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儿外科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
方法:选取2009年1月到2010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外科手术的儿科患者228例,随机性分成观察组114例,对照组11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系统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情况。
结果:经分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9.65%,对照组术后感染发生率28.07%;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1.54±2.12)日,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6.25±3.08)日;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评价为(92.43±3.23)分,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评价为(76.54±2.13)分。两组在术后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的评价上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给予儿科患儿进行围术期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环节患儿的紧张情绪,降低了术后感染的发生,缩短住院康复时间,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外科患儿围术期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1-0114-0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到2010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外科手术的儿科患者228例,随机性分成观察组114例,对照组114例。其中观察组男童67例,女童47例;年龄最小的6天,最大的15岁;阑尾炎手术34例,粘连性肠梗阻手术35例,腹股沟疝手术24例,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手术21例。对照组男童68例,女童46例;年龄最小的7天,最大的14岁;阑尾炎手术35例,粘连性肠梗阻手术33例,腹股沟疝手术24例,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手术22例。两组患者在数量、年龄、病情等资料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系统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情况。
1.2.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1.2.2观察组。给予系统的围术期护理干预。
1.2.2.1術前护理。在患儿进行手术前,要对患儿综合情况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并和患儿或者家属进行一系列的沟通[3],充分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诉求,缓解患儿紧张的情绪,指导家属如何正确疏导患儿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从细微处关心患儿,让患儿产生对其依赖感,可以听从护理人员的指导[4],在手术中能又有利于顺利完成手术。对家属和患儿进行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让家属充分了解手术的过程以及存在的风险,通过一些成功案例来对比手术的成功率,家属对病情的了解有利于术后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护理,帮助患儿更快康复。术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对患儿的体征在手术前进行再一次确认。
1.2.2.2术中护理配合。在手术中密切配合医生的手术操作,监测患儿的各项临床体征变化,注意术中的保暖,如果使用约束带要在患儿皮肤外则放衬垫[5],以保证患儿舒适,对于不配合的患儿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
1.2.2.3术后护理。术后要注意保持患儿的呼吸通畅,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根据患儿实际情况给予抗感染治疗,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密切观察患儿的临床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并积极进行相应的护理治疗;确保引流管等管道的通畅,观察导管内液体颜色、流量变化,严格执行无菌化操作护理;严格执行医嘱治疗方法,按时给予患儿进行药物及其他护理治疗;对患儿进行适时的心理疏导,通过一些方法分散患儿对疼痛的注意力。
1.3观察项目。观察两组儿外科患儿的术后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的评价。
1.4统计学方法。数据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两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t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分析结果见表1。
2.1术后感染发生率。经分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发生术后感染11例,术后感染发生率9.65%;对照组发生术后感染32例,术后感染发生率28.07%。
2.2住院时间。经分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1.54±2.12)日,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6.25±3.08)日,两组在住院时间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家属护理满意评价。经分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评价为(92.43±3.23)分,对照组为(76.54±2.13)分,两组在家属护理满意评价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由于小儿为特殊人群,所以其外科手术护理具有更高的要求。经分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9.65%,对照组术后感染发生率28.07%;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1.54±2.12)日,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6.25±3.08)日;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评价为(92.43±3.23)分,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评价为(76.54±2.13)分。两组在术后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的评价上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对儿外科患儿进行围术期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水平,达到更为理想的手术效果。综上所述,给予儿科患儿进行围术期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环节患儿的紧张情绪,降低了术后感染的发生,缩短住院康复时间,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程红霞,傅静萍.儿外科患儿的围术期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0):92—94
[2]傅丽娟,徐卓明,史珍英,等.新生儿危重先心病的围术期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15—518
[3]周元婷,刘威,徐信兰.小儿外科日间手术2762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0):7—8
[4]杨月娥.10例先天性巨痣患儿行手术切除的围术期护理[J].护理学报,2008,15(5):43—45
[5]高伟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09,16(8):1532—1533
