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土之花在家乡主题教学中绽放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ad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乡土课程资源以其“近、熟、亲”的特点,在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等思想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随着品德课程核心素养的实施,品德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课程观,积极开发乡土课程资源,优化、整合教学资源,让以“乡情”为轴的品德教學散发出清新的乡土气息,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有效地达成课程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乡土课程资源;教学运用
  一、巧用乡土资源,充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民风民俗是一种创造于民间,又在民间世代袭、传承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蕴含着博大的文化意味。作为华夏子孙,了解和保持民族文化的本色是大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校的陈秀老师在执教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时,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挑选了他们最感兴趣的小吃。如下:①说一说。从小吃入手让孩子们开始调查收集资料,课堂上汇报的时候大家热情高涨,图片展示、故事讲解,一片欢声笑语;②看一看。清明果是咱们家乡的特色小吃。陈老师在课堂上播放了一段关于清明果的制作视频。大家看得十分专注,有些孩子都忍不住在回味清明果的鲜美;③尝一尝。陈老师料到视频会勾起孩子们的食欲,把事先准备的“番薯麻片”拿出来给大家品尝;④辩一辩。最后陈老师出示了一张“青尿蛋”的图片,请同学来介绍。接着陈老师抛出了一个问题:有人说青尿蛋吃了能强身健体,多吃对身体十分好,有人说尿液里有很多成分经过沸腾之后会对身体产生危害,吃还是不吃,你有什么想法?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之后进行辩论赛。大家踊跃举手,各抒己见,辩论十分激烈。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还在实践体验中感受到了家乡的民风民俗,这对区别其他地区的民风民俗也有了很好的铺垫。
  二、巧用乡土资源,充分激发学生爱乡之情
  对于小学生来说,虽然他们每天生活在这个地方,但由于家乡的昨天他们不曾经历,家乡的今天他们又关注甚少,导致他们对家乡的发展并不是很了解。只有了解家乡,才能激发孩子们对家长的热爱。
  在教学四下第二单元第一课《城乡巨变》之前,为了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对家乡有一定的了解,我把孩子们分成几个小组做课前调查,并安排每个小组自由选择调查内容:①搜集家里过去拍的老照片和近段时间拍的照片,从照片中了解家乡变化;②从网上、书籍或长辈那里搜集和家乡有关的历史故事和传说;③采访身边人,听取他们对家乡变化的感受。课堂上,孩子们带着调查成果进行展示和解说,大家兴致勃勃,积极参与,他们成了课堂的主角。当他们把一张张老照片在实物投影展示时,十几年前的家乡映入眼帘,深入心底,再看看现在高楼林立的新城市,家乡的巨大变化就跃然在眼前;当他们深情地讲述着自己收集来的家乡故事时,当他们听着身边人诉说着家乡的变化时,大家不住点头默许,作为家乡人的我悠然升起一股自豪感,学生们心底埋藏着的乡情被慢慢唤醒。
  三、巧用乡土资源,充分挖掘学生主人翁意识
  真正爱家乡的人不仅了解家乡,还会去宣传自己家乡,让更多的人知道和喜欢自己的家乡。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他们也曾经跟随父母或伙伴游览过一些地方,积累了一些旅游经验。他们对于家乡的发展现状有着自己的看法,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自己的家乡,相信通过体验“导游”这个社会角色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在三下《我来做个小导游》这课的教学中,我就设计了这样的活动:
  一是制作家乡风景展板。出示“诸暨一日游”行程安排表,提供家乡的景点和活动时间范围。在介绍人文景观时,还可说说有关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或是诸暨的特产美食。让小组成员把收集的资料、门票、照片等贴在展板上。然后举办一个家乡美景展览会。
  二是设计广告语。为了宣传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更好地促进家乡的发展,让学生根据家乡特色,设计一句广告语。我自己示范了一句:“西施故里惹人醉,诸暨人民欢迎您!”短短几分钟,学生的作品就诞生了:“五泄山水美名扬,远方客人留下来!”……
  三是金点子行动。促进家乡发展是我们的责任,在当小导游的过程中我们听到了许多宝贵的建议。我们还可以对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看看家乡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建设得更好,并记录下来,做成一份调查报告。
  “一方乡土,一方文化”,乡土文化资源中蕴藏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更是存在着众多的运用乡土文化资源的机会,每个教学环节都具有乡土化的可能,每个知识点只要用心挖掘,都可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上实施传统美德——爱家乡教育。以“乡情”为轴的品德教学,是对学生渗透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将引领学生珍视赖以生存的土地,汲取本土精华,怀揣一颗感恩之心,在浓浓乡情的熏陶下成长为幸福的家乡人。
  参考文献
  [1]骆殿兵.思想品德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J].教育,2015(30):19-20.
