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学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还应巧妙地融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德育教育 备课 上课 作业
教师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不能仅仅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中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好好备课,认真上课,课后积极辅导学生作业;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巧妙地融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一、认真备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要根据教材,充分挖掘其固有的德育因素,将德育和智育有机结合,做到传道、授业、解惑。
1.从学习重点中挖掘。如《背影》一文,这是一篇叙事纪实的散文,这课的重点是作者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父亲的背影,表现了父亲爱护儿子的深挚感情,抒发了浓浓的父子深情,旨在激发学生热爱亲人的情感,涉及热爱他人的思想。
2.从课题中挖掘。如《斜塔上的实验》一文,让学生对课题感兴趣:“斜塔”上怎么做实验呢?这是什么“斜塔”呢?学生对课题感兴趣,然后想了解课文,学习伽利略勇于创新的精神,从而学习科学知识。
3.从课文内容中挖掘。如《枣核》一文,让学生了解,写的是一个远在大洋彼岸的风烛残年的老人,作者的“旧时同窗”,尽管“家庭和事业都如意”,但越到晚年,思乡越切,总是想起故乡院里的那颗枣树,当作者来美时,“再三托付”为他带几颗枣核来,以在花园里试种。全文洋溢着浓烈的思乡爱国之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只要我们善于挖掘教材,就能挖掘出作者积极的思想因素。
二、好好上课
课堂是教育学生的一块大好的思想阵地,如何让课文发挥作用呢?
1.导语引入。如教授《甜甜的泥土》一文,可以通过提问学生:泥土为什么是甜的呢?你们尝过泥土的味道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读中诱导。如教《春》时我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走出教室,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准确地把握住教材的德育因素。教师在教学时要强调本课的思想教育内容,准确地把握住教材的德育因素,使学生知道要掌握的知识点。如教《愚公移山》一文,在总结课文时,强调愚公精神是一种艰苦创业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完成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崇高使命。
4.在情感参与中受到品德教育。语文教学的品德教育要以情动人,激发学生的情感是影响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一种强大动力。因此,教师在讲课中要有良好的情感参与,在讲解中或褒或贬、或抑或扬,充满激情,使人感悟,令人振奋,从而使学生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在入情入境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如我教《我的中国心》,这是香港歌星张明敏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唱的一首歌,它打动了海内外亿万中华儿女的心。通过一位海外游子的诉说,刻画了对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让学生在课堂参与中受到品德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
三、特色作业
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教育,没能真正内化,所以要通过训练来强化。
1.通过写作内化,指导学生运用学得的正确观点,观察分析周围的一切,去伪存真地选择材料。确立积极健康的主题,在写作中让学生把接受的思想教育从认识转化为能力。如学了魏巍老师的《我的老师》后,让学生以《我的老师》为题,写一篇文章,对学生进行怎样热爱教师、不忘老师教诲的教育。
2.通过课外活动内化,通过有益的课外活动体现学生习得的德育知识。如学了《谈谦虚》一文后,让学生分为两组进行答辩,什么时候该“谦虚”,什么时候“该出手时就出手”,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文字训练之中。
参考文献:
[1]上海师范大学,2006.
[2]成功(教育),2012(07).
[3]中国期刊网.
[4]考试周刊,2011(68).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德育教育 备课 上课 作业
教师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不能仅仅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中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好好备课,认真上课,课后积极辅导学生作业;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巧妙地融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一、认真备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要根据教材,充分挖掘其固有的德育因素,将德育和智育有机结合,做到传道、授业、解惑。
1.从学习重点中挖掘。如《背影》一文,这是一篇叙事纪实的散文,这课的重点是作者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父亲的背影,表现了父亲爱护儿子的深挚感情,抒发了浓浓的父子深情,旨在激发学生热爱亲人的情感,涉及热爱他人的思想。
2.从课题中挖掘。如《斜塔上的实验》一文,让学生对课题感兴趣:“斜塔”上怎么做实验呢?这是什么“斜塔”呢?学生对课题感兴趣,然后想了解课文,学习伽利略勇于创新的精神,从而学习科学知识。
3.从课文内容中挖掘。如《枣核》一文,让学生了解,写的是一个远在大洋彼岸的风烛残年的老人,作者的“旧时同窗”,尽管“家庭和事业都如意”,但越到晚年,思乡越切,总是想起故乡院里的那颗枣树,当作者来美时,“再三托付”为他带几颗枣核来,以在花园里试种。全文洋溢着浓烈的思乡爱国之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只要我们善于挖掘教材,就能挖掘出作者积极的思想因素。
二、好好上课
课堂是教育学生的一块大好的思想阵地,如何让课文发挥作用呢?
1.导语引入。如教授《甜甜的泥土》一文,可以通过提问学生:泥土为什么是甜的呢?你们尝过泥土的味道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读中诱导。如教《春》时我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走出教室,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准确地把握住教材的德育因素。教师在教学时要强调本课的思想教育内容,准确地把握住教材的德育因素,使学生知道要掌握的知识点。如教《愚公移山》一文,在总结课文时,强调愚公精神是一种艰苦创业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完成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崇高使命。
4.在情感参与中受到品德教育。语文教学的品德教育要以情动人,激发学生的情感是影响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一种强大动力。因此,教师在讲课中要有良好的情感参与,在讲解中或褒或贬、或抑或扬,充满激情,使人感悟,令人振奋,从而使学生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在入情入境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如我教《我的中国心》,这是香港歌星张明敏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唱的一首歌,它打动了海内外亿万中华儿女的心。通过一位海外游子的诉说,刻画了对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让学生在课堂参与中受到品德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
三、特色作业
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教育,没能真正内化,所以要通过训练来强化。
1.通过写作内化,指导学生运用学得的正确观点,观察分析周围的一切,去伪存真地选择材料。确立积极健康的主题,在写作中让学生把接受的思想教育从认识转化为能力。如学了魏巍老师的《我的老师》后,让学生以《我的老师》为题,写一篇文章,对学生进行怎样热爱教师、不忘老师教诲的教育。
2.通过课外活动内化,通过有益的课外活动体现学生习得的德育知识。如学了《谈谦虚》一文后,让学生分为两组进行答辩,什么时候该“谦虚”,什么时候“该出手时就出手”,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文字训练之中。
参考文献:
[1]上海师范大学,2006.
[2]成功(教育),2012(07).
[3]中国期刊网.
[4]考试周刊,20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