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让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i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7月14日至20日,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决赛在合肥工业大学翡翠湖校区举行。我们三位小伙伴组成的小团队参加了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的角逐。
  为了此次比赛,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如教材的研读、理念以及技术的学习、模板的准备等。比赛第一天现场宣布课题后,我们开始进行教案的编写、文字的说明、微视频的制作等工作,当天晚上,我们又准备汇报答辩到深夜,第二天,我们的精彩答辩得到了现场评委的高度评价。最终,凭借着底蕴、默契、智慧、拼搏,我们一路过关斩将,获得了网络教研团队赛项小学数学组的一等奖,同时也荣获了NOC活动的最高奖项——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
  时至今日,赛场上与伙伴们合作的点点滴滴,依旧历历在目。
  教学初设计
  当走进赛场,初拿到小学数学的课题——24时计时法时,我们不由得紧张了起来,因为虽然对这一课题并不陌生,但是要通过微课突破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转换这一教学难点,无论是从微课的设计上,还是从技术手段上,我们都觉得有一定的难度。
  1.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在商讨中完成整体设计
  面对这一挑战,我们很快调整好了状态,一起合作,对教材进行了研读,确定了教学的目标以及重难点。我们边厘清大致的教学设计思路,边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对教学设计提出各自的想法及改进建议。
  【郭静】《24时计时法》对于学生来说一直是学习的难点,尤其是二年级的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以及如何正确进行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换算,是有一定学习困难的。但是微视频在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中可以发挥有效作用。
  【黄梅露】是的。在学习24时计时法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时间,以及时、分、秒和时间相关的知识,对钟面有所了解和掌握。但是学生在表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时极易混淆。我们应该如何设计这节微课呢?
  【邵金晟】我觉得这节微课的设计,一定要关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有所收获,而不应是讲述性地介绍一个个知识点,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微课的设计更应考虑直观性、趣味性。
  【黄梅露】是的。所以本节课我们需要通过一定的媒体动画效果,向学生直观地展示24时计时法的表示及其与普通计时法的联系。
  【郭静】24时计时法是学生在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了普通计时法后学习的一种新的计时方法。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十分广泛,所以我们的微视频可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切入点,通过普通计时法来引入,如何?
  【邵金晟】同意。我们可以呈现一组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但他们又并不完全明白的邮局、银行等营业时间表的24时计时表示法,来引出新知,从而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郭静】同意。然后可以通过视频演示,让学生感知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力求帮助他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黄梅露】我觉得练习的设计应该考虑答案的核对方式,以及与伙伴的在线交流互动等问题。
  【邵金晟】对。我们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通过扫描二维码来核对答案,并在班级QQ群里与其他伙伴交流。
  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我们的教学设计渐渐明晰起来。
  2.激烈研讨,难点突破环节再修改
  在我们的齐心努力下,微课程设计的初稿终于有了雏形,但当我们静下心来再次回顾设计时,一个个问题又逐渐暴露了出来。
  【郭静】在设计中,利用微课手段演示一天的24时变化,还是比较清楚和直观的。学生们的接受程度不同,如果需要加深印象的话,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倒回去再看一遍演示。
  【邵金晟】我同意你的观点,可是我总觉得缺了点什么,你们感觉呢?
  【黄梅露】我也觉得少了些什么。仅仅通过这样的演示和讲解,学生们在生活中实际运用的时候还是会有困难。
  【邵金晟】太对了。我们是不是可以再增加一些线性图形的练习和讲解,使学生尽可能地将形象的知识点转化成抽象的数学思维模型。
  【黄梅露】是的,我建议在这里可以试着增加这样一组练习:想一想,这个钟面内圈和外圈的数分别表示时针第几圈转动时的时间?外圈和内圈的数有什么联系?
