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列举了目前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思维定势影响等现象,进而通过对数学概念教学程序、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数学概念教学中的注意点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心理障碍;概念引入;能力培养;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G423.69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8-0091-01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里有大量的数学概念,它既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又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概念是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正确理解教学概念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是学好定理、公式、法则和数学思想的基础,搞清概念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只有对概念理解的渗透,才能在解题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数学概念的教学。
一、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心理障碍的分析
1、对数学概念的建立缺乏清晰感知。在教学中经常发现很多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没有自觉主动掌握观察数学问题,数学规律的方法,因而造成观察的无序,片面或表面,往往导致感知概念的模糊甚至混乱,使数学概念的建立缺乏坚实的基础。其次是由于学生数学知识面十分狭窄,动手实践经验极少,对那些联系社会生产实际的数学问题尤其感到陌生。为此这些初中生对相应数学问题的感知就会比较迟缓且不完善。
2、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1)习惯性思维方式的干扰。许多学生特别是差生由于不了解数学问题的深刻性与复杂性,没有办法正确认识不同条件影响着事物间的因果联系,以致经常不管条件变化,没有对所探究的数学问题和过程进行具体分析,尽以自己的习惯性思维模式去认识新知与解决实际问题而导致出现错误。
(2)前学科概念的干扰。平时日常经验产生的前科学概念在学生心理上形成了一种准备状态,当他们认识新的数学问题时经常不自觉地产生一种“先入为主”的成见,常常以头脑中那种非科学的观念感受的对数学问题的片面印象去代替数学问题的本质,而形成进一步学习数学概念的障碍。
二、教师进行数学概念教学的引入方法
新课标指出:概念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的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因此引入数学概念就要以具体的典型材料和实例为基础,揭示概念形成的实际背景,要创设好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完成由材料感知到理性认识的过渡,并引导学生把背景材料与原有认知结构建立实质性联系.下面介绍几种引入数学概念的方法.
(1) 从实际生活中,引入新概念。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数学概念的引入上,尽可能地选取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并且注意选取事例不在于数量的多少,关键是要贴近学生的认识经历,能够反映概念的本质特征.
(2)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概念。教师要善于恰当地创设趣味性、探索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概念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从问题分析中,归纳和抽象出概念的本质特征,这样形成的概念才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3) 从最近概念引入新概念。任何数学概念必定有与之相关的最近概念,因此教学中要以学生已掌握了的知识为基础,从学生的最近概念出发,引导学生探求新旧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相互联系的知识,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之间的整体认识。
三、数学概念教学中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1、展示概念背景,培养思维的主动性。思维的主动性,表现为学生对数学充满热情,以学习数学为乐趣,在获得知识时有一种惬意的满足感,创设求知情境就成为一条捷径,
2、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表现在思考问题时,以敏锐地感知,迅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由此思彼”的联想,果断、简捷地解决问题。
3、精确表述概念,培养思维的准确性。思维的准确性是指思维符合逻辑,判断准确,概念清晰。
4、解剖新概念,培养思维的缜密性。思维的缜密性表现在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全面深刻地理解,对数学知识结构的严密性和科学性能够充分认识。
5、运用新概念,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主要表现在理解能力强,能抓住概念、定理的核心及知识的内在联系,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及使用的条件和范围.在用概念判别命题的真伪时,能抓住问题的实质;在用概念解题时,能抓住问题的关键。
6、分析错解成因,培养思维的批判性(举例说明)。思维的批判是指思维严谨而不疏漏,能准确地辨别和判断,善于觅错、纠错,以批判的眼光观察事物和审视思维的活动。
总之,对于初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正所谓教无定法,好的概念教学课没有统一的标准,可谓百花齐放,但不好的概念教学课却有统一的特征:学生只是知道某某概念,但对于其怎么来的以及如何使用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希望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使小小的概念教学中,能折射出我们教师大大的智慧。前苏联数学家辛钦曾经说过:“我想尽力做到在引进新概念、新理论时,能尽可能的看到新概念、新理论的引入是自然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我认为只有利用这种方法,在学生方面才能非形式化的理解并掌握所学到的东西。”
