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您有什么要当的?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dff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家名叫“成都华茂典当商行”的新型当铺,于1987年10月13日,在成都市西御街悄然成立。这个典当行属集体所有,面向个人或小型企业开展业务,规模并不大,但在当时,却成为轰动全国的大事件。消失了30多年的当铺,终于回来了。在历史上,当铺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普遍存在的事物。汉代时,典当在民间非常普遍,司马相如就曾把自己穿的袍子拿到成都集市上阳昌家里去赊酒,有了钱以后再去把它赎回来,这可能就是当铺的萌芽。经济史家认为,至少到南北朝时期,中国就已经出现了现代意义上规范经营的当铺。
  中国古代的当铺,以“蝠鼠吊金钱”为符号,蝠与“福”谐音,而金钱象征利润。当铺的柜台高于借款者,故后者需要举起抵押品,故接待员称为“朝奉”。在大门与柜台间有一木板称为“遮羞板”,另外有“票台”和“折货床”以进行交接手续。当铺为多层楼房,用以储存抵押品,而又因为典当业属高风险行业,当铺建筑亦有其特别的要求。
  2014年上映的电影《黄金时代》中,文学青年萧军缺钱了,还去当了一件棉袄。1919年后出现的新文学作品中,很多作家在写贫困的生活时,当铺是必不可少的空间。他们去当铺当掉的,往往是衣物,这几乎是人所能拥有的最低限度的“财物”了。在夏天当掉皮袄,换点钱买吃的;到冬天,再想办法把皮袄赎回来。小时候读这些故事,我往往有一个疑问:这衣物最后赎回没有呢?但是,很多故事都是残缺的,并没有写到冬天。这种缺失造成人们对当铺的片面理解,要知道,当铺的核心其实就是信用,这是任何金融行为得以产生的基础。
  去当铺当财物的人,往往是走投无路,或者是债务压身,最终,当铺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就这样固化了。这样做的最终结果是,当铺成为一种“阶级压迫”的象征。它是冷漠的、凄凉的,那高高的柜台,仿佛就是不可逾越的屏障,而革命,就是要拆除这些屏障。因此,我们就可以很好地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铺就作为旧社会阶级压迫的象征而被取缔了。
  事实上,当铺不仅收穷人的东西,它也收富人的东西。今年股市火爆,在成都,有一些市民到典当行当了自己的汽车或者房产,从而获得一笔进入股市的资金。典当行,不止是饥饿时最后的选择,也是人们从好生活到更好生活的选择。作为一种金融服务,它是银行的有益补充。
  典当行的重生,是一个很好的关于时代的隐喻。经济行为有其客观规律,我们不应该只从道德层面来看待,也应该从法律和效率的角度来认识。如今,你可以大大方方地进出典当行,不用再担心“上当”了,也不用为此感到羞愧。
  成都华茂典当商行在1987年10月13日成立,同年12月正式挂牌营业,成为当时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大陆的第一家典当行。1988年,辽宁、山西、广州、上海等地均陆续出现了典当行,而北京第一家典当行“金宝典当行”到1992年底也开始试营业。
其他文献
二战期间,被墨索里尼拉入伙的菲亚特,开始从生产汽车,转向生产坦克、飞机、大炮等等武器。受制于可获得的资源,以及技术工艺水平,这些武器之中实在难以找出几样“精良”之作,不同于如今旗下名牌汇集的境况。  当二战烽火燃起,众多德国名企都被捆绑于纳粹战车上时,同为法西斯阵营的意大利又岂能例外?而在被法西斯“领袖” 墨索里尼强征的企业中,就有一个熟悉的名字—— 菲亚特。  战争之财  菲亚特一称来自于该公司
期刊
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的顾维钧在感情经历上可称丰富,他的一生经历了四次婚姻,四个女人串联起他传奇的一生……  此君的回忆录,13 卷本,600 万字,写了十七年。  他曾先后担任过北洋政府内阁总理、国民政府驻法、英、美国大使,联合国首席代表,海牙国际法院副院长;他被称为“民国第一外交家”。  1919 年,他作为中国代表参加巴黎和会,拒签不公正的条约,使整个世界为之愕然,为之震惊。  他十二岁被
期刊