  这样能给学生们一些自主思考的空间,使他们充分理解所学知识,从而进行内化,让学习真正发生。
  【郭静】听你这么一说,我也想到了,在例题教学的那个环节里,我们使用的动态圖和白天黑夜的变化,确实是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但是从建构数学模型的角度上来说,它还可以再深入一些。
  【邵金晟】同意。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环节,将原有的24时计时法的认知,转化成这样一幅条形图(如上图)。
  这样,如果学生们能通过例题的学习,很好地完成这幅条形图中的内容,那么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数学模型就建构成功了,它们之间的转化也基本完成了。
  碰撞与思辨
  在同伴互评环节,兄弟团队根据我们的微课程设计提出了宝贵的意见:①练习题的层次性不强,缺乏针对性。②建议用舒缓的音乐贯彻始终。同时,我们认真拜读了兄弟团队的作品,吸取经验,经过一番讨论,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邵金晟】关于练习,我觉得这是我们微视频制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确实需要进一步改进。
  【郭静】同意。但是微视频的时间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充分地练习呢?
  【黄梅露】我觉得练习要有针对性,如针对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转化,既要有基础性的练习,也要有综合性的练习。
  【郭静】同意。但是时间有限,是不是先来一组基础练习,再选择一组有针对性的综合练习,这样既节约时间,又有实效?   关于答案的核对,我们也应考虑如何来实现它,如果只有练习,没有答案的核对,那就达不到练习效果。
  【邵金晟】是的。能不能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来核对答案呢?这样既能节省学生在视频中核对答案的时间,又能方便他们自主核对。
  【黄梅露】这个想法很棒,可以尝试一下。
  【郭静】二维码是个好主意。我建议最后还可以通过二维码的链接,让学生自主阅读一些有关时间的数学文化知识,这样能让课外的拓展更丰富。
  【邵金晟】对于兄弟团队提出的第二点建议,你们觉得呢?
  【黄梅露】一直有音乐,会不会有干扰啊?
  【郭静】我们还是坚持开头有音乐,这样柔和一些,易于导入情境;后面坚持我们自己的设计,不要音乐。
  通过三人之间的思考与对话,我们选择了适合我们教学设计的建议。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的微视频才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不断的碰撞与思辨中,我们完成了微视频的二次修改设计:在微视频的开头和结尾处,我们加上了欢快、轻松的背景音乐;为了让练习更具有层次性、更加高效,我们尝试通过扫描二维码,让学生自主核对答案,并拓展了相关的数学文化知识。
  亮点与反思
  1.基于学情,找准起点
  24时计时法是在学生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了普通计时法后学习的一种新的计时方法。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十分广泛,所以我们的微视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切入点,由普通计时法引入,呈现了一组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但他们又并不完全明白的邮局、银行等营业时间表的24时计时表示法,来引出新知,从而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感官参与,重在比较
  对于学生来说,24时计时法是学习的难点,所以本节课设计的微视频有很大的价值。微视频比“导学单”更生动形象,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掌握;前置的微视频学习为课堂腾出了更多的时间与空间。
  基于此,我们利用微视频的优势,通过动态演示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视频演示,让学生三次感知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力求帮助他们追求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3.多样练习,关注生活
  基于学生的特点,我们设计了多样化的练习形式,这些形式紧密贴近学生生活,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创设的。
  4.交互方式,自主学习
  在例题的学习中,我们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学习情况选择一遍或多遍观看微視频。在练习的设计中,学生在独立完成练习题后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核对答案,并在班级QQ群里与其他同学交流。
  从师范的同学到踏入同一所单位的同事,从同一学科的伙伴到生活中的好友,我们三个小伙伴已经携手成长了16个年头,三人之间的默契不言而喻。在第十四届NOC活动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的决赛中,我们一次次修改,一次次争执,一次次提升。不曾忘记熬过的夜,走过的路,幸运的是我们坚持到了最后。团队教研,发挥了每个人的最大优势,发挥了1 1 1>3的合力。因为团结,所以精彩。
  拼搏、磨砺、坚持、前行,一路努力,一路收获芬芳。
  附:《24时计时法》微视频二维码
其他文献
