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蕴含着丰富的人民智慧和民族精神,是我国新课改推行中的重点开发领域。具体到高中语文学科,在教学环节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然而现阶段,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仍存在很多问题,教学效果欠佳。本文分析了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并提出其具体的渗透与开发策略,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学;渗透开发
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文化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高中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时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将知识学习与文化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其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 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一) 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进步的时代背景下,新课改的推行为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元素,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适当的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能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促进其全面发展。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和道德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传统文化的积淀能够帮助其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促进人格的健全和发展。
(二) 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西方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传统文化带来了冲击,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很多高中生通过互联网等途径了解西方文化,并出現了盲目崇拜和跟风的现象,严重忽视了我国本土的优秀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引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内容,能够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全面的了解,进而领略我国的文化成就,增强祖国自豪感,正确认识西方文化的冲击,提高文化保护和传承意识。
二、 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开发策略
(一) 洞悉教材,挖掘文化元素
高中语文教材是经过教育工作者长期的研讨和编撰修订而成的,其内容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文学精粹,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学生对教材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洞悉教材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中隐藏的文化元素,并将文化渗透注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内涵有更深入的理解。如在现代诗歌《雨巷》中,油纸伞是独具中国特色的物品,教师通过对“油纸伞”这一元素的深入剖析,使学生在了解油纸伞发展历程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另外,高中语文教材中也有一些经典古诗文,其蕴含着传统习俗、传统建筑等文化元素,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高中语文教师要对古诗文给予足够的重视,将传统文化与古诗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领会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不友”。这些古诗文都体现着我国优秀的古代文化精神,如“忠孝”“尊师重教”等,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了解并继承我国的优良传统。
(二) 深入了解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
文学作品大都来源于生活,其内容或是作者的真实经历,抑或是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因此为了对作品的文化内涵有更深入的了解,需要在学习时搜集查阅作者生平和历史背景等相关材料。李白和杜甫都是唐代杰出的诗人,他们的很多诗作都被列入高中语文教材中。李白出生在商人家庭,而杜甫出生在官宦家庭,他们的人生经历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虽同处盛唐,但其诗风却截然不同:李白的诗风飘逸豪迈,而杜甫的则沉郁顿挫。如果在语文学习时,学生能够对作者生平有一定的了解,就更容易把握诗文的情感及主旨。另外文学作品的创造与一定的时代背景也密切相关,作者常常借用作品传达文化情感。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一课时,教师需对创作背景进行一定的提示,并在课文讲解中将大革命年代的传统文化进行有效地渗透。这样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理解大革命时期的时代精神,感受革命英雄的爱国情怀,对作品有更全面的认识。
(三) 组织课外拓展活动
课堂不是学习的唯一场所,任何学科都不能局限于课内的学习。尤其是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科目,教师更要注重课外的拓展延伸学习。课外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了解中华文化的主要手段。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积极提高阅读量,丰富文化积累。国学经典读物的内容往往是对传统文化的直接传达,教师要向学生重点推荐国学经典。首先,国学经典读物的种类繁多、品质良莠不齐,教师要结合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对读物进行筛选,尤其是那些在教材中涉及频率较高的读物,着重向学生进行推荐。其次,教师要引领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对阅读国学经典的方法进行灵活选择,在“略读”中提高阅读效率,在“精读”中体悟文化情感,从而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为通过课外阅读实现弘扬传统文化的目标奠定基础。文化最重要的是传承,高中语文教师除了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外,还要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性活动。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要想文化得以传承,就必须重视传统节日。比如说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但许多学生对重阳节的习俗缺乏了解。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登高、插茱萸等活动,还可与学生一起学习桂花糕的制作方法,让学生在实际的课外活动体验中,对我国的传统节日及传统文化有更清晰的认识。
三、 总结
语文是学生高中阶段的主修科目,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并发展传统文化,顺应了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于学生发展、于语文教育的重要价值,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方法,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及道德修养,以更好的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厚霞.浅析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开发[J].教育现代化,2018,5(08):358-359.
[2]毛子月.弘扬历史文化——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J].才智,2017(35):95.
