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教师的预设很重要。课前不作充分的预设,课上缺少对生成的调控能力,课堂就成了一盘散沙。文章对课堂教学预设的有效策略进行分析,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语文课堂;调控能力;教学预设;策略
1 把握教学目标的准绳
教学目标的提出是教学活动的起点。目标明确集中,达成度高,是有效教学最重要的标志。在教学起始阶段提出明确的目标,可以使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均有方向感,在教学结束时均有达标感,这是避免学生盲目被牵的关键所在。
1.1 解读准教材目标和生本目标。分析每篇课文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课文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集中。把目标和具体要求合理地分配到每一课时中,并注意把每篇课文课后练习作为制定教学要求的重要依据,把课后练习分散在各课时中完成。同时,要分析学生具体情况。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真正体现以学定教。不能根据教师个人的偏好,一味追求“时髦式”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任意地制定教学目标。一句话,学生的实际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起点。
1.2 设计准有效目标的内容。有效的教学目标是有效课堂的根本,对《课标》中小学语文教学总体目标进行归纳,具体如下:在认知目标方面,要使学生掌握常用的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能背诵和复述指定的课文;在能力目标方面,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在情感目标方面,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感悟,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学会审美,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得到人文渗透和滋养。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不偏离方向。
2 立足朗读训练的增量
大量教学实践证明,阅读教学要落到实处,就必须在朗读上多下工夫。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人教版教材所选篇目大多文质兼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人文精神,非常适合朗读。教师应立足朗读训练的增量,通过朗读帮助学生理解积累语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进行思维训练,以达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1 精心预设朗读训练的目标。朗读训练的目标是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三者具有层次性,层层推进。学生初读课文,教师应把“读正确读通顺”放在首位,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懂词语,读通句子,读顺课文。也可设计与课题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对于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匆匆收场,草草收兵。“有感情朗读”不仅要求学生读准语音、节奏和语调,还应读出感情,读出语言气势,并把握朗读的速度,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语境,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2 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的句眼。在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应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选择典型性的句、段作为落点展开训练,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提高朗读训练的成效。
1)选择描写精彩的句子。课文中诸如运用了比喻、对比等手法的精彩描写,是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表达方法的好素材。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中的“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一句。
2)选择复杂难读的句子。课文中某些长单句、复句、句群,停顿比较复杂,不易把它读流利。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的“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一句,就可以确定为朗读训练的对象。
3)选择感情丰富的句子。课文中的某些句子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作者某方面强烈的思想感情。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中的“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一句。
4)选择含义深刻的句子。课文中的部分句子含有重要的知识点或者蕴涵了某方面的哲理,需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思考、讨论才能理解、领悟。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永生的眼睛》有个句子:“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
2.3 灵活选用朗读训练的形式。首先,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选择朗读训练的形式。学生的年龄不同,其认识、兴趣等特点也不同,朗读形式也应该有所不同。如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可以多采用如表演读、开火车读、接龙读、同桌或小组合作读、比赛读、齐读等形式;中高段学生则可以采取诵读、配合读、角色读等形式。
其次,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选择朗读训练的形式。教学过程中不同阶段朗读训练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其朗读形式也可以不一样。如在初读阶段,主要解决读正确的问题,可以采用自由读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读,边读边纠正;而在精读阶段,主要是解决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读中感悟语言的问题,宜采用个别诵读、配合读、角色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看、读中想、读中议,体会所读句、段的语言特色以及所表达的含义或思想感情。
3 扎根练习设计的实效
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训练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养成良好学习惯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进行反馈调节的重要措施。预设实效的课堂练习尤为重要,它能克服练习过程中的无效活动及其带来的负作用,提高教学效益。
3.1 针对不同年段学生语言学习的实际需要进行设计。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材是学生学习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例子,里面有丰富的语言表达形式可供学生学习运用。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善于了解学生语言的不足之处,从课文中寻找适当的“例子”,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在语言运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学习和运用,有效地加以克服,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3.2 要围绕训练目标,设计训练点。训练目标必须通过点的训练来实现。在课堂内,我们没有必要教学生学习课文中所有的知识,可以根据既定的目标,精心选择几个重点的、有规律性的语言现象(词、句、段、篇)作为学生训练用的“例子”。如教学《检阅》一课,教师应该从“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这两个文眼入手,抓住博莱克的动作描写和少先队员语言、心理描写的词语句子,让学生体会当时博莱克的坚强、自豪和少先队员宽容、善良的品质。
3.3 根据教材的写法,选择写的训练。语文教学的三个层次是感悟、积累、运用。为了完成读写迁移目标,应进行写的练习——可以是仿写、缩写、续写,也可以是写读后感、导游词、采访记,还可以是改写小剧本等等。目的是帮助学生对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尝试独立运用。
有效的练习设计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既要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使学生学而不厌,做而不烦,又要做到难易适中,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只有这样的练习才能事半功倍。
4 结束语
总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走在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探索路上,课堂的种种预设是否有效,是决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精心巧妙、有效的预设能使课堂精彩纷呈。
