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月中旬的北京,东五环某文创产业园区的小排练厅里,一大早就聚满了人。进门的桌子边坐着几个人,中间穿着灰色羽绒服的中年男子,正投入地说着什么。走近一看,大伙儿才认出来,这是张国立。
最近一段时间,排练厅成了张国立经常光顾的地方,他正在这里酝酿自己执导的首部话剧《我爱桃花》。
“这孩子的天地应该是在舞台上”
大多数观众认识张国立,都是从影视剧开始。但实际上,张国立最早的舞台是在话剧上。1983年,他从铁路文工团转业到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成为一名话剧演员。
1987年,四川人艺排演瑞典剧作家斯特林堡的名剧《朱丽小姐》,张国立出演男仆让。演出效果极好,很多戏剧界的前辈看了都大加赞赏,有位前辈感叹“这孩子的天地应该是在舞台上”。就这么一句话,从此给张国立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应该到舞台上去。
然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正值大众文化兴起,剧场进入长时间的沉寂期,没有固定演出和观众,演员们纷纷改行拍影视剧。
这其中也有張国立,从《顽主》里的无业青年于观开始,他塑造了百余个影视角色,主演了《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我这一辈子》《半路父子》等多部影视剧。
虽然演了这么多影视剧,但张国立说,他对话剧的敬畏之心一直都在。这么多年来,只要哪里有话剧演,他都尽量去看。2017年,他再次以话剧演员的身份站到舞台上,和张铁林、王刚合演邹静之的话剧《断金》,一时成为热门话题,每次演出都一票难求。
张国立说,正是那次回来,他才发现“话剧的美妙是买不来的”。
钟情《我爱桃花》十多年
两年之后,再与话剧结缘,为什么选择《我爱桃花》,还是做导演?
张国立回忆,其实他跟《我爱桃花》的渊源由来已久。2001年左右,邹静之受北京人艺的邀请创作了这个话剧,他是最早读剧本的人之一。
《我爱桃花》取材于明代的拟话本小说集《型世言》,用“戏中戏”的结构讲述了一个“会错了意”的故事。
看过剧本后,张国立非常喜欢,一是喜欢剧本中的文学性,用他的话说,写得都不像邹静之了。另一方面是喜欢这个故事,它很难被定义,“你说它是个悲剧,可是它有那么多喜剧的荒诞;你说它是爱情戏,它后面又会杀人”。因为喜欢,他早早就买下了《我爱桃花》的影视剧版权,但阴差阳错,这么多年都没能成行,如今也算是圆了一个梦。不过,他并不认为导话剧是跨界,在他看来,这才是自己的“本工活”。要是他还在剧院待着,现在也是话剧导演了。
张国立还一度想自己演《我爱桃花》,但十几年前没时间,现在又不合适了,因为主角是小生。他开玩笑,如果不是“铁三角”岁数都过了,他们肯定自己上。这版《我爱桃花》中,饰演男主角冯燕的是小沈阳。张国立说,以前小沈阳就跟他提过,他喜欢看话剧,想尝试演下,就算是跑龙套也可以。但他觉得,话剧有规定的场景和既定的情节、人物关系,不得当的表演,对戏剧恰恰是一种伤害。
“所以我跟他说,如果你演话剧的话,我们找一个机会,从排练开始。我不需要小沈阳,我需要的只是小沈阳演的一个角色。”张国立说,在排练的这段时间,小沈阳也在慢慢进入角色,真正在为一个戏贡献自己表演的智慧。
作品拍一部少一部
几年前,张国立在接受采访时曾说,他没追求过心理上的年轻,也从来没觉得自己老过。直到今年64岁了,他仍觉得自己还有一腔热血,以及干不完的事。
的确,忙碌是张国立的常态。最近除了话剧排练,他还有两档综艺《幸福三重奏》《我就是演员之巅峰对决》。在节目中,妻子邓婕称他是“工作狂”,有次他一连工作了18个小时。
这几年,从综艺《国家宝藏》《中国新相亲》到影视剧《好久不见》《我的亲爹和后爸》,张国立一直活跃在荧屏上,这是不输年轻人的工作量。
但在忙碌的工作中,张国立也慢慢感受到时间带来的变化。采访那天他透露,两天后他还有一个演出。但台词他已经背了两天了,要搁以前,他拿着就敢上场。岁数大了,他需要比以前更慢的节奏。
有些困难他开始克服不了,比如体力跟不上。很多节目录制时间长,经常一录一个通宵。其实他也没有那么强的体能,为了保持状态,只能撑着。有时候录完了他浑身都疼,要在家里躺一天,甚至觉得一点精神也没有,就好像得了一场重病。
更多的感受是心理上的。他跟邓婕录制《幸福三重奏》时感慨颇多,年轻时,他们拍了很多电视剧,几乎每天都生活在剧组里,那时条件一般,住的还是招待所。到现在,两人没别的事,一天到晚就是做饭、聊天。
“突然觉得每一件事儿可能都是值得你去认真对待的。”张国立说,原来拍戏,他觉得拍一部多一部,现在觉得拍一部少一部。
所以,他对作品的要求也会更高。《我爱桃花》排练至今,他把三位演员“折磨”得够呛,对舞美也一再琢磨。因为离演出时间越来越近了,他想让观众看到“这是一个正正经经的戏”。