[3]田新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J].文学教育(上),2017(07):58-59.
[4]高原.探析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7(02):130,30.
作者简介:
吴山河,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平和第一中学。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学;渗透开发
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文化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高中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时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将知识学习与文化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其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 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一) 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进步的时代背景下,新课改的推行为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元素,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适当的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能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促进其全面发展。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和道德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传统文化的积淀能够帮助其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促进人格的健全和发展。
(二) 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西方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传统文化带来了冲击,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很多高中生通过互联网等途径了解西方文化,并出現了盲目崇拜和跟风的现象,严重忽视了我国本土的优秀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引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内容,能够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全面的了解,进而领略我国的文化成就,增强祖国自豪感,正确认识西方文化的冲击,提高文化保护和传承意识。
二、 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开发策略
(一) 洞悉教材,挖掘文化元素
高中语文教材是经过教育工作者长期的研讨和编撰修订而成的,其内容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文学精粹,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学生对教材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洞悉教材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中隐藏的文化元素,并将文化渗透注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内涵有更深入的理解。如在现代诗歌《雨巷》中,油纸伞是独具中国特色的物品,教师通过对“油纸伞”这一元素的深入剖析,使学生在了解油纸伞发展历程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另外,高中语文教材中也有一些经典古诗文,其蕴含着传统习俗、传统建筑等文化元素,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高中语文教师要对古诗文给予足够的重视,将传统文化与古诗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领会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不友”。这些古诗文都体现着我国优秀的古代文化精神,如“忠孝”“尊师重教”等,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了解并继承我国的优良传统。
(二) 深入了解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
文学作品大都来源于生活,其内容或是作者的真实经历,抑或是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因此为了对作品的文化内涵有更深入的了解,需要在学习时搜集查阅作者生平和历史背景等相关材料。李白和杜甫都是唐代杰出的诗人,他们的很多诗作都被列入高中语文教材中。李白出生在商人家庭,而杜甫出生在官宦家庭,他们的人生经历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虽同处盛唐,但其诗风却截然不同:李白的诗风飘逸豪迈,而杜甫的则沉郁顿挫。如果在语文学习时,学生能够对作者生平有一定的了解,就更容易把握诗文的情感及主旨。另外文学作品的创造与一定的时代背景也密切相关,作者常常借用作品传达文化情感。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一课时,教师需对创作背景进行一定的提示,并在课文讲解中将大革命年代的传统文化进行有效地渗透。这样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理解大革命时期的时代精神,感受革命英雄的爱国情怀,对作品有更全面的认识。
(三) 组织课外拓展活动
课堂不是学习的唯一场所,任何学科都不能局限于课内的学习。尤其是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科目,教师更要注重课外的拓展延伸学习。课外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了解中华文化的主要手段。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积极提高阅读量,丰富文化积累。国学经典读物的内容往往是对传统文化的直接传达,教师要向学生重点推荐国学经典。首先,国学经典读物的种类繁多、品质良莠不齐,教师要结合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对读物进行筛选,尤其是那些在教材中涉及频率较高的读物,着重向学生进行推荐。其次,教师要引领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对阅读国学经典的方法进行灵活选择,在“略读”中提高阅读效率,在“精读”中体悟文化情感,从而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为通过课外阅读实现弘扬传统文化的目标奠定基础。文化最重要的是传承,高中语文教师除了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外,还要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性活动。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要想文化得以传承,就必须重视传统节日。比如说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但许多学生对重阳节的习俗缺乏了解。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登高、插茱萸等活动,还可与学生一起学习桂花糕的制作方法,让学生在实际的课外活动体验中,对我国的传统节日及传统文化有更清晰的认识。
三、 总结
语文是学生高中阶段的主修科目,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并发展传统文化,顺应了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于学生发展、于语文教育的重要价值,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方法,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及道德修养,以更好的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厚霞.浅析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开发[J].教育现代化,2018,5(08):358-359.
[2]毛子月.弘扬历史文化——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J].才智,2017(35):95.
[3]田新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J].文学教育(上),2017(07):58-59.
[4]高原.探析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7(02):130,30.
作者简介:
吴山河,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平和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