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2014年的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首次全面而系统性地阐述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点、发展机遇、战略举措等重要思想。文章拟在明确我国经济新常态及其主要特征的基础上,分析经济新常态宏观经济政策转型问题,并探讨经济新常态下证券业发展的新机遇。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 证券业 机遇
一、中国经济新常态及其主要特征
中国经济新常态由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受到各界共识。2014年7月29日,习总书记在和党外人士的座谈会上又一次提出:“要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新常态”一词最早由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比尔·格罗斯和埃尔埃利安的演讲,指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缓慢而痛苦的低速增长,且伴随失业率持续高企、私人部门去杠杆化和主权债务等问题,以及财富增长动力从工业化国家加速向新兴经济体转移过程。中国经济新常态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对当前中国经济的高度概括和总结,表明高速增长后的中国经济驶入新的阶段,面临新问题。这不仅是增速换挡,更多的是内生增长改革与制度重构下的经济转型与再平衡。
(一)新常态是对“三期叠加”的深度凝练
党中央对国内经济做出了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等“三期叠加”的重要判断,从而为一段时期的政策制定提供了决策依据。“新常态”的基本共识是:经济增速从过去的高速增长回落至中高速增长,维持7%~8%的增长水平。速度下来,质量上去,因而经济面临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前期的政策驱动也随之而调整。因而,新常态与“三期叠加”一脉相承,前者是对后者的高度凝练和总结。
(二)新常态对应的是经济转型升级与再平衡
中国经济在经历长期的高速增长后,特别是08金融危机下的大规模刺激,使经济在驶入一种高速下的失衡状态。这种失衡表现在过度的过量的财政货币刺激和地方债务增加,无节制的地方政府行为和行政审批,对投资和房地产的畸形依赖,国有经济部门的定价的主导地位与无所不往,不合理的利率和汇率机制,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部门的经营效益两重天,物价膨胀和资源向一线城市过度集中,加上能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旧增长模式不可持续。新一届政府领导下,方方面面的改革和政策,无不是围绕市场地位进一步确立:约束政府行为、市场化的定价机制,户籍与新型城镇化、自贸区与两个丝绸之路、京津冀一体化与长江经济带建设,注重内外平衡,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因而,新常态是通过转型实现宏观经济的再平衡过程。
(三)新常态离不开改革和市场化、法制化
如果说邓小平同志开启了第一次改革,为中国迎来30年的经济增长,而下一个三十年,则需要二次改革起航。前一个三十年,中国取得巨大的经济建设成就,但由此产生利益藩篱成为了深化改革的最大障碍,没有有效约束的公共权力致市场化改革裹足不前。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国企其半官半商角色成了滋生腐败的沃土,因而推动国企改革和混合所有制,其根本是在推动国企去行政化,完善所有制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以此适应当下推行的市场化改革。市场化也离不开法治,十八届四中全会定调依法治国问题,为市场经济和改革顺利平稳进行保驾护航。
二、新常态下宏观经济政策转型
新常态下,除非经济出现较大起落的极端情形,否则很难会出台大规模刺激和收紧的宏观经济政策。首先,政策要让位市场,回顾80年代初期的美国里根式供给管理和英国撒切尔夫人的国有部门的改革,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及政策取向类似当时的美英。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鼓励民营经济以及中民投的设立,清除市场荆棘,提高市场的定价权。其次,进一步确立市场的基础性地位,也离不开宏观政策调控。市场没有万能的,“三期叠加”背景下的新常态,市场本身的功能被弱化,需要有宏观经济政策作为重要的补充和支撑。再次,宏观经济政策不偏不倚,不紧不松,灵活调整是为上。中国经济发展中过度的依赖投资,这既可看作是政府及其权力代表人的非市场行为,也可以理解为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增长,而有采取宽松刺激政策内在冲动。新常态下,财政与货币政策、产业与区域政策等,更多的侧重点在于经济转型与再平衡,同时也要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因而,货币当局在制定政策刺激,更多的考虑是“微、农、稳”,而非过去全面的大放水,对房地产市场的刺激也是“认贷不认房”,着重解决刚性需求,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则注重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缩小区域间的差距。
同时,国企改革和混合所有制、财税体制改革、以“沪港通”为代表的金融市场创新会进一步加速;以京津冀一体化、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长江经济带逐步确立内陆新的经济增长级;自贸区、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将打造新的开放格局;减少审批事项、行政改革和依法治国将约束政府行为;反腐败也将逐步改善当前的政治生态,政府正是通过自身的功能调整,自上而下的推动改革和市场基础性功能的确立,实现新常态下的经济转型!
