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能力呢?笔者结合自己在农村从事多年小学好数学教学积累的经验,谈几点个人体会。
一、注重良好情境的创设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例如,教学“0表示没有的意义”时,可以这样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学生参与:上课开始,用课件播放五颜六色的气球正在徐徐上升的情景;然后拿来气球和学生一起玩放飞气球的游戏:每次放飞一个,每放一次问学生手里还有几个气球,把手中的最后一个也放飞了,手中没有气球了,这时提出问题:还能用前面所学的 5以内数来表示吗?怎么办?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 这样。通过安排儿童非常熟悉、非常喜爱的放飞气球的游戏,并在游戏过程中提出问题,从有与无的对比中,突出“一个也没有,用什么表示呢?”自然地将“0表示没有的意义”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增加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二、引导开展自主的探索
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而学生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我们应该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例如,教《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时可以这样设计:首先通过学生投票统计并提出问题,“喜欢打乒乓球的有11人,喜欢打排球的有9人,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20人”“对吗?”教师轻轻地一句追问,立即激起了学生的思考。原来直接用加法求总数的简单问题遭遇了新的情况。学生开始关注信息之间的关系,产生整理杂乱信息的必要。这时,放手让学生整理学号,当学生调整学号时把既喜欢打乒乓球又喜欢打排球的放在中间,老师提问:“这里有l6张学号卡,究竟是几个人呢?”学生马上想到可以把重复的学号叠在一起或干脆拿掉一张。老师再次引导:“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人家一眼看出:喜欢乒乓球的有几人,喜欢排球的有几人。两种都喜欢的有几人?”通过讨论学生觉得可以用笔圈一圈,于是韦恩图自然生成了。教师又巧妙地再次组织如下活动:“如果让你上来贴,你会把学号贴在图上的哪一部分?为什么?”通过这个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韦恩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三、善于应用现代教学手段
现代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代替了传统教育的小黑板、挂图等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由“静”变“动”,极大地激发了农村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 “被减数”的 “解决问题”时,就可以这样设计:学校体育室有一些足球,被小朋友借走8个,还剩7个?学校体育室原来有多少个?学生的固定思维往往表现为15—8=7个( ),我们怎样才能扭转他们思维上定势呢?我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运用多媒体课件中“动”的画面来帮助思考 “原来”“借走”和“剩下”三者之间的关系。多媒体课件首先出示一个体育室情景,教师此时问:“体育室原来一共有多少个足球你们知道吗?”“不知道”此时课件动态演示借走8个,此时教师又问:“是从哪儿借走的?”从“原来里面借走的。”当借走8个演示完后,课件演示出体育室还剩下7个,此时教师追问:“这时你们知道体育室原来一共有多少个足球吗?”學生异口同声:“l5个。”你“们怎么知道的?”一位学生在下面插话:“把借走的8个足球再还给它就知道了。”这时课件演示借走的8个又回到原来的体育室里。教师问到:“那你们说说原来有多少个足球,怎样算呢?”学生看着课件的演示过程立刻回答到:“把借走的和剩下的加起来。”在这样的解决数学问题中巧妙的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不仅帮助了学生理解了此类问题的思考方法和解答方法,也有利地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使教学难点得到很好的解决,从而发挥了现代教育手段的优势和作用 。
四、发挥师生互动的作用
众所周知,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气氛是教师培养起来的,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兴趣和注意至关重要。因此,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强化,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同时应当恰如其分地使用表扬性、鼓励性、激励性和幽默风趣性的语言来鼓舞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计算“102+98”这道题。教师可问:“这题要简便计算,谁会?”当学生纷纷举手时,说:“那就试试,还要看谁的方法多、妙。”当学生列举了很多种方法时。立即肯定:“你们真能干,找出这么多不同的方法。”对待经常回答问题出色却一时没说对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体态语言。眼睛稍微瞪着期待性地直视他:“是这样吗?”或“再想想。”既否定了回答又不伤自尊心。对于差一些的孩子,只要有勇气举手,即使回答出人意料时,教师还要大加赞赏。如此一来,课堂上用美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熏陶,是对学生的信任,对促进学生展示自己的能量有神厅的功能,更能有效促进课堂气氛围的融洽。课后,教师应该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个人的、积极的交流,针对他们的作业内容、完成方式等说一些支持的话,并认真倾听和接受学生对教学的正确想法,不要只注意个别的学生。教学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因此说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自身发展出发,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才能使我们的学课堂教学更加赋有实效性,才能焕发出新课程理念在常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使学生在有效的数学课堂中学到知识提高了能力,发展了素质。
