此,区域游戏是实施微课程最常用的活动方式。   科学区——鞋子的聚会
  孩子们都带来了家中各种各样的鞋子,有棉鞋、运动鞋、凉鞋、皮鞋等,他们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己带来的鞋子,叫什么名字,是谁穿的,还介绍了鞋子的鞋底、鞋頭和鞋舌在哪里。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认识了各种各样的鞋子,认识了鞋子的名称和结构,初步了解了鞋子的作用。
  图书区——鞋子的故事
  教师在图书区投放了各种关于鞋子的绘本故事,如《鞋子的咪咪》《红鞋子》等,孩子们一起翻阅着有趣的鞋子故事,知道了要做一个勤劳又善良的孩子,同时还懂得了讲礼貌的道理。
  益智区——左鞋、右鞋碰一碰
  教师将各种各样的鞋子投放在生活区中,初期幼儿只是根据鞋子的款式、颜色,帮它们配对找朋友。当教师提出每双鞋子都有一个笑脸,穿对鞋就像两个好朋友头碰头,中间有个小窝窝,张着嘴在笑。然后教师再将两只鞋子打乱,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帮助鞋子宝宝找回它的好朋友,变成一双完整的小鞋。
  美工区——鞋子踏踏踏
  美工区里孩子们会自主用蜡笔画一画、涂一涂,感受彩色鞋子的美丽。教师要适时新增颜料,孩子们把鞋子当作绘画工具,蘸一蘸颜料、印一印,惊奇地发现了鞋底的秘密,认识了不同鞋子的底纹,有波浪线、短直线、锯齿线、小圆形等。
  (二)观察幼儿的精彩瞬间
  1.游戏中的记录。最近“学习故事”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幼儿园教师都被“学习故事”的评价法深深地吸引。所谓“学习故事”,就是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哇时刻”,而教师该如何理解“哇时刻”呢?“哇时刻”就是表明儿童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的时刻,是儿童的行为或表现让教师或家长惊讶的时刻。因此,在课程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就是幼儿身旁安静地观察者,是“哇时刻”的记录者,教师要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寻找幼儿的精彩表现,还可以用视频、照片或者小便签的方式进行记录,通过记录课程活动中幼儿的收获、表现给予他们更加全面、正确的评价。
  2.游戏中的退位。对于教师来说,在观察幼儿探索游戏的过程中,最难做到的就是控制自己指导幼儿游戏的欲望。比如,当幼儿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当幼儿将求助的眼光投向你的时候,当幼儿因为材料或探究方式发生矛盾的时候,教师一定要耐心引导幼儿自主游戏,学会退位。

三、以生命为本,分享幼儿的足迹,茁壮班级微课程的生长点


  (一)主题墙的创设
  随着班级微课程逐渐深入,教师除了要继续给予支持和帮助外,还要加强反思,注重回顾与分享。以环境创设为例,教师可以创设一面微课程主题墙,收集、展示幼儿的各类作品和成果,这样既有助于幼儿探究发现,又能帮助幼儿艺术创造,既能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又能充分体现师幼之间的互动。
  (二)家园共育的回顾
  家长应该积极主动配合幼儿活动,实现家园共育。家长可以利用周围资源环境,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鞋子,协助孩子做好“鞋子”的调查等。同时教师也要及时将幼儿的学习分享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兴趣点,感受幼儿自身特有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共同为幼儿独特的求知欲、想象力和创造力添砖加瓦。
  四、我们的思考
  本次鞋子的微课程活动起源于幼儿的兴趣,经历了最真实的过程,产生了最有价值的课程,让幼儿用眼睛学会了观察、用小手学会了操作、用嘴巴学会了提问、用大脑学会了思考、利用空间学会了探索。幼儿感兴趣的微课程活动将幼儿平时被动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探索,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班级微课程是一颗小小的种子,在师幼共同呵护、浇灌中逐渐成长,愈加枝繁叶茂。
  (作者单位:昆山市裕元实验幼儿园)
其他文献
区域活动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在区域活动内幼儿可以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主创造,实现自主发展。区域活动以游戏化的形式开展,符合幼儿的发展特征,有利于彰显幼儿的主体性、独立性与创造性,能够促进幼儿全面可持续性发展。但是目前幼儿园的区域活动都存在着不少误区,本文将针对教师应该如何以新课程、新理念的精神为引领,从园本课程实际出发,寻找行之有效的策略,引领、点拨、指导幼儿走出区域活动的误区。幼儿园
