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的学习在学生一生的学习成长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当下社会飞速发展、越来越需要综合型人才的时代环境下,广大教师受到先进教学理念的熏陶,都在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本文从“数学情境”“数学思想”“自主探究”三个方面展开讨论,旨在帮助小学数学教师探究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自主学习【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152-01课堂教学是当下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怎样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是每个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关注引起重视的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耗费巨大的心血备课、讲课,学生也进行了大量練习,但是教学效果仍然十分不理想。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效率太低,学到的知识不扎实,根本不会灵活应用。基于这种现状,小学数学教师要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进行探查,通过多种先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来逐步构建高效的课堂。一、借助教学设备,创设数学学习情境兴趣是小学生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他们很难在不感兴趣的事物上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师要重视趣味教学,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提炼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数学问题、引用数学典故、编纂数学故事、进行数学实验操作等,创设有趣的数学学习情境,以吸引学生的目光,引发学生对问题产生好奇,从而能够专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例如,在学习分数时,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就可以利用学生都喜欢的圣诞老人在圣诞节分礼物的故事,来进行改编,创设教学情境:“圣诞节的时候圣诞老人太忙了,他想要大家帮他分发礼物,大家愿意吗?”学生听到圣诞老人都十分兴奋,立刻兴高采烈地回答:“愿意!”然后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圣诞老人的礼物——10包糖果,并提问:“这10包糖果平均分给5位小朋友,每个人能分到几包呢?”学生答:“2包。”由此引出“平均分”的含义。教师再切换课件,课件上有一盒点心和2个小朋友,教师引导:“如果要把这盒点心平均分给这两个小朋友,那么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多少点心呢?”学生会大声回答:“一半。”因为“一半”用学生以前学的数已经不能再表示了,由此就可顺理成章地引出“分数”,让学生认识分数1/2是这样产生的。在这个过程中,课堂一开始教师就利用圣诞老人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会十分好奇分数和圣诞老人之间有什么关系,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就会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上,课堂效率自然就能提高。二、挖掘数学知识,逐渐渗透数学思想小学生身心发育不成熟的特征导致他们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十分有限,因此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便只注重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单纯的解题能力,在大量的机械练习中让学生记住解题过程。这样的教学导致小学生思维缺乏,数学知识欠运用意识,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养成好的综合能力。教师在教育教学要时刻牢记教学的最终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技能和思维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渗透数学知识隐藏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能力。例如,分类思想不论是在学生以后的中学阶段,还是在整个成长过程中,都有十分广泛的用途,教师在教学时就要适时渗透分类思想。比如在讲解“平移”和“旋转”概念形成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平移是物体沿直线运动,旋转是物体围绕一个中心点进行运动”这样的归纳总结,来让学生初步形成分类的思想。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将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现象以图片的形式在课件上呈现出来,并让学生进行分类辨别,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以此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分类思想的应用。此外,在解决复杂的问题,如:“红队、黄队、绿队和蓝队四支足球队进行两两比赛,一共要赛多少场?”时,教师更要引导学生利用分类的思想进行分析和讨论:按照“红VS黄”这样的格式,依次列出红队、黄队、绿队、蓝队所参加的比赛,避免遗漏和重复。这样的思想能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形成清晰有条理的思路,是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必不可少的内容。三、重视探究活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因为数学知识内容繁杂庞多,因此传统数学课堂总是老师不停地讲,学生被动地听,严重忽视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究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实践或交流中发掘自己的潜能,找到自己的不足,借鉴别人好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取长补短,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进行知识的发掘和探索,精心设计探究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多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和融合,自主探索。在学习折线统计图时,教师通过示范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之后,提出问题:“全国青少年机器人比赛在第一届比赛时,参加比赛人数为200人。随着国家科技的不断发展,青少年接触并进行实践科技创新的人才越来越多,参加机器人比赛的人也越来越多。在2006年度,已经有约1100人参加,参加比赛队伍是426支;到了2011年度,参赛队伍已经有499支。请大家利用之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分别将以上数据绘制到两种统计图中。”这样的实践操作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小组内集思广益,也能很快完成任务。之后教师再要求学生从绘制的图中分别探究条形图和折线图的特点,以探究出两种图形各自的优缺点。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并能互相借鉴好的经验和方法,取长补短,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总之,高效数学课堂不是在一朝一夕之间轻易建成的,它需要教师不断地吸收新的理念,通过教学实践的总结,不断优化自己的课堂,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参考文献[1]冯月香.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37):128-129.[2]韦仙平.以信息技术为依托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中国农村教育,2018(06):47-48.[3]李炳亭.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08.01.[4]陈海滨.有效教学66个经典案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8.01.[5]鄢月钿.教师语言艺术.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04.01.[6]张海晨.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10.01.[7]宋建文.解放学生.