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上的交往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fyl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日记最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更易于动笔,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童年生活。然而,事实是教师评价单一,儿童对日记缺少兴趣,笔者通过研究特级教师的习作教学,采用对话式、涂鸦式、点赞式、“微”式评语等多元化评语,为儿童写作开创一条畅通无阻的言语通道,教师与儿童一起直抵写作的幸福彼岸。
  [关键词]日记;多元评语;交往空间;儿童世界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9-0081-02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日记最贴近学生实际,学生理应更易于动笔,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学生作文时常常无米下锅。
  一、症状——怎一个“愁”字了得
  办公室里,教师在批改学生的日记:“唉,又是从早晨写到晚上,记录一天的生活,没劲!”“哎哟,连小时候的事情也拿来凑数字……”一本又一本,看不到佳作,教师一头恼火……
  教室里,教师把日记本辛辛苦苦批出来,引来的是这段对话:“你的日记就得一颗星啊!我得了三颗星呢!”“多得两颗星有什么用呢?”“唉!又要重写日记!”“是啊,没事找事写呗!”“日记烦死了!”……
  这声声议论折射出的问题是学生对日记缺少兴趣,日记本上要么是陈芝麻烂谷子的琐事,要么是浩浩荡荡的流水账,都在没话找话,无痛呻吟般地拼凑字数……
  教师愁批阅无从下手,学生愁日记无米下锅,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二、求医——众里寻他千百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写作”的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特级教师是这样做的:
  武宏钧老师撰写的《基础作文教学法》一书中,多次宣示了他作文教学的“解放”旨趣:解放儿童的头脑,为孩子营造一个乐于写作、敢于自由表达的宽松环境……这个环境包括师生互动的零距离,孩子把生活告诉教师,这不是作业,教师是读者,而不是批改者,不能仅仅画几颗星,来判断日记的优劣……
  管建刚老师的作文讲评课堂,作文讲评何其智慧!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教师巧妙地调动孩子的习作兴趣,从孩子的实际出发精选讲评内容,抓准训练点切实提升孩子的习作水平,实现以评促写,以评促改的作文讲评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日记也可用正面评价来促进学生写作。
  三、寻药——一字一句总关情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用管建刚老师的话说,兴趣是伟大的骗子,只要有了兴趣,孩子做什么事都能做好。面对孩子们的日记,教师把看朋友圈的热情拿出来,做他们最忠实的粉丝,写一两句点评,与他们来一次笔尖上的交往。
  1.对话式评语
  日记是一种对话,是学生与自己、学生与老师、学生与生活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应努力把日记评语和教学生做人和谐地统一起来,让学生把对真善美的追求见之于纯洁、健康的角色交际和语言表达中。
  例如:日记评语中有“嘿!姑娘你咋又偷懒了”的善意嗔怪;有“好吧,下次请你来做一次小老师”的真诚邀请;有“我想,你的同桌不是故意的,理解万岁”的悉心调解……
  2.涂鸦式评语
  此处的“涂鸦”并非“乱涂乱画”之意,而是在日记本上画上孩子喜欢的卡通图案,设计教师的专属表情包,表达一种看后的心情,让孩子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对下一篇日记充满期待。
  例如:孩子写过生日,教师就画个大蛋糕以示祝贺,让他心情愉快;孩子书写乱七八糟,教师就画个哭脸表示难过,让他感觉内疚;孩子写到自己进步了,教师就画个大拇指,让他再接再厉……
  3.点赞式评语
  “点赞”为一网络语言。来源于各大网络社区的“赞”功能。后引申为对(网络上的)某个内容(比如一条帖子、一篇文章或者一条微博等)表示赞同、喜爱。在日记后面教师也写上一两句赞赏的话,孩子看到就会满心欢喜。
  点赞式评语要“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例如:给内向的孩子教师这样点赞:“为你点赞,你的小树一定会和你一起快乐成长的!”“你真聪明,成功地完成挂树牌的任务。”给观察细致的孩子教师这样评价:“我都被你的描写酸到了。”“你看得可真细致,连我都想尝尝那野苹果了。”
  4.“微”式评语
  时下,微信、微博、微课以其鲜活的气息、个性的表达、快捷的信息发布和互动功能成为人机交流沟通的重要方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教师每天整理孩子们的日记,看到出彩的日记,征得孩子的同意,发到个人博客、班级博客等平台,利用网络媒体“微”手段全方位多元化的展示,让小小豆腐块走出课堂,走出校园,一展孩子们的风采。
  例如,班级活动后的日记展评,在课堂上展示活动“初页”。伴随着音乐,一张张活动照片配上孩子一篇篇精彩的日记,孩子们仿佛再一次亲历活动,佳句赏析成为一种真正的视听享受。家长、学生纷纷发弹幕,发文字点赞、送花,同时转发朋友圈,评价者不仅仅是老师了,读者面进一步扩大,家长、学生、亲朋好友都参与进来,评价主体真正做到“多元与互动”起来了。
  这样真心诚意的点评,这样妙趣横生的展示,让孩子们感觉到成功离他们很近。讲评内容完全来自孩子们的日记,贴近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激活了孩子们的表达兴趣,让孩子们体会到了书面表达带来的愉悦。
  四、疗效——有心插柳柳成荫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每天我坚持和学生们用日记交流,用多元化评语激发学生们心中的激情,笔尖上的交往流淌出的是涓涓真情。
  1.营造私密的交往小空间
  多元化日记评语,是把对学生的尊重放在第一位,承认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纯化师生关系,创造有利的写作情境,努力创造能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新型“我和你”的交往小空间,使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真正焕发出绚丽的光彩,使之成为新课程实施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 彰显精彩的儿童大世界
