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衬衫

来源 :新作文·教育故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d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件宽松的黄衬衫带着长长的袖子,衣体上有四个用黑线镶边的大口袋,胸口上还有摁扣。穿了多年虽然已经褪色,但是款式还很不错。1963年,当时是大学假期,我放假在家,在一包母亲准备丟掉的旧衣服里,我翻到了那间黄衬衫。
  “你不会想留着那件衬衫吧?”母亲看到我收起那件黄衬衫的时候说,“那已经是九年前年我怀着你弟弟的时候穿的老古董了。”
  “留着吧,我是想,上美术课的时候我可以用来套着穿穿,谢了妈!”我趁母亲反对前赶紧把那件黄衬衫塞进我的行李箱。
  黄衬衫从此就入住我的大学衣柜了。我莫名地对这件衬衫情有独钟。毕业后,我穿着它打扫我的新公寓,在每个星期六的早上我也会穿着它做清洁。
  次年,我结婚了。怀孕的时候,那件黄衬衫陪伴了我的大肚时期。因为住得离家很远,所以我很想念妈妈和家人。那件衬衫竟成了缓解我思念之痛的寄托源。想起母亲15年前怀孕的时候也是穿着它,我的心里便感到很平和,很安心。
  那个圣诞节,为了表达这件衬衫带给我的温暖,我把衬衫破损的肘部打上补丁。洗干净,熨平后,我决定把它包成圣诞礼物寄给妈妈。
  妈妈穿着那件衬衫谢谢我给她的“礼物”,并称赞这件黄衬衫很可爱。之后她就再也没提起它了。
  再后来的一年,有一日我和丈夫同女儿一起去我父母家拿了些家具。我当我打开橱柜的包装时,我看到有个黄色的东西压在底部。居然是那件衬衫!“压箱底”这个习惯,或许就是从那时养成的吧。
  在之后第二次回家时,我偷偷地把那件衬衫压在我爸妈的床垫下。我不知道母亲用了多久才找到它,但是大约两年后我在我家客厅落地灯的灯底下发现了它。在我重新上光修饰家具的时候,这件黄衬衫出现得正是时候。上面虽然沾上了涂家具的油漆,胡桃色的污迹给它增添了不少特色。
  1957年,我和丈夫离婚。带着三个孩子,我决定搬回我长大的地方住。收拾的时候,一股沉重的压力忽然袭来。我担心自己迈不过婚姻失败的坎儿,担心自己无法重新回到职场工作。我翻开圣经,希望能在神的指引中找到一丝安慰。在《以弗所书》中,我读到:“所以,在敌人攻击你的时候,就用上帝的每一件盔甲抵抗他们吧,当一切都结束的时候,你将重新站起。”
  我想象着我穿着上帝的盔甲的样子,但想起的全是那件旧旧的黄衬衫。慢慢地,我渐渐明白了。母亲的爱不就是上帝的一件盔甲吗?于是我又重拾了信心。
  在新家拆行李的时候,我想起我该把衬衫拿回给母亲了。于是,在接下来一次去看望她的时候,我悄悄把它塞在了她衣柜的最底下一个抽屉里。日子似乎也走出了最低谷,我在广播站也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一年后,我在自己的储藏室里再次发现了那件黄衬衫,它被安放在一个放碎花布袋里,衬衫上还添加了新的东西——胸前的口袋上用鲜绿色的线绣着“我属于帕特”。
  应母亲的这一招,我也拿出了我的刺绣工具,在那行字后面加了几个字母。现在衬衫上明朗地挂着:“我属于帕特的母亲”。
  这还不够,我又用锯齿状的针脚补好所有磨损的缝线,然后叫一个朋友帮我用精美的盒子包装起来邮寄给我住在乡下母亲。我们又附上了公函式样的信,信封上,寄信方是“扶贫机构”,并告知她,她获得了慈善奖。
  假如能让我亲眼看见母亲打开盒子时的惊喜表情,我情愿付出任何代价!然而她没再有提起这件事。
  两年后的1978年,我再婚了。婚礼那天,我的丈夫霍华德和我把車停放在朋友家的车库里。婚礼后,我和丈夫开车前往我们蜜月套房,途中,我伸手想要找个枕头来靠着休息,但却发现那个枕头鼓鼓的,我拉开拉链发现,有个东西用婚庆包装纸包着,打开一看竟然是那件黄衬衫。衬衫的一个口袋里放着一张纸条:“读《圣经》中的《约翰福音》第14章:27-29页。我爱你们——母亲。”
  那天晚上在酒店里我翻遍了正本《圣经》,找到了那一章:“我给你留了一个礼物:内心的平和。我给你的平和并不像这个世界给你的那样不堪一击,所以不要担心也不要害怕。记住我要告诉你的:我就要离开你了,但是我会再回来看你的,如果你真的爱我的话,你就会为我感到高兴,现在我要去找你父亲了,他要比我好得多。我要在这些真正发生之前把一切告诉你,这样的话,当他们真正发生的时候,你就会相信我了。”
  那件衬衫是母亲给我的最后一件礼物。在那之前她就已经知道了她患了晚期的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第二年,母亲过世了,那年她57岁。
  我本想将黄衬衫随她入土的,但是庆幸的是我没有那么做。它是我和母亲16年爱的游戏的鲜活见证物。
  如今,我的大女儿已经上大学了,主修艺术。而每个学艺术的学生都需要一件有着大口袋的宽松的黄衬衫!
