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碎片化”已成为当前“移动互联”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微博、微信、微课、微电影、微访谈、微技能、微学习等各种贴上“碎片化”标签的新生事物,特别是在社交平台、移动APP的传播下,已经渗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但是我们不禁要问:你天天接触碎片化信息,学习真的在你身上发生了吗?我认为未必。
当前,碎片化学习存在几种误区(现象):一是碎片化学习信息过于“碎片”和“无序”。如网上提供的碎片信息过于简短,通常是一些零散事实的集合而缺少逻辑,不够严谨全面;往往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为了达到易于习得的目的,通常会显著降低认知成本,将多路径简化为单一路径,大量简化了推演过程。二是碎片化学习路径“随意化”和“功利化”倾向明显。碎片化信息的丰富性与在线阅读时“跳转”与“超链接”的便利性,导致学习者很容易被无关信息吸引,偏离学习目标,越走越远。三是碎片化学习方式的“单一化”和“浅层化”。许多学习者的碎片化学习方式只是一个人的“眼看手动”(指眼睛快速浏览、手指滑动翻屏的视觉式学习),而缺少必要的停顿、适当的记录和深度的思考,更难有面对面讨论与互动。这使得大量碎片化信息成为“过眼烟云”稍纵即逝,并没有真正进入学习者原有的认识经验和知识结构中。因而这种碎片化学习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效率低下甚至会对学生身心造成伤害,如情感交流障碍、视力下降等。
既然我们无法拒绝“碎片化”,那应如何掌握“碎片化”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升中小学碎片化学习的效果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从源头把关,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碎片化学习资源。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一些经过筛选的、具有一定教育教学价值功能的、适合学生学习的碎片化信息,并提供使用说明和指引(如提出阅读注意事项和读后的一些思考题),并按学习者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行分层分类个性化推送。二是处理好信息“碎片化”与“完整化”的关系。我们提供的碎片化信息要考虑适当的“粒度”,不能过大或过小,一般以一个独立完整的知识点、技能点或教学主题为宜,要保持知识信息的简短性和完整性,同时要考虑提供碎片化信息内容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让学生既有“碎片化学习”形式的美妙体验,也能学习到相对完整的体系化的知识,达到“系统化建构”的学习目标,建构个人独特的知识能力体系。三是提高学习者的信息素养,为碎片化学习保驾护航。良好的信息素养可以有效促进碎片化信息及时转化成有价值的学习资源,并通过知识建构、“零存整取”等方式纳入到学习者的知识体系中,并最终形成新知识体系和独特的智慧。
当前,碎片化学习存在几种误区(现象):一是碎片化学习信息过于“碎片”和“无序”。如网上提供的碎片信息过于简短,通常是一些零散事实的集合而缺少逻辑,不够严谨全面;往往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为了达到易于习得的目的,通常会显著降低认知成本,将多路径简化为单一路径,大量简化了推演过程。二是碎片化学习路径“随意化”和“功利化”倾向明显。碎片化信息的丰富性与在线阅读时“跳转”与“超链接”的便利性,导致学习者很容易被无关信息吸引,偏离学习目标,越走越远。三是碎片化学习方式的“单一化”和“浅层化”。许多学习者的碎片化学习方式只是一个人的“眼看手动”(指眼睛快速浏览、手指滑动翻屏的视觉式学习),而缺少必要的停顿、适当的记录和深度的思考,更难有面对面讨论与互动。这使得大量碎片化信息成为“过眼烟云”稍纵即逝,并没有真正进入学习者原有的认识经验和知识结构中。因而这种碎片化学习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效率低下甚至会对学生身心造成伤害,如情感交流障碍、视力下降等。
既然我们无法拒绝“碎片化”,那应如何掌握“碎片化”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升中小学碎片化学习的效果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从源头把关,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碎片化学习资源。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一些经过筛选的、具有一定教育教学价值功能的、适合学生学习的碎片化信息,并提供使用说明和指引(如提出阅读注意事项和读后的一些思考题),并按学习者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行分层分类个性化推送。二是处理好信息“碎片化”与“完整化”的关系。我们提供的碎片化信息要考虑适当的“粒度”,不能过大或过小,一般以一个独立完整的知识点、技能点或教学主题为宜,要保持知识信息的简短性和完整性,同时要考虑提供碎片化信息内容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让学生既有“碎片化学习”形式的美妙体验,也能学习到相对完整的体系化的知识,达到“系统化建构”的学习目标,建构个人独特的知识能力体系。三是提高学习者的信息素养,为碎片化学习保驾护航。良好的信息素养可以有效促进碎片化信息及时转化成有价值的学习资源,并通过知识建构、“零存整取”等方式纳入到学习者的知识体系中,并最终形成新知识体系和独特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