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由于部分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手段过于落后,忽视学生的差异性,导致部分学生难以跟上教学进度,最终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本文主要基于问题情境的创设来探讨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效率,以期为高中数学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情境;应用研究
新课改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倡培养学生全面、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高中数学教学注重方法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问题情境创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学习需要一定的方法,且更注重逻辑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问题,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使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枯燥,而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 激发学生的兴趣
问题情境的创设,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传统数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占据了大量课堂时间,教学方法往往以“灌输式”为主。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只需要被动听讲即可,很容易因为课堂的枯燥而失去听讲的兴趣。运用问题情境创设教学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一定的问题,让学生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作为引导者存在的,学生在其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这样能够让学生直接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探究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丰富有趣,进而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2.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情境的创设涵盖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能够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数学学习最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在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学生不断质疑、探究、发展,一方面解决了数学问题,另一方面也学到了解题的方法。此外,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学生会形成问题意识,能够时刻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课改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其综合素质,其中创新能力也在其提倡的范围之内。问题情境的创设通过问题的提出,让学生进行探究,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不断质疑并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做到学以致用,而不是“死读书”“苦读书”,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十分有利。
二、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数学一直是高中教学的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力气进行教学,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笔者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 教师教学方法落后
高中学习比较紧张,高考的压力与日俱增,再加上教育任务繁重,大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以“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为主,也就是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略。大量数学理论知识和解题方法的灌输,导致部分学生很难及时消化理解,给其后续的学习带来诸多困难。同时,教师的教学也只是体现在课堂的短短几十分钟的时间内,教师并不过多参与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导致学生在学习上十分被动。
2. 学生参与度较低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导致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学习被动,再加上教学方法的单一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致不高,课程参与度更低。教学指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当前大部分高中数学教学都将这二者割裂开来,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有效互动,教师成为课堂的主角,学生只是机械地跟着教师学习,死板地记忆数学的解题步骤,一旦学生无法消化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就会影响后期的学习。
3. 课堂评价不合理
目前的高中数学教学有一个很显著的问题,就是课堂评价不合理。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往往采用考试的方式,通过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这对学生来说是不公平且不合理的,因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存在差异。基础的不同使学生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也不同,而通过考试的评价方式往往是“一刀切”,并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进步,对教师教学成效的检验作用也不大。
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要想在数学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其问题意识,继而增强数学教学的效果。问题情境的创设还需要一定的方法。
1. 结合实际生活进行问题情境创设
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新知识的讲解中,很多教师所采用的方法都是直接引入。但是很多新知识学生之前并没有接触过,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在讲解新课时,将问题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然后引入新内容的讲解。比如,在讲函数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日常生活中与函数有关的现象拿来作为问题提问学生,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思考。这样既能够顺利过渡到新知识的讲解上,又能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到锻炼。
2. 注重质疑性的问题情境创设
数学知识的学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和教材也不一定就是权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时,还要注重质疑性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一旦形成问题意识,就会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主动探究,调动自身的积极主动性,进而推动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对于知识要经常质疑,要保持“为什么”的意识,保持这份好奇和疑问,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设置问题,引起学生的质疑,学生也能够逐渐形成问题意识,并在其中得到成长。
3. 创设应用性的问题情境
数学的学习并不只是理論知识的学习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它往往和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不仅要结合生活进行问题的创设,还应该创设应用性的问题情境。比如在系列知识学习即将结束的时候,教师就要创设与这部分知识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之中,做到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相结合。
4. 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很多方法。开放性问题情境是一种探索性的情境,它不像其他问题情境一样,有现成的知识和方法可以利用,这种问题情境需要学生运用多种思考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解题。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是对学生的思维模式及数学知识运用能力的一种挑战和训练。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开放性的问题锻炼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四、总结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不仅没有兼顾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忽视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地位及作用,没有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将数学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最终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充当的是引领者的角色。学生通过发现、质疑和探究,培养了数学思维,锻炼了数学能力,也逐渐喜欢上数学学习。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情境;应用研究
