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刘震云小说中的乡土情怀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ujiaq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写实小说作家刘震云,以其高超的艺术功底、出色的语言技巧从乡村中走来,他的创作始终没有离开乡土,没有离开河南这片广袤的中原大地。他以自己的平民视角洞悉世事,体悟人生和历史,架构一个充满特色的乡土世界。本文将从刘震云乡土情结的生成、小说具体的人物形象、叙事艺术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探讨其作品中的乡土色彩。
  关键词:刘震云;乡土;平民视角;意象
  刘震云的作品自问世以来就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作为流淌在新写实小说大河中的分支,它承载了时代对于乡土中国的愿景。在其小说中,作者从《塔铺》式的宏伟叙事中构筑民族精神;从《故乡天下黄花》浩荡历史车轮中追寻乡村的足印;从《故乡面和花朵》的时间交错中洞悉发展中的乡土中国。刘震云的乡土世界,自然而然的有着精神、文化、人性的多重内涵。
  一、乡土情怀的生成
  刘震云从小跟着外婆在河南农村长大,出生在1958年的他自幼就经历了那个年代的动荡与不安。饥饿、贫困交织的童年生活在他的心头成为了抹不去的回忆。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不同地域中的人们总是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文化传承方式。作为典型的河南人,刘震云的生活经历自然也在他的创作过程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在去北京上大学之前,刘震云的童年、青年都是在河南省延津县一个乡村中度过的。故乡的山山水水、淳朴的乡风民情养育了他。
  刘震云在《温故一九四二》中写了河南饿殍遍野的情景,甚至还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状,在寥寥中原这片广袤的大地,仅河南就饿死了三百多万人。饥饿与生存的苦难是雕刻人心的一把刀子,在生存面前,人性显然不堪一击。女人被买卖、一个人的价值不敌一袋粮食。小说中所体现的扭曲的价值观是时代带给刘震云最深刻的外现。
  在走出河南老家后,刘震云并不能立马融入城市文明,相反的,他对故乡的情感依旧难以忘却。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他的故乡系列——《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故乡面和花朵》中,这是他精神归家的一次献礼。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些乡土小说家,他们羡慕城市生活、骨子里却又离不开故乡农村;沐浴着城市文明,却又讨厌城市的种种人性。他们梦醒了,却又无处可去,无路可走,于是,乡村成为了这些生活在城里的乡下人的心灵避难所。无论现在所居住的城市多么灯火辉煌、多么前途无量,他们终将魂归故土,精神返乡。
  二、乡土世界的人物
  人物的塑造是小说的灵魂,人也是构成自然社会和人类社会的基本因素。在刘震云小说的乡土世界中,塑造了各色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读书进入城市生活的知识分子,可以称为寄寓城里的乡下人,另一类是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一生的经历几乎都在农村的农民,即土生土长的乡里人。
  《一地鸡毛》中,主人公小林的生活经历就是一部知识分子成长史,他和妻子都是暂居在城市的鄉下人,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生活无根无基,在单位也只是任人使唤的基层人员。面对愈来愈多的生活和工作烦恼,曾经有过宏伟理想的小林思想开始改变。为了调动妻子工作,清高的小林四处找关系,他们买不起贵的礼物,最后买了一箱可乐,被拒绝后十分生气,并说“真是让人心疼啊”,最后,小林沦落为处事圆滑,唯利是图的小市民,表现了金钱在商品化的社会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日常的琐碎生活磨平了一个人的棱角、也磨光了一个人的雄心。
  《塔铺》中,作者用简练的笔触描画了“我”、王全、李爱莲等一系列农村青年形象,描绘了他们复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充满了温情与无奈。已经成家并且有了两个孩子的王全,来复读是为了考中后当个州府县官,但在复习的几个月中,他的黑脸老婆常到班上闹上一番,结果还是放弃了高考;“磨桌”因为饥饿常常在晚上躲到墙角偷偷用破纸来充饥;本来有希望的“我”和李爱莲之间的感情,但为了给父亲筹钱治病,在高考之前她嫁给了别人……文中除了有令人无奈的情节之外,也有一些充满温暖与深情的时刻,比如爹为了给“我”找一本《世界地理》,徒步一百八十多里;爱莲把舍不得吃的半碗肉菜留给了父亲。但在那个年代艰难的生活中,这些温情与欢乐中却着实含了一把辛酸。
  三、乡土故事的叙事艺术
  刘震云在他的小说叙事中打破传统小说的结构,将小说中的时间因素与空间因素巧妙地结合,空间不仅仅是简单的故事背景,它和时间一样变成了故事层层递进的催化剂。时间能够让小说叙事的逻辑更加清晰,而空间加强了故事存在的合理性,二者的结合对小说的结构起到优化作用,推动小说故事情节转向多处发展。
  在《故乡相处流传》中,作者设置了四个并列的时空结构——三国时期、朱元璋时期、太平天国时期、自然灾害时期。刘震云在小说中塑造了曹成、猪蛋、蓉舅、瞎鹿、六指、白蚂蚁和沈姓小寡妇等人物,这些人物突破时空的限制,分别经历了四个历史时期。人始终是这些人,名字也没有什么变化,但角色、身份和地位随着空间转变产生却产生了不同的效果、不同的结局。时空不断地转换,作品的讲述也一直未曾离开故乡,人物的悲苦命运在不断的重复上演,受苦受难的总是无权无势的平民百姓,结局充满了悲剧色彩。
  刘震云的创作具有超越空间和时间的双重内涵,他用小说所构筑的乡土世界呈现了他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写作方法。乡土、故乡是他创作的根,那里的一草一木、一事一物都滋养了他根深蒂固的乡土情结,高考生、农村兵、大学毕业后在城市生活的知识分子、卖豆腐的、杀猪的,以及历史上的风云人物都与他的乡土情怀密不可分。离开了乡土,任何人都将会是无根的游魂。作为一位坚定的平民知识分子,刘震云以对人性的关注,对国民性的批判,不断地书写着他的乡土世界,也不断地进行自我突破。
  参考文献:
  [1]刘震云:整体的故乡与故乡的具体[J]文艺争鸣,1992.(2)
