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宣纸引发的激情

来源 :当代中国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9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代国画艺术大师们对画作所用的文房四宝、颜料和印泥都极其讲究。国画大师关山月选用的砂、宣纸、印泥,国画大师黎雄才最爱的古墨、石青、石绿均经精心挑选、精制而成。其尽善尽美的艺术追求有口皆碑。关山月的砂红梅、黎雄才的青绿山水至今仍大放异彩、历久常新、脍炙人口。除精湛的技艺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其精心选用材料相得益彰不无关系。
  上世纪七十年代,余赴京到颐和园藻鉴堂拜会盛名已久的黄胄大师,虽纷属忘年之交,亦相聚甚欢。此刻他正在整理一叠清代乾隆御制宣纸,他盛赞该纸质地优良、工艺考究、画起来如鱼得水、顺笔应手、特适合水墨之作。余筹划何不讨两张乾隆宣纸嘱岭南派传人关山月和黎雄才合作一幅作品珍藏,遂斗胆向黄胄大师索取两张,承黄胄大师欣然应允,余便携该纸返粤。
  


  回到广州后,旋即登门造访关山月先生,其时关老居住环境颇为简陋,客厅仅十多平方,作画则上二楼房间。嘘寒问暖毕,遂展开黄胄大师所赠宣纸,叙述由来,关老抚纸良久,直呼为上佳之纸,以前在京城曾见。关老为人谦和、稳重、严谨、深孚众望,鲜有在人前即席挥毫,他把纸交由其夫人放置,并嘱下周来取。数日后再到其宅,雄伟壮观的雪山已跃然纸上,余大喜过望,连声道谢毕径直赶赴黎雄才府上福星居。黎老乃性情中人,才华横溢、德艺双馨,道明来意后,马上研磨古墨,谓好纸要配佳墨,凝视雪山片刻便下笔,一气呵成千年老松,树干挺拔,出枝错落有序,松针婆娑有力、气势万千,及后再补一群飞鸟,顿感生机勃勃,令人叹为观止。
  关山月和黎雄才乃是闻名中外著名岭南派传人高剑父的同门弟子,他们精湛的艺术造诣在中国美术史中享有崇高声誉。此幅作品是他们盛年期间之作,六十岁前后是他们艺术和创作的巅峰期。他们一生之中合作之画不会很多,而合作画之中珠联璧合、浑为一体,各自的艺术风格充分显现之佳作更是凤毛麟角。
  现借贵刊一席之地,将此逸品展示,以供同好共赏。
  
  延伸阅读·画家简介
  关山月(1912-2000)
  广东阳江人。广州美术学院终身教授。1933年毕业于广州市立师范。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广东画院院长。
  