三、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证券业的新机遇
得大势者,得天下。证券业发展只有与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相适应,才能顺应潮流,把握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下,证券业亦迎来发展的行业“新常态”,只有熟悉行业新常态的趋势和规律,证券公司才能迎头赶上,跨越发展,赶超其他非银金融行业。
(一)牌照放开,证券行业迎来更为激烈市场化竞争
支持民营资本、专业人员等各类符合条件的投资主体出资设立证券公司,允许符合条件机构申请证券业务牌照;扩大对外开放,在CEPA和ECFA框架下,在扩大对港澳台资的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对境外开放的政策,支持证券公司开拓和发展跨境业务。目前,沪港通的市场基建及系统、制度等均已准备就绪,上交所已向证券公司下发开通港股通业务交易权限的通知。以上均表明证券业牌照管制逐步放开,金融市场对内对外的双向开放提速。资本市场迎来更激烈的竞争,券商只有进一步建立市场化的制度,掌握市场化的方法和手段,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交叉持牌,金融混业化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新常态下,需要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更为有效畅通的对接,能够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和手段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金融服务。国外发达国家经验告诉我们,金融脱媒与混业化是经济发展想高级阶段过渡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国九条”指出,实施公开透明、进退有序的证券期货业务牌照管理制度,允许证券、基金、期货等交叉持牌,支持符合条件的其他金融机构在风险隔离基础上申请证券期货业务牌照。金融混业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逆,由此带来的各大金融集团混战也不可避免,只有不断完善金融业态,壮大资本实力,尽早出海,才能稳中有进,跨越发展。
(三)产品更加丰富,住房金融市场迎来发展良机
过去房地产野蛮生长模式下的地产商、银行与地方财政“金三角”不可持续。因此,经济增速换档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通过引入资产证券化引入资本市场,分散转移风险十分必要。央行等部门9月30日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鼓励商业银行通过发行MBS、开展REITs试点等,为资本市场送来前所未有的大蛋糕,能否设计出具有竞争力且满足风险管理要求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成为检验证券公司产品设计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参考。
(四)服务范围拓展,证券业服务于实体经济大有可为
十八届三中全会总框架指引下,经济新常态与改革密不可分,国企改革、优先股、市值管理、沪港通、做市商、柜台业务等将为券商带来巨大的机会。资本市场成为新常态下经济改革的重要场所,国有企业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引入混合所有制,市值管理来提升股东价值,股权激励员工持股完善治理结构,沪港通给证券业带来的更多是服务能力的延伸。切实降低融资成本、真实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升级,满足新兴产业的投融资需求,已成为“习李新政”下经济转型和升级的重要支撑。在此背景下,只有服务实体经济的券商才大有可为。
(五)上市公司并购审批取消,并购重组业务大量增加
新常态下,传统产业面临转型与升级,由此带来的重组机会大幅上升。2009~2013年,国内并购市场交易数量和交易金额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43%和29%,其中2013年国内并购市场交易金额达932亿美元,同比增长83%。今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10月,证监会出台《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和《关于修改〈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决定》,掀起市场化并购浪潮,为券商带来投行咨询与财务顾问收入比重将显著上升。
四、结论
当前经济的短期筑底特征实为新常态下,谋求新增长动力源和经济再平衡的动态调整过程。调整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扰动也必然伴随左右。在此过程中,证券业同样迎来新常态,即市场化、混业化、互联网化,重产品设计,重服务本质。证券业发展约束逐步破解,行业潜力进一步释放,金融服务本质进一步凸显。证券公司只有顺应新常态的大势,树立市场化观念,清晰市场定位,实行积极高效的市场化管理,加大对新业务形态的把握,主动谋求自我转型,建立市场化创新机制,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披荆斩棘,率先成长。
参考文献
[1]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2013年经济形势分析与2014年展望——促进经济运行向新常态平稳过渡[J].中国流通经济,2014,01:9-14.
[2]管清友,朱振鑫.经济新常态更需政策平常心[J].中国金融,2014,14:38-39.
[3]刘伟.经济“新常态”对宏观调控的新要求[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4,05:4-14.
[4]安宇宏.经济新常态[J].宏观经济管理,2014,06:81.
[5]本刊编辑部.正确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J].浙江经济,2014,19:23-24.
[6]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刘元春,闫衍,段亚林.迈向新复苏超越新常态——2012年~2013年宏观经济分析[J].宏观经济管理,2013,01:19-23.