其他文献
林语堂曾经在台湾东吴大学法学院当过一年兼职英文老师。他第一天去上课,带了一个装得鼓鼓的、快要被撑破的大皮包,学生们都以为包里面装的肯定是讲课的资料。谁知,林语堂快步走上讲台,把皮包里的东西倒了出来,从里面掉出来的竟然全是带壳的花生!学生们面面相觑,谁也不知道这位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这时,林语堂微微一笑,操着一口简洁流畅的英语开始大讲吃花生之道,他特意强调:“吃花生一定要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
期刊
每一个孩子的眼中,爸爸都是无所不能的。我的爸爸也一样,在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个角色都是棒棒的!  爸爸是個“修理工”。平常家里有什么东西坏了,都是爸爸去修理。电脑出故障了,管道堵了,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爸爸。有一天,我风风火火地把卧室门把手拽了下来,“哗啦”一下,零件散了一地,我心里慌了。  “爸爸,爸爸,门把手掉下来了,你快去看看!”  爸爸走过来仔细看了看,把地上的零件先收拾在一起,
期刊
喜喜,是我班上一个孩子的小名儿,听孩子妈妈说,他天生自带幽默感,特别“喜”,因而得名。确实如此,光看他模样就让人欢喜,肉肉的,圆圆的,乐呵呵的,一笑起来本来不大的眼睛就眯成了一条缝,你要是见了他,一定忍不住乐。而他最让我难以忘怀,莫过于那胖乎乎的小手。  按照惯例,每周一校会都会有从各班竞选出来的榜样学生做升旗手,在国旗下进行主题演讲。成为升旗手,是我们班里所有孩子的荣耀,他们每一个都渴望着这样的
期刊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惧怕的东西:有人害怕考试,有人害怕上课回答问题,有人最怕写作文,因为有人怕和陌生人交往……以上种种,在我看来都不算什么,我最怕的东西是——跑道。  因为害怕跑步,我把体育列入了爱好“黑名单”。每每看到各种报道中说“体育越来越重要,已經列入中考的范畴”,我顿觉似锦的前程蒙上了阴霾。  体育课上,800米测试是我的“硬伤”。每次测试,我是能躲就躲,能逃就逃,脚疼、咳嗽、感冒、发烧……以
期刊
我16岁那年,刚好学会了开车,只要有点机会,我都想摸摸方向盘,去兜兜风。那天父亲要去远郊的一个镇上办事,叫我载他去。于是我开着车将他送到目的地后,我们约定下午2点钟再到这儿来接他。  我开著车在附近蜿蜒曲折的山路上痛痛快快地转了好了几圈,觉得基本已尽兴,才开到附近加油站去加了油。  加油站旁的电影院正播放着《吸血惊魂》等惊悚片,我想反正还有几个小时,于是就一头扎进去了。  我完全沉浸在一部部影片的
期刊
这是一位青年老师的汇报课,上课内容为《云雀的心愿》,导入部分教师是这样设计的:“小朋友,你能说说自己的心愿是什么吗?”  孩子们纷纷响应,积极参与,畅谈自己的心愿。(教师频频点头,很满意大家的答案,一切都按照预设的轨道进行着。)  忽然,一个小女孩站起来:“老师,我的心愿是能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  教师有点愕然:“你的心愿很好,但有点不切实际,恐怕难以实现!”  理解这位老师的心情,毕竟是公开课
期刊
加拿大作家阿尔维托·曼古埃尔在他的名著《阅读史》中写道:“我们每个人都阅读自身及周遭的世界,俾以稍得了解自身与所处。我们阅读以求了解或是开窍。我们不得不阅读。阅读,几乎就如呼吸一般,是我们的基本功能。”在他看来,阅读如同一种本能,是我们了解自身和世界的一个渠道。  的确,阅读有着极为实际的作用和意义。我们可以在图书和故事所营造的世界中张开想象的翅膀,恣意飞翔,感受阅读所带来的愉悦;阅读可以让我们养
期刊
美国的斯特娜夫人是一位享誉盛名的早期教育家。有一天,她的孩子问斯特娜夫人:“我想到同学家里去玩,可以吗?”母亲说:“可以,但必须在12点前回来。”可那天孩子比预定的时间晚了20分钟才到家。斯特娜夫人见孩子回来了,什么也没说,只是指了指墙上的钟。孩子知道回来迟了,马上歉疚地说:“是我不对。”吃完饭,孩子赶紧換了衣服,因为每到星期二她都要和母亲去看电影。这时,斯特娜夫人又让孩子看看钟,并说:“今天来不
期刊
1918年,24岁的毛泽东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随后,他被聘为“一师”附小的主事。  1924年11月,刚刚旅欧归国的周恩来出任黄埔军校第三任,也是最年轻的一任政治部主任。  1920年,16岁的邓颖超从直隶第一女师毕业,并因优异的成绩被推荐到京师国立高等师范附属小学担任教员。  共和国元帅徐向前出生在山西五台县一个教师家庭,从山西国民师范学校毕业后,他先后在阳曲县太原第四小學、五
期刊
孩子们都在埋头写作业,我四处巡视,看有什么能帮上孩子们的。睿睿是和我儿子同月同日生的男孩儿,自由浪漫的射手座。他长相清秀帅气,很有绅士风度,在女生的口碑中很好,大家都夸他是一个细心暖男。我知道他的绘画和手工艺术特別厉害,教室里都挂着他的彩泥作品,栩栩如生。个子不高的他坐在教室中间的位置,这样细致注意到他的时间并不多。  突然看到他耳垂上贴在一个肉色胶布,我以为是治疗视力专门贴上去的。就很关心地问孩
期刊