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制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备受教育界乃至社会的关注。特别是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似乎又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进步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对传统中小学德育实效性偏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教学实践,对增强实效性有一些思考,希望能对政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措施
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教育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对培养中学生健全的人格,巩固良好的道德文化根基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德育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结点。那么,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呢?以下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新时期德育工作中的分析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人世,整个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校德育在这场以市场经济为龙头的整体社会转型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些社会环境的改变对学校德育的影响,对教育者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只有引起教育者的强烈关注、高度重视,才能使学校德育工作步上一个新台阶。
1.不良文化对,将对学校德育产生冲击。中国进入世贸组织,必将对中国的教育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促使中国的教育更加开放地面向世界,更加积极参加国际间交流和竞争,使学校德育处于一个更加复杂的环境中。面临的西方各种政治文化思潮影响。首先西方必将在中国大力宣传“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教育思想,这种思想文化观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其次,西方推销“黄色文化”。这种“黄色文化”对青少年影响特别巨大,容易使青少年丧失斗志和理想,影响成长。其三,西方在意识领域对青少年腐蚀,使其丧失正确的政治方向。西方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生活观,使青少年发生思想意识混乱。
2.家庭教育对德育的淡视。家庭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础,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家庭教育的美德。但每年的高考对许多家庭来说,还是个永远的痛。虽然近年高校一再扩招,但还是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这种激烈竞争的瓶颈效应,促使许多家庭重视智育,轻心育,反映在教育上就是重视孩子的文化成绩,淡视或忽视孩子的心理品质;再加上许多家长素质较低,对孩子进行错位观念教育,从而使品质在形成的过程中缺少家庭教育的重要一环。
3.社会价值观的变革对德育的制约。价值观是人们对整个社会生活领域中的一些基本价值的判断、信念、理想等所构成,是人们精神追求的目标,是行为的内在动力和尺度。由于社会整个处于转型期中,社会利益重新调整分配和社会的多元发展,引起部分人心理和行为失衡,价值观念发生冲突。如: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定位,社会生活秩序中的地位,价值目标的选择及实现手段等。这些价值观的变革,严重制约着学校德育。
4.网络的发展对学校德育的冲击。互联网的发展及普及,使青少年成为“网上一代”,网络给青少年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也为他们创造了精彩的娱乐时空。但网上一些不健康的暴力和色情内容诱惑着这些涉世不深的年轻一代,侵蚀着他们的心灵,危害着他们身心健康。互联网的发展对学校德育的影响不仅仅是信息量的过度和失控,也使学校德育面临着重新开发德育手段和渠道。
学校教育以德育为首。德育是一个全面育人的过程。教育者只有不断对新情况分析、总结、改进,才能促使德育工作发展。
二、重視德育教育的情感性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职责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他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那么,教育者应如何让学生“美好思想的幼苗”茁壮成长而不至于被“杂草”所湮没呢?用鲁迅先生的话说,就是“教育是根植于爱的。”教育者不仅要善于发现学生心灵的闪光点,更重要的是要用博大的胸襟去了解他们,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对班级中的“暂差生”,尤其是家庭存在有特殊情況的学生,他们往往是因为社会、家庭中的一些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有很重的精神包袱,惩罚、责骂、冷眼只会抹杀他们渴望进步的心灵,造成他们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决不会挽救他们。如果对学生的过失视而不见或过分地袒护,那只会蒙蔽学生求真的心灵;如果只一味地认为严师才能出高徒,那必然会挫伤学生内心的求美求新意识,使学生增加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变得固步自封,循规蹈矩,成为教育的奴隶,怎能使他们成为追求者和创造着呢?所以,教师对爱的艺术的理解应是让学生的品格和智慧都能够自由地发展,成为他们创造奇迹,创造新我的动力。
三、德育实效性的基本对策
1.正确认识环境对学校德育的双重影响。教育者不能只看到环境中消极负面的影响,也应看到环境中大量有利的积极主动面。如: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德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也给德育工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市场经济使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激发学生的进取创新和自主观念。其次,市场经济为德育注入了新时代内容,丰富了德育内容。其三,市场经济为学校德育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证。一系列的变化,就是对教育者提出的新课题,新要求,只有加强研究,才能有所作为。
2.优化德育环境。(1)充分利用现代化传媒手段,开展道德教育,大力宣传道德规范,积极表彰道德典型,对各种不道德的言行进行抨击。净化影视媒体,推行德育制度建设,使道德与法律相铺相成,营造浓郁的社会道德氛围。(2)加强学校德育环境建设。事实证明,良好的德育环境其独有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一些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只有建设良好的校园德育环境,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强化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网络。当前德育工作低效原因:--就是教育环节脱节。解决这一问题,学校教育必须借助社会、家庭中各种积极因素,拓宽德育渠道,提高社会、家庭、学校德育行为的协调性,形成德育合力,发挥德育整体教育功能,逐步实现学校德育社会化。