[7]齐建国.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语境解析[J].西部论坛,2015,01.
[8]郑嘉伟.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J].当代经济管理,2015,05:39-44.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 证券业 机遇
一、中国经济新常态及其主要特征
中国经济新常态由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受到各界共识。2014年7月29日,习总书记在和党外人士的座谈会上又一次提出:“要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新常态”一词最早由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比尔·格罗斯和埃尔埃利安的演讲,指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缓慢而痛苦的低速增长,且伴随失业率持续高企、私人部门去杠杆化和主权债务等问题,以及财富增长动力从工业化国家加速向新兴经济体转移过程。中国经济新常态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对当前中国经济的高度概括和总结,表明高速增长后的中国经济驶入新的阶段,面临新问题。这不仅是增速换挡,更多的是内生增长改革与制度重构下的经济转型与再平衡。
(一)新常态是对“三期叠加”的深度凝练
党中央对国内经济做出了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等“三期叠加”的重要判断,从而为一段时期的政策制定提供了决策依据。“新常态”的基本共识是:经济增速从过去的高速增长回落至中高速增长,维持7%~8%的增长水平。速度下来,质量上去,因而经济面临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前期的政策驱动也随之而调整。因而,新常态与“三期叠加”一脉相承,前者是对后者的高度凝练和总结。
(二)新常态对应的是经济转型升级与再平衡
中国经济在经历长期的高速增长后,特别是08金融危机下的大规模刺激,使经济在驶入一种高速下的失衡状态。这种失衡表现在过度的过量的财政货币刺激和地方债务增加,无节制的地方政府行为和行政审批,对投资和房地产的畸形依赖,国有经济部门的定价的主导地位与无所不往,不合理的利率和汇率机制,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部门的经营效益两重天,物价膨胀和资源向一线城市过度集中,加上能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旧增长模式不可持续。新一届政府领导下,方方面面的改革和政策,无不是围绕市场地位进一步确立:约束政府行为、市场化的定价机制,户籍与新型城镇化、自贸区与两个丝绸之路、京津冀一体化与长江经济带建设,注重内外平衡,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因而,新常态是通过转型实现宏观经济的再平衡过程。
(三)新常态离不开改革和市场化、法制化
如果说邓小平同志开启了第一次改革,为中国迎来30年的经济增长,而下一个三十年,则需要二次改革起航。前一个三十年,中国取得巨大的经济建设成就,但由此产生利益藩篱成为了深化改革的最大障碍,没有有效约束的公共权力致市场化改革裹足不前。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国企其半官半商角色成了滋生腐败的沃土,因而推动国企改革和混合所有制,其根本是在推动国企去行政化,完善所有制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以此适应当下推行的市场化改革。市场化也离不开法治,十八届四中全会定调依法治国问题,为市场经济和改革顺利平稳进行保驾护航。
二、新常态下宏观经济政策转型
新常态下,除非经济出现较大起落的极端情形,否则很难会出台大规模刺激和收紧的宏观经济政策。首先,政策要让位市场,回顾80年代初期的美国里根式供给管理和英国撒切尔夫人的国有部门的改革,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及政策取向类似当时的美英。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鼓励民营经济以及中民投的设立,清除市场荆棘,提高市场的定价权。其次,进一步确立市场的基础性地位,也离不开宏观政策调控。市场没有万能的,“三期叠加”背景下的新常态,市场本身的功能被弱化,需要有宏观经济政策作为重要的补充和支撑。再次,宏观经济政策不偏不倚,不紧不松,灵活调整是为上。中国经济发展中过度的依赖投资,这既可看作是政府及其权力代表人的非市场行为,也可以理解为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增长,而有采取宽松刺激政策内在冲动。新常态下,财政与货币政策、产业与区域政策等,更多的侧重点在于经济转型与再平衡,同时也要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因而,货币当局在制定政策刺激,更多的考虑是“微、农、稳”,而非过去全面的大放水,对房地产市场的刺激也是“认贷不认房”,着重解决刚性需求,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则注重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缩小区域间的差距。
同时,国企改革和混合所有制、财税体制改革、以“沪港通”为代表的金融市场创新会进一步加速;以京津冀一体化、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长江经济带逐步确立内陆新的经济增长级;自贸区、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将打造新的开放格局;减少审批事项、行政改革和依法治国将约束政府行为;反腐败也将逐步改善当前的政治生态,政府正是通过自身的功能调整,自上而下的推动改革和市场基础性功能的确立,实现新常态下的经济转型!
