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以导促学”进行分析探究,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导学方法,以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导促学;自学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的实施需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及语文学习的特征,尊重学生的个性,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采用不同的方法,充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那么怎样才能适应这一新的教学要求呢?笔者的初步做法是以导促学,教会学生学习。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前提
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这需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解惑者,还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知识应由学生通过探究而获得,我们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精彩生成,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表达。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保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就要采取相关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整个教学过程都充满了兴趣,才有充足的动力学习。那么该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笔者的做法是提前熟悉教材内容,运用网络或其他途径收集一些生活小故事和小游戏,并引入小组竞争机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与此同时,要注意把课内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知识学习变得更有意义;或者就地取材,就事发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或者做个游戏,使学生活跃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进入主动求知的状态。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妥善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使学生体验成就感是目标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快乐并为自己的劳动而感到自豪。也就是说,学生在提出问题或是回答了问题之后,想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时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平时还要注意观察学生,当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时及时表扬。
另外,还可以在班内布置荣誉栏,设置一些奖项如学习进步奖、故事大王、劳动模范、卫生标兵、雷锋小天使、尊师模范等,广泛表扬学生,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同时,教师还要注意优化对學生的评价,如当学生的回答不准确时,教师可以从其发言的声音、表达能力等其他方面进行鼓励,如“这次你的声音响亮多了!你敢于从自己的角度去推测,很了不起!”
四、拓展学生的思路是途径
心理学家的实践研究证明:人们的思维会受平时生活习惯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的思路不畅,就需要看准时机,及时运用恰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为学生提供思路,从而使学生走出困惑。
以《狐假虎威》这篇寓言为例,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开拓学生的思路。“你对狐狸怎么看?请同学们想一想,举手回答。”有的学生说狐狸很狡猾,欺骗别人;有的学生说狐狸很聪明,为了让自己脱离危险,想到好办法;有的学生说狐狸说的是善意的谎言,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利用善意的谎言解决问题,但是不能将谎言当成欺骗他人的工具。最后,教师可以这样总结:从“狐狸”的角度分析,当自己的力量不足时,一定要寻求帮助,这样可以方便自己;从“老虎”的角度分析,当权者要能分辨是非,要了解自己身边的小人与君子,不要被小人利用;从文中“兽”的角度分析,人们不能轻易地被他人蒙骗。教师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一方面可使学生受到严格的逻辑思维训练,另一方面又使深奥的道理通俗化,这样才能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五、结语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其宜致力于导。”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导与学的相互关系,只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导促学,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真正有意义的学习。
参考文献:
[1]蔡林森.推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体会[J].天津教育,2011(3).
[2]刘家访.先学后教运行机制的重建[J].中国教育学刊,2011(11).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导促学;自学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的实施需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及语文学习的特征,尊重学生的个性,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采用不同的方法,充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那么怎样才能适应这一新的教学要求呢?笔者的初步做法是以导促学,教会学生学习。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前提
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这需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解惑者,还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知识应由学生通过探究而获得,我们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精彩生成,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表达。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保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就要采取相关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整个教学过程都充满了兴趣,才有充足的动力学习。那么该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笔者的做法是提前熟悉教材内容,运用网络或其他途径收集一些生活小故事和小游戏,并引入小组竞争机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与此同时,要注意把课内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知识学习变得更有意义;或者就地取材,就事发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或者做个游戏,使学生活跃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进入主动求知的状态。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妥善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使学生体验成就感是目标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快乐并为自己的劳动而感到自豪。也就是说,学生在提出问题或是回答了问题之后,想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时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平时还要注意观察学生,当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时及时表扬。
另外,还可以在班内布置荣誉栏,设置一些奖项如学习进步奖、故事大王、劳动模范、卫生标兵、雷锋小天使、尊师模范等,广泛表扬学生,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同时,教师还要注意优化对學生的评价,如当学生的回答不准确时,教师可以从其发言的声音、表达能力等其他方面进行鼓励,如“这次你的声音响亮多了!你敢于从自己的角度去推测,很了不起!”
四、拓展学生的思路是途径
心理学家的实践研究证明:人们的思维会受平时生活习惯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的思路不畅,就需要看准时机,及时运用恰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为学生提供思路,从而使学生走出困惑。
以《狐假虎威》这篇寓言为例,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开拓学生的思路。“你对狐狸怎么看?请同学们想一想,举手回答。”有的学生说狐狸很狡猾,欺骗别人;有的学生说狐狸很聪明,为了让自己脱离危险,想到好办法;有的学生说狐狸说的是善意的谎言,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利用善意的谎言解决问题,但是不能将谎言当成欺骗他人的工具。最后,教师可以这样总结:从“狐狸”的角度分析,当自己的力量不足时,一定要寻求帮助,这样可以方便自己;从“老虎”的角度分析,当权者要能分辨是非,要了解自己身边的小人与君子,不要被小人利用;从文中“兽”的角度分析,人们不能轻易地被他人蒙骗。教师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一方面可使学生受到严格的逻辑思维训练,另一方面又使深奥的道理通俗化,这样才能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五、结语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其宜致力于导。”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导与学的相互关系,只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导促学,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真正有意义的学习。
参考文献:
[1]蔡林森.推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体会[J].天津教育,2011(3).
[2]刘家访.先学后教运行机制的重建[J].中国教育学刊,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