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教育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直接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指导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帮助学生學会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坚守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小学语文;培养;探究性学习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主要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主要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教师将知识、技能分解,并从部分到整体,一讲到底,越俎代庖。学生被听讲、笔记、死记、做题等被动学习方式主宰着。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老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听!”听,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方法机械、呆板,靠死记硬背完成学业,当他们进入未来学习后,明显地带有被动学习的特征,难以适应新的环境。
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说:“儿童有着强大的驱动力和创造力,教师的任务就是管理和引导他们,把他们的驱动力和创造力用于值得从事的活动中。因此,教师应当为他们的自身活动创造环境。”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全新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倡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要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教师只着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有这些,都要求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
一、 教师要站在育人的高度审视教学、改革教学,要对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以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改革
反思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不难发现:人们的学习主要依赖于两种方式,一种是接受性学习,另一种是探究性学习,两种方式相辅相成。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多地注重了接受性学习,忽略了探究性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使探究性学习如观察、实践、调查、实验等在教学中处于被忽略的地位。教学改革就是要将“授人以鱼”的教学方式改为“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变被动的接受性学习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另一方面要发挥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以指导学生爱学语文,学好语文,会学语文。要提倡学生通过自主的、合作的、共同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学习主题的发现、学习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实践的机会,有更大的创造空间。学生会全身心的投入,使他们的主动精神和探究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 教师要不断地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展示课内学习所得,展示课外学习收获,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并尝试多种多样的语文学习方式。例如: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和社会,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策划主题班队会、主题演讲等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明道理、懂生活、识美丑、辨善恶,积累经验,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对周围事物保持好奇心,从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发现研究课题,制订研究计划,结合课内外阅读,利用图书馆、新闻媒体、网络、调查、访问、讨论等信息渠道获取有用资料,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用文字、图表、图画等展示学习成果。学生从学科和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解决问题,培养创新能力。
三、 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
新课程强调的是要给学生留下问题。以前,教师认为做题就是解决问题,而新课程强调问题意识。教师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参与研究、思考等一系列方式,促使师生共同进行研究性学习,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后进行反思和批判,留下问题进行思索和再研究,放手让学生自主地提出多元的见解,让课堂真正成为探求新知的场所。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探索、模仿、体验等,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营造支持学生学习的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如:在教学《科利亚的木匣》一文结束时,我提出问题:“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学生十分令人意外地提出:“科利亚是怎么知道他的脚刚好比原来长一半的?要是他的脚不是刚好比原来长一半,他又该怎么办?”针对这两个问题,我让学生用想象、讨论、交流的方法合作解决第一个问题。为了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我和学生一起设计了研究性学习活动《不是五步我也行》来解决第二个问题。我让学生先穿上自己的鞋测量自己的脚长,再穿上哥哥姐姐或父母的鞋测量假设几年后自己的脚长。学生从实验中发现自己脚长的增长是不确定的,他们想出了许多的办法来解决应该怎样收藏和寻找自己东西的问题。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自主地探索,亲身地体验,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充分发挥组织、引导、指导、辅导的作用
要重情感教育,重习惯培养,重学法指导,重思维训练。教师的“导”,要目中有学生,目中有学情。要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前提下来“导”,要顺着学生的学,就大家共同关心的“疑”“惑”来“导”。在“导”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学习语文的习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一点点的发现、领悟、小结、归纳出这些方法。语文研究性学习看中的是学生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是在一次次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不是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不是结果。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是指导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坚守的教学理念。
作者简介:
余自平,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四川省冕宁县河边镇中心小学校。
关键词:小学语文;培养;探究性学习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主要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主要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教师将知识、技能分解,并从部分到整体,一讲到底,越俎代庖。学生被听讲、笔记、死记、做题等被动学习方式主宰着。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老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听!”听,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方法机械、呆板,靠死记硬背完成学业,当他们进入未来学习后,明显地带有被动学习的特征,难以适应新的环境。
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说:“儿童有着强大的驱动力和创造力,教师的任务就是管理和引导他们,把他们的驱动力和创造力用于值得从事的活动中。因此,教师应当为他们的自身活动创造环境。”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全新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倡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要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教师只着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有这些,都要求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
一、 教师要站在育人的高度审视教学、改革教学,要对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以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改革
反思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不难发现:人们的学习主要依赖于两种方式,一种是接受性学习,另一种是探究性学习,两种方式相辅相成。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多地注重了接受性学习,忽略了探究性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使探究性学习如观察、实践、调查、实验等在教学中处于被忽略的地位。教学改革就是要将“授人以鱼”的教学方式改为“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变被动的接受性学习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另一方面要发挥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以指导学生爱学语文,学好语文,会学语文。要提倡学生通过自主的、合作的、共同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学习主题的发现、学习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实践的机会,有更大的创造空间。学生会全身心的投入,使他们的主动精神和探究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 教师要不断地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展示课内学习所得,展示课外学习收获,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并尝试多种多样的语文学习方式。例如: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和社会,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策划主题班队会、主题演讲等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明道理、懂生活、识美丑、辨善恶,积累经验,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对周围事物保持好奇心,从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发现研究课题,制订研究计划,结合课内外阅读,利用图书馆、新闻媒体、网络、调查、访问、讨论等信息渠道获取有用资料,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用文字、图表、图画等展示学习成果。学生从学科和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解决问题,培养创新能力。
三、 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
新课程强调的是要给学生留下问题。以前,教师认为做题就是解决问题,而新课程强调问题意识。教师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参与研究、思考等一系列方式,促使师生共同进行研究性学习,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后进行反思和批判,留下问题进行思索和再研究,放手让学生自主地提出多元的见解,让课堂真正成为探求新知的场所。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探索、模仿、体验等,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营造支持学生学习的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如:在教学《科利亚的木匣》一文结束时,我提出问题:“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学生十分令人意外地提出:“科利亚是怎么知道他的脚刚好比原来长一半的?要是他的脚不是刚好比原来长一半,他又该怎么办?”针对这两个问题,我让学生用想象、讨论、交流的方法合作解决第一个问题。为了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我和学生一起设计了研究性学习活动《不是五步我也行》来解决第二个问题。我让学生先穿上自己的鞋测量自己的脚长,再穿上哥哥姐姐或父母的鞋测量假设几年后自己的脚长。学生从实验中发现自己脚长的增长是不确定的,他们想出了许多的办法来解决应该怎样收藏和寻找自己东西的问题。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自主地探索,亲身地体验,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充分发挥组织、引导、指导、辅导的作用
要重情感教育,重习惯培养,重学法指导,重思维训练。教师的“导”,要目中有学生,目中有学情。要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前提下来“导”,要顺着学生的学,就大家共同关心的“疑”“惑”来“导”。在“导”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学习语文的习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一点点的发现、领悟、小结、归纳出这些方法。语文研究性学习看中的是学生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是在一次次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不是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不是结果。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是指导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坚守的教学理念。
作者简介:
余自平,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四川省冕宁县河边镇中心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