关键词:语文课堂;调控能力;教学预设;策略
1 把握教学目标的准绳
教学目标的提出是教学活动的起点。目标明确集中,达成度高,是有效教学最重要的标志。在教学起始阶段提出明确的目标,可以使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均有方向感,在教学结束时均有达标感,这是避免学生盲目被牵的关键所在。
1.1 解读准教材目标和生本目标。分析每篇课文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课文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集中。把目标和具体要求合理地分配到每一课时中,并注意把每篇课文课后练习作为制定教学要求的重要依据,把课后练习分散在各课时中完成。同时,要分析学生具体情况。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真正体现以学定教。不能根据教师个人的偏好,一味追求“时髦式”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任意地制定教学目标。一句话,学生的实际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起点。
1.2 设计准有效目标的内容。有效的教学目标是有效课堂的根本,对《课标》中小学语文教学总体目标进行归纳,具体如下:在认知目标方面,要使学生掌握常用的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能背诵和复述指定的课文;在能力目标方面,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在情感目标方面,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感悟,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学会审美,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得到人文渗透和滋养。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不偏离方向。
2 立足朗读训练的增量
大量教学实践证明,阅读教学要落到实处,就必须在朗读上多下工夫。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人教版教材所选篇目大多文质兼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人文精神,非常适合朗读。教师应立足朗读训练的增量,通过朗读帮助学生理解积累语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进行思维训练,以达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1 精心预设朗读训练的目标。朗读训练的目标是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三者具有层次性,层层推进。学生初读课文,教师应把“读正确读通顺”放在首位,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懂词语,读通句子,读顺课文。也可设计与课题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对于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匆匆收场,草草收兵。“有感情朗读”不仅要求学生读准语音、节奏和语调,还应读出感情,读出语言气势,并把握朗读的速度,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语境,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2 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的句眼。在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应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选择典型性的句、段作为落点展开训练,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提高朗读训练的成效。
1)选择描写精彩的句子。课文中诸如运用了比喻、对比等手法的精彩描写,是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表达方法的好素材。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中的“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一句。
2)选择复杂难读的句子。课文中某些长单句、复句、句群,停顿比较复杂,不易把它读流利。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的“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一句,就可以确定为朗读训练的对象。
3)选择感情丰富的句子。课文中的某些句子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作者某方面强烈的思想感情。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中的“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一句。
4)选择含义深刻的句子。课文中的部分句子含有重要的知识点或者蕴涵了某方面的哲理,需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思考、讨论才能理解、领悟。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永生的眼睛》有个句子:“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
2.3 灵活选用朗读训练的形式。首先,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选择朗读训练的形式。学生的年龄不同,其认识、兴趣等特点也不同,朗读形式也应该有所不同。如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可以多采用如表演读、开火车读、接龙读、同桌或小组合作读、比赛读、齐读等形式;中高段学生则可以采取诵读、配合读、角色读等形式。
其次,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选择朗读训练的形式。教学过程中不同阶段朗读训练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其朗读形式也可以不一样。如在初读阶段,主要解决读正确的问题,可以采用自由读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读,边读边纠正;而在精读阶段,主要是解决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读中感悟语言的问题,宜采用个别诵读、配合读、角色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看、读中想、读中议,体会所读句、段的语言特色以及所表达的含义或思想感情。
3 扎根练习设计的实效
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训练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养成良好学习惯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进行反馈调节的重要措施。预设实效的课堂练习尤为重要,它能克服练习过程中的无效活动及其带来的负作用,提高教学效益。
3.1 针对不同年段学生语言学习的实际需要进行设计。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材是学生学习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例子,里面有丰富的语言表达形式可供学生学习运用。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善于了解学生语言的不足之处,从课文中寻找适当的“例子”,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在语言运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学习和运用,有效地加以克服,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3.2 要围绕训练目标,设计训练点。训练目标必须通过点的训练来实现。在课堂内,我们没有必要教学生学习课文中所有的知识,可以根据既定的目标,精心选择几个重点的、有规律性的语言现象(词、句、段、篇)作为学生训练用的“例子”。如教学《检阅》一课,教师应该从“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这两个文眼入手,抓住博莱克的动作描写和少先队员语言、心理描写的词语句子,让学生体会当时博莱克的坚强、自豪和少先队员宽容、善良的品质。
3.3 根据教材的写法,选择写的训练。语文教学的三个层次是感悟、积累、运用。为了完成读写迁移目标,应进行写的练习——可以是仿写、缩写、续写,也可以是写读后感、导游词、采访记,还可以是改写小剧本等等。目的是帮助学生对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尝试独立运用。
有效的练习设计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既要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使学生学而不厌,做而不烦,又要做到难易适中,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只有这样的练习才能事半功倍。
4 结束语
总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走在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探索路上,课堂的种种预设是否有效,是决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精心巧妙、有效的预设能使课堂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