  [2]叶志芳.用乡土文化滋养儿童成长——乡土童玩拓展性课程构建探索[J].中小学德育,2016(3):34-35.
其他文献
班主任是接触学生最多的角色,也是最容易贴近学生心理的老师。工作中常常要与学生谈心进行思想教育,这是一件充满挑战的事情。一次成功的谈话,可以给学生以启发与鼓励,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与温暖,使学生如沐春风;反之,一次失败的谈话,往往会使得学生越陷越深,在错误的深渊反复挣扎,甚至从此一蹶不振。新的教育形势给班主任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教育中的说话,必须要说到学生的心里去,以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进
期刊
摘 要:教师评语,体现的是老师对学生在校综合表现得评价,一份评语,一次和家长有效的交流,一次促进学生成长的契机,一次和学生心灵对话的机会。积极有效的班主任评语,对学生的正向影响是巨大的。在职业高中,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方式大多是面对面的,这种显性的直接的教育方式已经形成一种工作常态,从而忽视了另外一种隐性的教育方式,即撰写班主任评语。职高班主任如能把握这一重要的教育手段,往往能起到“润心细无声”的效果
期刊
一重·现代梦  人工智能可以无限开发吗?  基因编辑过的生化人违背伦理吗?  科技对社会自由平等秩序的颠覆性会有多大?  此刻,他的论文正深情地凝视着几近崩溃边缘的他。  怎么当初就会选择这个题目呢?他一边咬牙,一边揪头发,恨不得揍一顿当初的自己。  电脑正在放《金属头》(Metalhead),屏幕里展现出来的是一个刺眼的黑白画面,三角锥头、尖刀肢的金属狗正疯狂向一个人伸出螺旋刀。  集科技狂热和
期刊
◆摘 要:欧阳修的《秋声赋》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在这首赋中既看到他保留了前代骈赋和律赋的铺陈排比和主客问答的形式特点,又有散文式写赋的创新性表达。本文从介绍欧阳修写《秋声赋》的创作背景、题材内容以及艺术特点三个方面进行赏析。  ◆关键词:欧阳修;秋声;辞赋;赏析  一、创作背景的介绍  欧阳修,是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新风的文坛领袖。《秋声赋》是继《醉翁亭记》后再写的一篇名篇,选入了《古文观止
期刊
◆摘 要:田园诗派和山水诗派作为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两个诗派,有丰富的研究价值。陶渊明和谢灵运作为当中的代表作家,其诗作中体现的田园和山水意象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异,这与他们的身世差距、宗教观念以及个人性格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田园诗派陶渊明;山水诗派谢灵运;意象  赏析古代诗歌的时候,意象往往是重要的切入点,一首诗表达了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情感,通过分析意象往往能得出确切的结论。意象
期刊
◆摘 要:现阶段,多媒体以自身全方位、交互式、多渠道的独特优势,在教学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多媒体借助悦耳动听的音乐、生动形象的画面,把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动画、音视、图文绘声绘色,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视野更为开拓,激活学生的思维。对此,本文笔者和自身工作实践经验相结合,对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教
期刊
在任何一段历史中,不同的群体都有不同的境遇感受,各有欢乐或苦痛悲哀,有不足为外人道的辛酸泪,因此不能武断地评价任何一个群体在一段历史中的是非功过,也不必要求文学或艺术作品要站在哪一个群体的立场和角度来叙述描述这一段历史。但作家在结合历史背景创作文学作品时,所选取的叙述主体的角度和立场对“文学呈现历史”的方式和角度有重要影响。读者在阅读作品的时候,也应该理清楚作家所在的写作立场,对作品所述有自己客观
期刊
◆摘 要:《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生物》中,将选修3中“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调整为“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含PCR技术)。以DNA复制为基础,引入PCR技术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科学史教学,最终学生能够清楚PCR技术概念和过程。  ◆关键词:DNA复制;PCR;科学史  一、教材分析  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PCR技术是在选修1和选修3中都有涉及的内容。PCR技术是基因工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概念,然后分析了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形结合思想的必要性,最后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的策略进行研究,旨在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形结合思想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逐渐不能顺应时代的需求,因此需要不断优化创新教学模式,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数学思维,使
期刊
◆摘 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和我国实际相结合,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其密切联系了教育和整个生活,借助各种社会实践,将“教、学、做合一”的目的真正实现。英语,是人们在生活中展开交流表达的语言之一,其从生活中而来,并在生活中运用。《新英语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和学生实际相贴近的教学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对此,本文对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广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