几百年来,有无数诗人、作家、画家对这里一见钟情,然后都像歌德一样“将心遗忘在海德堡”。这个德国最美丽的城市,让人感受到她洒脱不羁的浪漫。无怪乎歌德会在古桥畔惊叹:“我在这里所看见的,真是个美丽的新世界啊!”  海德堡地处浅丘,中间是静静流淌的莱茵河,河的两旁便是渐起的山丘,古堡就在山丘的高处,视线极为开阔,直面莱茵河和对面的大片山丘。这是一个已经废弃了的千年古堡,粗看上去应该是罗马帝国时期的产物,
期刊
古代,虽然读书人所受的教育内容都是“国学”,但是毫无疑问,那时并没有如今意义上的国学概念。孔子忧心忡忡地向弟子传授知识,他是希望这些知识能够有用,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为当时的帝王聘用,并进而贯彻他的价值观。“国学”从来就和教育密不可分。在传统社会,“国学”就是教育的全部,不管是在“官学”还是“书院”,所学的都是同一种学问,这种教育模式一直到1905年才宣告终结——有意思的是,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出
期刊
日本与英国都是位于大陆边缘的岛国,他们之间有着某些相似的地缘特点,又有着不同的历史轨迹。在一些重要的历史节点上,究竟是哪些因素让此二国各自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如果地球是个家庭,日本和英国是家庭中的两个孩子的话,那么他们一开始真挺像:都是位于大陆的边缘的岛国;两国文明起步都相对较晚;资源都不算丰富,而日本更贫瘠一些;甚至国土面积都差得不算太多。  经过漫长的岁月,“成年”之后的他们也有些相像:两国
期刊
苏格兰的上层人物,事实上也是倾向于合并。这些“食肉者”深知以苏格兰贫弱的国力,要同英格兰对抗那是死路一条,给法国当打手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最有前途的路,是在平等基础上同英格兰合并。在“达连计划”失败后大约两年,谈判就开始了。  近年屡有“苏格兰谋求独立”之新闻见诸报端,引得许多人大为疑惑,苏格兰不是英国的一部分吗?好好的为什么要闹分家?这里面有一段复杂而深刻的历史故事:当年,苏格兰曾经进军中美洲巴
期刊
悄然之间,国学这门学问,已经化身成为一门无所不包的生意。央视《百家讲坛》系列讲座所引发的国学热,造就了一大批国学大师和追随者,国学的生意也从无到有,并形成了一条产业链,随处可见。  出版界创下的奇迹  2006年“十一”期间,于丹开讲《〈论语〉心得》,当时谁都不会想到,这竟引发了一场全国范围的国学热。  于丹后来回忆说,她本来以为这只是帮万卫老师一个忙。这个万卫老师,即《百家讲坛》栏目制片人。他听
期刊
公元1405年7月11日,大明南京龙江港口的江面上,巨舰云集,两百多艘各型舰船组成的混编船队,即将在统帅郑和的率领下,出洋远航。永乐帝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一为宣扬国威;二为加强同海外诸国的联系。只是令郑和没有想到的是,在之后的28年间,自己会7次奉旨率船队远航。郑和下西洋,使中国的远洋航行出现了实质性的突破,他的航线从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直达西亚和非洲东岸,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在郑和的船队耀
期刊
威廉·埃德加·盖洛于1865年10月1日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多埃斯顿,父亲是一位制图师。1890年从拉斐特学院毕业之后,盖洛曾当过几年宣讲福音书的传道士,但他心中一直藏着一个周游世界的梦想。1896年,盖洛请了长假,从纽约登船前往耶路撒冷朝圣,从此开始全球旅行的生涯。此后30年中,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非洲、太平洋群岛、澳大利亚、欧洲和亚洲。  1903年,他首次途经日本来到中国,从上海坐船溯流而
期刊
一百年以前的明信片如同现在的QQ、微信或是电子邮件一样,它给全球通讯带来了革命。之所以在许多通联方式中脱颖而出,一是因为明信片投递的邮资相对便宜,二是因为明信片大多负载着精美的图像,给了试图联系的双方以更为简洁、直观的交流方式。  奥地利是世界上最早发行明信片的国家。1869年10月1日,维也纳邮政局正式开始发行明信片。仅推出3个月后,人们就投寄了300多万张明信片。很快,世界各地的邮政局开始仿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