方法:选取2009年1月到2010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外科手术的儿科患者228例,随机性分成观察组114例,对照组11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系统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情况。
结果:经分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9.65%,对照组术后感染发生率28.07%;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1.54±2.12)日,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6.25±3.08)日;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评价为(92.43±3.23)分,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评价为(76.54±2.13)分。两组在术后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的评价上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给予儿科患儿进行围术期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环节患儿的紧张情绪,降低了术后感染的发生,缩短住院康复时间,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外科患儿围术期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1-0114-0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到2010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外科手术的儿科患者228例,随机性分成观察组114例,对照组114例。其中观察组男童67例,女童47例;年龄最小的6天,最大的15岁;阑尾炎手术34例,粘连性肠梗阻手术35例,腹股沟疝手术24例,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手术21例。对照组男童68例,女童46例;年龄最小的7天,最大的14岁;阑尾炎手术35例,粘连性肠梗阻手术33例,腹股沟疝手术24例,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手术22例。两组患者在数量、年龄、病情等资料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系统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情况。
1.2.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1.2.2观察组。给予系统的围术期护理干预。
1.2.2.1術前护理。在患儿进行手术前,要对患儿综合情况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并和患儿或者家属进行一系列的沟通[3],充分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诉求,缓解患儿紧张的情绪,指导家属如何正确疏导患儿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从细微处关心患儿,让患儿产生对其依赖感,可以听从护理人员的指导[4],在手术中能又有利于顺利完成手术。对家属和患儿进行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让家属充分了解手术的过程以及存在的风险,通过一些成功案例来对比手术的成功率,家属对病情的了解有利于术后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护理,帮助患儿更快康复。术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对患儿的体征在手术前进行再一次确认。
1.2.2.2术中护理配合。在手术中密切配合医生的手术操作,监测患儿的各项临床体征变化,注意术中的保暖,如果使用约束带要在患儿皮肤外则放衬垫[5],以保证患儿舒适,对于不配合的患儿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
1.2.2.3术后护理。术后要注意保持患儿的呼吸通畅,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根据患儿实际情况给予抗感染治疗,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密切观察患儿的临床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并积极进行相应的护理治疗;确保引流管等管道的通畅,观察导管内液体颜色、流量变化,严格执行无菌化操作护理;严格执行医嘱治疗方法,按时给予患儿进行药物及其他护理治疗;对患儿进行适时的心理疏导,通过一些方法分散患儿对疼痛的注意力。
1.3观察项目。观察两组儿外科患儿的术后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的评价。
1.4统计学方法。数据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两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t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分析结果见表1。
2.1术后感染发生率。经分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发生术后感染11例,术后感染发生率9.65%;对照组发生术后感染32例,术后感染发生率28.07%。
2.2住院时间。经分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1.54±2.12)日,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6.25±3.08)日,两组在住院时间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家属护理满意评价。经分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评价为(92.43±3.23)分,对照组为(76.54±2.13)分,两组在家属护理满意评价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由于小儿为特殊人群,所以其外科手术护理具有更高的要求。经分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9.65%,对照组术后感染发生率28.07%;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1.54±2.12)日,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6.25±3.08)日;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评价为(92.43±3.23)分,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评价为(76.54±2.13)分。两组在术后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的评价上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对儿外科患儿进行围术期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水平,达到更为理想的手术效果。综上所述,给予儿科患儿进行围术期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环节患儿的紧张情绪,降低了术后感染的发生,缩短住院康复时间,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程红霞,傅静萍.儿外科患儿的围术期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0):92—94
[2]傅丽娟,徐卓明,史珍英,等.新生儿危重先心病的围术期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15—518
[3]周元婷,刘威,徐信兰.小儿外科日间手术2762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0):7—8
[4]杨月娥.10例先天性巨痣患儿行手术切除的围术期护理[J].护理学报,2008,15(5):43—45
[5]高伟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09,16(8):1532—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