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发生于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其中老年人由于机体机能衰退、骨质疏松,关节出现退行性改变,与年轻人相比,更易骨折。大部分患者的骨折都是由外界碰撞所导致,同时也有部分骨折是由于长期疲劳损伤所致。  骨折患者必须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才能保证康复效果。如果救治不及时,很有可能诱发休克症状,会对患者造成极大的伤害。与其他疾病不同,治疗骨折患者中较为明显的特点是治疗周期长,医护人员需要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要承认儿童是活的,普通儿童之特性,大多都富于好奇心。”玩泥巴是幼儿的天性,泥塑课程是学龄前幼儿特别喜爱的一项课程。教师在泥塑课程中运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泥塑活动“活”起来。  泥塑活动是一项深受幼儿喜爱的艺术课程,它既能培养幼儿的艺术细胞,还能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在以往的泥塑课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枯燥,大多以展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近年来幼儿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取向有了巨大的转变,幼儿园教学更注重幼儿的体验和感受,突出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追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  学习性区域活动,如语言区、科学区、数学区等,是教师根据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进行自主学习的活动。在这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
表演游戏是幼儿园区域游戏中常见的一种游戏,深受幼儿喜爱,且能让幼儿在表演中获得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因此幼儿园要重视表演游戏的开展。然而,在幼儿表演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表演内容随意、形式单一、比重偏差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教师优化表演游戏的有效策略。一、表演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表演游戏是根据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表演的游戏,也就是让幼儿通过扮演某一文艺作品中的角色,运用一定的
“自然课程”的开放度大、多元性强,因此对幼儿园的要求很高。幼儿园要坚持科学的教育观和课程观,按照课程基本要求灵活实施课程。笔者对江苏省太仓市浮桥镇幼教中心下轄的四所幼儿园开展了关于“自然课堂”的课程调研,查阅了课程方案并与教师开展了对话。本文对这四所幼儿园存在的诸多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一、幼儿园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  一是缺乏针对性。幼儿园普遍设
在幼儿园教育环节中合理运用游戏的形式组织幼儿的一日活动,能够让幼儿在幼儿园课程与游戏的互相融合中以更积极的态度、更直接的体验、更具象的理解真正融入课程框架中,并切实在游戏活动中内化相关课程知识,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为了真正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促进幼儿的进步与发展,教师应做好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实践分析工作,以此优化游戏的运用与融合模式。  游戏是一种趣味性与实践性较强的活动组织形
近几年,随着吸奶器的出现,在哺乳阶段掀起了一场“哺乳革命”。母乳喂养对于婴儿的好处不言而喻。大多数上班族宝妈虽然很希望亲自喂养,但是由于工作原因,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吸奶器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为宝妈们带来了便利,可同时也引发了一个疑惑:瓶喂与亲自喂养,哪一种对婴儿更好呢?一、亲自喂养的优点与缺点  亲自喂养的方式,对宝宝而言,不仅对其身体发育有好处,还对宝宝的心理健康有诸多好处;对于妈妈而言,采用亲
信息技术对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精神具有重要作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创新教学方法,通过设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主学习知识和技能,通过自己和合作的力量完成任务。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探究学习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信息技术课堂的
小儿疝气是小儿外科和疝外科的最常见疾病之一,主要包括先天性的腹股沟疝和脐疝两种。小儿疝气的发生主要因素是先天性因素,与患者的体质有着很大的关系。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为腹腔镜手术,那么这种手术方式的利弊是什么,是否适用于小儿疝气呢?小儿常见的疝气有以下两种  1.小儿腹股沟疝是常见的先天发育异常。一般在出生数个月内出现。分为腹股沟斜疝和直疝,大多数是斜疝,直疝较罕见。症状一般是一侧腹股沟部有光滑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