读到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梁文洁老师《翻转课堂案例:〈数字与信息〉教学设计及其反思》一文,我其实是感慨良多的。  梁文洁老师是成功教师之一,本没有必要通过翻转课堂实验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与成就。但他洞察到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的前景,感受到王水丽副校长翻转课堂前后比较产生的跃迁,毅然效法王水丽,走上翻转课堂这条充满希望的课改之路。  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要求教师转型,即从演教案的演员型教师,转变成为点化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平板电脑已经走进课堂,备受教师与学生的青睐。相比于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的轻便性、触控交互以及强大的多媒体功能让师生爱不释手,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平板电脑应用于中小学课堂教学中。《雨点儿》是一节一年级语文的识字教学,本案例中合理利用平板电脑,将其利用于学生学习认读字、学习会写的生字、拓展阅读三个方面,丰富了课堂教学活动,是一节平板电脑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典型课例,纵观这堂课,主要
摘要:本文以《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课为例,以微课程教学法为依托,以微项目学习“设计动力船”为抓手,探索在翻转课堂中渗透STEM教育的途径,对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拓宽教师从事学习设计的思路,都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STEM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9)10-0055-05  翻转课堂、微课程教学法、STEM教育  翻转课堂
王珏琦是内蒙古包头市蒙古族学校初中部数学教师。《修炼“微课程教学法”,甘之如饴》是她研修微课程教学法并付诸实践的初体会。  我注意到,朴实的文章中透射出灵性的光芒,正如她在培训中最早完成问题导向的学习任務设计,精准地把知识点转化为问题那样。也许,人们对“问题导向”的刺激早已麻木,但是,一旦能把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教师也就发现了怎样教会学生的方法。  王珏琦的思路很清晰。她很快参透目标与任务的关系,
摘要:大数据作为时下热词,是目前技术发展和应用的热点。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本文结合当前大数据技术发展的趋势,分析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大数据;Hadoop;云计算;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10-0120-02  前言  “大数据”时代是由于互联网使
在教育的改革、课程的进化中,往往我们的视点更多倾注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我们努力地进行旨在提高可见效率的表现,却往往适得其反。本期解码,我们从两位一线教师的视角变换,去探索更多属于“教育之心”的深度思维,再次审视教育的对象是人而非机器的过程。  “每个人都有一个死角,自己走不出来,别人也闯不进去。我把最深沉的秘密放在那里。你不懂我,我不怪你……。”诗歌表达了对“懂我”的深切期盼。  信息技术教师常
“碎片化”已成为当前“移动互联”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微博、微信、微课、微电影、微访谈、微技能、微学习等各种贴上“碎片化”标签的新生事物,特别是在社交平台、移动APP的传播下,已经渗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但是我们不禁要问:你天天接触碎片化信息,学习真的在你身上发生了吗?我认为未必。  当前,碎片化学习存在几种误区(现象):一是碎片化学习信息过于“碎片”和“无序”。如网上提供的碎片信息过于简短,通常是
《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翻转课堂的实践——以〈非谓语复习及其写作运用〉为例》是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英语教师朱雅红所撰,反映她初试翻转课堂之后的回顾与反思。  翻转课堂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是一个突破,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勇于尝试则更为鲜见。朱雅红敢于闯入这片“沼泽”是需要勇气的。尤其是在实践之后,朱雅红勇于反思,更属难能可贵。我想,此时的朱雅红,更需要的是发现前行路上的提升空间。因此,愿意为她把脉支招。 
编者按:2014年11月,教育部启动了高中所有学科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历经近3年的努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稿已经初步完成了。从修订开始,全国的信息技术教师就高度关注本次课标修订,期待它能改变当前信息技术课程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为了使广大教师了解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的最新理念和进展情况,为了深度解析修订背后的来龙去脉,我们特别采访了教育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任友群教授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颠覆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传统教学结构。纵观各地的教学实验,我们发现设计并实施好课前任务是破解“翻转课堂”难题的好抓手。笔者结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统计表与统计图(二)》(以下简称“统计图表二”)的教学,谈一谈翻转课前任务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目标细化,知识分层,学习视频模块化  按照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翻转课堂的课前任务是学生对学习内容要达到“领会(理解)”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