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01.01.[8]周成平.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华东师范出版社,2013.08.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152-01课堂教学是当下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怎样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是每个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关注引起重视的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耗费巨大的心血备课、讲课,学生也进行了大量練习,但是教学效果仍然十分不理想。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效率太低,学到的知识不扎实,根本不会灵活应用。基于这种现状,小学数学教师要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进行探查,通过多种先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来逐步构建高效的课堂。一、借助教学设备,创设数学学习情境兴趣是小学生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他们很难在不感兴趣的事物上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师要重视趣味教学,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提炼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数学问题、引用数学典故、编纂数学故事、进行数学实验操作等,创设有趣的数学学习情境,以吸引学生的目光,引发学生对问题产生好奇,从而能够专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例如,在学习分数时,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就可以利用学生都喜欢的圣诞老人在圣诞节分礼物的故事,来进行改编,创设教学情境:“圣诞节的时候圣诞老人太忙了,他想要大家帮他分发礼物,大家愿意吗?”学生听到圣诞老人都十分兴奋,立刻兴高采烈地回答:“愿意!”然后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圣诞老人的礼物——10包糖果,并提问:“这10包糖果平均分给5位小朋友,每个人能分到几包呢?”学生答:“2包。”由此引出“平均分”的含义。教师再切换课件,课件上有一盒点心和2个小朋友,教师引导:“如果要把这盒点心平均分给这两个小朋友,那么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多少点心呢?”学生会大声回答:“一半。”因为“一半”用学生以前学的数已经不能再表示了,由此就可顺理成章地引出“分数”,让学生认识分数1/2是这样产生的。在这个过程中,课堂一开始教师就利用圣诞老人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会十分好奇分数和圣诞老人之间有什么关系,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就会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上,课堂效率自然就能提高。二、挖掘数学知识,逐渐渗透数学思想小学生身心发育不成熟的特征导致他们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十分有限,因此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便只注重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单纯的解题能力,在大量的机械练习中让学生记住解题过程。这样的教学导致小学生思维缺乏,数学知识欠运用意识,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养成好的综合能力。教师在教育教学要时刻牢记教学的最终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技能和思维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渗透数学知识隐藏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能力。例如,分类思想不论是在学生以后的中学阶段,还是在整个成长过程中,都有十分广泛的用途,教师在教学时就要适时渗透分类思想。比如在讲解“平移”和“旋转”概念形成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平移是物体沿直线运动,旋转是物体围绕一个中心点进行运动”这样的归纳总结,来让学生初步形成分类的思想。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将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现象以图片的形式在课件上呈现出来,并让学生进行分类辨别,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以此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分类思想的应用。此外,在解决复杂的问题,如:“红队、黄队、绿队和蓝队四支足球队进行两两比赛,一共要赛多少场?”时,教师更要引导学生利用分类的思想进行分析和讨论:按照“红VS黄”这样的格式,依次列出红队、黄队、绿队、蓝队所参加的比赛,避免遗漏和重复。这样的思想能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形成清晰有条理的思路,是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必不可少的内容。三、重视探究活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因为数学知识内容繁杂庞多,因此传统数学课堂总是老师不停地讲,学生被动地听,严重忽视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究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实践或交流中发掘自己的潜能,找到自己的不足,借鉴别人好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取长补短,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进行知识的发掘和探索,精心设计探究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多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和融合,自主探索。在学习折线统计图时,教师通过示范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之后,提出问题:“全国青少年机器人比赛在第一届比赛时,参加比赛人数为200人。随着国家科技的不断发展,青少年接触并进行实践科技创新的人才越来越多,参加机器人比赛的人也越来越多。在2006年度,已经有约1100人参加,参加比赛队伍是426支;到了2011年度,参赛队伍已经有499支。请大家利用之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分别将以上数据绘制到两种统计图中。”这样的实践操作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小组内集思广益,也能很快完成任务。之后教师再要求学生从绘制的图中分别探究条形图和折线图的特点,以探究出两种图形各自的优缺点。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并能互相借鉴好的经验和方法,取长补短,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总之,高效数学课堂不是在一朝一夕之间轻易建成的,它需要教师不断地吸收新的理念,通过教学实践的总结,不断优化自己的课堂,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参考文献[1]冯月香.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37):128-129.[2]韦仙平.以信息技术为依托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中国农村教育,2018(06):47-48.[3]李炳亭.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08.01.[4]陈海滨.有效教学66个经典案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8.01.[5]鄢月钿.教师语言艺术.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04.01.[6]张海晨.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10.01.[7]宋建文.解放学生.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01.01.[8]周成平.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华东师范出版社,201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