三、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证券业的新机遇
得大势者,得天下。证券业发展只有与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相适应,才能顺应潮流,把握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下,证券业亦迎来发展的行业“新常态”,只有熟悉行业新常态的趋势和规律,证券公司才能迎头赶上,跨越发展,赶超其他非银金融行业。
(一)牌照放开,证券行业迎来更为激烈市场化竞争
支持民营资本、专业人员等各类符合条件的投资主体出资设立证券公司,允许符合条件机构申请证券业务牌照;扩大对外开放,在CEPA和ECFA框架下,在扩大对港澳台资的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对境外开放的政策,支持证券公司开拓和发展跨境业务。目前,沪港通的市场基建及系统、制度等均已准备就绪,上交所已向证券公司下发开通港股通业务交易权限的通知。以上均表明证券业牌照管制逐步放开,金融市场对内对外的双向开放提速。资本市场迎来更激烈的竞争,券商只有进一步建立市场化的制度,掌握市场化的方法和手段,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交叉持牌,金融混业化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新常态下,需要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更为有效畅通的对接,能够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和手段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金融服务。国外发达国家经验告诉我们,金融脱媒与混业化是经济发展想高级阶段过渡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国九条”指出,实施公开透明、进退有序的证券期货业务牌照管理制度,允许证券、基金、期货等交叉持牌,支持符合条件的其他金融机构在风险隔离基础上申请证券期货业务牌照。金融混业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逆,由此带来的各大金融集团混战也不可避免,只有不断完善金融业态,壮大资本实力,尽早出海,才能稳中有进,跨越发展。
(三)产品更加丰富,住房金融市场迎来发展良机
过去房地产野蛮生长模式下的地产商、银行与地方财政“金三角”不可持续。因此,经济增速换档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通过引入资产证券化引入资本市场,分散转移风险十分必要。央行等部门9月30日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鼓励商业银行通过发行MBS、开展REITs试点等,为资本市场送来前所未有的大蛋糕,能否设计出具有竞争力且满足风险管理要求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成为检验证券公司产品设计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参考。
(四)服务范围拓展,证券业服务于实体经济大有可为
十八届三中全会总框架指引下,经济新常态与改革密不可分,国企改革、优先股、市值管理、沪港通、做市商、柜台业务等将为券商带来巨大的机会。资本市场成为新常态下经济改革的重要场所,国有企业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引入混合所有制,市值管理来提升股东价值,股权激励员工持股完善治理结构,沪港通给证券业带来的更多是服务能力的延伸。切实降低融资成本、真实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升级,满足新兴产业的投融资需求,已成为“习李新政”下经济转型和升级的重要支撑。在此背景下,只有服务实体经济的券商才大有可为。
(五)上市公司并购审批取消,并购重组业务大量增加
新常态下,传统产业面临转型与升级,由此带来的重组机会大幅上升。2009~2013年,国内并购市场交易数量和交易金额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43%和29%,其中2013年国内并购市场交易金额达932亿美元,同比增长83%。今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10月,证监会出台《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和《关于修改〈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决定》,掀起市场化并购浪潮,为券商带来投行咨询与财务顾问收入比重将显著上升。
四、结论
当前经济的短期筑底特征实为新常态下,谋求新增长动力源和经济再平衡的动态调整过程。调整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扰动也必然伴随左右。在此过程中,证券业同样迎来新常态,即市场化、混业化、互联网化,重产品设计,重服务本质。证券业发展约束逐步破解,行业潜力进一步释放,金融服务本质进一步凸显。证券公司只有顺应新常态的大势,树立市场化观念,清晰市场定位,实行积极高效的市场化管理,加大对新业务形态的把握,主动谋求自我转型,建立市场化创新机制,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披荆斩棘,率先成长。
参考文献
[1]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2013年经济形势分析与2014年展望——促进经济运行向新常态平稳过渡[J].中国流通经济,2014,01:9-14.
[2]管清友,朱振鑫.经济新常态更需政策平常心[J].中国金融,2014,14:38-39.
[3]刘伟.经济“新常态”对宏观调控的新要求[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4,05:4-14.
[4]安宇宏.经济新常态[J].宏观经济管理,2014,06:81.
[5]本刊编辑部.正确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J].浙江经济,2014,19:23-24.
[6]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刘元春,闫衍,段亚林.迈向新复苏超越新常态——2012年~2013年宏观经济分析[J].宏观经济管理,2013,01:19-23.
[7]齐建国.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语境解析[J].西部论坛,2015,01.
[8]郑嘉伟.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J].当代经济管理,2015,05: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