  多元化日记评语的坚持,关键在于教师角色的转变,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转而以一个合作者、欣赏者、精神关怀者的身份与儿童一起成长。学生在多元评语的点拨下,学折纸、斗蛐蛐、踩影子……这些自由、快乐、精彩的童年生活统统投影到日记中,打造出一个丰富的儿童大世界。此刻的儿童拥有自由的思想和交往的兴趣,成为自由言说的主体,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主的判断,真正的与生活交往起来。
  小小的日记评价不是夸大其词的“语言贿赂”,不是束手束脚的“语言羁绊”,更不是高高在上的“天性扼杀”,而是一种激活、唤醒,为儿童写作开创一条畅通无阻的言语通道,教师与儿童一起直抵写作的幸福彼岸。
  [ 参 考 文 献 ]
  [1] 陆信.探寻管建刚的作文讲评智慧[J].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14(Z1)
  (责编 韦淑红)
其他文献
[摘 要]读书交流是整本书阅读的重要环节,能让学生产生思想的交流、情感的碰撞,同时能点燃学生深入阅读探究的热情。“沈石溪动物小说”读书交流会,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链接作者阅历、点击动物经历、述说精彩片段、放眼动物世界,使他们感受到阅读的快乐。这样,由一本书向多本书拓展,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形成对动物立体式、全方位的认识,获得思想认识的提高。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读书交流会;动物小说  [中图分
著名作家叶圣陶曾说:“单靠翻字典是无法确实了解一个字或词的真实含义与情味的,必须在生活中时刻注意,才能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更加丰富、更加正确的理解,换句话说,就是对语言文字有更加灵敏的感觉,而我们将这一感觉称为‘语感’。”语感是引导学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也是借语言文字进入文本的能力。目前,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开始着重对学生的语感展开培养,虽已取得较大的突破,但是
[摘 要]《爱如茉莉》简洁、含蓄,读之使人顿觉一股清新、芬芳之气迎面扑来。全文以父母之间平淡无奇却又真真切切的相亲相爱为内容,以“我”对茉莉花前后不同的感受为线索,对父母病房中情景的剖析,形成了绝妙的构思,引人入胜,也令我们对“真爱”有新的感悟。  [关键词]真爱 细节 词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7-067  《爱如茉莉
[摘要]语文要素是统编语文教材的一大亮点与特色,在关于“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这一语文要素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从创设情境入手,让学生们借助词语想象画面,再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以降低学生的写话难度,提升写话质量。  [关键词]语文要素;低年级写话;想象;统编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01-0079-01  统编语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诱发学生思考,调节学生的思维节奏,还能促进教师去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语文教师可以设计判断型提问、论证型提问、说明型提问、指向型提问,通过提问促使课堂教学走向高效。  [关键词]课堂提问;设计;引导归纳;讲究逻辑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
品读在当今的阅读领域中备受青睐。比如,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品《三国演义》就品出了一阵名著阅读的热潮。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带着欣赏的眼光津津有味地读,带着丰富的情感细细品味文本中的语言,从而获得对文本中的语言文字的深刻领悟,并能积累运用。  一、走进课文,品读字句之美妙  语文教学是颇具艺术张力的教育工作,语文课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在文学的天堂里对文本中的语言加以赏析、品
[摘要]鲁迅是我国文化的象征之一。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是“走进鲁迅”单元,这是教材唯一的以人物为主题组织的单元教学这一单元,教师要读懂编者意图,理解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的编排逻辑,把握单元整体的内在联系;同时,要做文本和学生知音,从普通读者的视角、教师的语文视角和学生的学情视角解读文本,建构适合学生阅读学习的单元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适合单元特点、符合学生心理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
[摘要]统编教材中选编的文言文承载着丰富的美学元素,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教学时,教师要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基于学情设计教学,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掌握阅读方法,领悟文言文蕴含的道理,从而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基于学情;品味内涵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提问不仅是学生阅读思考的体现,更是一种阅读策略。教学《蝙蝠与雷达》一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体会教材以随文批注的形式出示的问题,让学生获得启发,学会发散思维,掌握从课文内容提问、结合写作方式提问和联系生活经验提问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关键词]提问策略;发散思维;多角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9-
作文是一种展示生命、反映生活、与人交流、引发感想的活动。在写作指导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观察事物,从生活中收集素材并真实地记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必能焕发光彩。  以前的作文教学,我常常这样按部就班地进行:第一步,审题,即思考本次作文要写什么;第二步,指导学生选择写作材料;第三步,指导学生组织材料。这样讲下去,我自己提不起兴致,学生们也毫无兴趣,无话可说,写作时敷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