【关键词】心理障碍;概念引入;能力培养;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G423.69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8-0091-01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里有大量的数学概念,它既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又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概念是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正确理解教学概念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是学好定理、公式、法则和数学思想的基础,搞清概念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只有对概念理解的渗透,才能在解题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数学概念的教学。
一、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心理障碍的分析
1、对数学概念的建立缺乏清晰感知。在教学中经常发现很多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没有自觉主动掌握观察数学问题,数学规律的方法,因而造成观察的无序,片面或表面,往往导致感知概念的模糊甚至混乱,使数学概念的建立缺乏坚实的基础。其次是由于学生数学知识面十分狭窄,动手实践经验极少,对那些联系社会生产实际的数学问题尤其感到陌生。为此这些初中生对相应数学问题的感知就会比较迟缓且不完善。
2、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1)习惯性思维方式的干扰。许多学生特别是差生由于不了解数学问题的深刻性与复杂性,没有办法正确认识不同条件影响着事物间的因果联系,以致经常不管条件变化,没有对所探究的数学问题和过程进行具体分析,尽以自己的习惯性思维模式去认识新知与解决实际问题而导致出现错误。
(2)前学科概念的干扰。平时日常经验产生的前科学概念在学生心理上形成了一种准备状态,当他们认识新的数学问题时经常不自觉地产生一种“先入为主”的成见,常常以头脑中那种非科学的观念感受的对数学问题的片面印象去代替数学问题的本质,而形成进一步学习数学概念的障碍。
二、教师进行数学概念教学的引入方法
新课标指出:概念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的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因此引入数学概念就要以具体的典型材料和实例为基础,揭示概念形成的实际背景,要创设好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完成由材料感知到理性认识的过渡,并引导学生把背景材料与原有认知结构建立实质性联系.下面介绍几种引入数学概念的方法.
(1) 从实际生活中,引入新概念。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数学概念的引入上,尽可能地选取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并且注意选取事例不在于数量的多少,关键是要贴近学生的认识经历,能够反映概念的本质特征.
(2)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概念。教师要善于恰当地创设趣味性、探索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概念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从问题分析中,归纳和抽象出概念的本质特征,这样形成的概念才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3) 从最近概念引入新概念。任何数学概念必定有与之相关的最近概念,因此教学中要以学生已掌握了的知识为基础,从学生的最近概念出发,引导学生探求新旧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相互联系的知识,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之间的整体认识。
三、数学概念教学中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1、展示概念背景,培养思维的主动性。思维的主动性,表现为学生对数学充满热情,以学习数学为乐趣,在获得知识时有一种惬意的满足感,创设求知情境就成为一条捷径,
2、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表现在思考问题时,以敏锐地感知,迅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由此思彼”的联想,果断、简捷地解决问题。
3、精确表述概念,培养思维的准确性。思维的准确性是指思维符合逻辑,判断准确,概念清晰。
4、解剖新概念,培养思维的缜密性。思维的缜密性表现在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全面深刻地理解,对数学知识结构的严密性和科学性能够充分认识。
5、运用新概念,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主要表现在理解能力强,能抓住概念、定理的核心及知识的内在联系,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及使用的条件和范围.在用概念判别命题的真伪时,能抓住问题的实质;在用概念解题时,能抓住问题的关键。
6、分析错解成因,培养思维的批判性(举例说明)。思维的批判是指思维严谨而不疏漏,能准确地辨别和判断,善于觅错、纠错,以批判的眼光观察事物和审视思维的活动。
总之,对于初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正所谓教无定法,好的概念教学课没有统一的标准,可谓百花齐放,但不好的概念教学课却有统一的特征:学生只是知道某某概念,但对于其怎么来的以及如何使用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希望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使小小的概念教学中,能折射出我们教师大大的智慧。前苏联数学家辛钦曾经说过:“我想尽力做到在引进新概念、新理论时,能尽可能的看到新概念、新理论的引入是自然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我认为只有利用这种方法,在学生方面才能非形式化的理解并掌握所学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