总之,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已出现十分可喜的局面,相信通过学校、家庭与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一定可使学生的德育工作从教育的行为控制,动机的激励最终达到被管理得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最终实现德育工作最优化。
关键词: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措施
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教育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对培养中学生健全的人格,巩固良好的道德文化根基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德育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结点。那么,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呢?以下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新时期德育工作中的分析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人世,整个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校德育在这场以市场经济为龙头的整体社会转型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些社会环境的改变对学校德育的影响,对教育者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只有引起教育者的强烈关注、高度重视,才能使学校德育工作步上一个新台阶。
1.不良文化对,将对学校德育产生冲击。中国进入世贸组织,必将对中国的教育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促使中国的教育更加开放地面向世界,更加积极参加国际间交流和竞争,使学校德育处于一个更加复杂的环境中。面临的西方各种政治文化思潮影响。首先西方必将在中国大力宣传“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教育思想,这种思想文化观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其次,西方推销“黄色文化”。这种“黄色文化”对青少年影响特别巨大,容易使青少年丧失斗志和理想,影响成长。其三,西方在意识领域对青少年腐蚀,使其丧失正确的政治方向。西方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生活观,使青少年发生思想意识混乱。
2.家庭教育对德育的淡视。家庭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础,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家庭教育的美德。但每年的高考对许多家庭来说,还是个永远的痛。虽然近年高校一再扩招,但还是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这种激烈竞争的瓶颈效应,促使许多家庭重视智育,轻心育,反映在教育上就是重视孩子的文化成绩,淡视或忽视孩子的心理品质;再加上许多家长素质较低,对孩子进行错位观念教育,从而使品质在形成的过程中缺少家庭教育的重要一环。
3.社会价值观的变革对德育的制约。价值观是人们对整个社会生活领域中的一些基本价值的判断、信念、理想等所构成,是人们精神追求的目标,是行为的内在动力和尺度。由于社会整个处于转型期中,社会利益重新调整分配和社会的多元发展,引起部分人心理和行为失衡,价值观念发生冲突。如: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定位,社会生活秩序中的地位,价值目标的选择及实现手段等。这些价值观的变革,严重制约着学校德育。
4.网络的发展对学校德育的冲击。互联网的发展及普及,使青少年成为“网上一代”,网络给青少年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也为他们创造了精彩的娱乐时空。但网上一些不健康的暴力和色情内容诱惑着这些涉世不深的年轻一代,侵蚀着他们的心灵,危害着他们身心健康。互联网的发展对学校德育的影响不仅仅是信息量的过度和失控,也使学校德育面临着重新开发德育手段和渠道。
学校教育以德育为首。德育是一个全面育人的过程。教育者只有不断对新情况分析、总结、改进,才能促使德育工作发展。
二、重視德育教育的情感性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职责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他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那么,教育者应如何让学生“美好思想的幼苗”茁壮成长而不至于被“杂草”所湮没呢?用鲁迅先生的话说,就是“教育是根植于爱的。”教育者不仅要善于发现学生心灵的闪光点,更重要的是要用博大的胸襟去了解他们,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对班级中的“暂差生”,尤其是家庭存在有特殊情況的学生,他们往往是因为社会、家庭中的一些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有很重的精神包袱,惩罚、责骂、冷眼只会抹杀他们渴望进步的心灵,造成他们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决不会挽救他们。如果对学生的过失视而不见或过分地袒护,那只会蒙蔽学生求真的心灵;如果只一味地认为严师才能出高徒,那必然会挫伤学生内心的求美求新意识,使学生增加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变得固步自封,循规蹈矩,成为教育的奴隶,怎能使他们成为追求者和创造着呢?所以,教师对爱的艺术的理解应是让学生的品格和智慧都能够自由地发展,成为他们创造奇迹,创造新我的动力。
三、德育实效性的基本对策
1.正确认识环境对学校德育的双重影响。教育者不能只看到环境中消极负面的影响,也应看到环境中大量有利的积极主动面。如: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德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也给德育工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市场经济使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激发学生的进取创新和自主观念。其次,市场经济为德育注入了新时代内容,丰富了德育内容。其三,市场经济为学校德育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证。一系列的变化,就是对教育者提出的新课题,新要求,只有加强研究,才能有所作为。
2.优化德育环境。(1)充分利用现代化传媒手段,开展道德教育,大力宣传道德规范,积极表彰道德典型,对各种不道德的言行进行抨击。净化影视媒体,推行德育制度建设,使道德与法律相铺相成,营造浓郁的社会道德氛围。(2)加强学校德育环境建设。事实证明,良好的德育环境其独有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一些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只有建设良好的校园德育环境,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强化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网络。当前德育工作低效原因:--就是教育环节脱节。解决这一问题,学校教育必须借助社会、家庭中各种积极因素,拓宽德育渠道,提高社会、家庭、学校德育行为的协调性,形成德育合力,发挥德育整体教育功能,逐步实现学校德育社会化。
总之,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已出现十分可喜的局面,相信通过学校、家庭与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一定可使学生的德育工作从教育的行为控制,动机的激励最终达到被管理得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最终实现德育工作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