据中新网袁秀月/文整理
最近一段时间,排练厅成了张国立经常光顾的地方,他正在这里酝酿自己执导的首部话剧《我爱桃花》。
“这孩子的天地应该是在舞台上”
大多数观众认识张国立,都是从影视剧开始。但实际上,张国立最早的舞台是在话剧上。1983年,他从铁路文工团转业到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成为一名话剧演员。
1987年,四川人艺排演瑞典剧作家斯特林堡的名剧《朱丽小姐》,张国立出演男仆让。演出效果极好,很多戏剧界的前辈看了都大加赞赏,有位前辈感叹“这孩子的天地应该是在舞台上”。就这么一句话,从此给张国立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应该到舞台上去。
然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正值大众文化兴起,剧场进入长时间的沉寂期,没有固定演出和观众,演员们纷纷改行拍影视剧。
这其中也有張国立,从《顽主》里的无业青年于观开始,他塑造了百余个影视角色,主演了《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我这一辈子》《半路父子》等多部影视剧。
虽然演了这么多影视剧,但张国立说,他对话剧的敬畏之心一直都在。这么多年来,只要哪里有话剧演,他都尽量去看。2017年,他再次以话剧演员的身份站到舞台上,和张铁林、王刚合演邹静之的话剧《断金》,一时成为热门话题,每次演出都一票难求。
张国立说,正是那次回来,他才发现“话剧的美妙是买不来的”。
钟情《我爱桃花》十多年
两年之后,再与话剧结缘,为什么选择《我爱桃花》,还是做导演?
张国立回忆,其实他跟《我爱桃花》的渊源由来已久。2001年左右,邹静之受北京人艺的邀请创作了这个话剧,他是最早读剧本的人之一。
《我爱桃花》取材于明代的拟话本小说集《型世言》,用“戏中戏”的结构讲述了一个“会错了意”的故事。
看过剧本后,张国立非常喜欢,一是喜欢剧本中的文学性,用他的话说,写得都不像邹静之了。另一方面是喜欢这个故事,它很难被定义,“你说它是个悲剧,可是它有那么多喜剧的荒诞;你说它是爱情戏,它后面又会杀人”。因为喜欢,他早早就买下了《我爱桃花》的影视剧版权,但阴差阳错,这么多年都没能成行,如今也算是圆了一个梦。不过,他并不认为导话剧是跨界,在他看来,这才是自己的“本工活”。要是他还在剧院待着,现在也是话剧导演了。
张国立还一度想自己演《我爱桃花》,但十几年前没时间,现在又不合适了,因为主角是小生。他开玩笑,如果不是“铁三角”岁数都过了,他们肯定自己上。这版《我爱桃花》中,饰演男主角冯燕的是小沈阳。张国立说,以前小沈阳就跟他提过,他喜欢看话剧,想尝试演下,就算是跑龙套也可以。但他觉得,话剧有规定的场景和既定的情节、人物关系,不得当的表演,对戏剧恰恰是一种伤害。
“所以我跟他说,如果你演话剧的话,我们找一个机会,从排练开始。我不需要小沈阳,我需要的只是小沈阳演的一个角色。”张国立说,在排练的这段时间,小沈阳也在慢慢进入角色,真正在为一个戏贡献自己表演的智慧。
作品拍一部少一部
几年前,张国立在接受采访时曾说,他没追求过心理上的年轻,也从来没觉得自己老过。直到今年64岁了,他仍觉得自己还有一腔热血,以及干不完的事。
的确,忙碌是张国立的常态。最近除了话剧排练,他还有两档综艺《幸福三重奏》《我就是演员之巅峰对决》。在节目中,妻子邓婕称他是“工作狂”,有次他一连工作了18个小时。
这几年,从综艺《国家宝藏》《中国新相亲》到影视剧《好久不见》《我的亲爹和后爸》,张国立一直活跃在荧屏上,这是不输年轻人的工作量。
但在忙碌的工作中,张国立也慢慢感受到时间带来的变化。采访那天他透露,两天后他还有一个演出。但台词他已经背了两天了,要搁以前,他拿着就敢上场。岁数大了,他需要比以前更慢的节奏。
有些困难他开始克服不了,比如体力跟不上。很多节目录制时间长,经常一录一个通宵。其实他也没有那么强的体能,为了保持状态,只能撑着。有时候录完了他浑身都疼,要在家里躺一天,甚至觉得一点精神也没有,就好像得了一场重病。
更多的感受是心理上的。他跟邓婕录制《幸福三重奏》时感慨颇多,年轻时,他们拍了很多电视剧,几乎每天都生活在剧组里,那时条件一般,住的还是招待所。到现在,两人没别的事,一天到晚就是做饭、聊天。
“突然觉得每一件事儿可能都是值得你去认真对待的。”张国立说,原来拍戏,他觉得拍一部多一部,现在觉得拍一部少一部。
所以,他对作品的要求也会更高。《我爱桃花》排练至今,他把三位演员“折磨”得够呛,对舞美也一再琢磨。因为离演出时间越来越近了,他想让观众看到“这是一个正正经经的戏”。
据中新网袁秀月/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