新课改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倡培养学生全面、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高中数学教学注重方法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问题情境创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学习需要一定的方法,且更注重逻辑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问题,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使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枯燥,而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 激发学生的兴趣
问题情境的创设,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传统数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占据了大量课堂时间,教学方法往往以“灌输式”为主。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只需要被动听讲即可,很容易因为课堂的枯燥而失去听讲的兴趣。运用问题情境创设教学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一定的问题,让学生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作为引导者存在的,学生在其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这样能够让学生直接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探究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丰富有趣,进而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2.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情境的创设涵盖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能够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数学学习最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在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学生不断质疑、探究、发展,一方面解决了数学问题,另一方面也学到了解题的方法。此外,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学生会形成问题意识,能够时刻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课改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其综合素质,其中创新能力也在其提倡的范围之内。问题情境的创设通过问题的提出,让学生进行探究,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不断质疑并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做到学以致用,而不是“死读书”“苦读书”,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十分有利。
二、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数学一直是高中教学的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力气进行教学,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笔者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 教师教学方法落后
高中学习比较紧张,高考的压力与日俱增,再加上教育任务繁重,大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以“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为主,也就是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略。大量数学理论知识和解题方法的灌输,导致部分学生很难及时消化理解,给其后续的学习带来诸多困难。同时,教师的教学也只是体现在课堂的短短几十分钟的时间内,教师并不过多参与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导致学生在学习上十分被动。
2. 学生参与度较低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导致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学习被动,再加上教学方法的单一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致不高,课程参与度更低。教学指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当前大部分高中数学教学都将这二者割裂开来,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有效互动,教师成为课堂的主角,学生只是机械地跟着教师学习,死板地记忆数学的解题步骤,一旦学生无法消化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就会影响后期的学习。
3. 课堂评价不合理
目前的高中数学教学有一个很显著的问题,就是课堂评价不合理。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往往采用考试的方式,通过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这对学生来说是不公平且不合理的,因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存在差异。基础的不同使学生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也不同,而通过考试的评价方式往往是“一刀切”,并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进步,对教师教学成效的检验作用也不大。
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要想在数学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其问题意识,继而增强数学教学的效果。问题情境的创设还需要一定的方法。
1. 结合实际生活进行问题情境创设
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新知识的讲解中,很多教师所采用的方法都是直接引入。但是很多新知识学生之前并没有接触过,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在讲解新课时,将问题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然后引入新内容的讲解。比如,在讲函数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日常生活中与函数有关的现象拿来作为问题提问学生,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思考。这样既能够顺利过渡到新知识的讲解上,又能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到锻炼。
2. 注重质疑性的问题情境创设
数学知识的学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和教材也不一定就是权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时,还要注重质疑性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一旦形成问题意识,就会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主动探究,调动自身的积极主动性,进而推动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对于知识要经常质疑,要保持“为什么”的意识,保持这份好奇和疑问,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设置问题,引起学生的质疑,学生也能够逐渐形成问题意识,并在其中得到成长。
3. 创设应用性的问题情境
数学的学习并不只是理論知识的学习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它往往和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不仅要结合生活进行问题的创设,还应该创设应用性的问题情境。比如在系列知识学习即将结束的时候,教师就要创设与这部分知识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之中,做到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相结合。
4. 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很多方法。开放性问题情境是一种探索性的情境,它不像其他问题情境一样,有现成的知识和方法可以利用,这种问题情境需要学生运用多种思考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解题。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是对学生的思维模式及数学知识运用能力的一种挑战和训练。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开放性的问题锻炼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四、总结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不仅没有兼顾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忽视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地位及作用,没有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将数学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最终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充当的是引领者的角色。学生通过发现、质疑和探究,培养了数学思维,锻炼了数学能力,也逐渐喜欢上数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