  [2]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关键词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刘震云:一地鸡毛[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
  [4]刘震云:塔铺[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
  [5]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其他文献
摘 要:木版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不仅给予人以艺术的享受,还寄托着老百姓吉祥喜庆、祈求幸福生活的心灵向往。东昌木版年画不仅有着文化价值,还是对人们进行思想教育的好素材,但是,东昌木版年画的继承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所以,想根据这些制约因素想出有利的解决方法,让更多的人去认识木版年画,使东昌木版年画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关键词:东昌木版年画;传统工艺;文化价值;创新  东昌木版年画历来讲究刻
期刊
摘 要: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不仅关乎大学生成长成才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也关涉教育现代化进程。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问题主要存在于制度、高校、教师个人三个层面。一些国外师德师风建设优秀工作案例给我国高校提供了借鉴经验。高校师德师风建从根本上说是一项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的固本铸魂工程。在新时代新要求下,应着力深化高校教师管理综合改革、确保高校“两个责任”落地见效、推进高校教师继续教育供给侧改革,从而引导广大
期刊
摘 要:中国民间舞蹈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由广大劳动人民。集体创造,不断积累、发展形成,是中华民族舞蹈艺术的根,专业舞蹈工作者在这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民间舞蹈文化代代相传,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自身而日臻完善。  关键词:民间舞蹈;特色;发展;现代化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同全世界其他民族的民间舞蹈文化一样,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它贯穿了几千年漫漫的时光,不断发展变化并影响着其他的艺术
期刊
内心深处的呼唤  回忆是悲伤的  倒不如轻声歌唱  我曾想走进那个悸动的梦中  可是悲伤总是重复的  但我仍然坚信  总会在某个角落可以实现  天空是蓝的  鸟儿的嗓音是动听的  我愿意紧紧抓住梦的绳子  但,总是会溜走  那个梦,好遥远  我一路追尋的路上  铺满了荆棘  现在  我要换方向去追寻  用我的一生去绘画不同的梦的色彩  与其在封锁的回忆中哀伤  倒不如让我与同伴们一起轻声歌唱  梦
期刊
摘 要:水彩画是一种基于水而存在且拥有着其独特风韵的绘画形式,是将水色融合为一体,用画笔在纸上挥洒灵感与抒发情感的一种绘画方式。任何形式的文化艺术都脱离不开当地外部环境对其带来的影响。陕西历史悠久,又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当地民俗文化自古以来一直独领风骚。陕西民俗文化特征鲜明,种类丰富,这些独特的艺术形式反映了陕西当地居民的生活写照,具有非常浓郁的陕西本土气息,为陕西水彩画家提供丰富的创作题材。 
期刊
摘 要:至今我国学者撰著及翻译过来的艺术哲学著作已经有十数部,兹谈其中四本。一是德国古典哲学代表者之一谢林的艺术哲学(1802-1805),他试图规定艺术在宇宙中的位置,用他在分析自然时所形成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对艺术进行探考,提出艺术是绝对的自我直观,从而建立新的美学。二是丹纳的艺术哲学(1865-1869),依据种族、环境、时代三个因素,并从历史出发考察西方历史上大量艺术事实,阐述其基本美学观念;
期刊
摘 要:隨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获取的工具。但是,也正是因为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风险性也在不断提高,如果计算机网络出现安全问题,补救难度非常大,必定会给用户造成巨大损失。对此,要想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就必须引进先进技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网络安全完善方案,更好的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完善;对策  计算机网络给
期刊
摘 要:在戏剧的创演活动中,演员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对于演员而言,外表的美并不是成为好演员的先决条件,才气纵横的心智也并不是绝对必要的。反而真正能够在生活当中领略人类的行为,加以创造能力的不断提升,便才可能很好的完成演出任务。生活积累对于表演艺术实践的积极影响和对演员塑造人物技巧的升华是必然且不可缺少的,生活的不断积累是演员在职业生涯中必备的素质。演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在生活中养成积极观察的意识,寻找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影视作品《傲慢与偏见》的中英文字幕为例,通过对飞鸟老狼字幕组和人人字幕组各自制作的电影字幕的研究,从语序的转换、习语的译法和语句的理解,化长句为短句,人物语言风格的一致性,这三个方面对英文影片《傲慢与偏见》的汉译进行分析和比较。提出一些好的翻译方法,指出字幕翻译中的不足,以待改进。  关键词:电影字幕汉译;《傲慢与偏见》;字幕组  本文就2005年凯拉·奈特莉主演的电影《傲慢与偏见》
期刊
摘 要:沈从文的两篇代表作《边城》与《长河》均讲述了纯净和谐的湘西世界中湘西儿女的悲欢离合的生活常态,是相似相近的姊妹篇,但两者又各所侧重点:《边城》以浪漫的笔调为读者展现和谐稳定的湘西生活,《长河》以现实关照的态度表现美好宁静日常中的暗流涌动。而这一转变,也从侧面反映出时代的风起云涌和作者本人精神历程的演变。  关键词:田园牧歌;暗流涌动;湘西世界;精神历程  沈从文在《边城》中的题记中曾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