一、注重良好情境的创设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例如,教学“0表示没有的意义”时,可以这样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学生参与:上课开始,用课件播放五颜六色的气球正在徐徐上升的情景;然后拿来气球和学生一起玩放飞气球的游戏:每次放飞一个,每放一次问学生手里还有几个气球,把手中的最后一个也放飞了,手中没有气球了,这时提出问题:还能用前面所学的 5以内数来表示吗?怎么办?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 这样。通过安排儿童非常熟悉、非常喜爱的放飞气球的游戏,并在游戏过程中提出问题,从有与无的对比中,突出“一个也没有,用什么表示呢?”自然地将“0表示没有的意义”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增加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二、引导开展自主的探索
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而学生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我们应该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例如,教《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时可以这样设计:首先通过学生投票统计并提出问题,“喜欢打乒乓球的有11人,喜欢打排球的有9人,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20人”“对吗?”教师轻轻地一句追问,立即激起了学生的思考。原来直接用加法求总数的简单问题遭遇了新的情况。学生开始关注信息之间的关系,产生整理杂乱信息的必要。这时,放手让学生整理学号,当学生调整学号时把既喜欢打乒乓球又喜欢打排球的放在中间,老师提问:“这里有l6张学号卡,究竟是几个人呢?”学生马上想到可以把重复的学号叠在一起或干脆拿掉一张。老师再次引导:“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人家一眼看出:喜欢乒乓球的有几人,喜欢排球的有几人。两种都喜欢的有几人?”通过讨论学生觉得可以用笔圈一圈,于是韦恩图自然生成了。教师又巧妙地再次组织如下活动:“如果让你上来贴,你会把学号贴在图上的哪一部分?为什么?”通过这个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韦恩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三、善于应用现代教学手段
现代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代替了传统教育的小黑板、挂图等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由“静”变“动”,极大地激发了农村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 “被减数”的 “解决问题”时,就可以这样设计:学校体育室有一些足球,被小朋友借走8个,还剩7个?学校体育室原来有多少个?学生的固定思维往往表现为15—8=7个( ),我们怎样才能扭转他们思维上定势呢?我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运用多媒体课件中“动”的画面来帮助思考 “原来”“借走”和“剩下”三者之间的关系。多媒体课件首先出示一个体育室情景,教师此时问:“体育室原来一共有多少个足球你们知道吗?”“不知道”此时课件动态演示借走8个,此时教师又问:“是从哪儿借走的?”从“原来里面借走的。”当借走8个演示完后,课件演示出体育室还剩下7个,此时教师追问:“这时你们知道体育室原来一共有多少个足球吗?”學生异口同声:“l5个。”你“们怎么知道的?”一位学生在下面插话:“把借走的8个足球再还给它就知道了。”这时课件演示借走的8个又回到原来的体育室里。教师问到:“那你们说说原来有多少个足球,怎样算呢?”学生看着课件的演示过程立刻回答到:“把借走的和剩下的加起来。”在这样的解决数学问题中巧妙的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不仅帮助了学生理解了此类问题的思考方法和解答方法,也有利地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使教学难点得到很好的解决,从而发挥了现代教育手段的优势和作用 。
四、发挥师生互动的作用
众所周知,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气氛是教师培养起来的,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兴趣和注意至关重要。因此,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强化,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同时应当恰如其分地使用表扬性、鼓励性、激励性和幽默风趣性的语言来鼓舞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计算“102+98”这道题。教师可问:“这题要简便计算,谁会?”当学生纷纷举手时,说:“那就试试,还要看谁的方法多、妙。”当学生列举了很多种方法时。立即肯定:“你们真能干,找出这么多不同的方法。”对待经常回答问题出色却一时没说对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体态语言。眼睛稍微瞪着期待性地直视他:“是这样吗?”或“再想想。”既否定了回答又不伤自尊心。对于差一些的孩子,只要有勇气举手,即使回答出人意料时,教师还要大加赞赏。如此一来,课堂上用美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熏陶,是对学生的信任,对促进学生展示自己的能量有神厅的功能,更能有效促进课堂气氛围的融洽。课后,教师应该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个人的、积极的交流,针对他们的作业内容、完成方式等说一些支持的话,并认真倾听和接受学生对教学的正确想法,不要只注意个别的学生。教学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因此说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自身发展出发,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才能使我们的学课堂教学更加赋有实效性,才能焕发出新课程理念在常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使学生在有效的数学课堂中学到知识提高了能力,发展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