  黎雄才(1910-2001)
  广东肇庆人。早年从师“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后留学日本美术学校攻读画科,曾任广州美术学院顾问、教授,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其他文献
但凡是投资就存在风险,这个应该是所有入市者都具备的潜意识,艺术品投资自然也是如此。就像某大型投资机构的创始合伙人所说:很多人都热衷于寻找项目,但真正考验一个投资者的是其对项目的判断力,在艺术市场这个大盘中,什么在涨,什么在跌,什么在井喷,什么在慢热,什么扑朔迷离,什么清晰了然好像也比较容易获知;但是真到了具体选择的时候,如何做资本投入布局,其实没那么简单,其中的一项难度就是,需要具备对具体项目的判
期刊
[平生论画]之七    最近在“光明网”上看到一条新闻—《××画展震撼北京观众》,这位号称“中国画泼麻皴法创始人,世界书画艺术家研究会名誉主席,世界著名书画大师”,其头衔是够大的。不仅如此,胆子也是够大的。能够斗胆说出如此大的头衔,可以说不是凡人。然而,业内听说其人者可能不多,至少笔者是第一次听说这位“世界著名书画大师”。这位“世界著名书画大师”在国内缺少知名度,是因为“截至2007年初,他在世界
期刊
1949年的历史转折,是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转折,是战争和建设的转折。因此,从大规模的解放战争转向大规模的生产建设,社会的现实图景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视觉的图象也随之有了相应的不同。  从1950年开始,改造中国画的问题就已经被提出。作为对新社会的积极回应,一个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国画”的概念通过艾青而点明了中国画发展的路向。他认为“新国画”必须“内容新”、“形式新”,“画山水必须画真山水”,“画风景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十二平均律在应用上的缺憾,结合对广泛应用的“音准曲线”的分析提炼,提出克服十二平均律之弊端的新世纪新的平均律——“新世平均律”。文中详细介绍了有关“新世平均律”各方面的数据;与十二平均律以及与五度相生律的关系;论证了“新世平均律”的科学、合理和实用性;提出了新的乐音音高标准。并得出明确结论:“新世平均律”是优于十二平均律的更为准确实用的平均律,适应新世纪音乐发展的需要,应该而且能够
期刊
新中国的建立,开始了社会形态的巨大转变。这些在民国时期功成名就的大师名宿,遇到了传统中国画能否以及怎样表现现实生活、表达人民尤其是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问题。因此,新中国画院建立的本身以及建院之初所要解决的课题,就是促进中国画从文化观念到笔墨语言乃至艺术主体创作心态的审美转换。北京中国画院曾组织画家深入首都钢铁厂、郊区农村、十三陵水库、密云水库、十大建筑工地,并沿长征路途写生,创作了《力争农业大丰收》
期刊
改革开放初期是一个激情涌动、思维活跃的年代。在逐渐解禁、宽松、开放的社会环境中,伴随着突破禁区的兴奋和自由探索的喜悦,北京画院的画家们率先组建各种画会,创作活动随之蓬勃展开,呈现出异常活跃的局面。各画种纷纷开始组建画会,举办展览,形成了改革开放初期北京画坛生机勃勃的新气象。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北京工笔重彩画会”(潘兹任会长)、“北京中国花鸟画研究会”(崔子范任会长,王培东任秘书长)、“北京中国画研究
期刊
近代以来,随着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冲突,调和论成为一种极富感召力的时代信念。林风眠作为20世纪中国绘画史中调和论的开拓者,以其独具优势的话语权取得了广泛的影响。然而,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在这一信念背后隐藏着一个危险的假设,即中西绘画的特性与目标是彼此对立的。如果说在传统派和西化派那里,尽管也不能完全排除中西对立的思维成分,但毕竟以差异性为理论前提,那么在融合派的思维逻辑中,则非得将相对差异推演为二元对
期刊
会议:“清风徐来—当代中国画发展的新机遇”学术座谈会  时间:2007年11月21日   地点:福建省画院学术报告厅  主持人:陈履生(中国美术馆学术一部主任)     陈履生(主持人):  我相信,在座的各位既有参加过“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的画家,也有参加我们这个画展的画家。我们应该客观地、认真地面对当代中国画发展的现状,认真地面对自己的绘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的历史机遇中把握我们的发展方向。
期刊
赏读朱道平的山水画,最强烈的印象便是线与点的交响,纵横交错,繁简穿插,虚实相映,构筑出一幅幅清逸幽邃、静雅柔美的意象境界。它们并不具有视觉冲击的震撼力,却有着沁人心脾的感染力;它们并不具有客观世界的真境实感,却是令人神往的理想家园;它们既蕴含着传统艺术的神韵,却又散发着现代审美意识的灵性。  倘若借用传统绘画的品评标准,朱道平的山水应当列入逸品。明代唐志契《绘事微言》中写道:“逸虽近于奇,而实非有
期刊
李杰民  1949年生,陕西丹凤人。现任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文联委员,陕西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    李杰民书法的线条形态和表现力是十分丰富的,他略带“火”味的线条反映了他对书法艺术挚热的追求,圆润平直的线条反映了他淡于名利的人生哲理,多变的曲线又表达着他既钟爱传统古典的书法又难以摆脱大都市现代文化的感染。杰民以自己的聪明和对传统的深刻感悟,大胆地借鉴了古人、今人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